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24部分

大哉大明-第224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说,他还没有准备好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说辞,因此,若是简单地直叙自己际遇,又因为着实太过匪夷所思,太过不可思议……即便是身边这三位相互视为人生最爱的美人儿,若是她们知道了皇帝陛下尚有一段前世经历,多半也会惊为奇谈,视为妄语……

    三位爱妃开始还以为皇帝陛下是促狭地调笑她们,可到后来皇帝陛下嘴里流出的优美的曲调,以及他那无比专注的表情,都深深地打动了她们。

    她们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感触之中,而没有看到皇帝陛下竟然也被自己所吟唱的曲子感动,竟至于眼角贮满了泪水……那是因为她们自己也已经泪眼朦胧,很多事情已经视而不见,只得将身边那个触及到的东西,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

    四人就这样默默无语地相拥在一起,没有人试图打破这一片难得的静谧。

    “皇上,御膳房来问,晚膳开在何处?”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外响起了王承恩的声音。

    王承恩是早已从迷迷糊糊中清醒过来,也听到了室内的动静,可他是却没有胆量在这个时候进去打扰皇帝陛下宠幸自己的爱妃的。此时天色已晚,御膳房也派人过来请示何时传膳了。

    他倒不怕再让御膳房继续等下去,只是担心若是由此而引起了各种猜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为了这么一点儿小事,强行压制似乎不值,可若是任由谣言肆虐的话,不知又会生出多少是非。

    再加上王承恩听到室内的动静已经平息了有段时间了,否则他可不敢在皇帝陛下正在行头上时,粗暴地予以打断……若是那样的话,估计皇帝陛下一怒之下,很有可能将他的腿打断。

    “哦,都到晚膳时间了,”皇帝陛下抬眼看去,外面确实都已经暗了下来,“嗯,就在养心殿吧,”停了一下,皇帝陛下又接着说道:“让她们进来侍候更衣,”

    “是,”王承恩在外高声应道。

    马上要更衣了,三位皇妃自然不好再腻在皇帝陛下身边、不好再继续腻在床上了。

    所以三位皇妃纷纷起身,想先简单拢一拢自己刚才弄乱的头发……因为刚刚的一番缠绵,几乎身无寸缕,即便是自己的贴身宫女,在非沐浴时间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恐怕也是有些不妥的。

    如此一来,场面就有些香*艳了,皇帝陛下又趁机得窥了春光,大饱了眼福。

    皇帝陛下的眼睛就有些不够用了,左边一眼,右边一眼,上面一眼,下面一眼,让他忙的不亦乐乎。

    三位皇妃本来还有些羞羞答答的,可一来是外面王承恩已经在招呼宫女了,恐怕一会儿就要进来,因此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她们从容回避。二来嘛,自己的身子不是早就被皇帝陛下……如今不过只是再看几眼罢了,难道还能比刚才更过分吗!

    忘了是哪位泰西哲人说过:女人,白天是天使,晚上是魔鬼。

    诚哉斯言!

    一旦冲破了羞怯这道关口,女人就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了。

    当然了,前提肯定是在自己心爱的男人面前,女人才能放得下所有的伪装,女人也就大有变为“女汉子”可能和趋势。

    看到皇帝陛下那副意犹未尽、兴致勃勃的模样,任莹莹就不再有意躲避他的目光,反而故意加大了自己的简单穿衣的动作,伸臂、转身、撩腿的动作幅度,比平时大了数个尺度。

    她的这番举动,即便是放在后世,那也绝对属于大尺度的了。

    不仅如此,在大尺度的穿衣动作之外,动作的速度也是大为降低。因为她们三人都没有必要多么的齐整,只要是能够达到“蔽体”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套上裙装就万事大吉,所以任莹莹丝毫也不担心来不及,不担心自己的春光,外泄到别人的眼里。

    更要命的是,梁惠妹初时还惊愕于任莹莹的大胆举动,可旋即她也明白了姐妹的意图,因此很快就加入了“诱*惑者”的行列。

    “这两个死妮子,刚才还左右推搪,倒是装的蛮像那么回事儿,如今这是要故意……”皇帝陛下目迷五色、应接不暇,恨不得再次将她们就地正法……

    但可惜的是,即便是皇帝陛下有心亦有力,时间却已是不及。

    刚才皇帝陛下就吩咐更衣,王承恩就让三位皇妃的贴身宫女,各自回宫去取主子换用的衣物。

    三位皇妃都是有贴身宫女跟随的,刚才也是一直在外恭候,此时听到吩咐,无不飞快地回去。

    好在三位皇妃所居之处距此都不算很远,任盼盼的永寿宫最近,几乎就在隔壁,任莹莹的长春宫和梁惠妹的储秀宫,也都是在西六宫的范围之内,因此来回之间用不了多大工夫。

    此时,各处的宫女都已经陆续返回,王承恩在外面轻声招呼着,随着一声“皇上、各位娘娘,奴婢侍候更衣来了”,门被打开,一对宫女迤逦而入。

    她们都是皇帝陛下以及三位皇妃的贴身宫女,此时她们的手里,或捧或抱着一些简单的衣物。

    自己的主子能够与皇帝陛下如此亲密,对她们而言,也是足以与有荣焉的。所以,她们此时不仅没有丝毫的扭捏,脸上反而容光焕发的样子。

    “你们都暂且回去吧,半个时辰之后,都过来陪朕进膳,”皇帝陛下强忍着被调戏感觉,虽然恨不得三下五除二就将她们恢复刚才的那番模样,可此一时彼一时也,况且他也知道三位爱妃总还要简单沐浴一番,总还要梳头净面,外加涂脂抹粉一番,否则是羞于见人的。

    因此,皇帝陛下只得按捺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思,吩咐她们暂且退下。

    “哎呀……皇上,臣妾还有要事向皇上禀报呢,”众爱妃行礼之后,刚要被宫女簇拥着向外走去,任盼盼却忽然转身对皇帝陛下说道。

    “哦,要事?那……等会儿进膳时,再向朕禀报吧,”皇帝陛下一看,眼下的这种场面,恐怕也不适宜谈及要事。况且若是真的有什么军国要事的话,不要说张玉等人,就是王承恩也早已对自己及时回禀了。

第418章 要事要……人() 
    “是啊,皇上,臣妾确实有要事回禀的啦……”任盼盼与皇帝陛下的对话,似乎也提醒了姐姐任莹莹,她也是回头冲着皇帝陛下说道。'求书。Qs'

    “哦,爱妃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皇帝陛下问道。这时他才有些明白过来,原来任盼盼偷偷溜进来,是有事情向自己禀报。哪知道后来的发生的事情,竟让她们没有了开口的机会。

    “是,”任莹莹和任盼盼都是用力点头。

    此时,梁惠妹也停住了脚步。看到任氏姊妹向皇帝陛下点头确认,她也不由自主地点头,显然她也知道任氏姊妹所说的要事。

    “那就快去快回,朕在养心殿等着,”任氏姊妹都是这样说,看样子那就是真的是有事情发生了。

    不过,就是这么一副衣衫不整的模样,况且此刻几人的身上都还有着浓烈的暧昧气息,一般的人真的难以抵挡此类诱*惑。回头别“要事”没有谈完,皇帝陛下一时兴起,又把她们、或者被他们再“要”一回,那不是更耽误事儿嘛!

    皇帝陛下喜欢与人边吃边聊。

    孔子的“食不语”这一条,不是皇帝陛下无法做到,而是他根本就没打算这么做。

    巡幸地方的时候,皇帝陛下喜欢与地方官员边吃边谈。而且他的这种边吃边谈,不是一人面前一几、各人吃各人的那种,而是真的就是一个碗里捞饭吃的那种……这样不仅以示天子隆恩,拉近与地方官员之间的距离,而且那种家人般的感觉,很容易令人放松警惕,无形中就可以听到许多本来在其他“正规”的场合无法听到的话,以及其他内幕消息。(。。l)

    而回到皇宫大内,皇帝陛下的习惯不该,也是经常“留饭”,朝中大臣几乎每人都曾荣幸地与皇帝陛下共同进过膳。反正御膳房每天都准备好些菜肴,珍馐美味几乎无日无之。这个阶段,皇帝陛下还不好命令禁止地方官员进贡各种地方美味,而他一个人又不能消耗的了,因此权当是节约,分享与众大臣也是一种荣耀不是。

    说起“赏食”,原来也还是有些规矩的。

    若是皇帝陛下某天高兴了,说将这些菜和那些菜,都赏给**大臣和**大臣吧。按照规矩的做法,不是把皇帝陛下面前摆放的菜肴端给那几位大臣,而是御膳房每天都是做有“备份”,就是按照皇帝陛下的伙食标准做了双份,只要皇帝陛下说“赏”,是从备份中取那几个指定的菜肴,赏给皇帝陛下指定的大臣。

    本来每餐饭时,皇帝陛下对于摆放在自己面前的上百个盘子碗的就很是心疼……别说是他自己一人了,就是再叫上那六位一起大快朵颐,也是无法罄尽,他如何能够容忍备份的存在呢!

    因此,皇帝陛下明令御膳房,取消备份,杜绝浪费。而且在邀请大臣共同进膳时,就在摆放在自己面前的盘碗中,端给大臣享受,有时甚至还将自己爱吃的,在留出一半之后,剩下的就原样端到大臣们面前。

    而在被“留饭”的大臣们看来,这丝毫没有“嗟来之食”的意思,反而显示了皇帝陛下与臣下无间的宏大胸怀。其实他们更想要的,本来是皇帝陛下的残汤剩饭。

    皇帝陛下也并非要通过一起进膳,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窥探别人的隐私,若是那样的话,赐膳就不是荣耀,而是惩罚了。

    与朝中大臣共同进膳时,多数情况下皇帝陛下都是只聊些家常,除非有必须尽快做出决定的事情,基本上不谈论政事。这种方式不会让人感受到压力,非常令人乐于接受。

    但是,就在这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中,皇帝陛下却是找到一条慢慢地将自己融入了这个时代的捷径。

    毋庸讳言,这些朝廷的官员,不管是首辅阁僚还是翰詹科道、甚至是那些不入流的微末之徒,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家庭的组成,以及处理一些事情的方式方法,无疑对了解他们整个阶层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是这个社会的最主要的力量,争取他们的支持,无疑对加强统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社会精*英阶层的支持,政权的稳定性是极为可虑的。

    这个道理,不仅是在这个时代,也不仅是在大明、在华夏,前数千年后数千年,不论是中土还是泰西,这都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而皇帝陛下了解大明眼下这个时代社会精*英阶层的状况,并非是要一味地顺从他们,要谄媚他们,而是要号准他们的脉搏,衡量一下他们能够接受多大程度的改变。

    如此说,并非就预示着皇帝陛下没有底线,可以一味地退让……不过,皇帝陛下的底线是可以“调整”的,当然了,目前的底线就是政局绝对要保持稳定,这是最后的底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退让的。而过一段时间,一俟孙传庭的军校渐成规模,而且逐渐的开枝散叶、皇帝陛下的手中有了足够的力量,底线也就是到了该往前“调整”的时候了。

    而皇帝陛下感冒“翻脸无情”的历史评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改变是必须的,也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否则大明王朝就只能走向灭亡,寿终正寝就是祈求到的最好的结局。

    但是就目前来说,过大的改变,过于激烈的变革,肯定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若是没有后金等外敌环俟的情况下,大明王朝乱也就乱一番吧,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早晚也会归于平静……甚至,最坏的结果,也无非就是改朝换代,可那毕竟还是汉家的江山,数万万黎庶,也不会遭受外族的欺压……

    可如今的局面,却是令大明王朝不能出现过于剧烈的震荡,否则虎视眈眈的北方女真,甚至那些死而不僵的蒙古人,都有可能趁虚而入。

    实事求是地讲,皇太极毕竟也是数百年才能出现一个的人物,虽然不便过于彰显敌方士气,可若是大明王朝稍有疏忽,让后金度过了眼前的难关,以大明王朝积重难返、庞大而又无比脆弱的身躯,究竟鹿死谁手还真的难以断言。

第419章 海盗猖獗1() 
    到目前为止,在与后金皇太极的交锋中,虽然大明的确占据着一些主动,也稍稍占据了上风,后金皇太极也的确正在处于麻烦中,可皇帝陛下也充分认识到了大明王朝难以为继的现状――自己虽然做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可那一言九鼎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指挥若定,并不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