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16部分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16部分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贡问孔子:您感觉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敢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瑚琏。(瑚琏是宗庙中盛放粮食等祭品的器具,通常用是用玉做成的,用以比喻治国安邦的宝贵之才;前面孔子曾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是只有某一个方面的用处,子贡虽然没有达到君子的程度,但也成为了常人中最为出色的一个,距离君子不远了。)

    有人和孔子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于言辞;孔子说:做人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往往会招致别人的厌恶,我不知道冉雍是不是做到了仁,但做人真不需要那么能言善辩。孔子想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夫子,我现在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多大信心;孔子听后非常高兴。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在社会上行不通,我就乘着木筏到海边去,能跟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吧!子路听到这话后非常开心;孔子随后接着说:因为子路这个人啊,除了好勇超过了我,也就没有其他什么可取的才能了。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仁了吗?孔子回答:我不知道;孟武伯见孔子没好好回答,又问了一遍;孔子于是回答:子路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接着问:那您感觉冉有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冉有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一千户人家的公邑,或者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那公西赤呢?孔子回答: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你感觉谁更好一些?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我呢,知道一件事,顶多能推知两件事;孔子听后回答:是啊,你确实不如他,我同意你的说法。宰予大白天在孔子的家里睡觉,孔子无奈地说:腐朽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粪土垒的墙壁是无法粉刷的;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他还有什么用呢?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改变了我观察人的方法。

    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刚强的人呢!有人回答:申枨就是一个刚强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太多,怎么能算是一个刚强的人呢?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情,我更不愿意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听后说:子贡呀!这一点估计你是做不到了。子贡这么评价孔子:老师讲的礼、乐、书的知识,单靠耳朵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的人性和天道的事情,单靠耳朵就是不能学到的了。子路学习道理时,在学到一条道理但还没能够亲自实践的时候,唯恐又学到新的道理。

    子贡向孔子请教:孔文子死后为什么要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回答:他天资聪明却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很低端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学习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后世给他“文”的谥号。孔子这么评论子产:他有君子的四种美德,他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用恩惠养护百姓,用法度役使百姓。孔子说:晏子很会和人交朋友,时间久了,大家仍然非常尊敬他。

    孔子说:臧文仲家里藏了一只大龟,藏龟屋子的斗拱,雕成了山的形状,短柱上面还画上了水草花纹,如此看来的话,他怎么能算是有智慧的呢?(臧文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但他对礼并不在意,也不顾周礼的规定,竟然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子张向孔子请教:令尹子文这个人做了几次楚国的宰相,任职时并没有高兴;几次又被罢免,罢免时也没有怨恨;他每一次被免职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新来的宰相;夫子,您感觉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听后回答:他可以算是忠了。子张接着问:这算得上仁吗?孔子回答: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仁呢?

    子张向孔子请教:崔杼杀了自己的君主齐庄公后,陈文子舍弃了家里的四十匹马,离开了齐国。后来他到了另一个国家,了解了当地的状况后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夫子是差不多的。然后他离开这个国家又去了另一个国家,结果又很让他失望,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夫子,您感觉陈文子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可以算得上是清高了。子张接着问:可以说是仁吗?孔子回答:不清楚,这怎么能算仁呢?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很多次,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行了。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特别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开始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是可以做到的,但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孔子周游到陈国,仍然没有国君任用他,他感慨道:我还是回去吧!家乡的子弟们现在个个有远大的志向,但他们的行为轻率简单,有才华但还不知道该怎样来节制自己,他们需要我的教导。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两个人从来都不记住和别人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

第32节 最大的困难是自己() 
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啊?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接说没有,却暗地里到邻居家讨了点给人家。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势,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是可耻的,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是可耻的,我也认为可耻。孔子说:我还没有看到过这种人,他能够主动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从内心责备自己以求得改正。

    有一次,颜回和子路两个人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问他们:今天正好是个机会,你们何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呢?子路率先答道: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分享,即使用坏了我也不会抱怨;颜回答道: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谈自己的功劳;两人都说完了,子路见孔子默而不语,便问孔子:夫子,我们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回答:我的志向就是让年老的人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能得到应有的关怀。孔子说:村子再小,即使只有十户人家,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不过他不如我这样好学罢了。

    (六)雍也篇

    雍也篇共包括30小章,其中著名的句子有:“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贫民区的一间破屋子里”;“质朴多过文采就会显得粗俗,文采多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的比例恰当,才可以称为君子”;“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自己想要站得住脚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脚,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也要使他人事事行得通”。这一篇里有很多章都谈到了颜回,可见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

    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有一回冉雍向孔子请教:夫子,您认为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这个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繁琐;冉雍接着问:有意识地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的人来治理百姓,不是挺好的吗?但如果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来办事,那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赞许地说:这话你说得很对!鲁哀公问孔子:你的那么多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他是最好学的了,他从来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短命死了;现在已经没有像颜回那样的人喽,再也没有听说过谁好学了。

    公西赤出使齐国去了,冉有替公西赤的母亲向孔子讨要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觉得有点少,请求孔子再增加一些;孔子想再给他加二斗四升,冉有却多给了八十斛;孔子知道后斥责道:公西赤出使齐国的时候,乘坐的是肥马驾的车子,穿的是暖和轻便的皮袍;我听说,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用来周济富人的!原思是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劝说道:不要推辞了,如果有多余的话,就分给乡亲们吧。

    孔子这样评价颜回:颜回这个人,他的心思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德而已。孔子这样评价冉雍: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虽然人们不想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是不会舍弃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和突出的才干,具备这样的条件自然会受到重用。)

    季康子询问孔子:子路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的政事吗?孔子回答:子路做事果断,让他管理国家政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季康子又问:那子贡呢?孔子回答:子贡通达事理,也没问题;季康子最后又提到了冉有,孔子回答:冉有很有才能,也可以胜任。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告诉来请他的人:请你替我好好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

    (闵子骞是孔子的高徒,德行在孔门中与颜回并称,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的,主要是他的孝,他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都直言称赞闵子骞孝顺。关于闵子骞的孝顺,有这么一个小故事:闵子骞兄弟一共两个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后来又生了两个孩子。闵子骞有一次给他父亲驾车的时候,缰绳从手里掉下来,他的父亲不经意握着了他的手,发现他的手冰凉。再一看他穿的棉衣,棉布里面塞的根本就不是棉花,而是芦苇花。父亲这才知道闵子骞一直在受继母的虐待,而他从来都没有开口提过。)

    (闵子骞的父亲回家后,把妻子生的两个孩子叫来,握了握他们的手,很温暖,穿的衣服也很厚。他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就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孩子受寒,你走吧,不要再留在这个家了。闵子骞赶忙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孩子受冻;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孩子都会受冻啊!闵子骞的父亲听后默不作声,继母此时也后悔了。)

    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居陋室,其他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他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好学的志趣。伯牛病倒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孔子从窗户外面握着伯牛的手说:丧失这个人,是命中注定的吧!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啊!冉有无奈地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学也学不会;孔子听后开导他说:能力不够是半路上才停下来,现在是你已经给自己划上了界线,不想前进了。

第33节 把生活中的困惑弄明白就是智慧() 
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在兵败撤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马跑得不快。一个人,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那样的美貌,要想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还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孔子告诫子夏:你要做儒生中的君子,一定不要做儒生中的小人。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问他:你在那个地方得到人才的帮助了吗?子游回答: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从来都不走邪路,没有公事就不到我的屋子里来。

    孔子说:出房间不走屋门怎么能出的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做人,质朴多于文采就会像个乡下人一样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得恰当才能算是君子。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懂得这件事的人不如爱好这件事的人,爱好这件事的人又不如以做这件事为乐的人。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要给他讲高深的学问了。

    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做人才算是明智的,孔子告诉他:应该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们,这样做就可以说是明智了;樊迟又问孔子怎样做才算仁,孔子回答:对于难做的事情,仁人总是做在普通人的前面;当有收获的时候,仁人总是站在普通人的后面。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