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14部分

大哉大明-第14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也非常明确,就是吃饭,吃饭,还是吃饭。

    京城御座之上的皇帝陛下是凭借着前世记忆形成的先知先觉断定陕西一地即将到来的旱灾,老迈的徐光启是凭借着皇帝不想的举措猜测出帝国即将面临又一次灾变,可陕甘地区以及几乎整个帝国的北方地区的人们,却早已真切感受到旱魃肆虐。

    但是,做为就要深受其害的陕甘地区的人来说,一部分认为这分明就是又一个发横财的机会,另一部分即便知晓接下来的日子对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无能为力,或者无以为力无所凭藉,只能视作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惩罚,他们没有选择,只能默默承受。

    如果实在承受不了……那就把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天爷拽下来,痛痛快快地与他大干一场吧!

    现在好了,朝廷派来了钦差大臣,钦差大臣为嗷嗷待哺的三秦子弟带来了粮食。只要不惜力气,就能吃上饱饭,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陕西省延安府米脂县城外的银川马驿。

    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对一个小小的驿站重视如斯,可锦衣卫新任总旗何胜文对于上司的命令也丝毫不敢打折扣。

    何胜文的祖籍就是陕西省延安府,祖上在太祖时也是立过不丗之功的。但是二百多年下来,陕西何家人才凋零,除了他之外,老家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有“出息”的人了。而且,他这个总旗,也是刚刚因为立了功,从小旗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

    提拔起来的何胜文,手下的兵,不是身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的校尉,而是换成了这些驿卒。嗯,是暂时的。上司千户大人说了,这次任务妥妥帖帖地完成之后,保他再官升一级。

    官升一级,那就是百户了。千户大人自己也不过是千户,他有什么能力、有什么资格提拔一个总旗呢。除非……除非千户大人升至指挥佥事之后,或许才能保得了他这个未来的总旗。

    照最近锦衣卫的人事动态,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最近几个月以来,整个锦衣卫已经全都调动起来。要不是仗着自己陕西人的身份,这个重要的任务还到不了手里。

    大明帝国时的陕西省可比四百多年之后范围广大的多,它包括了陕西、甘肃两省和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省会治西安府,这倒是没有什么变化。

    陕西境内共有六条驿道,将整个地区串连起来,也以这六条驿道与周围地区连接起来。

    这个设置在米脂县的驿站,叫做银川马驿。不错,正式名称就是银川马驿,而不是称作米脂马驿。

    银川马驿是西安府京兆驿至榆林驿中间的一站,上一站是绥德州青阳驿,下一站是鱼河驿,过了鱼河驿就是榆林驿。

    这个驿站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一个驿丞,十三四个驿卒,二十五匹马匹,一个接近两亩的院子,两排屋舍,一个马棚,一个草料棚,这就是银川马驿的所有家当。

第1卷 第二十七章 驿站奔驰() 
大明王朝时代的驿丞,官秩不入流,但是所经受的事务却是繁多芜杂,“秩莫卑于邮官,事莫纷于邮务”就是最真实的描述。

    凡是来往的人员,只要是稍微叫得上名头的,就都比驿丞的品级高,而且多数时候高的还不止三级两级。这些人或许在别处根本没有嚣张跋扈的资格,可到了驿站却都变成了眼高于顶,颐指气使之辈。

    驿丞对于过往官员的欺凌别无他法,只有低眉顺眼地小心伺候,生怕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

    而驿丞手下的驿卒,有的是受雇常年在驿站服役,有的是农民自备口粮轮流到驿站服役,有的是被派往驿站服役的边防战士,有的则是被发配到边远地区驿站服役的囚徒。每年受雇银一般是七两二钱,多的也只有十两左右。

    大明王朝常年(没有灾荒)的粮价是一石米最多一两银子(遇上荒年那就没谱了,每石米有三四两的时候,也有五六两的时候,有时甚至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一石米(差不多是90公斤以上)我们权且按180斤来算,一个驿卒的年收入折合米为1300斤至1800斤。

    另外,家中的老婆孩子再种点儿地,多少也能收获一些,如此这些粮食养活五六口之家按说也是完全可以的。即便遇到不是非常严重的灾荒,只要大家再把裤带紧上一紧,似乎也并非就那么的难以承受。

    乍看上去似乎很不错,一个大明王朝的驿卒都能养活一家子人,真是令自诩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后世人都非常羡慕。

    但,且慢,因为这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经过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到时真正到手的能有多少,实在没人敢于保证。反正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即便是在风调雨顺之年,驿卒们也很难养家糊口。

    银川马驿的驿丞姓孟,名为一个虎字。孟虎本为边军中的一员,三年前因为左手臂有伤,救治不彻底落下了残疾,因此才从边军退下来的。

    其实孟虎在边军的时候,就有另一个身份。孟虎的另一个不太为人知的身份,就是锦衣卫的小旗。

    因为帝国的驿站不只肩负传递文书和军情的任务,还兼着探访民间舆情的重任,因此驿站中安插一些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就再正常不过了。况且如此安排也使朝廷顺便解决伤残士官的生计问题,实在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任何一项政策的初衷无疑都是好的,只不过时过境迁,人亡政息,如今更是近于荒废。

    因此,孟虎的锦衣卫身份差不多算是兼职,而且自从他从边军退役之后,陕西锦衣卫分部就从未与其联系过。因此,他平时最主要的还是干好驿站这种前途……未卜的工作。只是当地方遇到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异常事件的时候,他们锦衣卫的身份才显现出作用。

    所以,时间一长,不单是大家,就是孟虎自己似乎都有些忘记自己的锦衣卫小旗的身份。

    前几天的时候,孟虎就听到一些消息,说最近从边军退下来一批军士,要补充到各地方的官府和驿站。到官府的那些人大多是从事捕快,到驿站的就只能从驿卒干起。

    是的,孟虎自己也是从边军退下来的,本该对这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给予同情,也应该力所能及地给予关照和帮助。可是,几年时光度过之后,令他对于这些退下来的军士有了一些看法。

    他们这些人自以为征战多年,在战场上拼杀过,为大明王朝卖过命,总以为地方的百姓和官府都是欠着他们。

    孟虎也在边军呆过,自然也是知道边军的情形到底怎样。功劳和苦劳肯定有一些,可毕竟不是退下来了吗,既如此就得按照地方上的规矩来,如果不甘心,那就继续留在边军,继续升官发财啊。既然升不了官发不了财,那就老老实实地回家当一个百姓吧。

    刚刚退下来的时候,他也是满腹的牢骚,与他们的感受那是一样一样的。可现在,经过几年时间的蹉跎,如今已经娶妻生子的他,当初的怨气已经基本消失无踪了。

    因此,当孟虎看到眼前这位叫做何胜文、而且浑身都显示着桀骜不驯的新驿卒时,心里满是不以为然。不过,他也不甚在意,等经过一番蹉跎之后,这个新驿卒也会变成“老”——老老实实的“老”——驿卒的。

    只不过令孟虎的心中稍稍疑惑的是,这个何胜文看起来四肢健全,头脑也算是清醒,看不出有任何不适于边军的地方,因何就屈就这小小的驿卒呢?

    这小小的疑惑也只是稍纵即逝,反正他不会无缘无故被从边军裁下来的,兴许用不了几天就能得窥这个人的底蕴。

    一路行来,何胜文一副灰头土脸,身上的衣服即便没有挂满尘土恐怕也不是绝不属于正式边军号衣。马虽然骑着一匹,可瞧着那站立的样子,至少有一条腿是有问题的。别说是全力冲刺了,即便缓步慢行都要大受其苦。看来只能当做驮马使用了。

    但是,马虽然属于劣马,可拴在马背上的那个包袱还是比较扎眼的。不,包袱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一样的破烂,里面应该是一些换洗的衣物之类的东西。引人注目的,是因为一路颠簸而露在包袱外面的那一束已经有些稀疏凋零、有些残缺、颜色也已经黑红难分的刀穗,还有那半截斑驳的刀柄。

    或许这个叫做何胜文的退役军士的确经过一些血雨腥风、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也以此做为荣耀的资本。可只要是上过战场的人,谁还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一切都已经过去,如果到此地步依然割舍不下那份倨傲,而他自己又没有钻营的门路,到头来最难受的还不就是自己!

    按照一个曾经的“战友”、如今“过来人”的身份,孟虎本来是应该给予这个小老弟一些忠告的,以免这个新驿卒陷于不合群的境地。

    可是,自己的忠告能不能起到作用不说,首先得罪了这个大爷那可是一定的,而刚开始的这段时间无疑是这个“新人”最“不服气”的时候,谁也不会触他这个霉头,驿丞孟虎也不行。

    孟虎知道,这个阶段最是要紧,可别人的劝解很难起到作用,这道坎儿还得要他自己跨过去,一切还都得依靠他自己的开解。

    “慢慢来吧,还是让他自己吃点儿苦头再说,”孟虎这样想着,随即把一件驿卒专用的对襟罩甲和一个笠帽丢给他。

    “笨吃,你过来,”孟虎招呼一个三十来岁的驿卒,“你把这位军爷带到驿舍去,帮着他挪出个铺位来,”然后他又对着何胜文说道:“你刚来,不急,先安顿下,休息休息,洗把脸,一会儿开饭的时候我去叫你,”

    笨吃的名字叫做韩中,因为别看他平时显得有些木讷,可开饭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比他“机灵”,而且最“实在”。尤其是赶上吃公饭的时候,他是一定要到实在塞不下了才罢手的。因此大家就给他取了个笨吃的绰号。

    如果皇帝陛下得知驿站中竟然还有奔驰(笨吃),一定会羡慕至极的。

第1卷 第二十八章 驿丞() 
令驿丞孟虎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他的担心看来有些多余了。

    没有几天的工夫,这个叫做何胜文的新驿卒就与老驿卒们打得火热。

    老驿卒们虽然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也大部分已经成家,可日常时光即便暂时没有事务,可他们也要时刻待命,所以在等闲不可回家去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因此,驿站基本上也与军伍无二,都是一群光棍儿厮混一处。

    也因此,新来的何胜文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甚至更让他有种如鱼得水、鹤立鸡群的感觉。

    因为光棍儿厮混一处,最刺激的话题无非女人和打架。如果要是因为女人而打架,那就更吸引大家的眼球了。

    女人的话题虽然更加的永恒,可偶尔穿插来些许血腥,似乎尤其撩拨人的神经。

    而这似乎就是何胜文的擅长。

    虽然他并没有明言,可大家也都猜测出来,他很可能就是因为女人与上司发生了冲突,或者这冲突还夹杂了些许血腥。大家也猜测这或许就是他从边军“被退役”的真实原因。

    在孟虎看来,何胜文的故事中不免混杂了许多吹嘘的成分。可看来何胜文到底是亲身经历过的一些场面,再加上他的描绘有声有色,因此驿卒们无事的时候都喜欢围在他的身边。

    不知是唤起了自己的旧时思念,还是也被何胜文声色并茂的故事吸引,反正孟虎也很为何胜文感到高兴。“这小子,倒白为他担心了,”孟虎算是多少去了一块心病。

    一天,驿丞孟虎被米脂县的大老爷派人叫去了县衙。

    回来的时候,孟虎就带回了好几个黄麻纸做的封套。大家一见,就纷纷迎了过去。

    “孟头,去哪儿的?”

    “嚯,不少呢,得有五六个吧?”

    “不少?反正这回儿没你的份儿了,”孟虎拨拉开伸过来的几只脏手,“去,把在家里的都叫过来……哎,睡觉的那几位也给我提溜起来,”

    不一会儿,几乎所有在家的驿卒全都聚拢过来。

    最近一段时间,朝廷下到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的圣旨有很多,布政使衙门根据圣旨的精神又一级一级地行文下去,延安府接到之后,再次行文到了米脂县大老爷。接下来米脂县大老爷就要行文乡里了,因此就把驿丞孟虎招了过去。

    驿站本来负责为往来的折差提供食宿和马匹,可米脂县大老爷安排的差事还是他们的分内之事。

    衙门行文的详细内容不得而知,想来总与最近的陕西全省的赈灾有关。这倒不是孟虎要关心的,他只操心把米脂县大老爷的差事办好就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