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65部分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65部分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引起并且逐渐严重的。要想创建平和的局面,看来饮食问题确实需要好好处理。

    这位政治家似乎还在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百姓和百姓之间应该以诚相待,怎么能因为一口干粮而产生埋怨;亲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因为人和者政必通。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到处都是一派升平的景象。

第121节 爱国和思家的交织() 
这是一位政治家中兴周室的政治理想: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天保:对新王的美好祝愿

    召伯虎,历史上称为召穆公,是周朝诸侯国召国的君主之一。周厉王暴政,国人围攻王宫,召伯虎把太子靖藏匿在家中,而用自己的儿子替死。周厉王去世后,太子靖即位,为周宣王。作为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和臣子,在宣王登基之初,召伯虎热情鼓励新王,并对新王寄予殷切的期盼,希望宣王登位后能够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从召伯虎的一系列作为来看,他同样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周宣王受天命的保佑即位,地位稳固而长久,这是召伯虎在语重心长地鼓励宣王。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宣王消除疑虑,树立起建功立业的信心。宣王即位后,上天将竭尽所能地保佑周王室;上天会尽量地让宣王一切顺利,它会赐给宣王众多的福分;即便这样,上天还是怕赐给宣王的福分不够多。

    宣王即位后,上天会保佑国家百业兴旺。臣下们选择吉利的日子,为宣王举行了盛大的祭祀祖先的仪式,以此期望周朝的先公先王能够保佑新王。祖先受到祭祀,一定会降幅给宣王,让周朝国泰民安、天下归心、江山万代。宣王将会像南山一样长寿,国家将会像松柏一样常青。

    这是召伯虎对年轻君王的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还有隐藏在内心深沉的关爱:

    上天保佑你安定,江山稳固又太平。给你待遇确宽厚,一切福分都赐尽。使你得益多又多,没有东西不丰盛。

    上天保佑你安定,降你福禄与太平。一切称心又如愿,接受天赐数不清。给你远处的福分,唯恐每天缺零星。

    上天保佑你安定,没有事业不振兴。上天恩情如山岭,上天恩情如丘陵,恩情如潮忽然至,一切增多真幸运。

    吉日沐浴备酒食,用它将那上天祭。四季祭祀祖庙里,先公先王在一起。神尸说要给你福,江山万代无尽时。

    神灵受祭降下土,送给君王多福庆。人民纯朴又善良,有吃有穿真高兴。天下所有老百姓,受你感化有德行。

    你像上弦月渐满,又像太阳正东升,你像南山寿无穷,江山万年不亏崩。你像松柏长茂盛,子子孙孙相传承。

    采薇:爱国和思家的交织

    真正的经典之作,是有着穿越时空魅力的,它曾经是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却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就像今天的这首诗歌,诗中背后的那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中淡去,然而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到自己的生命中,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到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一部好的作品,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北方的犬戎族,也就是后来的匈奴,活跃于今天的陕甘一带,到了周代的的时候已经十分强悍了,成为华夏民族最为可怕的敌人。他们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的北方人民带来了不少的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令将士出兵打败犬戎的记载。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戍边战士,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凶悍的犬戎已经严重地扰乱了国家安宁,周朝的军士严阵以待,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军士受天子之命,去戍守边关,守卫国家。他们的军旅生活是严肃威武的,也是紧张艰辛的。军士们的爱国情怀是强烈的,这表现在对犬戎族的仇恨上;他们忠于职守,没有时间安居休息,没有片刻安身的时候,不敢安然地住下,每天都处于高度地警戒之中。

    然而他们的内心又是极度思念家乡的,一提到回家这样的词语,内心的忧闷就油然而生。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下来,在这样的情形下,都不能让人把信带回家。满腔的伤感和悲怆,这样的哀痛谁又会明白呢!

    薇菜慢慢地长出新芽,变得柔嫩,最后变老干枯;棠棣花开然后又败落,杨柳新绿又枯落,天上的细雨慢慢地变成了大雪。时间在无情地向前行进着,四季在安静地轮替着,戍边的军士们却每天都是处在戒备之中,思归的情愫,忧伤的情调,这是军士们的真实感情。坚定他们内心的,就是那股爱国的情怀。这是一种纯真朴实的感情,能换来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军士们感觉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也是光荣的!两种真切的情怀融合在一起,让这一切都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戍边的军士们,一边在荒野漫山坡上采集着野菜,一边思念着自己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儿;夏天,薇菜的叶片已经肥嫩了;秋天,薇菜的叶茎慢慢地变老,又粗又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到老,时光就这样无情地流逝了。戍边战士的思归之情,从春到秋,眼看着一年又走到了尽头,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对照。采薇的姿势,深深地凝固在战士的记忆中,他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的是思念的成长,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第122节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这其中交织着的是个人的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豪迈和悲凉交织在一起,战斗的责任感和思归的个人情愫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

    行军作战的生活是紧张的,军容壮观,戒备森严,任何人看到之后,相信都会被这种气势为之一振。而此时的情感,也会由思归之情转换为激昂的战斗之情。高大的战车、一匹匹的壮马、优良的装备,这些都是军人所特有的骄傲。战士们驾车出战了,壮马奔腾,就是为了要打胜仗。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频繁的战斗;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战士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战马强壮,训练有素,武器精良,战无不胜。战士们每天严阵以待,就是为了消灭那猖狂的犬戎,这也是战士们久戍难归的原因。

    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熊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面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洒疆场的豪放情怀。而在残酷的战争之中,战士们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这是一种很悲哀的事情。还有那遥远的故乡,那浓得化不开的思念;每每情感到了这里,色调也就阴暗下来。可是,一想到那温暖美丽的家园,一想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战士们就热血沸腾了,不打败这群侵略者,我们就没有好日子过了,现在就是浴血奋战的时候!

    而此时的这位战士,已经走在了回家的路上,所有的场面都是自己的回想,但是爱国的情怀和思念家乡的感情是真挚的。战士走在路上,这似乎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道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是一种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就像风景画面一样。一去一回,是一悲一喜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为我送别?而当在这大雪飘风,战士经历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会有人在等待着他吗?

    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变化了,时光流逝了,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去来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这一切似乎是没有答案的,只有在漫天飞雪之中,一位征人,满怀沉重的相思和焦灼的心情。他又饥又渴,身影孤单,步履蹒跚,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这样的心情,又有谁会体会到呢!

    情感化成文字就成了诗: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犬戎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犬戎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出车:出征前和凯旋后

    戎狄是古时候华夏族对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就是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周朝的时候,居民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的少数民族为蛮,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西方的少数民族为戎,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狄。其中西戎和北狄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黄河流域和西北甚至更北的地区。各诸侯国在经济文化上比较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不少戎狄蛮夷的部落是和华夏族错杂在一起的。

    到了春秋的时候,戎一共有7种分类,他们分别是:己氏之戎、北戎、允姓之戎、伊洛之戎、犬戎、骊戎、戎蛮。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部落和势力范围,彼此不相统一。春秋战国以来,很多小的戎族部落被秦赵这样大的诸侯国灭亡。

    西周中期以来,周王朝的实力就慢慢地削弱下来,而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特别是犬戎族,对周朝的压力越来越大,时不时地入侵周朝。周宣王时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宣王命令尹吉普、南仲等将领出军征伐犬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的时候,他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加上周王朝连年征战,周王朝又出现了衰落的现象,宣王中兴也成为了昙花一现。周幽王即位以后,周王朝更是陷入了无比的黑暗之中。

    最终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钱荣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走,都城丰京和镐京的西北大片地区被犬戎占领。强盛了大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了。从此以后,犬戎族便成了华夏民族最为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犬戎族类如豺狼,是不能结盟的。这个犬戎中的“犬”字,是带有强烈的侮辱性的,说犬戎族像豺狼一样,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族狼的性格。到了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了秦国最强大的敌人。后来,犬戎中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了蒙古草原中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第123节 忧伤过度的妻子() 
在周宣王年间,人们经常提到的应该就是征讨犬戎了,很多关于战争的诗歌就是在那个时候创作出来的。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对周宣王初年讨伐犬戎胜利的歌咏,士人满腔热情地颂扬了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