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小太监 >

第163部分

冒牌小太监-第163部分

小说: 冒牌小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昭负痛之下,手一松,那黑影凌空飞起,使出连环脚的功夫将景昭踢翻在地,紧接着身体落地,猛窜向前,就要对景昭痛下杀手。

    “大哥,你听,房外好像有人在打架咧。”

    帐房内突然传来江中石迷迷糊糊的声音,惊得那黑影身形一顿,被踢翻在地的景昭趁机爬起,亮开喉咙,大声喊道:“有刺客行凶啊,来人啊,快抓刺客。”

    那黑影眼见得今夜再万难得手,气得一跺脚,施展起轻功,转眼间就逃得不见了踪影。

    来兴儿在睡梦中被江中石叫醒,两人一同走出房来,只见房外的一片空地上,景昭手捂着肩膀,正呆站在那里,眼望向远方发愣,遂走到他近前,关切地问道:“景将军,你伤着了吗,伤在哪里,碍事不碍?”

    景昭见来兴儿和江中石二人出得房来,才将目光从那黑影逃走的方向移开,旋即“呸”地一声骂道:“都怪我疏忽大意,叫他给跑了。没想到这家伙身手还挺硬。”

    来兴儿和江中石一边一个,忙将景昭架至房中,脱下他的上衣,燃起灯烛,细细查看他身上的伤情,找了半天,才在景昭的右侧肩头发现了三四个细小的针孔,其中还有一只钢针还扎在肉中未曾脱落。

    来兴儿小心地将那枚钢针从景昭身上拔下来,凑近灯烛前观瞧,眼见得针头上沾着的血迹呈鲜红色,确认针头上没有涂抹上毒药,这才松下一口气来,向景昭问道:“前来行刺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可看清楚了?”

    幸好那黑影是在手腕被景昭捉住后仓猝间用手指弹射出的钢针,其目的主要是想脱身,而非伤人,钢针上既无毒,所使的力道又有限,一经将钢针尽行拔出,景昭抬抬右肩,居然发现右边的臂膀可以活动自如了。

    他冲来兴儿先是摇了摇头,继而又微微点了两下头,答道:“夜黑,她又用黑布蒙住了脸,没能看到她的模样。不过,方才她在你俩房间的窗外正要朝房内发暗器伤人,被我从身后将她的手腕捉住,现在想起来,那只手腕柔弱无骨,刺客似乎是个女子。”

    “女的?”江中石一个劲地摇着头,表示难以置信,“能从你的手下挣脱,还打伤了你,那人要真是个女的,我觉得她比大娘子的身手不差多少。”

    来兴儿直视着景昭,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景昭问道:“这里是皇上住的军营,除了伴驾前来的嫔妃和宫人,应该不会有别的女子,莫非此人身在后宫?”旋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拉江中石,冲景昭说道:“景兄在此稍候,我们去去就回。”拉起江中石便出了帐房。

    景昭也在暗自琢磨:倘若这刺客想要刺杀的人是自己,那么独孤浑就很有可能是唆使她行刺的幕后主使;但如果她刺杀的不单单是自己的话,那就可难说了。突然,他脑中电石火花般闪过一个念头,也忙不迭地站起身,向门外冲去,却才跑至门旁,同正从门外进来的来兴儿和江中石差点撞了个满怀。

    “是她吗?”景昭仿佛与来兴儿心意相通,急急地问道。

    来兴儿将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掌中赫然扣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飞刀。他冲景昭摇了摇头,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走进帐房,颓然坐倒在床沿上,低头不语。

    “单单是一把飞刀,还不足以排除不是那个人。”景昭回身来到来兴儿面前,开解他道,“现在咱们要思考两种可能性:第一,今天晚上来行刺的这名刺客与二十几天前咱俩在大明宫遇到的那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伙的,那么原先咱们关于她是吐蕃人埋伏于长安城中的卧底的判断很可能就是错的;第二,这名刺客与长安城中的那位无关,则需查明她来行刺的目标是谁,这样才能划小排查的范围,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出她的身份,进而将她找出来。”

    来兴儿本来一心指望今晚前来刺杀他们的这名刺客即使不是在长安城中暗算景暄,在大明宫中偷袭他和景昭两人的那名真凶,至少也和她有所关联,因此,才带着江中石跑至景昭房中查找刺客留下的暗器,看看是不是枚透骨钉。结果却在景昭床上的被垛中只发现了一把飞刀,令他感到十分失望。

    此时听景昭有条不紊地一番分析,来兴儿眼中重又放出光来:景昭不愧人称“神探国舅”,单单这份见微知著、概括分析的本领就非是自己可以比拟的。

    “依景兄之见,咱们要不要把此事向于承恩,甚或是皇上通禀一声呢?”来兴儿抬起头,问景昭道。

    景昭略一沉吟,摇了摇头,答道:“要我说,还是不忙着通禀的好。这是因为,首先,这刺客胆敢在军营之中行刺,她一定是有恃无恐,多半是有一个旁人不易发现的身份做掩护,既是这样,咱们不妨初步断定,此人刺杀的目标只是咱们三个,或者是其中一个,而绝不会对皇上不利。”说到这儿,景昭忽然看着江中石,停下不说了。(。)

第二百零七章 设计诱凶() 
来兴儿听他话说到一半儿就不肯往下说了,注意到景昭只管两眼盯着江中石,现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遂开口催促道:“景兄,即使果真如你所说,这刺客不会对皇上不利,但我们不向于承恩说明情况的话,万一明晚她再度出手,刺杀了住在军营中的某个要员,岂不是咱们的责任?有其一必有其二,请景兄说说,这其次是因为什么?”

    景兄没有正面回答来兴儿,却冲着江中石问道:“此前我听兴儿说起过,小石头你是猎户出身,但不知你在山间打过蛇没有?”

    “密不声张,引蛇出洞。景兄,你的这个其次我猜到了。”来兴儿一点就透,未等江中石反应过来,就先猜到了景昭的心思。

    “不错。咱们就是要用引蛇出洞的办法诱使刺客再次出手行刺,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她当场抓获,否则,她一旦察觉出危险来,深藏不露的话,以咱们的身份,恐怕很难查出她究竟是谁。”景昭不急不缓地解说道。

    “可如果这条蛇过于凶猛,咱们到时治她不住,又该怎么办呢?几年前,我在老家的山间就曾遇到过一条大蟒蛇,差点儿被它要了我的命呢。”江中石提醒景昭道。

    “治不治得住她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要搞清楚她刺杀的目标是谁,只要弄明白了她是冲着咱们三个之中哪一个来的,就能大致判断出她归属于哪一派势力,继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景昭条分缕析地答道,“依我之见,这刺客多半是与咱们之中的某一个有着深仇大恨,否则断不至于咱们刚在军营之中住下,她便冒险前来行刺。并且,从咱们仨的经历来看,她冲着江中石来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剩下的就是兴儿和我了。如果刺客是冲着我来的,不外乎出于两种可能,但据我判断,这两种可能都很小。那么如此说来,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性:刺客是冲着兴儿你来的。”

    “冲着我来的?可我自问在后宫中没有和谁结下过怨仇呀。”来兴儿腾地站了起来,难以置信地反问道。

    景昭分析到这层,自已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以来兴儿的经历判断,他是不会在后宫中与人结下生死仇怨,招惹来有如此高身手的刺客对他行刺的。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此处,对这名神秘刺客行刺动机的分析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反复思量不得其解,景昭索性不再纠结于此了,出于谨慎起见,他向来兴儿提出挪过来与二人同住,来兴儿自是乐意。三人同榻而卧,各自想着心事,渐渐地又睡着了。

    及至次日天光大亮,三人犹在呼呼大睡,锦屏一推门儿走了进来,冲着床上酣睡的三个男人大声嚷道:“皇上今早已下旨,传命随行人等收拾行装,准备移驾回长安了。你们几个还不快起来,只顾着贪睡。”

    来兴儿头一个翻身坐了起来,竖起手指放在唇边,冲锦屏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下床一把将锦屏拉到门外,压低声音向她问道:“你刚才说的是真是假,皇上怎么这么快就改了主意?”

    “谁还稀罕骗你不成!”锦屏有意把头一扬,做出一副爱信不信的样子。

    来兴儿高兴地上前一把将锦屏抱了起来,在半空中转了足足十几圈,才放回到地上。锦屏被他这突出其来的袭击搞得猝不及防,及至脚着了地,仍然双手抱头,不住地嚷着头晕。

    “雪晴主公还好吧?是谁在照料她的饮食起居?”来兴儿的高兴劲儿一过,便想起了雪晴,也不顾锦屏还在晕乎乎地没有缓过神来,拉起她的手就问。

    锦屏强忍住胸腹间一阵阵泛上来的恶心,顺势半靠在来兴儿怀里,轻声埋怨道:“最近也不知怎的,不转还觉着头晕恶心,被你这一闹,仔细着别把肚里的孩子给转没了。”

    “咱们,咱们有孩子啦?”来兴儿睁大了眼,把手伸向锦屏的腹部,被锦屏笑着给打开了。

    “我也是这么瞎猜来着,等回到长安,须得找个郎中给瞧瞧,才能做得数。”锦屏羞红着脸补充道,“雪晴也真是可怜,据彩鸾对我说,娘娘的死讯传来,皇上专门关照服侍公主的一班人等,不许向雪晴透露娘娘的死讯,因此,昨儿晚我去见雪晴时,她还一个劲地缠着我问,吐蕃人是不是被娘娘赶出长安去了。还说,她长大也要学娘娘,做一名为国杀敌建功的女将军。。。。。。”说着说着,锦屏伤心地抹起了眼泪儿。

    来兴儿还没来得及从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旋即又听锦屏说到没了妈的雪晴公主,一时间心里也不知是喜还是悲,将锦屏紧紧地搂在怀中,不住地安抚她道:“雪晴是娘娘的孩子,又是经夏嬷嬷亲手接生,来到人世的,她一定是块当将军的料。。。。。。不但要做将军,待将来她长大,咱们还得留意替她寻下一个好附马呢。。。。。。”他这样开导着锦屏,自己的眼眶不知不觉间也变得湿润起来了。

    夫妻二人相互依偎着,在帐房门外站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直至看到军营里的神鹤军军士们已在整装待发,来兴儿才想到帐房里犹在沉睡着的景昭还不知道皇帝改变迁都洛阳的初衷,准备移驾返回长安了,忙轻轻推开锦屏,转身跑进帐房,大声地将这个喜讯告诉给景昭和江中石二人。

    景昭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望着来兴儿,还不肯轻易相信来兴儿的话,及至看到锦屏也站在门边,笑吟吟地望着自己,这才相信了皇帝返回长安是真的。他从床上一跃而起,欢呼着扑向来兴儿,一把将他抱在自己怀中,激动地颤抖着声音冲他叫道:“兴儿,你知道吗?若不是你昨晚的那一番话说服了皇上,皇上断不至于如此迅速地就传旨回銮。回到长安后,我要在父帅面前为你请功。”

    这时,江中石也在二人的吵闹声中醒来了。他听到皇帝下旨移驾回长安的消息,一声不吭,翻身下床,一手一个,直接将景昭、来兴儿二人拎了起来,像方才来兴儿抱着锦屏那样,在房中转了起来,唬得锦屏在一旁不停地发出尖叫,要他小心些,别嗑碰着二人。

    小小的帐房内洋溢着欢声笑语,来兴儿等人似乎浑然已忘记了,就在短短的几个时辰前,他们还险些遭人暗算。(。)

第二百零八章 冰释前疑() 
自弃城东奔,到被来兴儿的一番话说动,决意返回长安,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在皇帝看来,却好似过了一年那么漫长。来兴儿的话一针见血,戳到了皇帝心中的软肋处:是啊,即连自己这个身居东宫多年的太子都要仰仗着宦官的拥立才登上了皇位,李承宏依靠着吐蕃人的扶持做个傀儡皇帝,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所谓的民心,不过像是天上飘着的朵朵浮云罢了,它既能托付起他这个正宗的皇帝,在吐蕃人的武力挟持下,自然也能托付起李承宏这个傀儡皇帝来。

    如果不是来兴儿及时指出这一点,皇帝自己都能想像出,在不远的将来,中土将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在洛阳的他所有,而包括长安在内的另一部分广大土地上,百姓们将尊奉李承宏为他们的新君。真要是形成了东西分治的局面,再想恢复到统一,可就是一年两年内能够做到的了。

    联想起这种可能性,皇帝几乎是整夜未眠,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在第一缕阳光在东方天际浮现时,做出了立马移驾返回长安的最终决定。及至听到消息,于承恩匆匆忙忙赶至御帐,想要力阻皇帝收回成命,在他眼前出现的却已然是军营内一派整装待发的热闹景象了。

    既然已无法阻止皇帝返回长安,惯于见风使舵的于承恩随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迈步进帐,自告奋勇地要率军为皇帝移驾返回长安充当开路先锋。皇帝见于承恩的态度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