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31部分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31部分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曾经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思无邪”,他教育弟子,要以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的学者也有很多,比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他们在说理论证的时候,经常引述诗经中的句子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

    *********

    诗经为我们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制度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的有些诗歌,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等,记载了周族部落的起源、发展和建国的历史。

    有些诗歌,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等,用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度即将面临土崩瓦解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歌,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的是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诗歌表现出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歌,如周南疲q则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则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歌表现的是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蒹葭表现出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出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出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出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出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年轻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外还有邶风谷风、卫风氓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出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经思想纯正,孔子认为,读诗经有澄澈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诗经真是上等的经典!孔子甚至感觉,不学诗经,就不会懂得该如何说话,因此他经常用诗经来教育自己的弟子。这显示出了诗经在人格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孟子在学习诗经的时候说道:解说诗经,不能拘泥在文字上而妨害了对整体诗句的理解,也不能拘泥在词句上而妨害了对整体内容意旨的领会,用自己最直接的想法去揣测诗中的意旨,这样就会有所收获;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必须了解作者的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为人,就必须得去研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孟子强调,对于诗歌的理解,不能只从字句的表面意思上下功夫,要从全诗的基本思想出发,去领会字句的含义。在孟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察觉到,诗经中诗歌的主旨,绝对不是呆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欣赏它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诗经会随着欣赏者的不同,表达的中心也会有变化;同一个欣赏者,他的欣赏角度变了,诗歌的味道也会截然不同。这也是几千年来,诗经总是耐人寻味,让人爱不释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司马迁曾经在太史公自序中两次提到过诗经。第一次是和上大夫壶遂在讨论孔子编写春秋的精神时说道:周易写的是阴阳四时五行,主要谈论的是变化;礼记写的是纲纪人伦,主要谈论的是人的言行;尚书记载的是先王之事,主要论述的是政事;诗经记载的是山川溪谷、鸟兽草木、男女雌雄,重点是民风;之所以立乐,是因为音乐主要是用来表达和的。

    第二次谈到诗经,就是在自己的论“发愤著书”说中,“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总结历史上许多的伟人在逆境中著书事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非常著名的学说。重点在这个“愤”字上,“愤”指的是作者心中有郁结,心理上受到压迫而不能得到伸展,怨愤郁结,借著书立说来发挥疏通,以求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愤”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同时也显示了作者穷且益坚的精神,同时它又强调了作者在逆境中奋起不消沉的品格,还有极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司马迁在自己的学说中说道:诗三百,大多都是圣贤们的发愤之作。

    董仲舒这样评价诗经:他提出“诗无达诂”的理论,意思是说:诗经没有通达的或者一成不变的理解,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梁启超说:现存的先秦古籍,真假杂糅,几乎没有一本书是没有问题的;若真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诗经应该是排在最前面的。

    鲁迅说:根据风、雅、颂三部分的实际内容,可以认为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选,从性质上来说,风,民间之情诗;雅,朝廷之乐歌;颂,宗庙之乐歌。

    19世纪法国的汉学家比奥,在自己的专论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中明确写道: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宝贵文献;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的发展程度。

    毛诗序中说道:诗,是用来表现人志向所在的,藏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歌。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了,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都不足以表达了,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慢慢成为了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成了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因为当时的政治是平和通畅的;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因为当时的政治是乖戾残暴的;亡国之时的音乐是悲哀而思虑的,因为当时的百姓是贫穷困顿的。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歌更近地实现这个目标了。

    *********

    以上,是我们对诗经的一个整体的、大概的认识。下面我们要对诗经中的所有诗歌进行展开描写了,我当然希望的是,能把每一首诗歌写好,写出应该具有的画面感,写出轻松舒服的感觉。305首诗歌,写起来也真够劲儿了。可是我这么一想,诗经在古代的圣贤眼中都那么重要,说明它一定是一本非常美好的经典。我如果不好好写它,不努力把里面的每一首诗歌写好,那我还应该好好写什么呢?给自己鼓鼓劲,努力用心地写下去!

    好了,我们先休息一下,欣赏一点其他的东西,随后就展开正文。

    我开始学着尽量地不说话了,因为我慢慢地发现,话语在表情达意上是大打折扣的。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最好的方式是意,意到,就什么都表达出来了。意是什么?一个人的意,是整体散发出来的气息,这种气息是最真实的,无论我们是在微笑还是在哭泣,这个意一定是我们最真实的感情;意可以驾驭我们,而我们却没有办法去驾驭意。所以意是可以最真实表达自己的。

第63节 艺术、真理和生活细节() 
其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就是行为和动作,其实这种表达方式就已经打折扣了,因为毕竟这里面含有我们做作的成分和理性的分析。打折扣最多的就是说话了,话语如果能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十分之一,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我们在说话之前,需要思考怎样说才合适;可能我们说了半天,也没有一句是自己真心想说的。

    这倒让我开始反思生活、思考艺术了。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慢慢地感觉到,了解生活最好的方式还是得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多担任几个角色,只有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内心才会真正地受到触动。文学术,它可以用几十万字凝练一个人的一生,无论它的描绘是多么的精彩,也多多少少会显得粗枝大叶。然后,还会改编成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当一个人的一生变成两个小时的时候,还能表达出什么来呢?再厚重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单薄了。

    我当然不是因此来否定艺术!艺术是艺术家宝贵的生命,也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因为一个人只能活一生,想要了解别人的一生,需要靠艺术;想要过好自己的这一生,更得需要艺术。我只是想说,艺术表达出来的东西都是有共性的,从纵向来看每个人的一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也可以视为艺术和人生两者之间的一种共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就是在努力地表达人生的这种共性。

    但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内容却是互不相同、各自有各自的精彩的,这似乎可以理解为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像艺术总结出来的道理是共性的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种共性与我们每个人具体生活的这种个性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了自己,不要轻易地否定了自己的一生。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一个人的一生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每个人的一生又是独一无二、非常珍贵的。因为我们还得需要一天一天地生活,没有谁会知道明天会出现什么样的细节;而许多的细节连在一起,对于人的一生又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细节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与众不同,所以我们要过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然后,我们可以广泛地接触艺术、学习艺术,用艺术总结出来的智慧来武装自己,来增加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判断力,我们甚至可以把艺术视为诠释真理的一种方式。但是正是由于我们需要一天一天地生活,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细节的问题时,我们要做的,还是在该自己下决定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更不要被一些艺术的思想所迷惑。

    艺术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精彩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增加了我们的认知水平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艺术应该给我们带来坚持自己的勇气,尤其是我们在受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相信真理,坚持真理,因为真理的力量可以改变自己窘迫的状态。

    艺术是表达真理的一种方式,我们在通过艺术来学习真理的时候,也要慢慢地拥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并在生活的细节中践行坚持真理。艺术总结出来的真理是具有共性的,能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坚持下去就是个性了。所以道理大部分人都会懂,但是结果却出现了千差万别。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的方式来学习真理,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真理是需要践行和坚持的。

    有时候,坚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坚持真理的一种体现,因为内心真实的感受本身就是真理的产物之一。比如,如果我们实在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话,我们就尝试不要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也不要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要相信自己第一感觉所感觉到的。这样就叫做相信自己,也就不会轻易变得迷茫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是想说,艺术是用来表达真理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的方式来学习真理;在面对生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耐心;当我们实在很迷乱,而且也找不到一个支撑自己的思想点的时候,我们要想保持住自我,就必须要相信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

    我们如果想要活得轻松,就需要把人生看作一场旅行,我们的任务是欣赏风景。我们不应该把人生看作一场马拉松长跑,过程艰辛,却又不能很快地到达终点。可是,真能做到看风景的心态,不受环境的影响,这谈何容易啊!我们的内心得需要具备多少东西才行?

    如果我们愿意享受一件事情带来的快乐,那么我们同样也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可以承受这件事情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越是快乐可能后来就越痛苦,因为世间就是这样,有因就有果,有苦就有乐。

    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样,处于众人注意不到的细微之处,泽被万物而不争名逐利,是最接近于道的。

    水,到底有多少智慧呢?水,是每个人生存的至宝,水是营养,安静,没有味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水,如明镜,能反射出所有人;水,志存高远,一心入海,千难万阻也可水滴石穿;水,能圆能方,能根据具体的环境来调整自己,又不失去方向;水,逐渐深入,看似不起眼,却能渗入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慢慢地影响一个人;水,更新源源不断,安静平和;水,无风不起浪,但一浪,就把人拍在沙滩上。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做人如水”的话,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2。诗经全文欣赏

    在写诗经的每首诗歌之前,我需要把自己内心的纠结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诗经每首诗歌主旨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