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16部分

大哉大明-第16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不算完,孙子成亲的时候身上至少要扯件新衣裳穿吧,屋里总要添置些崭新的铺盖,总得请套唢呐班子吹吹打打吧,也总要摆上几桌请四邻八舍的吃上一顿酒水席吧……等等等等,几乎每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每样也都需要银钱才能操办。

    那剩下的十亩薄田说什么也不能动了,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命根子,要是在自己手里败坏没了,可就真的没脸去见列祖列宗了。可没钱喜事儿就是办不下来……爷爷最后只好咬咬乐,到举人艾诏那里借了十两银子的高利贷。

    实指望新妇进门之后,李家的日子重新红火起来,可没想到为了侍弄那十亩薄田,没过一年,爷爷的身子骨急剧垮了下来。

    爷爷生病的时间倒是不长,可因为李家此时已经毫无积蓄,根本不经折腾。李鸿基也只是刚刚去了驿站,兄弟们虽然能够帮衬一下,可大家本来就都是苦哈哈,即便人人伸把手,所得也是有限。

    最后,尽管爷爷死命阻止,可李鸿基还是做主将那仅剩的十亩薄田典了出去。可以想象的是,油尽灯枯人力已是枉然,不久爷爷也撒手人寰。

    爷爷对自己最是疼爱,他老人家也为李家耗尽了最后的生命,李鸿基自然要尽力操办爷爷的后事。

    就这样,在旧债未清的情况下,李鸿基又从举人艾诏那里借了十两银子,才总算将老人家的后事料理清楚。

    现在的李家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家中只剩下奶奶和婆姨,地却是一垄皆无。真的,如果不是奶奶仍然需要照拂,李鸿基很有心思跺脚投军。

    李鸿基交卸完了差事,就急忙骑马往长峁村的家里赶。在路过乡镇的时候,他下马给奶奶买了点儿可口的吃食。即便这个家并没有带给他多少温暖,可毕竟还有令他有所牵挂。

    果然,家中只有奶奶一人,灶头依旧冰冷,婆姨韩金儿也依然不知所踪。

    把带回的吃食给奶奶打开,看着她蠕动着唇舌相助着所剩不多的牙齿咀嚼着食物,李鸿基心里难得地高兴了一些。又陪着老人家说了会子话,他还是没有听到院门的响声。

    “这个婆姨,还不回来,就知道整天出去串门儿,”李鸿基禁不住心头有些火起,尤其是想起偶尔听到的一些传言,就恨不得马上将这臭婆姨拎过来暴打一顿。

    一直等到天都很晚了,韩金儿才鬼鬼祟祟地回来。见到自家男人拿眼瞪过来的时候,她却若无其事地从旁边走了过去。

    “你先别急着走……一天到晚都去哪儿了?我回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李鸿基不由埋怨起来。

    “哟,还真以为自己是官老爷啊!还得有人专门伺候着?”婆姨韩金儿不仅不服帖,而且还反唇相讥。

    “我到不要紧,可奶奶却是要照应的!”

    “我哪儿不照应了,是饿着了,还是渴着了?”

    “鸿基呀,别进家就跟金儿吵,金儿很好,没让我渴着饿着,”听见孙儿孙媳吵嘴,奶奶就颤颤巍巍地出来相劝。

    “奶奶,没事儿,你回去歇着吧,”李鸿基赶忙过去扶着老人家。

    他知道奶奶担心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的两人争吵,因此才出来平息。而自己平时常年在外,家中也的确需要一个人照料,自家婆姨虽然不太着调,可好歹也算是自己的屋里人,多少也替自己尽着孝,也算是让自己省了不少心事。

    况且如果自己对婆姨过于严格,指不定自己不在的时候,这个臭婆姨就冲着奶奶撒气。而对于孙媳的刻薄,奶奶从未在自己面前提及过的,以后也绝对不会提。

    这是李鸿基最感憋屈的地方,也是令婆姨嚣张起来的原因。

第1卷 第三十一章 一枝红杏两面墙1() 
其实,李鸿基本来应该听从驿站孟虎等弟兄们以及长峁村本家长辈的劝解,早点想办法把妻子和奶奶接到身边,即便在驿站附近找个地方、甚至就在驿站里面找个角落,大家帮忙搭起那么两三间屋子,不是也能凑活着过日子吗?!

    可是,毕竟长峁村是李家居住了几代之地,而且同村还有很多本家,也能帮着多少照料一些。李鸿基也曾回家与奶奶商量,可奶奶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开故居,因此李鸿基就没再坚持。

    大家没有继续劝解,因为有些理由实在有些难于出口。

    实际上,以上提到的都是次要原因。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只要鸡蛋有了缝隙,不管在哪儿都无法阻止招引蛆虫。

    盖虎也是长峁村的老户,家境虽然也不是多么富裕,可仗着自己亲兄弟多,又个个平素都喜欢习武弄棒的,在村里就不免横行无忌起来。

    很难说是哪一个首先挑起的由头,反正韩金儿和盖虎已经眉来眼去地有一段时间了,除了李鸿基本家的人,长峁村几乎尽人皆知。但是,碍于盖虎家的淫威,知道这些腌臜事情的人,都不敢对李家人言说,更不敢对李鸿基本人透露一点风声。

    其实,虽然几乎相当于众人皆知的事情,可要让他们直接拿出证据,可他们又都会“听别人说如何如何”一番,真正亲眼撞破奸情的没有一个。

    李鸿基也曾经听到过风言风语,他也曾为此偷偷潜回长峁村,可韩金儿除了刁蛮一些、对奶奶侍候的不是那么的尽心尽意一些之外,也并没有发现其他劣迹。

    孔子形容妇人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实在是至理名言,李鸿基对此心悦诚服。但他又别无他法,谁让自家没本事,不仅资产殆尽,而且还背了一屁股高利贷。看样子,只能忍耐了。

    即便有这样不逊的婆姨也总不是脸上贴金的事情,李鸿基感到很难面对。

    因此,他只在家胡乱呆了一晚。虽然他与妻子韩金儿尚属干柴烈火的年纪,可因为彼此心绪不假,因此连敷衍的草草行事的过场都未履行,早早就吹灯安歇了。

    次日他倾其所有,给奶奶和韩金儿各留了些零用钱之后,借口驿站的事务繁忙,就打马离开了长峁村。

    看着李鸿基那义无返顾离开的背景,韩金儿不由紧紧咬住了嘴唇,似乎在心里做出了某些决定。

    别人都以为凡是奸夫都无一例外地属于春风得意马蹄疾,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根本不会想到盖虎奸夫也要经受一些煎熬的。他就像一只秋虫,只被芡草撩拨的抓耳挠腮、坐立不安,却一口实惠都吃不到。

    第一次看到李家小娘子的时候,是在李鸿基成亲的酒席上。虽然当时新娘子还蒙着盖头,盖虎并没有看到小娘子的面容,可只看那走路时婀娜的身段,盖虎的心就随着忽悠起来。

    过后盖虎也并没有就此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因为他每次看到别人家的新媳妇都是如此反应。

    第二次相见的时候,就是在李鸿基爷爷的葬礼上。一身粗麻孝服韩金儿自然也要随着送殡的队伍出行,虽然按照规矩,女人是不被允许上坟地的,可从李家至村头的那段距离,盖虎的目光就始终偷偷盯着韩金儿的背影。

    尤其是当韩金儿偶尔回头一瞥,那梨花带雨的面容格外令人感到楚楚可怜。

    从此盖虎就上了心,只要空闲下来,他的两眼就时刻盯着李家的那扇院门。

    而盖虎的愿望也很快就实现了,李家那个小娘子的身影开始频繁出入那扇有些破损的院门了。

    这倒并非完全是因为韩金儿耐不住寂寞,而是确有不得已的原因才开始抛头露面。

    以前有李鸿基的爷爷,家里的大事小情就全靠老人家打点,与周围邻居的人情往来也都是由他出面经理。现在不但爷爷撒手人寰,李鸿基本人也不得不到米脂县城那边的驿站上班,家里的事情就只能依靠这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了。村里、家族里有大事发生的时候,肯定要给李鸿基捎信儿的,可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儿他就无法面面俱到了。

    如果奶奶身体能够支撑腿脚灵便的话,多半就由她老人家出面应酬一些街坊人情。可她老人家的身体也是时好时坏,因此赶上事多的时候,韩金儿就陪着奶奶、搀扶着奶奶一起出面。后来遇到一些非常简单的、就是一些递个信儿传个话儿之类的事情,韩金儿也开始一个人抛头露面了。

    可别小看这种事情,在眼下的时代里,即便是至亲来往也只能是稍作盘桓,除此之外,一个女人不管是在娘家还是已经嫁作他人妇,都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否则就是不守妇道,就要遭受“戳脊梁骨”的待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穷人家的媳妇也只能抛头露面了。况且李家少妇的抛头露面实在有着不得已的原因,况且韩金儿也是真的难耐寂寞,好在本村李家本族不在少数,有他们从旁关照着,想来不至于出现什么令人难堪的事情。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你以为人人都可行,可人人却都以为反正还有别人,自己似乎就不用出面了。尤其是盖虎一家可都是畜生不如、得谁咬谁的主儿,没人愿意为了不相干的事情招惹他们。

    李家虽然在长峁村有很多本家,可真正五服之内的地勤血缘根本没有,因此李鸿基并没有接到真正的“示警”。

    李鸿基的人生,当时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少年备受呵护,自己也立志光宗耀祖,可成年之际却迭经变故,亲人相继离世,本来差强人意的家境几乎瞬间变得不堪,小康之家也变得债台高筑。尤其是为了长辈,还要经受妇道人家的蔑视,甚至无理顶撞。

    做为一个男人,做为大明王朝的男人,做为一个大明王朝既识些字儿又习得武、且胸怀大志的男人,他是不会甘心的。

第1卷 第三十二章 一枝红杏两面墙2() 
如此憋屈的生活,但凡是个男人都很难忍受多久,何况是李鸿基这样一个骨子里是无比坚韧的西北汉子。

    因此,当侄儿李过急匆匆来的驿站,向叔叔报来奶奶去世的噩耗时,李鸿基一则因为长辈去世而倍感痛苦。另一方面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好像终于挣脱了浑身的束缚那样,感到轻松了许多。

    李鸿基赶忙给驿丞孟虎打过招呼,叔侄二人就往长峁村赶去。

    李过是李鸿基那早逝的大哥的儿子,两人差不多一般年纪。而且叔侄两人也几乎有着共同的喜好,平时没少在一起耍拳弄棒。

    其实,李过早就对韩金儿这位婶婶的言行略有耳闻,只是不知道更多的细节。因为大家在他面前有所避讳,而他自己也因为毕竟属于晚辈,碍于叔叔的脸面,对于小婶儿的某些行为自然不好过于热衷探问。

    可最近几天,小婶儿的行为很是怪异,似乎一下子放开,竟然不顾廉耻地与盖虎公然调笑。

    或许是韩金儿的行为实在令人不能漠视,尤其是长峁村李家本家的人更是无法忍受。他们不再像往常那样闪烁其词,都在李过面前不加掩饰地提及此事。那意思就非常明显了,是要李过给自己的叔叔传递消息。

    李过听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怒火中烧。可到底如何对叔叔言明,实在费思量,直接以“小婶儿偷汉子”告知?似乎实在有些不易出口……尚未等他打定主意,老奶奶又意外故去。

    从米脂县返回长峁村的路上,李鸿基询问奶奶去世的经过。可李过也不知详情,只知道奶奶因为摔了一跤,就此不治。他也是听到消息后就急忙来给叔叔送信,并没有了解到其他细节。

    李鸿基看李过支吾其词,还以为他是因为过于紧张,因此也不做他想。

    办理完奶奶的丧事,李鸿基把赶来相助的几位朋友送走,唯独留下了刘宗敏。

    刚刚回到长峁村的时候,李鸿基就发现前来相助的本家人似乎都有话对他说。稍稍一了解,他就感到事情非常严重。但是,因为还要让老人家入土为安,自己不好当场发作,而且听来的只言片语也无法形成充分的证据。因此,他按捺住自己的性子,表面上还是按部就班地处理丧事,只是安排自己多年的好友刘宗敏暗中了解更多的详情。

    刘宗敏与李鸿基常有来往,长峁村很多人也都认识。对于李鸿基有些碍口的话,对于刘宗敏这个外人,大家反而会畅所欲言。因此,丧事办完之后,刘宗敏也把整个事情打听的非常清楚。

    奶奶的去世,确实是个意外,只不过这个意外是有原因的。

    韩金儿的“开放”令盖虎再也按捺不住,只是这个婆姨似乎只接受一些隔靴搔痒般的言语挑逗,而真要想真枪实刀地快活一番,这婆姨却又推三阻四,可又不言辞拒绝。

    盖虎可是正值壮年,几次三番的撩拨下来,心火早已无法忍受。而且从韩金儿的暧昧态度来看,似乎稍稍用一些强,她也就能乐而从之。

    那天戍正时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