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102部分

大哉大明-第102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纠集起来之后,他们就开始讨论那个重大的问题:怎么办?!

    李家怎么办?!

    他们怎么办?!

    刚开始往一起聚拢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气势汹汹的,好像是要找人拼命的架势,可当聚拢到一起之后,大家却又相视无语。

    因为他们都知道,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为李家振兴希望的李如桢,现在是真的“不行了”。

    可他们虽然都是李氏子孙,其中也有近支旁支之分。近支的人不好当众对自己的长辈口出怨语,而若旁支的率先提及,又不免讥讽、甚至幸灾乐祸之意。

    要知道平日里那些近支子孙,即便在他们这些旁支人的面前也都是鼻孔朝天,自恃高人一等的。如今算是有了短处,那也是任何人、最主要就是这些旁支更不得轻易触及的。

    但在这个问题明确之前,接下来就无法进行。

    李庆、李瑞和李庠不仅是他们中年岁较大,而且也都是刚刚获得武举的身份,因此此次的非正式聚会,自然是以这三人位中心。

    若是早几年的话,这三人早就随着叔祖从军去了,战场上博富贵不正是男儿的本色吗?!

    可是,等他们长大时,李家的那几颗将星就已经凋敝了。若是去别人手下当兵,不光铁定彻底沦为炮灰不说,功劳薄上恐怕根本难觅几人的身影。因此,这三人空有一身功夫,却是处在报国无门的境地。

    “各位兄弟,大家不说,要不……我就先说几句,”

    李庆虽是旁支,可年龄最大,三个武举中也是他的功夫最好,因此由他首先开口,自然够格的。

    “哥,你说吧,我们都听你的,”旁支中的子弟赶紧拥护。

    “行啊,哥,你说吧,”近支的也是支持,可明显态度是有所保留的。

    “那好,哥哥就先说了,”看到所有子弟的目光都集中过来,李庆接着说道:“咱们都是李家子弟,要先明白咱们眼下所面临的境况,爷爷和两位伯伯故去之后,咱们李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各位兄弟说,我的话可是实情,”说完之后,李庆看向了众位兄弟。

    不管是近支还是旁支,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就等着李庆继续往下说。

    “本来有三叔在,不管是在牢里,还是在家里,大家也都还有着主心骨。可是,昨天的情况,众位兄弟都知道了,由此看来,三叔……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

    李庆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大,所说的也是大家心里都认同的事实,可真要有人就这么说出来,还是让大家感到分外吃惊。

    不要说当着众位兄弟的面褒贬长辈是不是合适,尤其是李庆还是一个旁支子弟,更是令近支子弟无法接受。尤其是李庠,本来脾气就有些火爆,再加上那李如桢可是他的亲爹啊……要不是李庆说的都是事实,再加上也的确打不过他,李庠早已扑了上去。

    “咱们李家,”对于投过来的各种目光,李庆浑似不觉,依然是继续着自己未完的话,只不过声音开始提高了一些,“如今更是到了,任谁都可以瞧不起的地步了!众位兄弟,我们怎么办?是就这样下去,就这样任由李家败落下去……”

    李庆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李家子弟,不分近支旁支,全都瞪起了眼睛。李庠的胸脯更是一鼓一鼓的,他显然也被李庆的话所感染,也早已将刚才那些对自己亲爹不敬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

    “不能!绝对不能!众位兄弟都是李家子孙,都是李家的男人,李家的兴盛就是我们的责任,”李庆忽然将自己的声音放到了最大,几乎就是在吼,并且同时还用自己的手掌“砰砰”有声地击打着自己的胸膛。

    “不能!不能!”屋内十几个小伙子几乎一起站了起来,全都是呲牙瞪眼、血脉愤张、脸红脖子粗的模样。

    “哥,你说吧,要我们兄弟怎么做,大家没二话,都听你的,”等众兄弟的情绪稍微稳定下来,性子一向比较沉稳的李瑞说道。

194。第194章 李家子当如虎3() 
    是啊,正如李瑞所说,众位兄弟早就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法过下去了,可不是不知如何才能改变目前面临的状况吗?今天大家聚到一起,可不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吗?

    李瑞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因此大家的目光又都转向了李庆身上。'。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众位兄弟,大家也都知道了,皇上有意让我们李家赴朝做朝廷内应,为将来的反攻做些准备。可三叔的身体又很是不便,”听到这话,李庠心里说“这还差不多!”因此他的脸‘色’好看了许多。而李庆却没有在意,接着说道:“俗话说:有事弟子服其劳。众位兄弟也都是李家的子孙,也该接过长辈的重任了……朝鲜那边的李家人与我们也是有着同样的血脉关系,我们向皇上请求,恳请皇上给我们机会,让我们也为大明王朝效力,”

    “对呀,我们去恳求皇上,让我们去,”

    众位兄弟一想,只要为朝廷立下功劳,富贵也就如影随形,李家不就又振兴起来了吗!可不就是这个理儿吗!

    “各位哥哥兄弟可要想好了,只要皇上答应了我们的恳求,我等弟兄就要义无返顾地赴朝了,那可不是街头耍横,是要见血的,是要死人的,因此,是孬种的就赶紧站出来,省的到时候误了皇上、误了朝廷的大事,也给李家人……”李庠到底年轻一些,也或许刚才受到了一些刺‘激’,于是此时就急于表现一番。但是,他说着说着,猛然发现不能再往下说了,因此只好硬生生止住了话头。

    “三哥,你甭再说了,只要是今天来的,就没有孬种,”众位兄弟没有在意李庠的话,纷纷符合。

    既然众位兄弟都一致同意,那下面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向皇帝陛下求肯之事了。

    但就是这件事也让他们煞费脑筋。因为就他们这些人,最有“身份”的,不过是武举,而且还没有一官半职,要想见皇上,可也不是那么容易。

    七嘴八舌议论一番之后,看来通过正当途径是不行了,那么就只好采取非正常手段。

    这下可热闹了,一时间真是各显其能。

    有说皇帝陛下经常去信王府的,我们干脆在皇宫和信王府的路上等着,见到圣驾出现,我们就一起跪在地上求皇上答应我们。'八零电子书'皇帝陛下也经常去西山兵营的,不如就在路上候着,等……

    又有人说,我们不如去找王承恩王公公或者曹化淳曹公公,通过他们二位……或者去找皇帝陛下身边的那八名‘侍’卫中的一位,让他们把我们偷偷领进皇宫里去……

    若说是在街头耍横打架,他们这些纨绔个顶个都是好手,可若说是运用“谋略”的细发活儿,他们可就是绝对不靠谱了。

    也就是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旁支的子弟才有幸参与其中。好不容易获得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因此也是尤其起劲儿,纷纷将自己平时以为可以炫耀的见识统统摆了出来,以示自己并非一无可用。

    众位兄弟都在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可李庆却并没有参与进去,而是在一旁若有所思。

    其实对于如何向皇帝陛下请命,李庆的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但是因为他这个主意实行起来尚有一个相当大的窒碍,因此就没有敢轻易提出。他之所以问计于众位兄弟,本来也想听听他们有没有什么更好一些的办法。

    众位兄弟的发言虽然都是非常的踊跃,可所提的建议都是非常的不靠谱,所以李庆就又回过头去,重新考虑自己的那个主意,看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可以通融、可以曲径通幽的法子。

    “哥,是不是已经有主意了,”李瑞看李庆并没有对众位兄弟的发言给予关注,而是暗自考虑着什么,因此就过来相问。

    李瑞这是第一次当面以“哥”称呼李庆。

    李瑞是李家近支这一辈中的老大,平时都是“自恃”着“身份”,对于旁支的兄弟很少假以辞‘色’。虽然李庆的为人以及武功学识,在所有的李家子弟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可若想让近支老大在众目睽睽之下以哥相称也不是那么容易。

    而今天李庆的表现,令李瑞佩服的五体投地。

    即便他这个近支中的长子,也是不敢当着众位兄弟的面,贬低自家的一个长辈的。而李庆做起来不仅轻描淡写,还令近支子弟、尤其是李庠无法反驳。更有‘激’励李家子弟的那些慷慨陈词,瞬间就点燃了众位兄弟的豪情。李瑞自问,这些事情,都是自己无法做到的。

    稍微大些以后,李家就已经开始显现败落之象了。李瑞也不是颟顸懵懂之辈,他也在考虑李家的未来。问题是明摆着的,可若想找出一条李家的振兴之路,却是难上加难。

    “李瑞兄弟,还谈不上是个什么好主意,”若是李瑞还是平日倨傲的那一副态度,李庆也是不介意冷面相对的。可今天李瑞能够平等相待,而且以哥称呼自己,李庆的心里多少是有些感动的,“正要哥几个一起商议商议,”

    “哥,你说吧,咱们一起合计合计,”说着,李瑞就拉着李庆向旁边走了两步。

    “是这样,愚兄想这样……唉,也不知道成不成,”

    “哥,兄弟想先说一句,你别介意,”李瑞见李庆‘欲’说还休,就打断了他的话。

    “兄弟,你说,”

    “毋庸讳言,如今咱们李家面对的局面,实在是对不起先人,兄弟们都是看着眼里急在心头,咱们李家也到了必须振作的时候了。可长辈们都已年事已高,唉,”说到这里,李瑞叹了一口气,似乎也觉得只能借这个理由一用了,“如何振作就看我们这一辈儿的表现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哥,打今天起,你首先要把心中的嫡庶之分、近支旁支什么的都统统丢掉,兄弟我本人已经做到了,也希望再不要有什么顾虑,舍我其谁,正是我等李家子孙要担当起来的时候,”

    “好,兄弟,有你这番话,有哥几个全力相助,咱们李家就不愁没有重新振兴的希望,”

    “正该如此,”

    “还有我……大哥,只要大哥决定了的事情,兄弟我没二话,”李庠本来就一直在旁边听着两位哥哥说话,此时也赶忙凑了上来,并且也是第一次当面以大哥称呼李庆。

    三兄弟说完,六只有力的大手也随即握在了一起。

    ――――

    解铃还须系铃人,目前李家的面临的瓶颈,就是在那位三叔身上,而破解这道难题,也需从李如桢处寻找突破。

    李如桢是有资格面君的,而且皇帝陛下也似乎正在等他的回信儿。若是由他向皇帝陛下举荐自家的子弟,不仅名正言顺,成功的可能‘性’也比那些旁‘门’左道大很多。

    可难题之为难题就在于此。

    若要说动三叔为自家子弟向皇帝陛下进言,首先得要他承认自己不堪赴朝重任,然后才能谈到下一步寻找替手的事情。

    尽管皇帝陛下未必就信任李如桢举荐的替手,可总是将李家子推到了前台,李庆他们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他们是有着十足的信心,从皇帝陛下那里接过重任的。他们也十分渴望着能够获得皇帝陛下的信任。

    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就凭他们这么一帮子从未上过战场的生瓜蛋子,如何就能够笃定皇帝陛下会给予他们信任呢?

    但是,不管了,他们要寻求的,就是一个为皇上、为大明王朝效命的机会,也是他们光耀李家‘门’楣的机会,他们也准备好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甚至用他们的生命来捍卫那份沉甸甸的信任,来博取李家曾经拥有的荣耀。

    因此,目前最大的窒碍,就是如何说动三叔为李家子向皇帝陛下进言了。

    可要三叔亲口承认自己“不行”,那可不是一言可决的事情。

    李如桢若是能够放下心里的包袱,恐怕也不会形成如今这副尴尬局面。换句话说,若是李如桢真正明白了自己目前的境况,不外两种后果。

    第一种可能就是三叔从此彻底卸下了心理包袱,无官一身轻,无事一身轻,天天含饴‘弄’孙,享受田园生活。

    而第二种可能就是最令人担心的了,也是李庆开始就感窒碍之处。

    多年形成的“傲人”形象一旦崩塌,保持了一辈子的“心‘性’”瞬间‘荡’然无存,三叔能否承受得了这种打击,实在是难以预料的事情。

    李庆并非杞人忧天,二伯父李如柏的往事可为殷鉴。

    二伯父是因为战败而自裁,说起来情有可原,李如柏的行为也不失为慷慨之举。可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