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小太监 >

第194部分

冒牌小太监-第194部分

小说: 冒牌小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绝对不可。”锦屏闻听此言,立马抬起头,连连冲来兴儿摆着手,说道,“依樱儿如今的身份,即使皇上心里相信了少爷的话,也决不会轻易饶恕少爷的。那样岂不是要牺牲少爷,来保全我们母子?”

    来兴儿赞同地点点头,拉过锦屏的一只手,放在自己双手之间,轻轻抚摸着,柔声对她说道:“你不是要我给儿子起个名字吗?我此时倒想起了一个,就叫他来镇,怎样?”

    锦屏似有所悟,又猜不透来兴儿为何执意要她带着个吃奶的孩子进宫到樱儿眼皮底下去住,顺势把头倚在来兴儿肩上,轻声向他问道:“你给儿子取这么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意吗?你当真不担心逼急了那条毒蛇,她会伤到咱们儿子?”

    “为国镇邪。既然儿子在这当口降临人世,于公于私咱们都不能容许这条深藏不露的毒蛇继续祸乱人间,那就儿子守护着你,一道将这条毒蛇除去吧。依我所料,就眼下情势来说,你带着儿子挪入宫中去住,反而比留在东阳郡王府更安全、稳妥些。皇上继位不久,就命李进忠、禄光庭发起了靖宫行动,不惜错杀一百,也决不肯留下一个张氏眼线在宫中,樱儿对此应该有切肤之痛,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她是决不会冒险在宫中作案、伤人的,这是我要你带着儿子进宫去住的第一个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就在于你已经回绝了樱儿要咱们儿子认她作干娘的要求,等于已经告诉她,你对她已产生了某种怀疑。如果此时,你再带着孩子索性挪到更靠近她的地方去住,换做你是樱儿的话,你心中会做何感想呢?她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你和景昭很可能已向皇上禀奏过什么,在皇上的授意下,你们才挪入宫中去住,是不是这样?”(。)

第二百七十一章 只身探监() 
锦屏听来兴儿说得不无道理,不由得连连点头称是,及至听到最后,不禁开口质疑道:“你前面说的都在理,只是如果真像你所说,樱儿怀疑少爷和我向皇上告发她,我带着儿子挪入宫中去是为了试探她的话,要么她会铤而走险,冒险杀掉少爷和我,以根除后患;要么她会就此罢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不再出手,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安身之道呀。那样一来,岂不是咱们的计策就要落空了吗?”

    来兴儿却不以为然地笑笑,答道:“如果真像你所说,她一旦对你带着儿子挪入宫去住产生了猜疑,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她才会罢手不做,潜藏地更深呢。只有在她确信你和景昭并没有掌握她为非作歹的证据时,她才会选择这么做,你说是吗?”

    锦屏认真地想了想,觉得来兴儿分析得极是,不禁点了点头。

    “如果换做你是樱儿,在并不确切地知道你和景昭都对皇上说了些什么,而皇上为何允准你带着儿子挪到宫里去住的情况下,她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来获悉这一切呢?是去找皇上探问,抑或去试探景昭,还是借与你交往之机,对你暗做试探,在这三者之间,你会选择哪个?”来兴儿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芒,盯视着锦屏。

    “要我是樱儿的话,我自然会选择去向我打探真情喽。皇上本就对她起了疑心,她自然不会如此不识趣,自投罗网,而景昭就更不用说了,神探国舅可不是浪得虚名,剩下的就只有我们这一对母子可加以利用喽。叫我说啊,你要改行当个大理寺卿什么的官,倒更合适些。”尽管内心已被来兴儿深深折服,锦屏仍忍不住要打趣夫君几句。

    来兴儿低头看见儿子闷声不响地已进入了梦乡,遂一把将锦屏揽入怀中,有意问道:“先别急着拍本爵的马屁,我且问你,你准备怎样求皇上答应你和儿子挪入宫中去住呢?”

    锦屏把头埋在来兴儿胸前,也冲来兴儿卖起了关子:“这就用不着抚远侯老爷你来操心了吧。本夫人自有妙计,管保马到成功就是。你,你做什么?”

    来兴儿一脸坏笑地趁锦屏不备,顺势将她压在身下,俯在她耳边嘻笑着说道:“待你入了宫,再想这样,可就难喽。”

    次日天一放亮,来兴儿和锦屏夫妻二人就分头行动了。锦屏乘着一辆轺车直奔大明宫而来,而来兴儿则独自一人赶往大理寺去探视自一回长安,就被皇帝下旨拘押在此的林树。

    时隔一年,再次走进大理寺监牢,来兴儿自免不了心生感慨,一回想起在自己危难之际,锦屏不惜放弃了自己在宫中的大好前程,义不返顾地跑去央求皇帝饶过自己的死罪,委身嫁给了他,来兴儿心头就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一股暖意。他暗下决心,此番决不让锦屏和儿子在宫中受到任何威胁和惊吓。

    那位曾审讯过来兴儿的大理寺丞一眼就认出了来兴儿,十分热情地亲自引着来兴儿到关押林树的牢房门前,拱手向他说道:“侯爷,这就是关押林大人的牢房了。在您进牢房去见林大人之前,下官有一言相劝:您既然是林大人的故交好友,不妨去劝他一劝,人生在世,谁还没有个马失前蹄的时候,再说,林大人又是皇上昔日在东宫的旧人,只要他肯老老实实地写一份悔过书给皇上,下官相信皇上决不至不念旧情的。。。。。。”

    来兴儿前番自己在这里坐牢时,就对这位看似精明过人,实则心里实诚的大理寺丞心中颇有几分好感,此时听到他苦口婆心地要自己去劝林树向皇帝诚意悔过,遂含笑对他说道:“大人虽职在宪司,却有一片菩萨心肠。请大人放心,待本爵见了林大人,自会有区处的。”

    “那就好,那就好。请侯爷自便,恕下官不能在此奉陪了。”大理寺丞听来兴儿答得十分笃定,遂放心地向他拱手告辞,转身离去了。

    来兴儿轻轻推开牢房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混杂着酸臭、潮腐的气息。只听牢房内传来一个略带沙哑但十分熟悉的声音,沉声问道:“是哪位故交好友,又来探望林某来了?这牢房内味道不好闻,叫你受委屈了。”

    来兴儿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缓步走进牢房,借着迎面墙上开着的一个小小窗口透进来的一缕阳光,这才看清牢房内斜靠在墙角处,半坐半躺着一个人,披头散发,正用一双豹子般的大眼盯视着自己。

    “林大人,你是林大人吗?我是来兴儿啊,你还认得我吗?”来兴儿走近林树,俯下身,轻声问道。

    “啊,来兴儿。你是来兴儿?”刹那间,林树似乎也认出了来兴儿,挣扎着想站起身,却不知为何,脚下一软,险些跌倒在地。

    来兴儿见状,急忙向前将林树搀起,关切地问道:“怎么,林大人,你受到刑讯,身上有伤?”

    林树此时已明确无误地认出了来兴儿,显得十分高兴,紧紧握住来兴儿的手,摇头答道:“这一路返回长安走得急,腿脚有些浮肿,不碍事的。兴儿,我在吐蕃就曾听说,是你在长安沦陷那晚,一剑斩杀了张谅那厮,不知此事当真否?”

    来兴儿见林树虽然形容不整,精神倒开朗,略感放心,顺口答道:“张谅确是死在了我的剑下。林大人,我才从西疆返回长安,就听说皇上要以反叛的罪名处死你,我素知林大人对朝廷一片忠贞,但不知你为何不求见皇上,替自己做一番辩解,也好叫皇上得知真相,不冤杀忠臣呢?”

    林树黯然垂首答道:“这些日子,凡是到这牢中探望我的人,都曾当面问过我这样的话。兴儿,你我相交虽说不深,但我早已瞧出,你决非碌碌之辈。此番斩杀张谅,尽可为你脱去张氏残党的嫌疑,今后皇上必大用于你。今日,且听我一句劝,千万不可为了我的事,惹怒皇上,替自己招灾啊。”(。)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千古之恨() 
来兴儿一听林树这话,不由得又气又急,刷地挺身站起,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冲林树说道:“大人,不瞒你说,我费尽心机地用吐蕃大论朗格的亲娘舅贡嘎上师,交换得你返回长安,就是为了要皇上以反叛的罪名杀了你吗?还记得随大人出使吐蕃之时,在农歌驿定策,大人不惜冒着抗旨的风险,坚持要我继续扮做睦王,入城面见吐蕃赞普,那时,大人您行事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啊。可如今,为何却连替自己做一番申辩都不肯呢?莫非,大人您真的做了叛臣不成?”

    林树盘腿坐在地上,平静地听完来兴儿一连串入骨三分的质问,当即双膝跪倒,冲来兴儿稽首道谢道:“林树蒙兴儿设法营救,才得以身脱牢笼,魂归故国,如此大恩,林树今生纵万难报答一二,来生必定加倍报答。林树乃名节不保之人,不值得兴儿你如此抬爱。你我今日能在这牢房里再见上一面,林树已是心满意足了。兴儿,咱们就此别过了。”说罢这话,转过身,面朝墙,再不理睬来兴儿。

    来兴儿今日来探监之前,已在心中打好了腹稿,要怎样才能劝得林树回心转意,主动洗脱叛臣的罪名。此时,见林树果然已不抱任何求生之念,遂大喝一声:“林树,说什么来世再报答我的救命之恩。不行,我现在就要你报答。”

    “报答什么?怎样报答?”林树身形丝毫未动,低声问道。

    “自然是报答我救你回长安喽。至于怎样报答嘛,至少在报答了我的救命之恩以前,你不准去死。”来兴儿索性在林树面前倚小卖起小来了。

    “唉,兴儿,我劝你不要为了我再花费心思啦。林树自打决定留在逻些,接受吐蕃人赐予的官职那一天起,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这个结果。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圣人也曾说过:死不足惜、名节为大。我忝列士子之林,却失了名节,纵使皇上不下旨杀我,我也说服不了自已,苟活于这人世间的。”林树面朝墙,言语恳切地劝着来兴儿。

    “林树,既然你说你失了名节,那么我来问你,除了接受过吐蕃人封赏的一个官位之外,这一年来你在吐蕃都做过哪些事?可曾替吐蕃人入侵我朝出过谋划过策吗?可曾替他们劝降过中土官吏和汉人百姓吗?可曾为他们穷兵黩武摇旗呐喊过吗?”来兴儿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愤,再次向林树发出了一连串的质问。

    “这。。。。。。”林树像是被来兴儿问住了,略一迟疑,旋即又答道,“兴儿,虽说我曾效仿三国时的徐庶徐元长,身入曹营心系汉室,并未替吐蕃人建过一言,献过一策,但毕竟我接受了他们的官位,并且在吐蕃朝中身居内相之要职,对朝廷来说,这就是反叛。皇上如不杀我,又何以平息朝野间嚣嚣的议论呢。如果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吐蕃邦内近一年来的情况,我还勉强能说上一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至于别的,还是莫要再提起了吧。我此番受你之恩,得以身葬故里,余愿已足,夫复何求?”

    来兴儿听林树主动提及吐蕃邦内最新的动态,心中一动,遂趁势问道:“那好吧,我随后还要重返西疆与吐蕃人对阵,正欲对其邦内情形探查一二。既然大人肯告知详情,来兴儿愿洗耳恭听。”

    “自从你和纳玉姑娘一同逃出了逻些,长宁长公主的死讯传至逻些,赤德赞普突发急病,无法亲政,遂由大论朗格暂代执政之位。朗格与纳悉摩沆瀣一气,不但决定撕毁婚约,公然出兵入侵我西疆,更是十分阴险地定下了‘以蕃化汉’的计策,企图强逼着我汉人接受吐蕃人的教化、信仰,成为臣服于他们的顺民。”

    林树一气说完这些,不禁发出一阵冷笑,继续说道:“可惜呀,朗格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完全实现。吐蕃出兵虽然侵占了我西疆大部,甚至还一度攻陷了帝都长安,可是纳悉摩赖以起家立命的十万天蝎军经此一役,也受到了重创,兵员几乎损失过半。消息传回逻些,吐蕃举朝上下无不为之感到惊慌失措,人人都知道,如果无法保证将军队源源不断地补充至西疆的话,不要说重新对我朝廷发动大规模进攻,即连守住西疆侵占的这些座州城都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大论朗格便向附庸于吐蕃的南诏、吐谷浑、林邑各邦下达了募兵令,希望从这几个邦国之中为吐蕃征招到十万兵马,以弥补兵源的不足。同时,朗格还多方派遣使节,分赴大食、突厥、回鹘,甚至北方危不全残部,展开游说,意欲劝说这些邦国与吐蕃罢兵修好,结成联盟,共同出兵瓜分我中土大好河山。”

    来兴儿听到此处,也禁不住插言道:“可令朗格没想到的是,他的募兵令还未下达至各邦,林邑邦内就发生了变故,大人,是这样吗?”

    林树惊诧地转过头,盯了来兴儿一眼,向他问道:“兴儿,你果然已是统率三军,对吐蕃作战的大将军了吗?消息居然如此灵通。”

    来兴儿冲他扮了个鬼脸,半开玩笑地答道:“大人,你不记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