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22部分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2部分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臧武仲因为受到他人的陷害,逃到临近的邾国。不久,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防邑,请求鲁襄公立臧氏的后代为卿大夫,继承他的封邑,他自己离开这里。臧武仲的言辞看似谦逊,但话语中暗含着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据防造反的意思。最后,鲁襄公答应了他的要求,把防邑封给了他的哥哥。后来,臧武仲逃到了齐国。孔子在评论臧武仲的作为时,既肯定了他的头脑聪明,又从道义的角度,揭露了他要挟君主的行为是非礼的。在孔子的表述中,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孔子在叙事时的特点,那就是暗含褒贬、委婉表达的“春秋笔法”。)

第44节 船到桥头自然直()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子路向孔子请教:齐桓公杀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纠,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召忽自杀殉节了,但管仲却没有自杀殉节;管仲这样做不能算是仁人了吧?孔子回答: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国之间的盟会,并且没有使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呀!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向孔子请教: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但不为公子纠徇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听后回答:管仲辅佐桓公时,桓公称霸于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在享受着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头散发,沦为落后的民族了;难道管仲非得像一般的平庸之人那样,为了守小节,吊死在山沟沟里,永远都没有人知道吗?公叔文子的家臣僎,由于公叔文子的推荐,和他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说道:公叔文子死后,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孔子讲到卫灵公无道的时候,季康子问孔子:卫灵公既然这么无道,为什么他没有亡国呢?孔子回答:因为他有仲叔圉(yu)负责外交,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帅军队,有这样的臣下,怎么会亡国呢?孔子说: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在实现这些话的时候就很困难了。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沐浴斋戒之后,随即上朝去拜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给杀了,请您出兵讨伐陈恒。鲁哀公听后说道:你去报告给季氏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下后说道: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我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让我和三桓去说。孔子最终还是去了三桓那报告,但三桓不愿意派兵讨伐,孔子只得无奈地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子路向孔子请教该如何事奉君主的问题,孔子告诉他:不能欺骗君主,但可以直言进谏。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学给别人看的。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忙些什么?使者回答: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是还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赞叹道: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的事情,从来都不会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孔子告诉子贡: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可惜我都未能做到,这三个方面是,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听后感慨道: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有一回,子贡在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听后说道:子贡啊,你真的就那么好吗?我可没有那闲工夫去评论别人。孔子说:我从来都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我只是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本事。

    不要提前怀疑别人会欺诈,也不要胡乱猜测别人会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到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鲁国的一位名叫微生亩的隐士讥讽孔子时说道:孔丘,你为什么整天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想显示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听后回答: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我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地方,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有人向孔子请教道: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您感觉怎么样?孔子听后回答: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孔子大呼道: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听后不解地问道:夫子,您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回答:不要埋怨上天给予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进而获得人生的真谛;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吧!公伯寮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有一次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鲁国的大夫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给了孔子,并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将他陈尸于市,您看怎么样?孔子听后回答: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够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时会选择隐居,次一等的贤人会选择到另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等的会选择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会选择回避别人难听的话;据我所知,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他们分别是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有一回,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子路回答:我是从孔氏那里来的;守城门的人一听,立马问道:就是那个明知道做不到却还是要坚持做的人吗?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一次正在敲击磬,一位背着草筐的人从他家的门前走过,听到孔子的磬声后说道: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那人听了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如果没有人了解自己,自己了解自己不就行了;就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何必要自寻烦恼呢?孔子听后回答:说得真干脆呀,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指责的!

    子张向孔子请教道:夫子,尚书上讲,“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死了,即使是国君,也要守丧三年,不理政事;不仅是国君,古人都是这样的;这三年期间,朝廷百官要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职事,听命于最高的官冢宰。

第45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上位的人如果喜好礼,那么百姓就容易使唤了。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君子的问题,孔子告诉他: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这样就是君子了;子路接着问道:难道这样做就够了吗?孔子接着回答: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都安乐;子路又问:请问夫子,还有其他的吗?孔子回答:修养自己,使左右的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的百姓都安乐,恐怕尧和舜都难于做到吧!

    孔子的老相识原壤,叉着双腿坐在那儿等待孔子,孔子看到他那副德行,就开始骂他:年幼的时候,你就不讲孝悌;现在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成就,老而不死,你真是个害人虫!孔子一边说,一边用手杖敲打着他的小腿。孔子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童子离开后,有人问孔子:您感觉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回答: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座位上,又看见他和长辈们并肩齐行,可见他不是一个求上进的孩子,而是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

    (十五)卫灵公篇

    卫灵公篇一共42小章,其中有名的文句有:“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志士仁人,没有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德的”;“人没有了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而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面对仁德,就是老师,我也不会同他谦让”;“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这一篇的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一些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关于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解释。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队的列阵之法,孔子回答:祭祀礼仪这方面的事情,我还倒是听说过的;用兵打仗的事情,我是从来都没有学过的;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孔子一行人在陈国的时候,断了粮食,跟随的学生很多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对孔子说:君子难道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能坚持着;小人一旦遇到穷困,就无所不为了。孔子对子贡说道: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学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夫子不是这样的吗?孔子笑着回答: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穿始终的。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了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让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的问题,孔子告诉他:为人,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是可以行得通的;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都是不能行得通的。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后来,子张把这些话写在了自己的腰带上。

    孔子说:卫国的大夫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的时候,他的言行像箭一样正直;国家无道的时候,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正直。卫国的大夫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的时候,他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藏在心里。孔子说:你可以同他说的话,却不同他说,这样就会失掉朋友;你不可以同他说的话,却同他说,这样就叫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志士仁人,没有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德的。

    子贡向孔子请教应该怎样做才叫实行仁德的问题,孔子告诉他:做工的人,如果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让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这样就叫做实行仁德了。颜回向孔子请教应该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回答: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穿周代的衣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而不正派,佞人太危险。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喜好女色那样喜好仁德的人。

    鲁国的大夫臧文仲应该是一个窃据官位的人吧!他明明知道柳下惠是一位贤人,却不举荐他一同做官。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遇事从来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这样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几个人整天聚在一块,说起话来也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事情。

    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君子担心自己死后,他的名字不能够被人们所称颂。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不会凭着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子贡向孔子请教道:请问夫子,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可以奉行终生呢?孔子回答:如果是一个字的话,那就是恕了吧!恕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第46节 美好人格的塑造() 
孔子说:我对待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果赞美了,那这个人也必须是经过考验的;夏商周三代人在赞美他人的时候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夏商周三代都能直道而行。早年的时候,我还能够看到史官因为存有疑问,就空缺不记的文章;如同有马的人自己不能驯服,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大概就没有了吧!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如果不忍耐,就会败坏了大事情。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得考察一下了;大家都喜欢他,我更得考察一下了。人应该使道发扬光大,而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那才真的叫错了。我曾经整天不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