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小太监 >

第136部分

冒牌小太监-第136部分

小说: 冒牌小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宽一连派出了三路求援人马,一路径直奔回长安,向朝廷告急,请求皇帝和睦王李启速发救兵;第二、第三路则分别派向了早已失守的河州和镇原,想从速求得王怀贞和项知非所部神鹤军主力回救泾州。

    转眼间两天过去了,两千名府军军士在与张谅所部的攻守争夺战中死伤将近过半,令汤宽感到无比绝望的是,他派出的三路求援人马竟是一路也没能再回得来。难道这座泾州城即将成为自己的葬身之所了吗?汤宽独自坐在刺史府的大堂上,垂头丧气地想着心事。

    “老爷,城门外有吐蕃使者求见。”跟随汤宽多年的老管家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轻声向汤宽禀报道。

    “吐蕃使者?这个时候他来作甚,不见不见!”汤宽心烦意乱地向老管家挥挥手,示意他去回绝吐蕃人的请求。

    “嗯,要小老儿说,大人还是见见他得好。”老管家乍着胆子劝汤宽道,“小老儿也才听人传说,大人您猜猜城外率军攻城的吐蕃军主帅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先朝的国舅爷张谅张大将军哪。”

    听到城外吐蕃军队的主帅竟然是张谅,汤宽心头不由得一颤,这位原先自己想方设法也攀附不上的失势国舅此时派人进城来见自己,除了劝自己弃城投降之外,还会有别的事吗?

    凭心而论,四处求援无果,汤宽确实产生过弃城逃走的念头,但说到投降,他还真没有考虑过。

    “老爷,据吐蕃人派来的使者说,他给老爷带来了一封林树大人的亲笔信,务求老爷允他入城相见。”老管家见汤宽意态犹豫,遂补充道。

    林树留在吐蕃朝中为官的消息,汤宽刚到泾州上任时便已听说了。这位想当年的状元同年写信给自己,只怕也是要劝降自己。嘿嘿,想不到当年风光无现的状元郎,如今却落得个替蛮夷做说客的下场,一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在林树面前扬眉吐气一把,汤宽那颗久久压抑的虚荣心便开始暗地里作祟,驱使着他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哦?既然是林贤弟带信给本官,本官倒是要见上一见。”汤宽心中幻想着过不多大一会儿,他愤然撕碎林树的劝降书,大义凛然地训骂吐蕃使者的场景,嘴角不禁挂上了心满意足的微笑。

    老管家高兴地答应一声,返身出去,过了约有小半个时辰,带着一个头戴毡帽,身披牦牛皮大氅,神态倨傲的吐蕃使者重新走了进来。

    吐蕃使者见了汤宽,一不施礼,二不问候,径自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用居高临下的口吻对汤宽说道:“我家都日增杰将军有令,命汤宽刺史大人即刻开城门迎接我大军入城。我家将军可在大论和大将军面前保荐汤大人依旧做官。不然,天黑之前,叫汤大人洗干净脖子,等着去死吧。”

    汤宽见这吐蕃使者进得堂来,满口都是胡言乱语,对自己毫无礼敬之意,不由得心头火起,低喝一声,冲使者摊开一只手,斥道:“速将林树大人的亲笔信呈上,再要无礼冒犯,乱棍打出。”

    不承想,那吐蕃使者听到汤宽这话,竟是一怔,随即愣头愣脑地回道:“什么林大人的亲笔信!我只奉了我家将军的将令,入城来放你一条生路,休要罗嗦,只管回答降还是不降就是。”

    汤宽大惊失色,对吐蕃使者身后站着的老管家怒目而视道:“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到了此时,老管家见再也无法隐瞒下去,遂扑通跪倒在地,连连向汤宽叩首道:“老爷,不关老奴的事,是夫人和几位娘子生恐城破受辱,性命不保,因此,才命老奴谎言欺瞒老爷,劝老爷您仿效林树大人和张谅大将军,投降吐蕃,暂保全家性命的呀!”

    贱人害我!汤宽只觉一阵天眩地转,差点没气得背过气去。

    那吐蕃使者却擅于火上浇油,眼见得汤宽自家后院起火,面目狰狞地一笑,向汤宽问道:“刺史大人,难道你就没觉着奇怪吗?这城上的喊杀声怎么听不到了呀?实不相瞒,我吐蕃大军此刻已入了城,就等着大人你出府相迎了。”

    汤宽霍地拔出佩剑,脚步踉跄地直扑向那老管家,嘴里大叫道:“贱人,老匹夫,你们串通一气来坏我大事,纳命来。”

    那吐蕃使者飞起一脚,将汤宽踹翻在地,恶狠狠地骂道:“你家女人好心救你,你却如此不通情理。现在泾州城池已破,你降与不降无关大碍,只是我家将军念在曾与你一朝为官的份上,差我进城保下你一条性命。莫要不识好歹,自寻死路。”

    从龙不终,从龙不终啊!汤宽心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几个字,无力地垂下了脑袋。(。)

第一百五十一章 同甘共苦() 
(求订阅,求月票)国子监位于长安皇城外的务本坊,其占地规模比起城南的大慈恩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论起功用来,国子监和大慈恩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慈恩寺是尘世间的信众礼敬佛菩萨,也是一众僧侣研习佛法的所在;而国子监则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向古先贤讨要各类晋身之凭借的所在。

    就在来兴儿来到国子监,拿起扫把,开始从事起清理东司这一卑微却不可或缺的行当的次日,六宫居首的惠贵妃景暄便亲自驾临国子监,前来探望来兴儿。

    年逾古稀的国子祭酒颤颤巍巍地陪同着景暄来到国子学院内西北角一处最不起眼的房舍跟前,停下脚步,满面歉意地对景暄说道:“娘娘定要亲自到这小厮的住处探视,说不得要让娘娘受些委屈了。”

    一身胡服的景暄偏头瞧了一眼锦屏,轻声叹了口气,说道:“本宫受委屈不过一两个时辰的光景,锦屏却要在此成家了。”

    她此番出宫,一是奉了皇帝的旨意,前来落实来兴儿私纵李舒一事究竟是否属实;二来也是亲自送锦屏出嫁,故有此叹。

    屋内的来兴儿和江中石听到房外人声喧杂,相跟着走出房来。来兴儿万想不到景暄如此迅速地便亲至国子监来看望他,出得房来,纳头就拜,口中劝道:“这里是下人住的地方,娘娘快请换个地方说话吧。”

    景暄昨晚在宝象宫已听锦屏回来提到过,说来兴儿此次到前敌,收下了一位力大无穷的少年勇士在身边,此时见紧跟着来兴儿走出房来的江中石生得虎头虎脑,英武中透着股天生的憨厚,不由得大有好感,也顾不得理睬来兴儿,指着江中石向锦屏问道:“他就是你说的那位降虎伏豹的小力士?”

    江中石看景暄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净利落,妩媚中带着三分英气,分明是位社戏中常见的巾帼豪杰,哪像是执掌后宫的贵妃娘娘,拍手冲来兴儿笑道:“将军,怎么你身边的女子个个都长得这么好看,像戏里的仙女下凡似的?”

    来兴儿回身给了他一拳,低声喝止道:“小石头别胡说,娘娘的父亲就是你一直想见的景元帅,还不快快上前,给娘娘赔罪。”

    “哎,兴儿不要拘着他。”景暄听来兴儿说这山野少年竟想见父亲,自是大感好奇,摆手制止住来兴儿,迈步走至江中石面前,微笑着问道,“你要见景元帅做什么呀?”

    “景,景元帅是顶天立地、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要是能见上他一面,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江中石浑然没有发觉自己有阿谀逢迎之嫌,发自肺腑地答道。

    景暄听他语出真诚,毫无有意讨好自己的意思,心内喜他天真烂漫,啧啧赞道:“你能不顾生死,一直跟随在兴儿身边,无怪锦屏在本宫面前夸你是个胸怀忠义的好孩子。暂且耐下性子,过得几日本宫便叫你如愿,怎样?”

    不待江中石欢呼雀跃,景暄又对陪侍在旁的老国子监祭酒说道:“大人请自便吧。本宫有话要单独问兴儿。”

    国子监祭酒有心劝景暄带来兴儿等人到他堂中说话,眼见景暄执意要留在此处,不敢违拗,只得诺诺连声,退了下去。

    “兴儿,咱们进屋说话吧。”景暄说着,抬腿就要朝来兴儿和江中石二人的宿房里走,被来兴儿急忙给拦住了。

    “娘娘,屋内腌臜、埋汰,娘娘有话就在屋外说吧。”

    景暄再次盯了锦屏一眼,有意沉下了脸,质问来兴儿道:“锦屏为了你,不惜舍弃了宝象宫的舒适安逸,今日以后就要来此与你一起,成家度日,难不成本宫连你二人的洞房都进不得吗?”。

    来兴儿的脸色“刷”地一下直红到了耳根。昨日,他只在大理寺的监牢里听前来传谕的大理寺丞没头没尾地提到过锦屏要嫁与自己的讯息,待出得大埋寺见到锦屏,无论他怎么问,锦屏却只含笑不答,此时亲耳听到景暄说出这番话来,才隐隐约约猜到事情的原委,心里顿时感到羞愧交加,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直视景暄和锦屏。

    景暄率先走进了来兴儿二人的宿房,却见不大的一间木板屋内收拾得十分整洁,完全不似来兴儿自已说得那样腌臜、脏乱,便在床沿居中坐下,对跟随在她身后进屋来的来兴儿说道:“事急从权。昨日在延英殿外,锦屏拦下圣上,执意要圣上当面答应她立即过门,嫁与你为妻,圣上终究拗她不过,便点头准下了这门婚事。不过,事后圣上专一嘱咐本宫,要本宫当面来问你一问,你是否真的出于私意,放过了那颖王李舒一条性命?圣上还要本宫转告你,无须为生死担心,圣上既已命大臣当面向你宣过口谕,自无反悔的道理,他只要你发自真心地答上一句:做没做过徇情通敌的事。也算不枉了圣上与你主仆、君臣相识过一场。本宫替锦屏着想,也欲从你嘴里讨要一句真话出来。怎么样,今日当着本宫和锦屏的面儿,你如实回答本宫一句:到底做过纵敌的事情没有?”(。)

第一百五十二章 喜结连理() 
(求订阅,求月票)来兴儿此时心中说不出是惭愧,还是反悔。,从作为张皇后的眼线进入东宫,直到两年后入大明宫延英殿当差,身处张、杨两派激烈而残酷的争斗漩涡之中,他每每出于心底的那份善念,不欲使两派之中的任何人受到伤害,自己却为此屡屡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尽管他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芙蓉会不会真如她那晚在王屋山天台上承诺地那样,永久将疯癫了的李舒拘在自己身边,以避免有人打着他的旗号继续为非作乱,可是来兴儿仍不后悔那晚他做出的饶过李舒一命的最终选择。

    “是的,娘娘,在下的确饶过了李舒的一条性命。当时,小石头也在场,他可为我作证。”面对着对他关怀倍切的景暄和即将成为自己妻子的锦屏,来兴儿容不得自己再撒下任何的谎来,抬起头坦诚地答道。

    仿佛在意料之中,景暄略感欣慰地点了点头,第三次把目光投向了锦屏,接着问道:“那你能据实告诉本宫,李舒现在身在何处吗?”

    来兴儿面无表情地扑通一声跪在了景暄面前,毅然地摇了摇头。

    “你怎么这么糊涂?莫非真如外面传言的那样,是为了那位唐果儿的缘故?”锦屏再也忍不住了,冲至来兴儿跟前,举手就要打。

    “锦屏,我对不住你。娘娘,你若是信得过兴儿,相信兴儿不会置天下百姓生死不顾,做下那小仁大恶之事,兴儿恳请娘娘,就不要再追问下去了。”来兴儿说着,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淌落了下来。

    “小仁、大恶?你果真参透得明白?”景暄敏锐地抓到了来兴儿话中的关键所在,不放心地问道。

    “请您回宫转奏皇上,如若因来兴儿一念之误,殃及朝廷、百姓,来兴儿誓必亲手杀了那李舒,而后自裁谢罪!”

    “你,你”锦屏不知是出于伤心,还是愤怒,手点着来兴儿,竟说不出话来。

    “今日蒙娘娘记挂着兴儿,不惜贵足踏贱地,来此探望。兴儿还有一事,务求娘娘能够应允。”来兴儿有意对锦屏不理不睬,径自向景暄央求道。

    “你说。”

    “兴儿恳请娘娘即刻带锦屏离开国子监,我二人婚约今日之后,永不得再提起。我有负锦屏之事多矣,实不愿她因我而受到牵累。”

    “大哥说得好。咱不能作对不住锦屏嫂子的事。”门口站着的江中石脱口赞道。

    “哟,都叫上嫂子啦,这么说岂不太见外了?”景暄有意缓和一下屋内令人窒息的气氛,转而揶揄江中石道。

    其实,景暄心里明白,皇帝绝不会仅仅因为锦屏的话就饶了来兴儿一条性命。前些日子,吴弼到宝象宫向她讨要“天蚕衣”来筹措禁军粮晌时,她曾向他打听过来兴儿未曾净身就入宫为宦的事情。吴弼当时虽不肯明说,却向她暗示说来兴儿未曾净身乃是天意所主,不欲使来氏一门断后。由此,景暄已大致猜出随后来兴儿官复原阶以及皇帝赐婚给他,大约皆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