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

第114部分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114部分

小说: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那消息,卫成公的嘴角顿时就抽了抽。这还真是祸不单行

    只是,这两国各自出兵五万到来,为的是什么呢?目前除了通过黑冰台这个极为神秘又精妙的组织之外,其余各国的君主并不知道齐国与魏国的事情。

    这的消息一经传来。整个大殿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朝臣,那脸色齐刷刷的一下都黑了。

    别人是居安思危。他们这些人可以说是完全相反,居威思安。甚至不仅仅是思安。因为他们已经做到了安稳。

    当然,眼下的魏、齐大军又打破了他们的安稳。

    不比受过一定苦难,经过一番训练的兵卒。他们这些人的神情要比刚才进来禀报消息的兵卒难看的多。

    出奇的是,此时此刻,他们没有一个人议论什么。也整个大殿中甚至再没有一思的声响。

    也许这一次他们一样的心照不宣。都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多说也根本无意。唯有将希望寄托在楚国的身上。

    帝丘正北城外五里处。

    这里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平原。一条小溪在这平原之上缓缓的冲刷着,仿佛要将这里陈旧的一切都冲刷向远方的大海。

    溪流飘远一些的地方。在一片没有被开垦的草地上。魏国的五万大军已经缓缓的停了下来。

    日头已然挂在了西面的天空。太阳看起来也有些昏红的感觉。

    魏惠王在几位臣子的陪同下,嘴角带着一抹笑,仿若逛自家草原似的走向了并不是很远的溪流。

    草地上,兵卒们则开始搭建魏王的行辕以及军营。

    另一边。

    清澈的流水冲刷着岸边的鹅卵石。哗哗的水声,听的人心旷神怡。

    后世,若是一家院子里可以有这么一条溪流,下午坐在边上喝喝下午茶当是不错的选择。

    想来,人类的一些爱好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改变。

    站在溪流旁边的魏惠王,在此时也是满心的欢喜,脸上的笑莫名的弄了几分。

    就在这时,溪流对岸一匹骏马迎着风,奔腾而来。

    跨过溪流激起水花。待水花散去的一刻,马已经是到了溪流的另外一面。

    “微臣拜见君上。”陈珍带着满身的疲惫,却强撑着精神带着笑奔了过来。

    论本事,或许陈珍没有什么。可就是讨好君王这方面,特别是他脸上的笑容,这一点绝对不会让人厌烦。

    以至于,此时的魏惠王心情更加的上升了几分:“爱卿此去,辛苦了。”

    “多谢君上厚爱。齐王距此以不足五里,臣特意赶回来禀明君上。”

    “好,好啊!齐王也快到了。想来寡人与齐王也许久没有相见了”

    好似一番感慨之后,魏惠王又转对吴铭:“爱卿啊,此番会盟断不了在齐王面前失了颜面,就有劳爱卿了。”

    “君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对着魏惠王微微拱手,吴铭郑重道。

    这个时候,顺着魏惠王的目光看去。五万魏军安营扎寨的地方已经是一片混乱与火热的景象。

    隐隐的有铿铿锵锵的声音传到这些人的耳中。

    一路上行进了四天。流传千古的齐魏相王。同样的时代,却出现在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里面,亦有了不同的人物。

    再往北南看去,那一座轮廓清晰,只是有些朦胧的帝丘城楼上。

    卫成公与剩余的五位臣子一同登上城楼。

    看着城外热火朝天的搭建工程。卫成公内心的定心丸隐隐的失效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嘲讽() 
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城墙正不断散发着热气。

    卫成公只觉得面前的空气都被那炽热烤的有些扭曲了。

    当他看清楚东北方向另外一条‘长龙’正徐徐的渡过溪流,朝着帝丘城而来的时候。那面色渐渐的变的阴沉。

    “去,到城外的军营里出城问问魏王。看他们究竟想要干什么。”凝视着那两支越来越近的队伍,卫成公终于咬着牙,下了命令。

    只是那身后的几位朝臣,在听到那声音之后却是没有一个敢动身的。

    那五人无不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一个主动请命的吗?”下一刻,卫成公带着满腔的怒火猛然转过身子怒目道。

    只此一问,那身后的五人却是一阵的抽动,额头上隐隐的已经冒起了冷汗。

    “臣,领旨。”足足过了好一会,昨日在朝堂上提出对楚国质疑的老臣这才缓缓的说道。

    话落,也不等卫成公再次开口,那苍老的身影已经转弯,朝着城楼下而去。

    ……

    城外,齐魏两国的兵营都已经搭建完成。

    在那密密麻麻的军营群中,两国国君的行辕犹如众星捧月一般设立在各自军营的正中的。

    双方的人马与队伍相隔不过五十步。

    中间宽阔的场地,则犹如一条宽敞的大道,将齐魏两大军团从中间分割开来。

    此时,在那中间的宽广空地上。兵卒们正在忙碌的摆放着各种水果与食物、美酒。

    就在这个时候,那卫国老臣的马车被四个魏国兵卒驱赶到了军营的一旁。

    那老臣也在两个兵卒的看守下被带到了魏惠王的行辕前。

    此刻的行辕里。魏惠王与陈珍等文臣正商议着接下来的相王事宜。

    就在即将完毕,准备散场的时候。守在外面的一个内臣便急匆匆的走进来禀报。

    “禀君上,卫国使臣求见。”

    两国相王,无论相王的消息有没有传到卫公的耳中。

    此时此刻,齐魏两国的大军都已经到了卫国腹地,单单凭借这一点,卫成公无论如何也不能真的坐视不理。

    如果卫成公一直没有派人来,那到才是奇怪。

    所以,此刻在听到卫国使臣的时候,原本准备散去的君臣都安静了下来,吴铭、陈珍、朱威等几个朝臣的目光瞬间相互对视了一眼。

    魏惠王则是脸色在那一刻变的有些阴沉,但也仅仅只是一瞬。

    在那之后,原本离开的众人又有模有样的坐会了位置。

    主位上,魏惠王在这一刻才缓缓的说道:“喧,卫国使臣觐见。”

    随着传招得声音传出去。不多时,卫国那臣子便已经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只不过,迈着那急促的步伐刚一走到行辕的正中,那整个人咚得一下跪在了地上:“外臣王卯,拜见大王。”

    跪拜大礼,一语出,这王卯又是声泪俱下,而且不等魏惠王回话,他便一直低着头,跪在低上。

    按照等级,卫国属于魏国的属国。魏惠王称王之时,卫公因惧怕卫国承认了魏王的王位。

    下等属国的国君与魏王见面亦是躬身的大礼。一个臣子面见上国国君理应是叩拜大礼。这礼数倒也全面。

    只是,在这个时候王卯行如此礼数。不但没有让在场的魏国君臣感到欣慰,反倒是那一个个的目光都并不怎么友善。

    魏惠王盯着王卯看了良久都迟迟不曾说话。这让一直低头跪着的王卯内心越发的没底,越发的着急。

    此来,他哪里敢直接问及魏惠王兴师动众的原因。这一趟他之所以答应下来,就是想以一己之力挽救如今的卫国。所以王卯这才一来就直接跪拜。

    若是换了其他人不知礼,只怕今天的一番相见,会直接引发魏惠王内心的怒火,到时候一个控制不好,难免引火烧身。

    水漏的声音已经滴答答的响过了许就。可是魏惠王依旧没有的言语。

    “外臣王卯,拜见大王。”

    跪在低上,不知道是因为跪的难受了还是其它原因的王卯,起身,又是一次深深的叩拜。

    直到他重新停止了一切的动作,再次老老实实的跪在那之后,魏惠王这才动了动那宽大的身躯,“嗯?这……”

    他迷迷糊糊的揉着眼睛,装模做样的好一会才缓缓的说道:“下面跪着的,是何人呐?”

    “回君上,”不等王卯有什么说的,陈珍确是先一步拱手道:“此人是卫国的王卯,特来拜见君上。”

    “卫国的王卯?”主位上,魏惠王故作惊讶,思索好半天之后这才缓缓的说道:“看来寡人是真的老了!王卯是什么人呢?还真就不记得了?卫国不是有卫公的吗?最近也不见去大梁陪寡人喝喝茶!寡人这有心约齐王一起来卫国赏赏花,怎么,你家卫公莫不是病的不轻?尽然不出来陪本王赏花。呵呵!派你来干什么了?”

    王卯如何能够听不出这是魏惠王故意的调侃。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此时莫说是调侃两句,就是直接骂,甚至是把他轰出去也不稀奇。

    无论魏惠王做什么,此说的王卯都必须忍着,而且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抵触。

    因为从魏惠王的口中,王卯已经大致听的出,齐王的到来与魏王有着很大的关系。

    且即使魏王不说,齐魏两国的军队同时出现在卫国帝丘城外,又隔着一段距离相互安营扎寨,准备庆典。

    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说明,二王这是有备而来。

    至于来干什么,王卯猜不到。但他心里知道,绝对不会是魏惠王说的赏花那么简单。

    “回大王的话,卫公近来无恙。”此时,魏惠王没有说让王卯起身,王卯也就一直跪在低上,将头深深的埋着:“只是,近日楚国特使前来威胁卫公。说,若是卫国不臣服与楚国,楚王就发兵大卫。卫公正想办法应对楚国特使。不得已,只能派老臣前来给大王请安。并将此事说与大王啊。”

    老王卯说道这,又是忍不住的一番声泪俱下。

    看到这番场景,吴铭便无趣的吃着烤肉,一边想着,是古代的人情感丰富,还是说为官者的潜质才能。

    一个陈珍也就罢了,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现在这个王卯老头也是如此。当真是让吴铭有些想不明白了。

    不过,再想不明白,原则总要坚持。大将军,那就只统军。其余的事情只要不是太出格,只要不涉及自己另外的底线。吴铭不会参与。省的在出现个什么群臣弹劾。

    当然,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或者触碰到他内心另外的底线,那么,吴铭也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那些事情。

    但眼下,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看看也就得了。

    如何做君上与文臣动嘴。要是说打,他便二话不说,半个时辰内围了帝丘。最快明天便可以让帝丘的卫国旗帜换成魏国的。

    只不过,眼下还不到时候。没有到非要动兵器一步。

    只是听着几人的对话,以及那王卯的声泪俱下,吴铭总觉得有些想笑。

    楚国也派使臣与魏国交谈过。若不然,这齐魏相王或许没有这么快。

    现在卫成公看作魏惠王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这王卯一转眼的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楚国。

    这本是宋国一贯用的计量。让两只或者多只捕食者先相互撕咬起来。自己这所谓的‘食物’则在多只捕食者的口中存活下来。

    这王卯想的不可为不好。

    但听了他的话之后,魏惠王一样是一副没有兴趣的样子,只是随意的撇了他一眼,看似随意的问道:“本王怎么隐约记得,数月前,卫公答应本王出兵共同抗韩。最后却没有缘由的就收兵了!你家卫公那会是怎么想的?不会也是楚王逼的吧?”

    就在魏惠王话音消散的时候,行辕的外面已经响起了鼓乐声。

    紧接着的是,一个宦官急匆匆的走进,就在王卯的边上躬身拱手,“启禀君上,时辰已到。”

    与之前陈珍插话不同,那是陈珍自己适时说的。这一次的事情却是魏惠王与齐威王早就约定好的时辰。

    夜幕初降,就在这卫国帝丘北城外来一场篝火宴会。同时在这场宴会上,魏惠王会将卫国的附属权交给齐国。

    作为筹码,齐国会在今夜将魏申,也就是魏国太子送还魏国。

    如果今夜的事情进行顺利,那么明日一早,齐魏两国将会举行相王仪式,并将之公诸于众。

    相王的点子乃是由吴铭给出。本就是参照原本历史齐魏相王来的。如果齐魏结盟,那么对于眼下的魏国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毕竟魏国一家称王会引起各方的敌对。如果齐国也称王,有齐魏两家的实力摆在那,哪一家也不敢随意动作。

    另外就是魏惠王想念太子。让齐国放了魏申,弱卫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一个交换的筹码。

    毕竟战国不是春秋,对于各大诸侯国来说,利益在这个年代就已经大过了一切。

    要想让对方出力,首先就要让对方看到一些好处,若不然,谁也不是傻子,没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的让他人驱使。

    时间既然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