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小山传奇 >

第941部分

抗日小山传奇-第941部分

小说: 抗日小山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腿上的毛那胸上的护胸毛足足有一捺长!咱们中国人在大山里头招蚊子,那身上大包小包给咬的啊!

    可是那蚊子就咬不着老毛子!

    不是说老毛子就不招蚊子,实在是因为老毛子身上的毛太长,蚊子光围着他们“哼哼”叫,可是被他们身上的毛挡在了外面那楞是冲不进去碰不着肉!

    儿时的一些细节并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淡忘,反而会变得更加清晰。

    霍小山在嗅到黑土地的气息踏上黑土地的刹那,就觉得自己体内关于故乡的一切在刹那间都觉醒了过来。

    但是,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弱小的孩子了,他现在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战士了。

    他再不用对侵略者的裤下打了一拳扭头就跑也不用被逼的划着滑雪板跳下那让他生死未卜的天坑绝地了。

    是战士就要保护自己的父老乡亲,侵略者不行,盟友也不行,尽管保护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战争年代死两个人真的就如同在草木葱隆的山上拔掉了两棵草。

    这件事既然处理完了,那名苏军的将领冲着围观着苏联士兵们发出了一阵咆哮。

    霍小山就是听不懂也能猜出来大概意思,更何况他还能听懂三句两句的呢?

    那名苏军将领的意思无非是我们是苏联红军,我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哪个再敢违反军纪,这两个已经没气了的家伙就是下场。

    然后,自然是军官们接着回头唇枪舌剑的谈判,士兵们一哄而散。

    霍小山也不理会那些苏军士兵看向自己的或不服或好奇或恐惧的眼神便回到楼里接着站岗。

    至于那名被追赶的长春女子却是被苏军军官派了两名心腹士兵直接送回家了。

    霍小山才不会去送人呢,一个是他有自己的事,一个是因为自己强出头可是有两名苏军士兵因他而死。

    自己这身衣服敢上街谁敢保证就不会冒出来某个苏军士兵在大街上冲自己打黑枪?涉及生死哪个国家的军队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这回霍小山又一站岗,对面的那名苏军士兵再看他的眼神和先前又自不同。

    那名士兵见过了一会儿走廊里又剩他和霍小山了,也不站在门口了,反而站到了窗前就打手势招霍小山过去。

    霍小山也知道他们这样的警卫此时站在门口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毕竟是两国之间的谈判。

    但就是两国之间的谈判那也是盟军之间的谈判无论如何那也是涉及不到他们警卫什么事的。

    于是就走到那窗口依旧站在那名苏军的对面。

    然后他就见那名苏军士兵一指自己的鼻子轻声说道:“阿寥沙!”然后又一指霍小山。

    霍小山明白这是要和自己认识,这名士兵叫阿寥沙,现在阿寥沙在问自己叫啥呢。

    于是霍小山自然轻声报出了自己的姓名:“霍小山。”

    这时阿寥沙的手便向自己伸了过来,霍小山便和他握了下手。

    待两个人手松开后,这阿寥沙手可就不闲着了。

    就见他先是虚晃着打出四记直拳,而这四记拳的出手方位也很讲究。

    霍小山一看他比划的那四下子不由的笑了。

    阿寥沙打的正是鼻子、胸口、软肋、小腹!这是模仿自己刚才打倒那名苏军士兵的动作呢嘛!

    果然随之而来的就是霍小山所用的那个压头膝顶的动作。

    霍小山就笑,而阿寥沙比划完已是对霍小山竖起了大姆指,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道:“贼毕叽、麻辣借丝!”

    这两句话霍小山都懂,那“贼毕叽”翻译成汉语就是“霸气”的意思,如更直白点说就是“真牛b”。

    那个“麻辣借丝”可不是中国菜里的麻辣鸡丝,而是俄语里面的“真棒”。

    这两句话无疑都是在夸霍小山呢!

    可是这样还没有完,阿寥沙紧接着用手一指窗外嘴里说道:“锅里干!”

    然后却又将手一甩做出了一个类似于轰蚊子撵苍蝇的极其厌恶的动作来。

    霍小山饶是定力好却也被这个活泼的也是友善的阿寥沙逗得差点开怀大笑起来。

    因为这个“锅里干”在俄语里是坏蛋流氓的意思。

    当时霍小山在学这个俄文单词时就想乐,到底是流氓,在哪里干不好,非得在锅里干呢,这是打算砸锅卖铁不打算过日子了吗?用锅里干解释流氓倒也说得通!

    此时阿寥沙无疑是在说那两个被枪毙的家伙是坏蛋流氓,霍小山能把那个家伙打倒他很开心。

    阿寥沙怕霍小山听不懂自己的俄语,所以就用单词加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霍小山自然不能表示出自己懂俄文的样子,便也只是尽量点头微笑。

    不过霍小山到底还是低估了俄罗斯人热情奔放的一面,那个阿寥沙却是再次又他伸出了大姆指,嘴里再次说道:“ki塔伊,德鲁克!”

    这个霍小山也懂,ki塔伊是中国,德鲁克是朋友,连到一起自然就是“中国人是朋友。”

    但紧接着阿寥沙所说的一个词却是让霍小山刷的一下子把耳朵都竖了起来,因为阿寥沙这回说的却是汉语。

    阿寥沙说的是“抗联,朋友!”

第一七三0章 抗联的消息() 
    抗联啊!

    霍小山在听到阿寥沙说到“抗联”这两个字的时候虽然神色未变,但内心却已经激动起来了。

    他的脑海里马上就跳出了“密营、马架子、篝火”等字眼,而把上面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的则是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又眼睛明亮的充满了战斗热情的战士。

    而这中间则是一个个子很矮却目光炯炯说话极为洪亮的人。

    那个人是赵尚志!

    当年霍小山由于自己的爹娘都失踪了全村的人也都被日军屠杀了,从他一个孩子的本能上来讲,他要报仇!

    而这时出现在他生命里的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一个是郝存义一个就是赵尚志。

    郝存义属于那种草莽英雄,在北山里他与郝存义共同躲避日军追击的过程中,他更感觉自己与那个傻大个之间的关系更象平等的就象自己后来成了团长带出来的那帮兄弟。

    而赵尚志则不然,赵尚志除了象兄长以外,给他的感觉则是可钦可敬的。

    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或许因为赵尚志虽身在荒野但却是从黄埔军校那样的正规军出身吧。

    郝存义打鬼子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自身的义愤总给人一种悲情英雄的感觉,而赵尚志却有一种天生乐观虽然个子矮小可是看到他就会觉得无论小鬼子多么猖狂前方纵有多么大的艰难险阻也一定能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的豪情壮志!

    这时,屋子里俄语的争吵声再次激烈了起来,把霍小山从回忆中惊醒,他看到阿寥沙正好奇的看着自己,于是他忙收摄了心神。

    中国人是一个喜欢有根的民族,无论走到天南海北都记得远方有一个自己的家,尽管可能跑远或者战死沙场一辈子也回不去了。

    霍小山也是如此,一回到东北,他便有了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

    这可不行,霍小山忙提醒自己,别看现在日本投降了,但麻烦事也绝不会少,自己还是得小心为妙不能总是走神啊!

    于是,他便开始思索阿寥沙透露出来的抗联的信息。

    纵然霍小山这十年再没回东北以他现在的阅历他也知道,抗联肯定是被日军打得不成气候了。

    几十万日本关东军精锐所拥有的战斗力加上难以计数的伪军绝不是抗联可以抵抗的。

    而抗联却是在东北,在东北就会与苏联接壤,苏联可是有个共产国际的,这个都不是什么新闻,那么抗联在不敌日军的情况下退入到苏联境内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做进一步分析。

    日军非常重视东北的作用,都号称宁可失去本土也不能失去满洲。

    那么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不说把东北经营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那大型工事与防线也绝不会少建了。

    苏联红军能在极短时间内就把日本关东军打投降了,除了其自身强大的原因之外,在进攻中国东北之前对日军防御情况的了解也必不可少。

    那么情报来源在哪里,抗联人员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阿寥沙一个普通士兵知道抗联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阿寥沙竟然能说出来汉语的“抗联”两个字来,那么说明肯定有抗联的人教过他,也就是说阿寥沙一定见过抗联的人!

    如此一来,自己是不是可以通过阿寥沙找到赵大哥呢?

    虽然自己没能赶回来和抗联一起打鬼子但能和赵大哥在一起叙叙旧也是让自己心驰神往啊!

    自己可不是当年那个只会挖人参抢小鬼子狗头金的那个小男孩了,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讲讲自己这些年打鬼子的事情,自己现在可是都被小鬼子把自己称之为魔鬼了,那么赵大哥是否会表扬下自己呢?

    而这时,霍小山终是无奈的发现,自己竟然又走神了!

    想抗联分析事情这都没毛病,可是,自己刚收摄了心神怎么就又跑偏了呢?怎么就又有了一种我成了小鬼子心目中的魔鬼怎么就又有了一种小孩子显摆的心理了呢?

    算了,还是想抗联的事吧!

    于是霍小山便试探的问阿寥沙道:“抗联?德鲁克?”

    “抗联!德鲁克!”阿寥沙很肯定的回答道。

    为了说自己和抗联是“德鲁克”,阿寥沙还伸出两手的大拇指比对在一起。

    异国之人语言不通但微笑是相通的手势却也多有相通,说中指指地是表扬说竖大拇指是鄙视这样的国家或者种族也许会有,但绝不会多!

    霍小山犹豫了一下,他很想问阿寥沙认识赵尚志不。

    但这却无疑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自己现在是国民党的国民政府军,赵尚志却是共产党的抗联。

    霍小山自然是明白共产党与国民党势同水火的。

    这件事他有自己在佛学上的理解,所谓定业不可转,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同样是有血海深仇的。

    人与人之间的业力报应可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个国家同一种族之间也同样会有杀戮。

    他不知道阿寥沙是否了解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这种状况。

    自己贸然跟阿寥沙提赵尚志,阿寥沙哪天再跟大公子或楚风再说漏了。

    比如他只要提一嘴那天霍小山问我赵尚志在哪了?

    要是这样的话不用问自己肯定完了,那大公子就不会相信自己了。

    而自己跟阿寥沙谈到抗联就好解释,因为是阿寥沙先谈的,而至今为止自己也只是把阿寥沙所说的“赵尚志”与“德鲁克”的表示肯定的降调改成了表示疑问的升调罢了。

    这个倒没什么,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解释清楚的。

    霍小山一边敷衍着阿寥沙一边琢磨自己问还是不问,可是就在他没有拿定主意的时候,他已经没有机会问了。

    因为会议室的门开了,现在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今天的谈判到此结束了。

    他们谈判的时间是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中间是不休息的。

    俄罗斯人可没有午睡的习惯,他们一般中午也就是喝杯咖啡提提神罢了。

    工作到三点再歇歇而四点的时候就该开饭了。

    国军这些大员们也只能随着苏军军官们到食堂吃西餐。

    霍小山是在战场上打拼出来的人,对吃的自然不挑剔,有足够的热量能添饱肚子就成。

    可是,有几位不喜西餐的国军大员背后却是对苏军提供的西餐腹诽不已。

    黄瓜片或者西红柿片扮上奶油就吃,这种味道他们实在是不敢恭维。

    什么酱油、醋、花椒面俄罗斯人一概没有,连个炝土豆丝都不会做。

    好不容易看到有一天苏军上了几盘饺子这让他们很是开心,当然了,人家俄罗斯人的饺子可不是元宝形状的,俄罗斯也没元宝顶天有金币银币。

    但无所谓了,反正就是面皮里包馅都放锅里煮,形状不一样可实质还是一样的嘛!

    只是当他们咬开半拉饺子后却傻了眼,因为他们发现那饺子竟然是用土豆捣成泥做的馅!

    中国人有吃过土豆泥做馅的饺子吗?或许有吧!

    但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大员们何时曾吃过这种土豆作馅的饺子呢?

    他们一边心中腹诽这都特么什么玩应啊,一边却也只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唯有泪千行了”!

第一七三一章 麻烦找上门() 
    吃完饭,自然要回到住宿的地方,那吃饭的食堂却是在办公楼外面的。

    霍小山正想着用什么样的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