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

第135部分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135部分

小说: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王一道淡淡的双眉映着水滴的滴漏声,有节奏的舒缓皱起,却好一会都不说话,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商鞅见状又是一笑,拱手,淡淡说道:“魏王容禀,鞅以为,两国结盟应当坦诚相待!若今后诸事都这般猜疑,岂不坏了两国大事?故而,鞅斗胆魏王说出此诚意。魏王以为如何?”

    “嗯,此言甚好!甚好——”这一刻,魏王真的是动了心,看着商鞅的目光也已经截然不同。

    “君上——”吴铭在此时赶忙拱手,欲强加阻止,可是不想跟本没有阻止的机会。

    魏王只看着商鞅,朗声打断了他的话:“若秦使能说服秦王,将河西以东,接连接连临晋关的三城十二邑归还魏国,便足已看出秦王只诚意!秦乃大国,当有大国之风,此些城邑想来与秦而言并非不可?”

    三城十二邑!河西整整七百里,大小城池不下三十!这魏王未免太客气了!

    秦魏河西大战,哪一战不是两国死拼,流血不计其数,伤亡不计其数。当今魏王确是三城十二邑就与世仇秦国结盟!这话若是传出去,魏国颜面何存?

    虽然河西本位秦封地。可自白起攻陷河西以来,大大小小不下六十次战争,最终河西都在魏国的掌控下过了近百年。

    列国也早已经河西视为魏地,如今却好,魏国国君,竟然答应以区区三城十二之地与秦重修旧好!

    自己尽心策划的亲齐大局,改革军制,强大魏国兵卒的事情,最后确是被魏王一句话,全部打破!的一切都散乱了去——

    吴铭在心里暗自冷笑,怪不得,魏国会从第一强国,震慑中原数十载的第一强国位置上跌落谷底。有此君王,又有此等朝臣!

    此刻,吴铭下意识的将目光扫向了,低头不再发一言的陈珍身上。

    “魏王英明,鞅必当全力促成此事——”商鞅当即又跪地叩首,一副忠良死杰的模样。若是此人间魏,还真难以轻易看出破绽。

    而魏王,确是对吴铭的话语置之不理,当做没有听见。其余群臣半句话不敢说。

    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有必要说下去?是否注定了的就真的无法改变?这一刻吴铭在想。

    商鞅离去的第二天朝会,楚国传令天下,封靳尚为大将军,昭阳为监军,发大军一十三万为卫公讨回公正,故此伐齐。

    同日下午,一十三万大军便已经到达了卫国楚丘。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楚军行军多么的快,只是因为距离关系,魏国收到的信报慢了几日。

    到了次日中午,赵国、燕国乃至临海的越国同时宣布,齐王不尊礼数,藐视周王,为声张天下大义,伐齐——

    午后的庭院里。

    藤蔓缠绕着的凉亭下。一缕微风带起了枯黄飘落的枯叶。

    在凉亭的下方,吴铭与柳云对坐,中间隔着一张棋盘。上面黑白子分明、醒目。

    这不是什么围棋!而是后世的五子棋。玩法简单,用来消磨时间也是不错。

    在这一个月里,吴铭也没有其他事,便将五子棋交给了柳云,二人平日里闲暇之余便以此消磨时间。

    柳云对此也甚是喜爱,所以学的速度很快,看着棋盘上错落的黑白棋子。

    手握白子的柳云猛然停顿了下来,“将军似乎有什么心事?这棋,漏洞百出,还是谈谈将军在想什么吧?”

    将手中棋子翻转着把玩了一圈,柳云眨着长长的睫毛,盯着吴铭在看。

    “没什么——”听了那话,吴铭的嘴角露出苦涩一笑!话落之际,却只是轻轻摇头!

    柳云也没有追问,只是伸手端起一旁已经凉了一半的清茗,给吴铭满了一杯!

    芊芊白指将清茗递送吴铭的眼前,柳云顺口问道:“听说,前些时日秦国来了使臣,可是商鞅?”

    “嗯,大将被俘,秦国不可能坐的住!从一开始就知道商鞅会来——”放下棋子,吴铭伸手握住那茶盏,在手中轻轻把玩。

    “意见之中?”凝视着吴铭,柳云再次问道:“那就是说,这次商鞅到来,谈论出的结果让将军担忧了?”

    “嗯?为何会做此问?!”

    “既以料到秦国会来人,那两军担忧的自然不是此事!可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事情可以让将军担忧。也只有是朝堂上商鞅说了什么,使得将军心事重重!”

    这个女人,还真不怎么简单!吴铭再想!

    不过他的心事本就没有刻意隐瞒,眼下的事情确实让他有些左右为难,魏申不是魏惠王,对自己没有那么的热情!

    “怎么不去面见老魏王,也许你可以说通老魏王,事情自然就变了——”

    “找过了,只可惜,没有找到!说了要见,到头来,却一直不肯相见!我总感觉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此话从说出口的那一刹,两人的心里便都确认了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问题的。若不然魏惠王何故如此?

    ……

    此刻宫廷的溪水旁,似曾相识的一幕,只是原本的魏惠王成了魏申,对坐着的依旧是陈珍!

    “最近大将军找过君父!只可惜,君父在卫国与一个叫庄周相谈甚欢!

    非寡人与将军作对,只是寡人实在咽不下齐国这口恶气——”

第二百一十四章 双喜盈门() 
“也不瞒爱卿,吴将军行事着实过了。若非君父阻拦,寡人定废了他,令公子卬统军,现如今公子卬统领大梁守军,寡人以为,不比吴将军差什么——”

    二人对坐许久,陈珍却是只听,也不答话。整个过程就像是魏申在自言自语。渐渐的陈珍却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委,明白了很多事情。

    但同事陈珍也明白,这些事,他必须烂在心里。否则会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从中午做到下午,一直到用过膳食,最后陈珍才简单的应了魏申几句,之后便离开宫殿,竞投自己府上去了。

    次日的朝堂上,商鞅再次来朝。

    这一次魏申初次看向商鞅的目光却是变了,没了上一次的冷漠。那双眸中,反而隐隐的带着一些期待。

    对此,落在商鞅这种人的眼中,怎么不知道魏王的心里想的什么,故而,商鞅挂起了满脸的笑意:“外臣,参见魏王——”

    不等商鞅的话落,魏王已经是抬手示意:“秦使免礼——”

    “外臣,谢魏王——”商鞅说着便是再次揖礼,语出兴奋的说道:“禀魏王,我王为彰显结盟之诚意,特令鞅回转魏王,秦国愿归还河西四城十五邑,三百里之地与魏国。还望魏王早日定夺结盟事宜——”

    魏王闻言当即大喜,连连叫道:“好,好啊——秦王果真是诚意结盟,愿此番结盟好比当年秦晋之好——”

    听着二人的对话,吴铭的眼中划过一抹没落。终究还是如历史那般吗?真的就扶不起来吗?

    陈珍等一众朝臣此事已经开始朝着魏王弓身祝贺,“恭贺我王与秦结盟,得强秦之盟好,我魏国又有君上之雄主假以时日,定可重回昔日之霸位也——”

    “臣恭贺君上——”

    接二连三的,越来越多的朝臣都开始了祝贺,到最后,在场的也只有吴铭一人还站立不动。

    然对于吴铭的事情,魏王也不知道是没有注意到,还是故意置之不理,总之没有发火,没有责备吴铭!当然,这其中也许还是因为魏惠王的一些叮嘱。

    一番喧哗之后,主位上的魏王这才将目光看向了吴铭,但旋即,那眼神又扫向了其余的诸人,“今喜得秦国结盟!寡人心中甚畏,令宣布一件大事。寡人以与昨日为大将军与胞妹梅公主占得良辰吉日,五日之后,寡人亲自为大将军与没公主操办大婚——”

    此言一出,原本平静的场面顿时又变的沸腾起来。

    就连商鞅也禁不住一脸的开心喜色,对着吴铭拱手道:“鞅恭喜大将军喜得佳人,成婚之日定奉上厚礼,为大将军贺喜——”

    “呵呵——”一声冷笑,吴铭也对着商鞅拱了供手,沉声说道:“谢大良造美意,吴铭,也恭喜大良造计谋得逞,可以回去复命了——”

    这话说的不重,在这满是祝贺之音的朝堂上并未扩散的太远。反倒是两人脸上的笑意容易让人误解为二人之间真的是没有隔阂的庆祝。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魏王邀商鞅后花园赏花,并在河边一起品茶对弈,作为朝中的顶尖臣子,吴铭与陈珍自然少不了作陪。

    不过到中午用过膳食之后,商鞅也就辞别了魏王,声称将喜讯早日传达秦王。顺带准备厚礼,五日之后,为吴铭与梅公主庆贺。

    对此,这魏王自然不会再留商鞅,便亲自将其送往宫门,并目送其上了车马。

    感觉世界已经格格不入的吴铭正欲离开,却是不想被魏王叫住,硬是被送往了静宫。

    此时的静宫里,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宫殿中的红梅图没了,原本四周墙壁上孙膑的作诗也没了。

    就连外面凉亭里的那盆红梅,一样不知道被弄到什么地方了。

    到不变的是,梅公主每日的思念,那让人闻之,便悲从中来的琴音,每日也是依旧。

    依旧是之前的凉亭里。吴铭与梅公主对坐,不同的是,这次梅公主的脸上展露着笑。虽然那笑中带着沧桑与哀伤,可整个人比起初次相见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很多——

    阳光去金粉斜射在了梅公主的脸庞上,她抬起芊白的手指,将一杯瞒着热死的清茗递给了吴铭,“大将军请——”

    也许这是对命运的认输!也或者,一切都是出于无奈。梅公主终究还是答应了魏惠王的要求,答应了嫁给吴铭。

    可是想到如今的魏王!那个魏申。不知怎的,吴铭却是不想再跟梅公主下去了。乱世之中红颜薄命,可是忠良呢?人说忠良死杰。自己的处境又比梅公主好到了哪里?

    之前让魏王信任,自己也算可以接受这门婚事,可如今,吴铭发现自己也不是特别想要这门婚事了!也可以说,他对魏氏产生了些许抵触,为这乱世中高高在上之人的行为感到不耻!

    ……

    一直到了天色将黑,这个时候吴铭才离开了静宫,回到了自己的府上。

    府中柳云正在书房中观看着吴铭没事时练的字。准确的说是后世的诗词。

    有些甚至是用后世的简体字来写的。战国时,不仅仅是钱币度量衡不同,各国的文字自然也有不小的差别。

    所以吴铭平日里闲暇,便执笔练习写字,这又怎能少的了后世的诗词。

    “明明看不懂,还看的如此认真——”不知何时,吴铭已经出现在了柳云的身后。望着她专心致志的背影,吴铭淡淡道。

    转过身,柳云举着手中的竹简,面露狐疑:“这些字,你是从哪里学的,虽然我不认识,不过写的很漂亮!有时间可以教教我吗?”

    一月的相处,吴铭与柳云之间的隔阂又小了很多,似乎恢复了二人在云梦山外的山道上,初次相识时候的样子。对话自然而然的也就没有了那么的拘谨。

    柳云一张清秀的脸庞上满是笑意。

    可吴铭看了,却依旧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只是淡淡的笑了一下,“闲来无事,写着玩而已——你若是喜欢,有时间便教给你,以你的聪颖程度,学这些花不了多少时间。”

    话落,吴铭脸上的笑便又消失了。到最后又成了沉闷之色!

    “怎么了?你有心事?”两道浓眉簇起,柳云关怀的问道。

    “我暗中派人在通往临晋关的道路上劫杀商鞅,本欲除掉这个祸害!不想商鞅竟没有从魏地直接秦地——”

    “劫杀商鞅?”柳云瞬间愣住了,但旋即也就舒缓了过来,沉声问道:“商鞅乃秦国使臣,若死在归秦的路上,秦王一旦动怒必将牵连到魏国!将军此意是?”

    柳云此话说的不错,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更何况休战时期,商鞅还是来结盟的呢?

    杀了人秦国怎会善罢甘休,而且还是秦国的大良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他也就没有秦国的今天,他要是死在出使的路上,秦孝公该会悔青肠子!同时少不了大军压境。

    柳云知道,虽然吴铭不赞同与秦国结盟,可也不赞同此时得罪秦国,毕竟俘虏了司马错而不与秦军交战,为的就是让魏国安定下来。好趁着这段时间发展国力。

    河西虽然暂时在秦人手中,但吴铭有绝对的把握,只要再有一年多的时间,如果魏王愿意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收回河西并不是难事,甚至将秦人堵在函谷关内都,不再让其东出都不是问题。

    所以吴铭在说出刺杀商鞅一事的时候,柳云才会大为惊讶。

    听闻柳云的问话,吴铭则沉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