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小太监 >

第190部分

冒牌小太监-第190部分

小说: 冒牌小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猛,本帅有军务和兴儿会商,你且退下,到营中换过衣服再来见我,瞧你这一身装束,哪儿还有朝廷命官的模样,分明像是落草为寇的盗匪。”景云丛板着脸,冲张猛吩咐道。

    张猛却对来兴儿当着景云丛的面儿夸赞自己武功高强毫不领情,只对景云丛躬身答了声是,没好气地睨了来兴儿一眼,转身走了帅厅。

    “大帅,我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帅能直言开示。”来兴儿望着张猛离去的背影,纳闷地向景云丛问道。“想我与朔方节度吕镇使,并这位张猛将军,一向并不相识,也从未谋过面,不知他们为何视我作仇敌一般?”

    景云丛拉着来兴儿,要他在自己下首坐下,这才轻叹了口气,对来兴儿解说道:“兴儿,你如今身为钦命神鹤军兵马指挥使,且是皇上钦点的神鹤一都之都将,本帅若不是瞧在你系我景家故人的情份上,这些话本也不会对你明说的。你有所不知,神鹤军尔今一军独显,受于承恩陕州护驾之利,现已成为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朝廷禁军,其地位、待遇不仅已凌驾于天下诸军之上,即连吴弼大将军麾下之羽林军,也被神鹤军给踩在了脚下。

    你接到神鹤一都建都诏命时,已身在凉州了吧?长安失陷前,皇上允准神鹤一军的建制不过如同朔方军一样,分前后左右中五军,共计五万人马。待你离京后不久,皇上就下旨,将其建制扩编至了八都共计八万人。这还不算,神鹤军中每名军士的装备、粮晌供给都按照三倍拔给。不到一年的时间,非但神鹤军扩充到了近十万人马,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军,而且各路官军为抢争粮晌,对于承恩、项知非等人竭尽攀附之能事,都纷纷把自己的蕃号改为神鹤军驻某某地行营,倘若算上这些行营,神鹤军的总数已接近二十万人马。

    你在灵州想必也曾亲眼见到,这些跟随我多年来东拚西杀,建功立业的朔方军将士如今连身像样些的甲衣都没有,平日里能填饱肚子已属不易,可但凡沾上神鹤军边的队伍,上至将校,下至每一名普通军士,无不衣着光鲜,****食肉。兴儿,你说说,同是替朝廷效命的官军,地位、待遇却有天壤之别,这怎么会令诸军心服呢?”

    来兴儿听了景云丛这番话,才恍然明白了为何自己一亮出神鹤军的旗号,就遭受到如此冷遇,原来根子出在这里呀。他当初接受神鹤军兵马指挥使的册命,还是景云丛替他做主在皇帝面前应承下来的,却不料一入神鹤军,如今却和景云丛起家的军队形同仇敌,来兴儿这样想着,也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兴儿,我现在就送你回长安面君,如何?”景云丛为将多年,深知军机事秘,即使自己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也不便向来兴儿多问一句,遂向来兴儿问道。

    “大帅,吐蕃现已联合四路人马,欲五路并进,对我朝发动灭国大战。此讯您可知晓?”来兴儿唯恐景云丛尚不知吐蕃即将卷土重来的消息,并不急于向景云丛提出告辞回京,而是关切地问道。

    景云丛目光一闪,点头应道:“此事我已得报,只不过详细情况还不得而知。”

    来兴儿遂把自己在凉州派斥候打探得的讯息原原本本向景云丛禀报了一番,其间念及自己与波护约定,以数千马匹换得回鹘出兵,助朝廷剿灭突厥据守祁连山残部一事尚属机密,在向皇帝奏明之前不便向任何人提起,因此略去未提。

    景云丛凝神听来兴儿说完,不由得倒抽了口凉气,皱眉对来兴儿说道:“听你这么一说,西疆军情尚比我预料中的还要严重得多。现今随我驻守汾宁的将士堪堪只有五万多人,即使加上北面灵州吕怀光所率朔方军三万兵马,总计不到十万人马,要抵挡住吐蕃、吐谷浑、突厥近三十万人马,谈何容易啊。这样,我就不多留你在此耽搁了。你现在不须带领一兵一卒,只身赶回长安,面见皇上,禀明这一切,求皇上立即调河北、河东平叛之官军前来增援西疆,以防备吐蕃随时可能发动的大举进攻。眼下唯有如此,才能保全长安不再次沦陷于吐蕃人之手啊。”

    来兴儿深知此事事关重大,自己纵是有满腹的话要向景云丛倾诉,也只得强忍着把话咽了回去,起身抱拳向景云丛告辞,拜托他好生关照随自己前来的几千名兄弟,便转身出了帅厅,也没回营和骆三儿、钱大顺、江中石等一干将佐打声招呼,就在景云丛帅府门外翻身上了马,策马向东疾驰而去。(。)

第二百六十三章 冒功邀宠() 
睦王李启最近这段时间心里很是不爽。皇帝下诏把于承恩一手创建的神鹤军列为了禁军,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之后不久,又接连传诏,将神鹤军由五军扩建为八都,并特准其在各道州建立行营。如此一来,他这位皇帝钦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对这支最号精锐的官军就失去了指挥权,加之,以傅奕、吕怀光为首的各路领军大将始终对自己阳奉阴违,并不真心听命于已,真正能归他这位大元帅指挥和调动的军队也就所剩无几了。

    自从长安意外地失而复得以来,李启太子没捞着做,反而连手中的兵权也丧失殆尽,自己眼瞅着即将沦为一个赋闲在家的闲散王爷,这叫素怀大志的李启如何能受得了?

    为了在皇帝那儿重新博得青睐,挽回颓势,李启暗命心腹宦者柱儿梁文谦,想方设法用重金收买皇帝身边的体已之人,意图窥探皇帝心意,以便相见行事,博取皇帝的欢心,使自己不至于被皇帝抛弃不用。

    本来,林树被吐蕃释放,返回长安的消息一传来,李启不由得心花怒放,满心满意地以为可借此在皇帝面前大出一回风头,以求得皇帝对自己的赏识。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据柱儿从接替王保儿担任内枢密使的庞鸣处打探来的消息,皇帝却对林树曾委身效力于蛮朝一事耿耿于怀,已传命蜀地官员,将林树锁拿进京问罪。李启在睦王府正殿内听到此讯,登时呆若木鸡,一屁股瘫坐在座椅之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柱儿最是了解主子的心意,眼见李启像个霜打的茄子一样只坐在那里,低头不语,便走近前安慰李启道:“王爷,你大可不必如此气馁。即使皇上有意杀了那林树,对王爷你来说,也未见得是件坏事。试想,当初若不是王爷传命来兴儿,设法将林树从吐蕃解救回朝,吐蕃人怎会无缘无故地放了他呢,而皇上又怎能杀一儆百,用林树项上人头来警示天下百官,莫做汉奸,为吐蕃人效命呢?依小的说来,眼下王爷只需即刻进宫,面见皇上,当面建言皇上将林树明正典刑,以敬效尤,才不枉了王爷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一番苦心哪。”

    李启抬头望着柱儿,认真思忖了片刻,也领悟出了其中暗含的玄机:其实,无论皇帝对林树是赏是罚,是用是杀,作为解救林树从吐蕃还朝这件事始倡议者的自己,对朝廷都已立下了大功一件,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皇帝那里坐实了件功劳,为自己积攒下一份东山再起的本钱而已。

    “柱儿,来兴儿那小子最近有什么消息吗?”李启目光温和地盯视着柱儿,问道。

    “回爷的话,来兴儿本人那里并无消息传来,只是小的听说他夫人锦屏新近替他生下了个儿子,还听说来兴儿的儿子一落生,宫里的宝昭仪就命人给锦屏带来话,要收这婴孩儿做干儿子,可也不知为了什么,锦屏竟一口回绝了她。。。。。。”

    柱儿兀自唠叨个没完没了,李启却早已不耐烦他在自己瞎嚼这些无聊的舌根了,挺身站起,大踏步向殿外走着,打断柱儿的话,向他吩咐道:“备一份厚礼,今日便送到东阳郡王府,赏赐给锦屏母子。”

    李启怀揣着劝说皇帝处斩林树的一番心思,匆匆赶至大明宫延英殿前来求见皇帝,却被守在殿门外的庞鸣一眼瞅见,迎面拦下,悄悄地告诉他说:“王爷,来侯爷此时正在殿内向皇上禀报西疆军情呢,依咱家看,一两个时辰只怕也讲说不完,王爷您看?”

    李启伸手摸摸怀中,自己因走得急,身上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可以赏给庞鸣的,遂含笑说道:“昨儿有人从扬州来,给本王带了些域外的稀罕物事,赶明儿叫柱儿挑两样给公公送来,烦公公替本王瞅瞅,是不是真正的稀罕货色。既是来兴儿在殿内向皇上禀奏西疆军情,就请公公进殿替本王通禀一声,看看父皇怎么说?”

    庞鸣一听稀罕物事几个字,顿时乐得眼眯成了一条缝,拍手笑道:“王爷您莫怪咱家遇事糊涂,王爷您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自该和皇上一道会议军务来着。您请在殿外稍待,咱家这就去禀明皇上。”说罢,一转身小跑着进了延英殿。

    今儿碰巧是后宫丽贵妃独孤婉容新近产下婴儿过满月的日子。皇帝昨夜里就留宿在瑶华宫内,单等着今日辰时,婉容并新落生之皇子一道来向自己问安,自己向她母子二人颁下恩典、赏赐后再去临朝听政。不料,没有等到婉容母子,却听人来报说,近一年前派去凉州办差的来兴儿回到了长安,此时正在宫门外求见。

    皇帝对来兴儿的不宣而至心中既惊且喜,也顾不得再等婉容母子前来相见,当即传命庞鸣移驾回延英殿,传来兴儿来见。

    待皇帝在延英殿中听罢来兴儿关于吐蕃联合其它四路人马,正欲五路并进,对朝廷发动灭国大战的禀奏后,面色凝重,犹在低头沉吟之时,听庞鸣进来报说睦王李启在殿外候旨求见,顺口说声:“传。”转而向来兴儿问道:“如依你此说,吐蕃此番联合了不下二十万兵马,连同它自己动用的人马,总计约有三十五万人马,兵分五路,正要对我天朝发起大举入侵?”

    来兴儿见皇帝脸色阴郁,心中似有惧色,遂有意安慰皇帝道:“陛下,微臣此番临从西疆返回之时,遵从陛下旨意,将陇右监辖下十八处分司所牧放共计八千匹战马,尽行驱赶入了回鹘境内,并与回鹘可汗所派之使节邂逅于两邦边境处,当即约定,由回鹘出兵,对盘踞在祁连山周边的突厥残部发动进攻,如此一来,五路人马中此一路已不必担忧。。。。。。”

    正说到此,来兴儿一眼瞥见睦王李启走进殿内,遂猛地打住,不往下说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忠似奸() 
皇帝听来兴儿正说到紧要处,忽地停下不说了,抬起头,看见睦王李启正走了进来,遂冲他招手说道:“启儿,你来得正好,身为朕任命的兵马元帅,朕正想听听你对抵御外敌二次大举入侵有何应对之良策?”

    李启见来兴儿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料想他必是有紧要军情向皇帝禀奏,才如此急匆匆地凉州赶回,他此时建功心切,也不细问究竟,挺胸向皇帝答道:“父皇勿忧,儿臣愿亲领一枝人马出京,御敌于国门之外。”

    “我儿有这番雄心壮志,朕心甚慰。”皇帝似乎是受到李启情绪的感染,眼中精光一闪,点头称许道,“但此番吐蕃联合吐谷浑、突厥等各部,举数十万兵马来犯,其势汹汹,却也不可小视。方才来兴儿向朕转达景云丛之建言,欲要朕调河北、河东平叛之主力西进以遏敌势,不知你以为如何呀?”

    李启受到皇帝的嘉许,心头一喜,抱拳答道:“撮尔叛军残部,在我几路大军的围攻下,现成苟延残喘之势,已不足多虑。依儿臣之见,父皇可征调景云丛回京待命,传一道诏旨给傅奕,令他拔麾下十万兵马,交由儿臣统率,由儿臣率军西出汾宁,与蕃寇决一死战。如不能一战而收复陇右、河西诸州,儿臣甘愿受军法惩处。”

    “唔。”皇帝只轻轻应了一声,未置可否,转向来兴儿问道,“睦王请战出征,你看能有几成胜算?”

    来兴儿想都没想,脱口答道:“依臣之见,皇上但只调兵西进则可,无需临阵易帅。”

    皇帝闪了李启一眼,见他面色不善,遂开口替来兴儿向他解说道:“你休怪来兴儿直言不讳,景云丛百战之身,犹不敢对吐蕃二次来犯掉以轻心,你虽为元帅,却从未率军临过战阵,朕岂能轻易将江山社稷尽托付于你之手?朕看,无须你来带兵西征,倒是另有一桩紧要的差事派给你甚为妥当。数月前,朕调刘文逊回京任职,原为他在军中与傅奕不睦,两人常有攻讦之事,不利三军。此番吐蕃联合五路大军,意欲问鼎中原,朕对此,不能不早作安排。今任你以天下兵马元帅,兼东都留守,即日便可离京赶赴东都,分傅奕麾下两万兵马交由你亲自统领,一心为朕守护好东都,莫要与傅奕再生是非。”

    李启、来兴儿听皇帝这番话中,仍含有迁都于东都洛阳之意,不免都心急起来。

    李启不待来兴儿张口,率先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