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71部分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71部分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意识,关心国事的同时,对丧乱忧心忡忡。动乱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但他又是爱憎分明的,从他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他对作乱之徒确实充满了憎恨。流水奔放,可以朝宗于大海,飞鸟自由,也可以有所止息,可是身处在这样的年代,他的处境确实不如水和鸟。

    无奈,只得作诗抒怀:

    漫漫水溢两岸流,倾注大海去不休。天上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

    漫漫流水两岸溢,水势浩荡奔腾急。天上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

    天上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位游人,走在广袤的荒野之中,听到仙鹤鸣叫的声音,这声音震动四野,高入云霄。他又来到一个深潭旁边,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越上滩头。再往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里面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的附近,还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有人感觉这座山上的石头不错,可以用它来作为磨砺玉器的工具。

    这似乎像一幅远古游人漫游荒野的图画,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从而也就充满了诗意,令人产生了思古的幽情。

    如果把仙鹤比成隐居的贤人,把到处游动的鱼儿比成贤人的隐居或者出仕,把园林比成国家,把檀树比成贤人,把枯落的枝叶比成小人,把他山上的石头比成别国的贤人。这样的话,游人不就是在暗示周王朝最高的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在山野之中的贤才了。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34节 主人的留客情谊() 
=〃('')〃 =》

    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山水园林画: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祈父:都城卫士的无奈

    司马,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地位比三公低,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为五官,掌握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时代继续沿用。

    按照原有的军政制度,保卫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负责都城的防务和治安,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外调去征战的。但是这里,掌管王朝军事的司马,却破例地调遣王都卫队前去作战,致使卫士们心怀不满。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战事不断,兵员严重短缺,百姓怨声载道。

    西周宣王即位之后,在政治上任用贤臣,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的同时,也具备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慢慢地使得周朝的国力得到了短暂的恢复,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但是周宣王到了晚年的时候,对外用兵接连地遭受失败,尤其是在千亩之战中被姜氏的戎族部落打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后来加上宣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也就成了昙花一现,同时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周宣王多次对外用兵,使得周王朝一度呈现了四方升平、王国安定的局面。但是连年的征战大量地消耗了国力,同时加剧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危机。

    周宣王十一年春天,鲁国的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个人比较喜爱公子戏,于是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的太子。周宣王的大夫樊仲甫劝阻周宣王说:废掉长子而立少子,这是不合于礼的;不合于礼,必然会触犯王命;触犯王命,人民就将会背弃君上;以下事上,以少事长,这是合于礼的做法;现在天子您给诸侯立少子,这是在教百姓犯上;如果鲁国的国君听从您的命令,诸侯们效仿您的做法,那么先王之命就将会阻塞难行;如果鲁国的国君不听从您的命令,您因此去讨伐鲁国,那么您这就是在自己讨伐先王之命呀!这样的事情,您讨伐也是失误,您不讨伐也是失误,天子您还是慎重地思考一下吧!

    周宣王不听,执意地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年的夏天,鲁武公回国后去世了,公子戏即位,为鲁懿公。后来,在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子括的儿子伯御和鲁国人攻打杀害了鲁懿公,伯御被立为鲁君,称之为鲁废公。

    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了鲁废公伯御,周宣王询问大臣鲁国的公子中谁能胜任鲁国的国君之位。有人推荐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说他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在处事执法的时候一定会遵循前朝的礼制。周宣王于是立公子称为鲁君,称为鲁孝公。但是,经过了这样的事件之后,周天子的声望大减,诸侯出现了许多违抗王命的举动。在后来的鲁国中,也出现过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事件,始作俑者,大概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周边的部族用兵,但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的戎族,没有取得成功。周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这两支戎族,战败。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派军队去征讨申戎,获得了胜利。但是就在这一年,周军在千亩之战中被姜戎打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也是在臣下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出重围。

    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周幽王即位;周幽王十一年,西周灭亡。

    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在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这首诗歌大概作于周宣王千亩之战受挫于姜戎的时候。

    武士是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他们用质问的语气来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怨恨。他们在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没有温柔含蓄,上来便是一声大呼:司马!然后厉声问道:为什么让我置身在险忧的境地里,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的痛苦?武士接着说:自古就有兵政,没有禁卫去戍边的。可你这司马,竟然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去作战!

    作为军人,本不应该畏惧退缩的,在国难当头之际,应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武士虽然行为粗犷,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心思。武士再次斥责道:你这司马怎么这么糊涂呀,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我们的呼声一样,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家呢!这是武士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还有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激烈直露,快人快语,也是一种特色: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白驹:主人的留客情谊

    古代留客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马车轴头上的小铁棍拔下来,投入井中,使车不能行走,用这种方式把客人留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今天的主人,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让那匹白马去他家的菜园子中吃嫩绿的豆苗。留马就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来延长欢乐的时光。可见,主人是何等的殷勤好客和热情真诚。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35节 旷野独行的女子() 
=〃('')〃 =》

    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地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凭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意,只好隐居山林,每天就这样游山玩水,想想是挺可惜的。

    主人虽然再三地挽留客人,但客人还是骑上自己的白马向前奔去,在空旷的山谷中,只留下了一个身影。主人的愿望没有实现,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主人只能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能因为隐居就疏远了朋友。这是一种惜别之情,又是眷眷的思念之情。

    白马,隐士,好友,惜别: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黄鸟:无处可去的百姓们

    百姓在苦难之中喊出了自己的悲愤之声:黄鸟呀黄鸟,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为什么吃光了我的粮食,还要和我作对。你停在我家门前的树上,叫得人心烦。你这恶鸟!简直就像是这凄凉人世间心狠手辣、卑鄙无耻者的帮凶。我们在故土受尽剥削和压榨,受尽侮辱和欺凌,我们满怀希望,从生养我们的那片故土出发,想努力地忘掉那些剥削我们的大人和君子。

    因为硕鼠们的虚伪和欺诈,以及它们留在百姓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创伤,百姓选择背井离乡来寻找原本以为存在着的没有压迫、诚实守信而又和平安宁的天国乐土,哪里料到这全是一场虚幻而美丽的梦。天国的理想之梦像泡沫一样被人世间的凄风冷雨所吹散,生存在这样的年代,根本就没有理想中的乐土。他们被迫地承认一个现实:硕鼠在我们的家园作恶,来到他乡,黄鸟又来欺负我们。

    百姓们不但没有找到乐土天国,就连现在这个邦国的人,也拒绝养活他们,邦国的人没有诚意,不能和他们长久地相处。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在异乡也遭受了严重的剥削和欺凌,甚至他们感觉,这里还不如自己的邦族。还是返回故土吧!在这里还是不能逃避硕鼠、黄鸟、恶人的侵扰,但是在故土,还能和亲人依傍在一起,寻求些许的暖意,给这充满伤痛的心灵以解脱的慰藉和沉醉!

    乱离之世,人们对于世道人心已经彻底绝望了:

    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聚在榖树上,别把我的粟啄光。住在这个乡的人,如今拒绝把我养。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亲爱的故乡。

    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桑树枝上集,不要啄我黄粱米。住在这个乡的人,不可与他讲诚意。常常思念回家去,与我兄弟在一起。

    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聚在柞树上,别把我的黍啄光。住在这个乡的人,不可与他相处长。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我的父辈旁。

    榖(gu)

    我行其野:又是一位可怜的女子

    由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伦理传统,导致了在家庭和婚姻中女子的被动地位,因而也就造就了很多温婉贤惠但又非常可怜的弃妇。今天,就是一位远嫁他乡的女子,在诉说着自己被丈夫遗弃之后的悲愤和伤痛。

    一片孤独凄凉的郊野之中,生长着椿树、羊蹄野菜和葍(fu)草。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渺远无助而又孤独前行的女子,这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原野是寂静的,女子的内心是焦虑的,空旷的原野因为那位渺小的女子而愈显宏大,因为女子的焦躁不安而愈显静谧。女子被命运抛弃在无力抗争的悲剧中,让我们好想知道一下女子故事的来龙去脉。

    女子告诉我们,因为她与丈夫有婚约,所以才远嫁到夫家,可是丈夫并不好好地待她,竟然另寻新欢。丈夫不好好地对她,她只能独行在这归里的旷野之中。她一开始还仿佛只是故作轻松地念叨:你不好好地待我,我就回乡国,再也不回来了。女子试图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勉强地安慰自己。但最终,她情感的火山还是爆发出来,这是难以平复的伤痛和无人可诉的委屈。苦涩的泪水,在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时刻,在这样一种爱恨难分的心中流淌出来,这里面包含最多的还是怨恨。

    你怎么可以不念结发妻子,反而另寻新欢,把自己的妻子置于如此的境地:

    独自行走郊野,樗树枝叶婆娑。因为婚姻关系,才来同你生活。你不好好待我,只好我回乡国。

    独自行走郊野,采摘羊蹄野菜。因为婚姻关系,日夜与你同在。你不好好待我,回乡我不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