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19部分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19部分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要舂精,鱼和肉要切细;粮食如果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如果都腐烂了,就不吃了。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新鲜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从来都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要有姜,但也不要多吃。君子戒斋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要搬移地方,不要与妻妾同房。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会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会超过三天,超过三天,他就不吃了。孔子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吃的是粗米饭蔬菜汤,他吃饭前也一定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祀祖先,而且表情就像斋戒那样严肃恭敬。席子如果放得不端正,孔子就不会坐。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孔子托人向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每次都向受托人拜两次送行。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等季康子离开后,他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随便吃。(关于送药品这一句,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理解,首先我们要感谢友人送给我们的礼物,不管礼物是否对我们有用,这是对送礼者的礼貌;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对药品类的礼物,是不能随便服用的;其实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将药品之类的东西当成礼物随便送人,以免给人增添麻烦。)

    有一次,孔子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首先问的是伤到了人没有,没问马的情况。国君赐给孔子熟食,孔子一定要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孔子生肉,他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孔子活物,他一定要先饲养起来;孔子同国君一起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他一定要提前尝一尝。孔子病了,国君来探望他,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着朝服,拖着大带子。国君召见孔子时,他每次都是不等车马架好就先步行前去。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

第38节 可以被影响但不可以被改变()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死者的敛埋,孔子知道情况后说道:丧事由我来办吧!朋友馈赠孔子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孔子睡觉时,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很是轻松自然;他平日在家里呆着的时候,也不像做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上车时,他一定要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上车;在车上,他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孔子在坎坷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行走,看到一群野鸡在前面,孔子神色一动,野鸡似乎察觉到了危险,都飞了起来,飞了一阵后落在了树上。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形说道:这些山梁上的野鸡好啊,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得其时呀!子路向这群野鸡拱了拱手,野鸡叫了几声便飞走了。

    孔子看到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也一定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经常在一起的,也一定非常有礼貌;在乘车时看到穿丧服的人,孔子便俯伏在车前的横木上以表示同情;看到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他也这样做以表示敬意;做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孔子会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到疾雷大风,他一定会改变神色,以表示对上天的敬畏。

    以上就是论语前十篇的内容了,怎么样,读起来还算通俗易懂吧?论语是由许多的小章组成的,每个小章的**性都非常强,前后两章之间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由于它的连贯性比较差,所以我们不容易给论语中的每一篇总结出一个合适的主题。在每一篇的开头,我都安排了一段文字作为这一整篇的大概介绍,那是仅供参考的,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为了我们能更大程度地吸收论语中的营养。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仔细品味就会知道,它确实是够散的。但是论语的突出特点是哲理性强,加上它的每个小章都比较短,就像浓缩得不能再浓缩的精华一样。根据论语的成书特点,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可以把每一小章作为一句启迪心灵的格言去对待,再加上适当地总结,其实我们会收获很多的。毕竟,作为我们平日生活的参考书,论语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我们稍微休息一下,来欣赏一点其他的东西,然后再回归正题。

    *********

    不知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冒出了“武林精神”这个词语,于是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武林精神。武林其实不是一个打打杀杀的世界,在武林中,我们看到众多师兄弟汇聚一堂,一方面是在练武,其实最重要的,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心。群体生活,展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首先我们要学会爱惜自己,其次就是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换来的是一个有滋有味的群体生活。

    很多武学宗师都说,练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伤对方,因为打伤对方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用武术。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化掉自己的暴戾之气,浮躁之气,以静制动,终止争斗。习武,能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气息,让气息顺畅的同时,不让气轻易地冲到头顶,扰乱自己清醒的思维,从而不让自己有冲动的举动,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不卑不亢,气场融合,本身就是恪守中道的一种体现。

    漂泊了这么多年,我深刻地认识到一天之计在于晨的意义,所以我很少睡懒觉。早起一点,就感觉能多做不少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自如。浮沉之中,我最应该修炼的,还是自己的内心。适当地放慢自己的脚步,收获的是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这样的人生,反而变得长久了。我以前很浮躁,以至于一个人安静的时候也要听着歌,不能习惯于一点声音都没有的环境。这种躁动,现在想想,非但没有让自己实现目标,反而过度地消耗了自己的生命。

    我尝试着安静下来,趴在河边的栏杆上。回想以前,总是希望活在别人的关注之中,无风也想弄起一点浪花,唯恐自己被别人遗忘。我现在终于把自己安置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以踏踏实实地做一回观众,欣赏一下别人的精彩,为别人好好地喝彩了。

    我的旁边是一对老夫妇,老头儿正坐在那里修理着车轱辘,老太太在择菜。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河边有很多老人在钓鱼,不远处,还有炊烟袅袅。原来,世界一直都是这样的,是我的内心焦灼了,所以才感觉这个世界也很繁乱。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片热土,曾经出现过多少英雄好汉和默默无闻的人?过客们在经过这里的时候,都多多少少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有的流血,有的流汗,有的流泪,有的留下了无比的怨恨。而这些留下来的东西,慢慢地都变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浪花。

    人这一生,过多地追求成功和失败,过多地在乎是是非非,有用处吗?拥有便会失去,放下方是拥有,愚人自愚,庸人自扰,作茧自缚。我们何曾想过,人活一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生命短暂,一切都如白驹过隙,我们何不看淡浮华,适当地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欣赏一下造物者的伟大呢?浮躁的内心,是不是让我们失去了发现美好事物的勇气和洞察力,甚至我们连快乐的能力都将不能再拥有了!

    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讲究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质。生活的品质来源于对自己的忠诚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其实是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色彩来粉饰的。我们只是意识到要快乐生活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学会了快乐生活,我们会对生活的一切都心存感激,会用乐观的方式去评价生活。我们应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会快乐地生活!

第39节 孔子的思念() 
(十一)先进篇

    先进篇一共有26小章,其中有名的句子有:“还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等等。这一篇包括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在对待鬼神、生死问题上的态度。在最后一章中,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反映出了孔子在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才是君子;如果要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受教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从陈国到蔡国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了。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回等人。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人先后离开孔子去其他地方任职,颜回也去世了。孔子时常想念他们,因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孔门十哲中,德行好的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子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孔子说:颜回这个孩子,不能算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因为他对我说的话从来都是心悦诚服,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

    闵子骞是个孝顺的孩子,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南容反复地诵读诗经中的“白玉有了瑕疵,还可以磨掉;人在说话上有了瑕疵,就没有办法补救了”这句,于是,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季康子向孔子打听: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过他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了。

    颜回去世时,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回买个棺材外的套棺;孔子听后回答:虽然颜回和孔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我都视他们为我的亲生骨肉;孔鲤死的时候,也只是有棺材而没有套棺;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而给他买套棺,是因为我还算个大夫,不可以步行的。

    颜回死了,孔子大呼:唉!老天爷真是要了我的命呀!老天爷真是要了我的命呀!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安慰道:先生您悲伤过度了!孔子说:我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还能为谁呢?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颜回,而孔鲤去世的时候,孔子也没有隆重地安葬他,于是孔子不同意这样做;学生们最终还是隆重地安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把我当成亲生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子路向孔子请教应该怎样事奉鬼神的事情,孔子回答:你连人还没事奉好呢,怎么能事奉鬼呢?子路向孔子请教:请问夫子,死是怎么一回事?孔子回答他:你连活着的道理都还没弄明白呢,怎么能知道死呢?学生们侍立在孔子身旁的时候,闵子骞是一副和悦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看到后笑着说道:像子路这样,只怕会不得好死吧!鲁国要翻修国库,闵子骞针对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照老样子下去,不是挺好的吗?干嘛要改建呢?孔子听后说:闵子骞这个小孩儿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了要害上。

    子路在孔子那里弹瑟,孔子听到瑟声后说:子路弹的这种瑟声,怎么可以在我这里出现呢?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了;后来孔子又说:子路这个人,他的修养已经达到登堂的地步了,但还没有达到入室的地步;就像他弹的瑟声,已经达到正大高明之域,但还是没有达到深入精微之秒。

    子贡向孔子请教:您感觉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听后说道: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回答: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有还在帮季氏搜刮,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知道后叹息道:冉有已经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了!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zhuān)孙师偏激,子路鲁莽。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却常常贫困;子贡不听从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却往往猜中了。子张向孔子请教做善人的方法,孔子回答:如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