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63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63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林大人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众皆响应。

    “你们这是哗变,你们这是造反,上面怪罪下来,这是要掉脑袋的。”林毅想劝回他们。

    “什么都无所谓啦,林大人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尚且有罪,我们再呆下去,不是白白送命,就是为奸人所害,这样的兵不当也罢!”

    “说的好,我们就跟定林大人了……”

    林毅很是感动,在这乱世,有这么多人愿意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追随自己,实在是难得。

    “好吧,承蒙各位不弃,那我们就自己干,去杀鞑子,而不是占山为王去当流贼,军纪一如既往。”

    200来人皆齐声应诺:“我等谨遵林大人之命,惟大人马首是瞻!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林毅带着这些人刚要走,两匹马飞速而至。

    “大人等一等,林大人请留步。”正是王建和张华。

    “什么事?”

    “大人,事情太突然了,总督大人肯定事出有因,大人不要意气用事。”王建道。

    “是啊大人,卢总督治军有方,爱兵如子,属下这几天跟他在一起深有感触,绝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今日之事,肯定另有隐情,还请大人三思。”

    “三思个屁,”二虎把话接过来了,“你想让林大人继续留下深受其害吗?你想在这混,没人拦着你,不要拉别人垫背!”

    “对,愿意走的就走,愿意留的就留,没人耽误你们的前程。”甘宝和姜兴元不屑地看了王建和张华一眼道。

    “我说你们都他妈愣头清!我张华反正在你们眼中不是好人,老子是那种势利的小人吗?只要林毅人执意要走,张华绝对跟着,就是走到天边也不反悔!”

    “哎算了算了算了,一边去一边去,恶心不恶心呢!”二虎一副不齿的样子。

    “你他妈再说一句?”张华说着要拉刀。

    “老子还怕你不成?”二虎毫不相让,把长枪也举起来。

    “你们俩个闭嘴,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林大人!”王建是他们的老旗长了,这一声还真管用,两个人不吭声了。

    王健对林毅道:“大人遭受不白之冤,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反而动辄得咎,说实话我王建也替大人鸣不平,也打算收拾东西,追随大人而去。这时张华来找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冷静下来,一想觉得有道理,就仗着胆子去见总督大人。路上我们就看见,那一千多名关宁铁骑也是人心惶惶的,到了帐门口,无意中听到,总督大人正在说话,提到了吕明之死和东厂缇骑要来拿人之事,我们就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隐情,这才来见大人。”

    林毅立即恍然大悟,面有愧色。

    “我们全都回去吧,王建兄和张华说的对,这是大人的激将法,我林毅真是糊涂,走,回营向大人请罪去。”林毅说完拨马就走。

    林毅他们刚拨转马头,有人喊了一声,“大人快看。”

    林毅等人回头,就在远处征尘滚滚,旌旗遮天蔽日,来了无数的军队。

    林毅这些人立马就拿起了刀枪,准备战斗,还以为是鞑子来了。离近了一看,全都是明军的旗号,这些兵将的穿戴也能够看清楚了,全是大明的军队。

    各色的将旗看不太清楚,五红花绿的,迎风招展。

    前面的一支马队冲过来了,几名队官手拿马鞭,指着林毅等人远远就叫嚣上了。

    “尔等们是哪里的队伍?你们是干什么的?”

    王健上前搭话:“我们是遵化的驻军,奉大人之命出来巡城,敢问大人是哪里的队伍?”

    对官把嘴一撇,“我们是监军大人高起潜的人马,监军大人就在后面。不只是监军大人来了,东阁大学士,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巡抚遵化、永平、山海关的杨嗣昌杨大人也来了,尔等还不赶紧回避,冲撞了两位大人的马头,你们吃罪得起吗?”

    “大人说的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多有得罪,我这就回避。”王建也吓了一跳,点头哈腰之后,赶紧来见林毅。

    林毅听得清清楚楚,高起潜,杨嗣昌,对这两个名字林毅当然不陌生,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一个是内阁大臣兵部要员。

    无论是穿越前对历史的认知,还是现在通过总督大人卢象升等人的了解,林毅一致的认识到,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鸟!

    高起潜就不用说了,明末阉党的重量级人物,一提起太监,林毅就没有什么好印象。

    倒不是说太监全都是坏蛋,毕竟历史上还是出过几个闲宦级的人物,像东汉的蔡伦发明纸造福人类,郑和开启了中国大航海时代,冯宝和张居正齐名,是万历的亚父级人物,和李太后共称万历时期的三驾马车。

    但是绝大数多数的太监,都是自私自利,奸诈,贪婪,虚伪阴险的代名词,这个高起潜也不例外。

    还有这个杨嗣昌,林毅要是没记错的话,很快他就升为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了,这都是崇祯皇帝倚重的人物。

    面对外族势力的入侵,他们主张议和,对内则主张血腥镇压。据历史记载,杨嗣昌马上就要举起屠刀了,在他的运筹下,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这些明末猛男级的人物都吃了大亏。特别是李自成,潼关南原一战几乎全军覆没,连李自成算上只剩下18骑逃回商洛山中,剩余的农民军朝廷称为流贼,死的死,降的降,转入低谷。

    也就是说,高起潜和杨嗣昌这是两个投降派,与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卢象升绝对是水火不同炉。

    林毅看着两个家伙来了,再联系前面的厂卫卧底吕明之死,就更加明白了卢象升此时突然翻脸的良苦用心,卢大人在用这种方法救他,把他赶走,厂卫和缇骑来拿人,就没他林毅什么事了,卢象升一个人扛着。

    林毅有些愧疚,错怪了卢大人,看来自己还是年轻,有的时候容易鲁莽。

    高起潜和杨嗣昌来到了遵化,必然对卢大人不利,既然是这样,老子就更不能走了!

    想到这里,林毅带着他的200名卫队,绕道回了遵化城……

第87章 有我们在,就有大人在() 
看到林毅愤然离去,卢象升慢慢的把脸又转过来了,心中不尽感慨:好一个血性男儿!

    要在那几年,本督肯定要重重提提携于他,使他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天朝正需要这样的忠臣良将。可是现在……

    卢象升像失去了一个宝贝一样摇了摇头,一想起高起潜,杨嗣昌还有东厂之事,卢象升觉得自己已经是日暮西山了。

    这时外面的亲兵进来报告:“林毅走了,还拉走了他的卫队,还有那一千多名关宁铁骑,也都人心惶惶的。”

    “本督知道了。”卢象升很是欣慰。

    亲兵不解,林毅以小反上,冲撞了大人,还拉走了兵马,这就是哗变,这就是造反,大人为何不怒反喜?

    “大人太过仁慈了,林毅以下反上,惑乱军心,论罪当斩,应该把他追回来治罪才是。”

    卢象升一摆手,“由他去吧,传本督的命令,军中将士凡是愿意追随者,不得拦阻。”

    亲兵更加不解了,但哪敢抗命,赶紧传令下去……

    卢象升的兵马总监军高起潜,假借朝廷的名义,以守卫京畿重地为名,把卢象升的一大部分兵力分了出去,与卢象升离心离德,处处掣肘。

    在卢象升的人马跟鞑子激战的时候,高起潜督师山西大同,密云,宣府等地几万兵马,远远的躲在定县,唐县一带,坐山观虎斗。

    不但如此他们还克扣前线将士的粮饷等军需给养。

    高起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卢象升知难而退,最后来求他,让朝廷和鞑子坐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

    但是遇到一个卢象升软硬不吃,根本不尿他这一壶。山西,密云,大同,宣府等地的兵马调不动,没有关系,只要有大名府和真定府的军队就足够了。

    军需粮饷接济不上,卢象升想办法自己筹粮,并减省节约,尽量压缩军中开支,一句话,卢象升排除万难,一定要坚持跟鞑子打。

    在这种情况下,高起潜只有乐哈哈的在旁边看着,绝不参战,那意思是你愿意打就打去,这一仗,我看你怎么打?如果打不赢,你自己就老实了!

    而且,这个大太监还时不时的蹦出来,大白脸一绷,打着官腔,指手画脚,对卢象升施加压力。

    面对鞑子的10万虎狼之师,卢象升能调动的总共只有1万多人,原本想着卢象升肯定要吃败仗,没想到每次他都能够柳暗花明,逢凶化吉。

    高起潜为此郁闷不已,赶紧抽时间跑到了遵化,再一次给卢象升施加压力,希望能成为压死卢象升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遵化之战结束以后,数万鞑子经遵化,迁西,顺义,昌平,最后由喜峰口,退到了关外。

    遵化城岿然不动,卢象升再一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高起潜有些坐卧不宁了,按说卢象升打了胜仗,作为总监军,他应该高兴才对。最起码他能够从这一份战功中分到一杯羹,但是他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忧心忡忡。

    因为这一战,他和杨嗣昌一样,都是主张跟议和的。他也看出来了,崇祯皇帝也有议和之心,但是卢象升却打胜了一仗,那样崇祯皇帝绝对不会再提议和二字了,说不定他们还会在崇祯面前失宠,这位主子太多疑,而且脾气很大,伴君如伴虎,说不定哪一天老虎一反性就把他给吃了。

    高起潜思前想后,赶紧与杨嗣昌联系上了,并且融通了提督东厂的曹化淳。提督东厂的曹公公,早在等待这个时机了,一看卢象升仗打完了,鞑子走了,该他出手了。

    然后高起潜以总监军的身份向皇上上了一道折子,向崇祯道喜,说在他和卢象升的运筹之下,数万军将浴血奋战,这一仗总算打胜了,这全都仰仗皇爷的齐天洪福。

    折子的最后还不忘奏卢象升一本,说他调度不当,舍京畿重地远图遵化,某兵不忠,怀有异志。

    这道折子飞到了崇祯的龙书案上,曹公公又在旁边添枝加叶,说派到卢象升身边的厂卫根本不是死于沙场,而是被卢象升手下的军将所害,林毅是最大嫌疑,他们连厂卫的人都敢杀,卢象升的天雄军恐怕会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崇祯皇帝拍案大怒,立即召命杨嗣昌巡抚遵化,永平和山海关三地,让高起潜带着厂卫到遵化拿办卢象升炮。

    阴谋得逞后,高起潜和杨嗣昌踌躇满志,别看你卢象升打赢了这一仗,仍然让你罪责难逃。

    但是他们知道卢象升是个刺儿头,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卢阎王的绰号不是白得的,更有手下天雄军非常能打仗,10万鞑子硬是被他赶跑了,惹火了这位阎王,要把他们当鞑子打那可就糟了,因此高起潜和杨嗣昌来时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带来了3万雄兵,能征惯战的大将也有的是,如山西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等,这些本来应该归卢象升调度的人马,现在被高起潜和杨嗣昌控制着,来防止卢象升有变。

    除了这3万人马,东厂和锦衣卫的精英还来了好几百人,再加上杨嗣昌的一千多名亲兵侍卫,另外就是一道最有用的皇王圣旨。

    高起潜和杨嗣昌汇合之后,3万多人马浩浩荡荡向遵化开来。

    到了遵化城外,高起潜不容分说一声令下,3万多人马,将遵化城围了起来,主要是四个城门全部被封锁,没有他和杨嗣昌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

    遵化城内现在有一千多守军,这主要是林毅从迁西带过来的关宁铁骑。

    不过城外明军奇葩的动静,令这一千多关宁铁骑,有些大跌眼镜。城外来了这么多明军,起初他们还以为是卢总督调来的人马,这些人怎么把遵化城困起来了?自己人要打自己人吗,这是几个意思?

    高起潜和杨嗣昌,把城困住以后,命人叫城。

    守城的军将这才知道,原来是圣旨到了,怪不得这么大排场,也不敢多问,赶紧飞马往里送信儿……

    林毅带着200名卫队进了遵化城之后,打马如飞,往总督府而来。

    一千多名宁远军的将士,看到林毅去而复返,又稳定下来,他们早已把林毅当成了自己的主帅。

    林毅直接来见总督大人卢象升,卢象升深感意外,继而脸又沉了下来。

    “林毅,因何去而复返?”

    林毅恭恭敬敬道:“回大人的话,请大人屏退左右,属下有话说。”

    卢象升现在已经能在床上坐起来了,下床走动还有些困难,因为他身上的伤又多又重,经过这些天医官的精心调治,加上卢象升体质好,伤好的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