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

第151部分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151部分

小说: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公大志,仪诚服――”闻言张仪又是拱手再问:“仪甚想知道,在吴公眼中,此乱世天下,大势将会往何处而去?吴公即将安民为民为此生心愿,又当以何方达成此愿尔?”

    “天下大势当有两途,其一为诸侯相安,至此重尊昔日之礼乐,战事停息,百姓定可安居。然此途艰难,列国君侯恩怨以深,无共同之利益,万难相安。故而本公欲行它途,此途称霸天下创天下无人开创之伟业,此途便是――一统列国。”

    “壮哉――”张仪当即便被吴铭之言所打动,内心翻涌无尽的激昂:“好一个天下一统之途,

    张仪受教矣――”

    “若张子亦觉得本公之言可行,本公亦问张子――”吴铭顺手动了动衣袍,伸手问道:“苍鹰、燕雀亦为虫,苍鹰何以飞的更高,在那苍穹之中肆意而飞?鬼谷之徒无庸人,庞子出山亦天下无敌手,若非与孙子结怨,仕途亦比苍鹰尔。敢问张子,可愿助本公,完成一统天下之志呼?”

    一统此乱世天下,何等的豪情壮志。想不到吴铭改国吴,推翻魏政不仅仅是因为魏王昏聩,而是要以中原之地,还这世间百姓一个安生。

    想起昔日在鬼谷之时,庞涓之志乃是成为天下无敌第一大将军。孙膑随遇而安,无欲无求。此二人为兵法,与自己的口舌之学非一路。

    可苏秦却豪言壮志,此生定然封城拜相,闻达于诸侯,留名于后世。

    想在鬼谷之中,张仪何曾在气势上输过他苏秦。再说,姬雪的志向亦是还天下一个安生。连一个女子都能有此大志。如今遇见吴铭,经吴铭那么一说,张仪的心中顿时如大风吹过江面,波澜四起。

    “若能助吴公成此大志,张仪非但留名后世,更可留下一段协助吴公福泽万民之佳话――”他突然兴奋的像个得到自己心爱礼物的孩子。激动的一番自语之后,张仪起身对着吴铭行一大礼:“张仪谢吴公赏识,此生愿为吴公尽心尽责。”

    “张子无需行此大礼――”吴铭当即起身,与其对揖,又亲手将张仪扶起,“能得张子相助,也是本公大幸,此生能与张子共图霸业,这一统霸业,以成一办矣。”

    此话一出,君臣二人顿时相视一笑。一旁的姬雪则心有万般感触,吴铭能够如此,看来鬼谷子所言不差,自己也没有看错人。便是此时插不上话,可脸上的笑也代表了一切。

    张仪的秉性她清楚,生性自大倨傲、顽劣,说是宁死不屈之士也不为过,但也是聪慧与常人。有顽劣的资格,若非其所愿,一般人是万难让这张仪臣服那是万难,可吴铭去做到了这点。

    但此刻最兴奋的当属吴铭了,这张仪至楚之后,当是会被诬陷成贼,而后寻苏秦相助,却遭到苏秦言语侮辱,最终又事秦。与秦惠文王成就了新的佳话。

    若是真让这张仪入秦,以后难免是一大麻烦,可现在嘛。

    “呵呵――”吴铭内心泛起冷笑,怪得自己好端端的想来这风月楼,竟是遇到张仪。

    秦惠文王眼下不过还不曾即位,就哪里凉快哪呆着吧。就是不知道没了张仪,这一代明主秦惠文王能将秦国带领至何种道路?

    眼下有了张仪,那么右相的位置便是有人了。治军一事虽然张猛不是什么大才,但也能胜任,实在不行就自己亲力亲为练兵的事情。总之兵权是绝对的在自己手中才行,张猛虽是太尉,可想要命令大军,也是必须有自己的虎符才可以。

    如今对内有公孙衍,外有张仪,若是能收了苏秦……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互为己利() 
齐国临淄,留在吴国的探马终于在此时返回,将吴铭反魏,建立吴国的一些事情传到了齐威王的耳中。

    “呵呵,孙膑果真高才,只可惜――”一声轻叹,齐威王将手中的竹简又再次合上。

    “君父何出此言?”一旁的田辟疆闻那轻叹之音,好奇问道。

    对此,齐威王又是呵呵一笑,顺手将竹简递给他道:“你且看看,魏王境轻信商鞅之言,河西已失,魏申曾在我齐国做质时,孙膑言此人有明主之象,若和好魏国,应废了此人,以免日后成患,只可惜,我们依旧算差了一步,少了魏申,却是出来一个吴铭――”

    “吴国,啧啧――”田辟疆年轻气盛,哪里知道齐威王心里想的是什么,只啧啧叹道:“昔日三家分晋,今日吴国代魏,也算是报应。这魏氏作孽多端,如此也好。”

    大殿中烛光晃动。将齐威王失望的脸色印在了田辟疆的那张笑脸上。

    此子,当真是孩子心性!

    “疆儿――”

    “儿臣在。”

    “国之大事,不可等闲视之――”悠然的话音在齐威王的口中缓缓传出,这已然是一个慈父教育孩子的模样:“你且说说看,如今天下形势,对我齐国而言如何才是有利?”

    末了,齐威王又加了一句,“生死存亡,万事不可轻言――”

    “回君父的话,吴国眼下并未得到列国认可,周天子亦未传檄列国。此吴国名不正言不顺。

    儿臣以为我齐国之强,孙军师亦即将大败赵燕联军。此事之后或可联合秦国、韩国共同伐吴,分之。加上卫国,我齐国可扩地数百里。儿臣以为此乃我齐国之良机。”

    齐国良机?这话听的齐威王差点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

    可最终齐威王还是忍住了内心的愤怒,接着问道:“那分吴之后呢?我又当如何?天下大势与我齐国而言,有何利弊?”

    “西进扩地数百里,我齐国更加强盛,可携扩地之威,威胁赵、韩、燕。徐徐图之――”

    田辟疆自说自话,说的还甚是起劲,压根就没有注意到,齐威王的脸色已经是越来越黑沉。

    猛然一刻,齐威王直接一声重重的咳嗽,打断了田辟疆的话:“疆儿可曾想过秦、韩愿意与我共同伐吴否?当今天下,列国唯利是图,名分不过虚名尔。

    再者,眼下楚、越来势汹汹,赵燕虽不足为惧,却与我齐国结仇。你又如何认定我联合伐吴,其余诸国就会袖手观之?这天下列国吞并至今,上得台面者不过七家,疆儿莫非认为此番击退赵燕,便是彻底让两国屈服?”

    “儿臣却以为如此,此番战败,赵燕必定是国势大不如前――”

    “此言当真是荒谬――”不等田辟疆说完,齐威王便已经是愤怒的打断了他的话音:“四国伐我,纵然我兵锋再强,若四国真能齐心,倾国之兵,莫说一个齐国,纵使两个,也定然在四国兵卒的践踏下成为废墟。四国看似齐心伐我,然各自心中真正所图的却是利。”

    话落,齐威王只一阵恨铁不成钢的摇头。

    “纵观天下,我齐国眼下只有吴国可以交好,秦国乃西域荒蛮之地,一心窥探中原沃野。其君臣更是出尔反尔,与其结盟乃大错。

    若伐吴,一旦迫使吴国与韩、赵、燕、楚结盟,我齐国岂不被封死在东海之滨?如此当为大错。”

    “那君父的意思是?”这一刻,田辟疆终于是明白了些许。

    “这个吴铭非等闲之人。”

    看向田辟疆,他双眼恍惚,似是追忆:“据说当日怂恿魏王与我齐国盟好的便是此人,其用心之深,寡人亦是今日才明白,他这是要将我齐国绑在昔日魏国的战车之上。与魏国一同成为众矢之的,由此来分散列国眼目,将祸水引致我齐国。”

    田辟疆顿时就是一惊,以他的阅历,如何能够看清楚这其中的门路?

    “君父是说,昔日魏国邀父王帝丘相王,乃是此**水东引之策?”

    “不错。”一手捋着那已经花白的胡须,齐威王轻点头道:“以卫国为鱼饵,使我齐国上钩。不但成功激发了楚国的愤怒,将祸水东引,更是一举要回了魏申。虽然寡人听孙膑之言,在那魏申身上做了些许改变,可到头来赢的依旧是这吴铭。”

    那声音到最后几近冰冷。一双手也早已经紧紧的攥成了拳。此刻想明白一切的齐威王,亦是愤恨灌注了整个胸膛。

    “那君父何不听儿臣之言,分了吴国?”

    “你怎可还不明了这其中缘由?”看着此时的田辟疆,齐威王是更加的愤怒了:“列国哪一家不是唯利是图,若趁机灭了吴国,我齐国便被楚、韩、赵、燕、越、甚至趁机东出的秦国困死在东海之滨,如今我齐国与楚、越、赵、燕结仇,届时秦国若寻了缘由伐我,这天下列国哪一家可助我齐国?”

    话说道这里,已经是足够的明了了,田辟疆即使在迟缓,此时此刻也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因由。

    可是他依旧想不通的是:“可疆儿想不明白。即便不分吴国,与我齐国而言,利在何处?”

    “此事寡人却是看的明白了――”

    好似自嘲的一笑,齐威王说道:“利要放眼长远之计。吴公既然将我齐国拉上战车,利用我齐国为其牟利。我齐国又如何不能将计就计,利用吴国为我齐国牟利?留下吴国,一可制约秦国,二来吴国乃中原四站之地,向来与韩、赵、楚不合。只要其如困兽一般四处发威,周围列国便不得安生。我齐国与之结盟,便可在其四处攻占韩、赵双双疲惫之时尽享其成。”

    闻言,田辟疆当即赞道:“君父真乃妙计也――”

    此刻的齐威王却只是嘴角泛起一抹微笑,想要将齐国拉上自己的战车,那边最好你这战车承载不足的准备。

    心里虽然这样想着,但齐威王还是不免赞叹一句:“这吴铭绝非等闲之辈,秦国在其手中亦没捞到好处,我齐国,当谨慎而行才是。”

    不过,消息传至其余各国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喧嚣。

    除了对于魏氏的结果有些意外,楚王对吴国并不放在眼中。

    “此人竟是放任河西不顾,

    也要伐韩出一口恶气,如此猛撞之举。当不得大雅――这吴国,当是中原的一块肥肉――”这便是楚宣王对吴铭的评价。

    话中之轻蔑可见一般?

    赵国邯郸。

    赵肃侯手握传信的羊皮卷,将之详细的看过之后便是一阵摇头。

    “吴公――吴铭――”

    “只可惜了魏氏的根基。如此猛撞,这吴国只怕要步入昔日魏罂之后尘,此举,天下之大不韪,只看秦国是否以会以名实为由,召列国伐之――”

    燕国蓟城。暮宫后花园的凉亭里。

    燕后文公亦是手握羊皮卷,嘴角微微上扬挂起一抹弧度:“这吴国,只怕如白驹过隙,难能久存与世尔――”

    “只可惜,吴国地界与我燕国未有接壤之处,此杯羹,燕国怕是难以消受喽――”

    显然,在如此局势之下列国多是抱着吴国会被群起而攻之的心态。

    毕竟此事不简单,特别是吴国西面还有个一直想要东出的强秦。

    在燕公看来,这天下局势将有大的变化,只是这其中,最大受益的或是赵国与秦国。燕国地处偏远,想要跨越千里之途占领中原地界,只怕无福消受。

    而眼下的大梁城里。

    吴铭却在召见秦国使臣樗里脊。

    看着朝堂上的一张张新的面孔,吴铭不由的感慨,这算是自己第一次上朝吗?偏偏这樗里脊赶得如此巧。

    “外臣樗里脊,拜见君上――”一步步走至朝堂的正中,樗里脊躬身拱手,言语之间说不出的恭敬。

    这樗里脊也是商鞅培养出的一个能人,静静的打量好一会吗,吴铭轻抬手掌:“秦使免礼――”

    “谢君上――”待樗里脊起身,其朝外拍了拍手,顿时两队的随从抬进来两只大箱子。

    待随从离去,樗里脊伸手将箱子打开,只见其中一箱子内是漫漫的金块,另外一只箱子里乃是漫漫的珠宝等物,宝光之气四溢。

    再次拱手之后,樗里脊伸手指着两箱子的宝贝,笑着说道:“君上覆灭失道魏氏,还中原百姓一个安生,如此声张天下大义之举,我家秦公略表心意,已视祝贺。”

    此话一出,上到吴铭下到门外的守卫都是一阵冷笑。覆灭失道之魏?还天下大义?

    只见吴铭嘴角露出淡淡的一笑,一双眼睛放光似得直盯着那两只箱子看:“看来你家秦公颇有大义之心,难得秦公一片好意,这些珠宝寡人若是不收,便是平白抹黑了秦公的一片好意不是――”

    “君上明见。”单看无名那直勾勾的眼神,樗里脊的内心已经是大为欢喜,到底是强行夺来的江山,空在其位却根本不具备其形。

    樗里脊的内心已然一阵冷笑,区区五百金加上些许珠宝等俗物,竟是让这吴铭直瞪眼睛,此人比之那魏罂亦是不如,只一治军有方的莽夫尔。

    听着吴铭欣然受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