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241部分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41部分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禽到达封国之后,把曲阜作为自己封国的都城,然后依照周国的制度、习俗来进行治理。因为要去除当地的旧习俗,伯禽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稳定,然后返回成周报告政绩。在管叔、蔡叔联合武庚作乱时,东方的淮夷、徐戎等也兴兵作乱,前来攻打鲁国。伯禽率领鲁国的军队前往抵抗,奋战两年最终在周、齐的帮助下平定了鲁国。

    伯禽在位四十余年,坚持使用周礼治理鲁国,又加上成王赋予了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鲁国因此在立国之初就奠定了丰厚的周文化基础。而在后来礼坏乐崩的时代,鲁国则成为了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周王朝历来有厚同姓、薄异姓的国策,而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不仅仅是对周公旦功劳的一种追念,更是希望作为宗邦的鲁国能够到那里奋发有为拓土开疆,做大周王室的忠臣良将。这是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

    伐灭管蔡之乱,平定徐戎之叛,鲁国得到殷民六族。而本来是王族的殷商之民,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善于发展经济,商人的称呼,就是来自于殷商之民;而鲁国地处东方海滨,盐铁等重要资源丰富。这是鲁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

    鲁国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qiu)、炀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厉公擢(zhuo)、献公具、真公濞(bi),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此时的鲁国拥有龟山和蒙山,并把版图扩到极远的东边;一直拓展到达那海边之国,淮夷诸族归属到鲁侯跟前。鲁国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没有谁不遵从鲁国的法律。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那个时候众多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

    历史上,鲁国有过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事件,始作俑者,可以追溯到周宣王。

    鲁真公去世,其弟敖立,是为武公。武公有长子括、少子戏。武公九年,武公带着两个儿子,西去朝拜周宣王。宣王很喜欢戏,于是做了件荒唐事,他要立戏为鲁国的太子。王的卿大夫樊仲山父就说,这个废长立幼,不合规矩;不合规矩而您一定要做的话,日后鲁国一定会一定会违背您的旨意;违背了您的旨意;违背了您的旨意,那就是要讨伐;不讨伐的话对您的威信有损。要真发展到那个地步,对大家都不好;您看,是不是别下这个命令呢?

    周宣王很不满,他不顾重臣意见,下了命令就立戏为鲁国太子,日后当鲁国的国君。鲁武公有点郁郁不乐,回到鲁国后就死掉了。于是太子戏立,为鲁懿公。果然,懿公被他哥哥括的儿子伯御带着鲁人杀害。伯御做了11年鲁国鲁君,最后被周宣王发兵给伐灭了。周宣王把伯御给诛杀了,就立懿公戏的弟弟称,为鲁孝公。那个时候起,周天子的威信日益下降,而诸侯国弑杀其君的事情时有发生。

第545节 三桓() 
鲁孝公去世后,子弗湟立,为惠公。om鲁惠公的原配没有生子就去世了,妾室为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做息。后来,惠公听说宋国有个女子生来手掌就有鲁夫人的纹状,于是就把她娶回鲁国,为仲子。仲子为惠公生了个儿子,名叫做允。因有鲁夫人的纹状而娶之,隐隐有立她为夫人的意思,则她的儿子允就有可能当太子。

    惠公没有立太子就死掉了。年长的公子息颇得鲁人的拥戴,于是他学当年周公旦那样,摄行君位。但是又担心其他人不服,于是立公子允为惠公太子,说是等长大后就把政权返给他。历史上把公子息称作隐公。

    隐公时期,卿大夫羽父位高权重,逐渐掌握实权。但是羽父权利心太重,渴望与国君平起平坐,何况隐公甚至还不是名义上的国君。羽父就对隐公说,要不您立我为太宰吧。所谓太宰,就是周天子的王室正卿,就地位而言,跟诸侯平起平坐。隐公不答应,推脱自己又不是鲁侯,不能做主。玉父说,其实太子允没什么势力,您德高望重,不如顺势就即位好了,我帮你解决掉障碍。隐公震怒,说道,我之所以当这个家,是因为看到允年幼,担心人心不稳才勉强顶着众人的唾骂来做这件事。本想等到允长大了,我就到菟裘之地养老去。你看你说的说的什么话!

    羽父显得有些错愕,敢情人家不想夺位?他担心太子允知道这件事,于是急匆匆跑到太子允跟前,来个恶人先告状,谗言隐公想要霸占权位,不会让他允掌权之类的话。om太子允心想这还得了,于是授命羽父把事情给解决了。羽父就派人弑杀了隐公。惠公太子允即位,为鲁桓公。

    鲁桓公初期,羽父还挺有权势,但是到了后来就不见经传,或许是桓公疏远了他的缘故。鲁桓公有庶长子庆父、太子同、公子牙、公子友。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分别是孟氏、叔孙氏、季氏,合称三桓。

    桓公去世,太子同立,为庄公。庄公夫人哀姜,哀姜为庄公生子开。庄公晚年,修筑高台,看到大夫党氏的女儿孟氏,很是喜欢。庄公许诺立孟氏为夫人,如果他能给自己生了儿子,就立为太子。后来,孟氏生般。庄公想立般为太子,又担心其他臣子有意见。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笃,又想到立太子的事情,就询问自己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说庆父有才能,有可以立庆父的意思。季友则说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于是,庄公让季友派人赐毒酒给叔牙。叔牙饮鸩而死。

    庄公立般为太子,而季友辅佐。叔牙去世后不久,庄公去世。于是季友立太子般为国君,为庄公治丧,因此尚未正式即位。而庆父发难,派人弑杀了在党氏居住的般。季友惊慌之间,逃往陈国。庆父与庄公妇人哀姜一向都有私通,因此发难之后,他立哀姜的儿子开为国君,为鲁闵公。

    庆父立闵公之后,跟哀姜私通得更加厉害,但是始终觉得有妨碍,就想把闵公给杀了而自己当国君。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齮(yi)袭杀闵公于武闱(wéi)。季友听闻,自陈至邾(zhu),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让他为国君。庆父忧惧,出逃到莒(ju)。于是,季友送公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立其后为孟氏。

    季友立公子申,为鲁僖公。僖公元年,季友帅师打败莒国。僖公赐季友汶阳的田地,季友为鲁国相。季友辅佐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鲁颂称赞。僖公十六年,季友去世,其后立为季氏。

    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9位鲁侯在位期间,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尤其是以季氏的执政和公室的反击最为激烈。

    成季去世后,庄公的公子遂及其儿子公孙归父相继掌权,是为东门氏执政时期,而孟氏一度被东门氏赶出鲁国。然而,成季的孙子季文子利用三桓的势力,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使得私田兴起,获得鲁国平民阶层的人心。公子遂杀嫡立庶,以公子俀(tui)为国君,为鲁哀公。

    宣公发现三桓日益强盛,同时有民不知君、只知三桓的说法人声喧嚷,于是他想除掉三桓,来兴大公室。他与执政的公孙归父商量,是不是起兵灭了三桓,但是国人明显倾心于三桓,使用国内兵马或许不妥。于是,公孙归父前往晋国借兵。可惜公孙归父还没成功搬来晋国军队,宣公就去世了,而季文子趁机发难,备述襄仲当政时的弊端,斥责他不能和周边国家做好沟通,不能有效防范他国来袭,使得鲁国没有强援。鲁国司寇表示愿意随季文子除乱。公孙归父听到这样的消息,连忙逃到齐国躲起来。季文子开始执政。从此开启了季氏几代人的执政专权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6位鲁侯,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季武子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从不同角度削弱公室的权利。襄公十一年,增设三军。季武子、叔孙穆叔、孟献子分三军,一卿主一军的征赋,于是三桓强于公室。当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按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鲁有三军。自文公以来,鲁国变弱,听从霸主的号令,如果军多则贡奉多,于是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情的时候,三卿更帅以征讨。季武子想要有自己的百姓,于是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都属于公室,公室已经很是卑微。昭公五年,季武子罢中军。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是以叔孙为军命,三家自取其税,减少赋税来贡于公,国民不再属于公室,公室的地位更加低卑。

第546节 隐公元年() 
公室奋起反击,昭公二十五年,在郈(hou)昭伯、公若等人的劝说下,鲁昭公发兵讨伐季氏。om而孟氏、叔孙氏认为唇亡齿寒,三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发兵救援。结果召公外逃,而季平子专权,摄行君位将近十年。

    季平子的僭越行为,导致其家臣奋起模仿,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阳虎。定公五年,季平子、叔孙成子相继去世,阳虎发难,囚禁季桓子,逐仲梁怀,随后执掌鲁国权位长达三年。虽然阳虎被三桓赶出了鲁国,但是三桓的影响日渐削弱、公卿之别君臣之礼日渐败坏也成了趋势。

    这个时候,在位的鲁定公决心削弱三桓,而这个时候三桓内部并不稳定,因为季氏的专权,导致其他两家的不满。定公十年齐鲁会盟,作为司仪的孔子不仅言谈之间退去发难的莱夷,更以口舌之利,使得齐国归还汶阳之田。于是,定公以此为契机,重用孔子,而孔子为了恢复公卿之别、君臣之分,决定以毁三都的方式,逐步消解三桓的强盛势力。

    季桓子出于防止家臣犯上的考虑,同意毁三都,并派仲由等臣子率兵毁掉自己的费城。然而三桓之中,孟氏反对,他坚持不毁掉自己的成城,结果定公发兵讨伐,却无法攻下。而定公在季氏的唆使下观看齐国女乐,败坏礼数,更寒了孔子的心。om结果,三桓把公室的坚定拥护者孔子赶出了鲁国。

    哀公即位后,想要伐灭三桓,接过反被三桓逐赶,死于有山氏。哀公死后,三桓立公子宁,为鲁悼公。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就像小侯,卑于三桓之家。直到鲁穆公时期,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的问题,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而三桓之一的季氏则据其封邑费、卞,独立成为了费国。

    公元前323年,鲁景公去世,鲁平公即位,此时正是韩、魏、赵、燕、中山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之年。鲁顷公二年(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首都郢(ying)。顷公十九年(公元前261年),楚国征伐鲁国取得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被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又过了七年,鲁顷公死于柯,鲁国断绝祭祀。

    西周时期,鲁国对稳定周王朝起了很大作用。鲁国是保存西周礼制较多的侯国之一,但受当时形势的影响,也展开了一系列变革活动。如“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都标志着鲁国租税赋役制度的重要改革;“作三军”“舍中军”,则标志着鲁国军事组织和君臣力量对比的变动过程。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鲁国与周礼的这种密切关联,使得鲁国形成了谦逊礼让的淳朴民风,同时也使鲁国国势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鲁国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国,而周公无论在帮助武王争夺天下,还是在成王年幼时平定天下,都有卓越的功勋。因此,鲁国初封时不仅受赐丰厚,而且还得到了不少特权。鲁国建国之地殷商势力极重,伯禽要把鲁国建成宗周模式的东方据点,因此,他们代表周王室担负着镇抚周边部族,传播宗周文化的使命,极力推行周朝礼乐。

    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鲁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鲁国都知道礼有经国家,定社稷,利后嗣的功能,因而他们认识到对有礼之邦顺服,这是国家的保障,无礼必亡,对周礼还有极大热忱。在入东周以来礼坏乐崩的情况下,鲁国仍有不少知礼之士。

    春秋时期,鲁国实际已经是积弱之国,主盟没有齐、晋强大,地势不及秦、楚广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