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197部分

大哉大明-第197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巴牙喇是不惧大明边军的。可他们的不惧,是在没有任何包袱的前提下。若是有数百辆大车需要保护的话,只是“不惧”并没有多大意思,也不代表他们就能卫护了那些商队的周全。

    而那纵横的沟壑,正是等待期间隐藏商队大车和人员的最适宜的场所。

    在距离柴家沟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条可以出关的道路。虽然这道路极其难行,车辆通行也是极其勉强,可毕竟是能够通过,只不过届时肯定需要后金巴牙喇的策应,以防大明边军巡视至此,商队会受到冲击。

    这些事情,都是莫洛和鳌拜早已筹划好的,只等商队聚拢齐全之后,鳌拜就出动崇礼的三千巴牙喇前来接应。

    至于在一段时间之内,到底有多少商队能够聚拢而来,这就是一个不可预知的事情了。

    与后金达成合作意向、并收取了预付定金的商队名录,莫洛手里倒是有一份。而且也有比较确切的情报,说这些商队也早已从各地起行,路途之上也有后金的人员跟随,目前也并没有什么更大的坏消息传来。可若是最终有那么三两支商队未能安全、顺利抵达柴家沟,那也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的事情,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因此,目前的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着更多的商队聚拢而来。

    但是,虽然商队自己携带的粮食给养都能够自我维持一段时间,可这段时间也并不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若是大明边军巡边时,偶尔偏离了正常的路线,也很有可能发现隐藏在纵横沟壑中的数百辆大车和近千名人员。

    对于等候在关外百里距离的崇礼的三千名巴牙喇,莫洛不仅没有刻意隐瞒,而且还特意将这个讯息透露出来,让那些已经到来的商队知晓。这不是莫洛心里藏不住事儿,他这样做,都是为了彰显后金的军力,也为了让已经到达柴家沟的三支商队尽可能地放下心来。

    如此,在其他商队忙于选定自己隐藏的沟壑时,隆兴通商队中,就有五名人员,悄然离开了商队,偷偷摸出了关外,向着北方匆匆而去。而在这五人中,有一人的双腿是如此之长,即便骑在马上,他的双脚也几乎可以探到地上。

    他,就是专门负责与林丹汗联系的蒙古人博尔特。

    博尔特等五人偷偷摸出关去,绝对不是擅离职守,而是肯定接受了简白的安排,目的也肯定是与博尔特的专职工作有关……与林丹汗取得联系。

    至于简白派博尔特与林丹汗联系的目的,也肯定是与等候在关外百里距离的崇礼的三千名巴牙喇有关,或者……甚至也与隐藏在关内的柴家沟附近的那些商队有些关系。

    既然都已经几乎输送到关外了,简白就不介意慷他人之慨一下,拿出其中的一部分东西做个顺手人情。但是,若想获得利益得到好处,不拿出点儿“态度”显然是不行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来林丹汗也会绝对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对于林丹汗来说,这些无异于送上门来的大礼,他也绝对没有拒绝的理由。

    派出博尔特五人之后,简白也向张家口附近的万全都司、宣府三卫、万全右卫和万全左卫,甚至张家口以东两百里远的龙门卫、以及西南方向近三百里距离的怀安卫都分别派出了人员。

第364章 各就位2() 
    在选定了一处易守难攻的沟壑隐藏之后,简白等人也没有闲着,他们几乎每天都是或骑马或徒步,偷偷地到附近的几处沟壑进行探查。并且在探查的过程中,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还在纸上写写画画,很是神秘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抵达柴家沟的商队越来越多,后来甚至到了几乎无日无之的地步,而且有时一天之内甚至要有一两支、两三支商队同时到达。

    后来抵达的商队,也像隆兴通商队一样,在柴家沟稍微一停,与莫洛等人接上头之后,就马上向东或者向西,选择了一处沟壑隐藏了自己的行踪。

    在这期间,派往万全都司,宣府三卫和万全左、右卫的人返回了。

    两天之后,派往龙门卫和怀安卫的人也顺利返回了。

    又过了三天,与博尔特一起出关的五人中的一人,也终于留着最后一口气儿返回来了。

    该回来的都回来了,而且回来的人,也并没有任何意外的表示,所以,那就意味着一切正常,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方针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那就意味着……各就各位了!

    ――――

    万全右卫距离张家口堡最近,因此有着巡视张家口堡两侧差不多各有三四十里边关的责任。

    柴家沟在边墙之内二十里,按说不在万全右卫巡视的范围之内。可或许是人和车向柴家沟的痕迹太过明显而集中,因此引起了卫所的怀疑,也或许是柴家沟东西的沟壑中突然增加的“人气儿”,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反正不知什么原因,本来距离边关尚有二十里的柴家沟,今天竟然迎来了巡视的大明边军。'。。l'

    总是那么巧合,巡视的一个百人队的大明边军,在柴家沟镇子上发现了异常的踪迹……其实那车辆的痕迹着实明显,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

    大明边军就循着踪迹,向东边的沟壑寻找过去,最终发现了隐藏在一处沟壑的隆兴通商队。

    被发现的隆兴通商队肯定不会束手就擒,肯定要凭借着有利的地势进行阻击。但是,他们毕竟只是护卫而不是正规军,因此不是大明边军的对手。

    虽然依靠着有利的地形,隆兴通商队的护卫能够勉强抵挡一阵,阻止了大明边军的进攻,可若想脱身,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大明边军见一时无法顺利攻下,立即派人回去向长官汇报,那意思肯定是要调集更多的部队前来。

    若是等大明边军的援军到达之后,隆兴通商队可就是插翅难逃了。

    因此,隆兴通商队也肯定要向莫洛、向后金求援。

    其实,不用他们主动去求援,大明边军的意外出现,已经引起了莫洛等人的关注,一俟发现他们向东面的沟壑地方寻找过去,莫洛就感到此事不能善了。

    因此,莫洛一面派人协助隆兴通商队防守,并且让他们给隆兴通商队带过话去,说只要他们坚守一天的时间,关外崇礼的巴牙喇就会赶过来增援。与此同时,莫洛也就赶紧派人,火速赶往关外,请鳌拜火速派出部分巴牙喇前来救援。

    与此同时,莫洛感到计划不得不稍微提前了。

    其实,即便没有出现这样的意外,莫洛就已经通知各家商队做好准备,说他们顶多再过那么一两天,就要出关了。

    因为到目前为止,抵达柴家沟的商队已经有十九支了,大车千辆左右,人员超过两千。柴家沟的东西沟壑中,几乎已经人满为患、车满为患了。这么呜呜泱泱一众人畜车辆,隔着老远就能感觉到。何况还有不断升起的炊烟,也早已暴露出了踪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牲口马匹可以生嚼草料,可人总是得吃熟食才……更像是人不是。

    虽然莫洛也是一再告诫过他们,尽量在晚间蒸煮食物,可总有些人将这告诫当做了耳旁风……这下好了吧,终于让人发现了!

    莫洛虽然心里腹诽不止,可绝对不敢在话里表示出来,更不敢弃之不顾。

    还得说后金为了保证商路的畅通,还是做出了不少准备的。很快,不到三个时辰,下午申时(下午三点)的时候,先头的五百名巴牙喇就从关外赶来增援了。

    那位或许要问了,马匹全力奔行,百里地也要两个时辰,而崇礼距柴家沟百多里,即便鳌拜随时都在整装待发,接到莫洛的信息之后中间没有任何耽搁,来回也要四个时辰啊,怎么没用三个时辰,巴牙喇的先头部队就赶过来了?!

    原来,莫洛和鳌拜也是藏了一手。

    他们生怕发生变故之后来不及反应,而且遵照着“越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就越是要小心谨慎”的原则,因此几天前两人合计着,就将一个千人队的巴牙喇悄悄调到了大明边关之外,并且隐藏起来潜伏下来,做为应对紧急情况的一个措施。

    于是,这个千人队的巴牙喇首先得到了消息,也马上赶来增援。

    他们得到的情报是数百名大明边军发现了一支商队的踪迹,并且已经展开了攻击。

    报信之人通报了消息之后,就继续前行,因为他还要到崇礼通知驻扎在那里的另外两个千人队,所以将莫洛的一封亲笔信交卸了之后,就又打马扬鞭绝尘而去。

    因为大明边军既然已经发现了柴家沟的秘密,那么肯定马上就会有更多的明军蜂拥而至,其他的商队也根本无法躲藏了。因此,按照莫洛的打算,出关的计划就不得不提前了,负有保护之责的巴牙喇就要提前全体都要出动了。

    在边关附近潜伏的这个千人队,是由一名叫做多库伦的千户率领。

    多库伦接到传令兵送来的莫洛的亲笔信,并且也验看、并确认了莫洛的信物无误之后,就马上率领本部兵马赶来。

    因为是率领着千余名骑兵,而且也是莫洛事先面授了机宜,因此多库伦并没有特意隐匿行踪,而是直接就从一个大明边镇烽火墩的面前堂而皇之地呼啸而过。

    不仅如此,按照事前定好的计策,多库伦还留下了一半人马将烽火墩团团围住。

    “何必呢?!”驻守烽火墩的五名大明墩丁都甚是不解,“我们只有五个人哎,至于拿五百人来包围我们吗……”

第365章 马三儿的发迹史1() 
    烽火墩,又称烽火台、墩堠或狼烟台,是古代军事上用于通讯和报警的建筑,多建在山顶、平地制高点、交通要道口或关隘口之上。(。。l)一般情况下,每处烽火墩设五名士兵把守。除城堡四周外,一般每五里一墩,形成群组,相互接连,遥遥相望。

    若是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明火。大明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规定:有犯敌百余人,举放一烟一炮;五百人,举放二烟二炮;千人以上,举放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举放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举放五烟五炮。

    当然了,所谓几烟几炮,也只是当初的规定,后来那“几炮”就逐渐省略,就只剩下“几烟”了。不过,在人们的嘴里说到这种事情时,还是习惯用“几烟几炮”来表示。

    而这处烽火墩,是由一名叫做马三跛子的小旗,带领着四名弟兄把守。

    当多库伦率领着千人队在旷野中一出现的时候,因为位置比较高,马三跛子他们就远远地看到了,因此他们是有充足的时间,在估算出敌人的数量之后,再来燃起三堆狼烟。

    在点燃了三堆狼烟之后,马三跛子和四名弟兄的任务就算是彻底完成了,若是更为严重的话,甚至他们的生命都由不得自己了,反抗基本是没有可考虑的价值,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宣府镇和附近的其他几个边镇,已经很是安稳了,很少有大股的蒙古人前来骚扰,而像这么整建制的出现,更是少见。

    因为马三跛子他们面对的,是蒙古人的地盘,因此他们就想当然地以为,这些突然出现在旷野中的骑兵是蒙古人。

    除非是夜间偷袭,偷偷摸上烽火墩,意味着敌人是以先消灭烽火墩上的人员为第一要务,否则的话,敌人是没有闲工夫来对付他们在烽火墩上的这三五个人的。

    因此,马三跛子他们虽然感到很是紧张,可看到对方基本上是排着队列、而不是一窝蜂似的冲过来,觉得他们只是路过,因此不会是以自己这几颗人头做为目标的。

    可是,今天的情况有些异样。

    虽然敌人的前半截队伍“哗哗”的过去了,可后半截队伍却并没有一直跟随着过去,而是兜了半个圈子之后,停在了烽火墩前面的道路之上。

    “啊!是巴牙喇!”离得近了,马三跛子才终于看清,烽火墩前的敌人不是蒙古人,而是后金女真,而且是后金女真中精锐的精锐巴牙喇。

    马三跛子今年四十多岁了,十几岁时因为父亲去世,他就顶替了父亲的名额,继续从事军户生涯。因此他应该是个老资格的军户了,而且也一直在宣府镇的这个烽火墩驻守。

    不过,在马三跛子近三十年的军户生涯中,也仅仅在十多年前见识过一次巴牙喇。但是,有那一次经历就足够了,巴牙喇的彪悍和残酷,已经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马三跛子以前叫做马三儿,虽然也不是个多么好的名字,可好歹还像是个人名。由马三儿变为马三跛子,完全拜一名巴牙喇、具体是一名垂死的巴牙喇所赐。

    二十多年前的那次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