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05部分

大哉大明-第205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后来去增援的人马,临行前也留下了“一定坚守,实在不行暂退关外,但不得远离,以随时准备接应”的命令。因此,他们见对方的攻势很是凶猛,一时摸不清底细,生怕弄出什么古怪来,所以才选择暂时退却。

    这一场战斗,因为是甫一接触一方就退却,而且鞑子都是骑兵,因此双方的伤亡都不是很大。

    对于孙传庭来说,本方是步兵,而且是疲惫的步兵,能够将鞑子赶出去,就算是完成了任务,真的是别无所求。

    鞑子虽然退去,可速度不仅很是缓慢,而且在关外不远处就收住了马匹,很明显是想引诱明军来攻。

    孙传庭自然不会上当。但是,他们也不能就此撤退。因为看这架势,鞑子肯定是不会彻底退去。虽然将鞑子驱逐出去了,自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可若是自己退去,鞑子绝对会卷土重来,所以撤退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他一面派人跟随那位向导回去复命,并且讲明现实的情况,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略。

    另一方面,他分派一部分人盯着鞑子的动向,安排自己队伍中各两百名弓箭手和长枪手严阵以待,防备他们的突然冲击,余下的人都去附近砍伐树木,然后搬运回来制造简易的鹿角丫杈什么的防御工事。

    没办法,步兵防御骑兵,只能尽力在阵地前面布置这些东西,以求暂时减缓对方战马冲击的势头,为施展本方的兵力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

    ――――

    孙传庭当初接受了皇帝陛下的委任,负责编练一支新军,是冒着相当大的风险的。因为骄兵悍卒恶习难改,实在难以部勒。因此,这也实在是一条艰苦而布满荆棘之路。

    新军的主干,是曹文诏的那支部队,等将这支部队训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逐渐地加入招录的陕西流民和招抚的山贼。

    孙传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做为新军的主干,肯定要大动干戈一番,而做为原主帅的曹文诏,能否主动彻底交出兵权,就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兵是将之胆,手底下没有了兵,你这个将官就什么也不是。

    但是,令孙传庭没想到的是,曹文诏的态度竟然是特别的爽快,表示自己甘愿做孙传庭的副手,而且绝不插手编练事宜,请孙传庭孙大人放手施为。他只是做为弹压的手段,其他一概不予过问。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曹文诏毕竟带领这支队伍多年,积威犹在,在整顿中若是遇到阻力,或是个别人员不服管教,可以请曹帅出面震慑。但是,这种震慑的方法也就是在刚开始时可以使用,此后就要转变,要不然这支部队还是以曹文诏曹帅为马首是瞻,所谓新军就根本没有意义。

    孙传庭对此当然是心知肚明。

    编练新军的意思,就是既“编”又“练”。在刚开始的时候,“练”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以“编”为主。

    如何“编”,皇帝陛下是早有算计。他给孙传庭指授方略,就是出了两个主意,一是要将所有军官集中起来,单独进行训练。二是重新打散原有的编制,将普通兵士重新进行随机编组,指定临时的负责人,训练期间就由他们带领。

    那些单独集中起来的将官,也要区别对待,百户以上的人员,严禁他们在训练期间接触部队,以免带去不利影响。因为这些人,大部分、甚至几乎都是以喝兵血维持生存的,一旦让他们脱离了生存的基础,恐怕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因此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地要重新找回往日的那种生活。

第380章 凝聚之力2() 
    这些部队中的中级以上的将官,多半与主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之间不是本家叔伯兄弟,就是八拜之交的干兄弟。(。。l)他们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上阵搏杀的勇气和胆略不一定有,可维护主将、维护他们共同利益的心思那是铁铁的。

    因此,这些以裙带关系爬上高位的,肯定是以“荐主”马首是瞻,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朝廷法度和民族大义。所以,对于他们也就毋需客气,一俟将他们与部队隔离开来,就一定要采取严刑峻法以治之。对于他们的劣习,也要坚决予以压制,稍有不服,即可施以酷刑,甚至也不妨采取杀鸡骇猴的策略,即便全都弃之不用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对这些人的总的原则,就是不能让他们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只允许他们老老实实接受朝廷的整编。

    当然了,万事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或许也有着那么三两个具有真才实学,能够上阵搏杀,可以为朝廷效力之人,但一时之间恐怕也难辨真伪。所以,对待那些表现尚可的,既不能笼而统之地归入那些不可救药之类,可也不能轻信。

    要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关注,决不能轻易就放松对他们的管理。在整个整训结束之后,若是其中尚有可用之人,也尽量不让他们回以前的单位,避免他们旧习复发,重蹈以前的覆辙。

    而总旗和小旗之类的下级校官,虽然其中也不乏依靠裙带关系而上位之人,可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表现而获得的职位。'求书。qs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其中的比例,应该与百户以上的那些人的情况正好相反,小部分是无用之辈,大部分是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胆略拼杀出来的。至于他们也依附于主将,惟主将马首是瞻,那也是无奈之举。若不然,他们也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因此,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就要做为此后整编之后部队的主干力量进行培养。

    也就是因为要使用他们,因此对他们的训练要更加的严格。训练标准,依照当初招收大明狂飙人员那样,经过测试之后达不到标准的,可以再给一次重新训练的机会,若是测试再不合格,那就贬为普通兵士,一律不准升任。

    对于那些训练中表现良好,没有劣习,测试又合格的人员,不仅要尽快予以安置,而且所享受的待遇,要保证较以前至少翻一番。若是立有功劳,也要进行相应的奖励。

    大明王朝的卫所军士月粮是有一定之规的。

    洪武年中,京城外各卫所马军月支米二石,步军总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军士一石。城守者(守卫城镇)如数给,屯田者半之。

    另外,民匠充军者八斗,牧马千户所一石,民丁编军操练者一石。

    江阴横海水军稍班、碇手一石五斗。

    阵亡病故军,给予丧费一石,在营病故者半之。

    籍没免死充军者,谓之恩军,若是一个家庭有四口以上的给予一石,三口以下的给予六斗,无家口独身者是四斗。

    又给军士月盐,有家口者二斤,无家口独身者一斤,在外卫所军士以钞准(用钱发放)。

    永乐年中,始令粮多之地,旗军月粮,八分支米,二分支钞。后山西、陕西皆然,而福建、两广、四川则米七钞三,江西则米钞中半,惟京军及中都留守司,河南、浙江、湖广军,仍全支米。已而定制,卫军有家属者,月米六斗,无者四斗五升,馀皆折钞。

    这就是有明一代,军队的薪资水平。后来根据年景的丰欠不同,多有损益,大概的情况也是以上面的数字为基准。

    可真要说起来,“益”的时候极少,而“损”的情况却是司空见惯,这还是没有加上各级将官的克扣中饱……因此,到了大明王朝的这个时代,很多普通军户的生活,简直与乞丐无异,试想这样的部队,如何能够有战斗力。

    所以,别说是待遇翻番,就是能够按照朝廷的标准足额发放,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军士来说,也是从未享受过的待遇了。对于皇帝陛下的恩典,他们怎么能不殊死一报。

    而在目前这个阶段,他们自己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按照操典的要求拼命训练而已。这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玩儿也似的。不就是卖把子力气嘛,力气用完了,吃饱饭睡一觉,第二天不就又有了吗!

    皇帝陛下励精图治,经过一番整治,大明王朝算是度过了此前的危机,朝廷的威信、或者皇帝陛下的个人威望,就从几近“扫地”的境况中,暂且脱身出来,正在朝着“如日中天”的境界大踏步地迈进。

    在这种态势之下,皇家的尊严正在逐渐重新聚拢到紫禁城,正在逐渐聚拢到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的身边。

    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容否认的。因为老臣徐光启的大力推行,陕西赈灾的举措深入民心,也落实到每个灾民的身上。因此陕西的流民和落草的贼寇,对此是最有体会。

    而孙传庭此次编练新军的主体,就是以他们为主。

    他们感念皇帝陛下给他们提供的这次机会,无不奋勇争先、迎头赶上。其中有些心中有着小九九的人,更是大起攀附之心,争取早日入得孙传庭孙大人的法眼。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若是等到日后“从之者众”了再去“蚁附”,恐怕机会了了,即便勉强不被甩掉,也只能算是外围的外围了……真到了那种地步,可就悔之晚矣了。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既然曹文诏父子明白,而更多的人,即便开始的时候还懵懵懂懂的话,过后不久也会幡然醒悟,然后急起直追。

    其实,这种境况,往小里说,是攀附势力,是抱大腿,似乎不是那么阳光,不是那么正能量。可若是这势力和大腿所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那……这势力就该攀附,这大腿也是该抱。

    若是他们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受一种叫做“凝聚力”的神奇力量所驱使的结果的话,他们就不会羞羞答答、就不会躲躲藏藏、羞于见人了,而大可堂而皇之地趋之若鹜……本来嘛,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的大腿,身为大明王朝的子民,我们不抱……谁抱!

第381章 凝聚之力3() 
    说实在话,这凝聚力、或者向心力,是皇帝陛下孜孜以求的,也是长久以来大明王朝最缺失、而眼下的大明王朝最需要的东东。(。。l’)若是没有这个东东,大明王朝早晚逃脱不了大厦倾覆的结局。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所谓群体,是指人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单位、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等等。

    凝聚力外在表现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

    皇帝陛下所孜孜以求的,就是要使所有的大明王朝的子民团结在一处,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凝聚力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却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并且时时刻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意识,时时刻刻都能够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孙传庭虽然也是一时俊杰,可因为毕竟缺乏着数百年的见识,因此他对凝聚力尚未有清醒的认识,只是隐隐约约感到了这么一种态势,并将这种态势归结于“皇帝陛下独特的、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所以才令悍匪洗心革面、令大字不识的百姓宁愿将所有的忠诚,都献给皇帝陛下。

    而他们,那些悍匪和百姓,他们的思想意识就非常“朴素”了。他们就认准了一条――跟着皇帝陛下能够有饱饭吃,跟着皇帝陛下能够出人头地,跟着皇帝陛下能够升官发财!

    有这些,就足够了。在目前这个阶段,他们不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那不现实。

    其实,别说是皇帝陛下了,就是一个中央或地方的势力集团,都能够为追随者带来利益或保护,更遑论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了。若不然,如何能够令众多人追随呢!

    可事实就是那么的可笑,很长时间以来,大明王朝的子民已经根本体会不到朝廷和皇帝陛下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而只知道朝廷正在从他们那里获取什么,掠夺什么,前提是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上位者视民为草芥,民视皇家为豚豸,是满可以追逐,满可以分食的。

    孙传庭虽然对凝聚力尚未有清晰的认识,可也知道因其势而利导之。因此,既然大家都是为了“紧抱皇帝陛下大腿”这个崇高而光荣的目的而来,那么多吃些苦受些累,多打熬一些身体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别以为皇帝陛下的大腿就那么容易抱的上,太容易的事情也就不那么的金贵了。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于是,孙传庭偷偷地将训练中的要求增加了几分,也严格了几分。他倒不是对这些参与训练的兵士有什么成见,更没有任何的私人恩怨,他只是想尽快就将他们训练成为可用之材,以供皇帝陛下驱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