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380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380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郑芝莞真的是给他出了个好主意,让他登台拜帅统帅马步三军当之无愧。以前只是让他做一个带军的武将,实在是有些屈才。这是个十足的将帅之才,不要说登台拜帅,就是入阁拜相,亦能当之。

    “哈哈哈……”郑芝龙听了刘国轩的谏言龙颜大悦,“爱卿真乃是朕的周亚夫。”

    郑芝龙一高兴,当即又赏给了刘国轩一把尚方宝剑,让他负责调度水师和岸上的马步三军,全力抗击明军。

    与此同时。郑芝龙也立志要大干一场,首先要当一个好皇帝,开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亲自处理朝政,按时上朝,亲力亲为,带头履行节俭,其勤勉程度绝不亚于崇祯皇上。

    然后传旨为老百姓减轻各种赋税和徭役,让内阁六部大力发展民生,赈济灾民,为军中将士和各衙门的官员增加粮饷和俸禄,国库银子不足他带头开源节源,进行募捐,增加富人的税收,并把他们郑家多年积蓄的金银珠宝拿出来三分之二,就像当年崇祯皇帝动用内帑一样。

    另外为了招贤纳士,四处贴出告示,招募人才,开出高官厚禄等种种诱惑条件,网络人才,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工程。

    这些措施还真管用,就好像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样,大南帝国上下顿时变得精神起来,上至皇上郑芝龙,下至文武百官军民人等,当时为之一震。

    刘国轩出身穷苦,受客家思想的影响,心直性耿的他处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这也练就了他顽强果敢的品性,自从加入郑家军才混得像个人了,因此他对郑芝龙感激涕零,感念皇恩浩荡。

    很快他点齐了10万兵马,包括水师2万人。大小战船300余艘,还有数十门红衣大炮,粮饷弹药等一切齐备之后,刘国轩亲率大军水陆并进,出了福京浩浩荡荡往东南沿海杀来,到达福宁县,也就是后世的宁德市一带。

    兵马不再往前走了,因为刘国轩知道,现在敌强我弱,不宜主动出击,他采用的是以守为攻之策,他的十万人马有一批新军,还包括一些京营兵,现在大南帝国的兵力严重不足。

    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他当然懂得,因此刘国轩主张积极防御,而不主动进攻。在福宁县,他加紧练兵,日夜操练人马,岸上的人马和水师,他天天到现场督察,有时候是亲自指挥操演。

    手捧天子剑的大元帅刘国轩都这样,其他的兵将谁也不敢懈怠。一时间,十万大军练得热火朝天……

    郑成功走了之后,林毅的人马基本上是休兵罢战,等待郑成功的消息。

    这时江阴三公发来揍折,说他们的兵锋已经打到了仙霞关。这一路上攻城夺寨,势如破竹,明军所向披靡,南军闻风而降或望风而遁,但是仙霞关除外。

    这里的南军据不献关投降,仙霞关易守难攻,绵延数百里,锁闽粤之咽喉,自古兵家必争,他们攻打了数日,明军伤亡惨重,也没有拿下下关城,江阴三公特向监国大人请罪。

    林毅看完这道折子,当然不会因此就治江阴三公的罪,知道他们善于守城,而不善于攻城,另外仙霞关他是知道的,的确山势陡峻,地势险要,与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相比也不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付出一定的代价,不讲究一些策略,想打开此关简直不可能。

    但是现在是在等郑成功的消息,因此林毅直接奏折批示,暂停攻打关城,人马关城外面驻扎待命,然后命人把这道折子送走了。

    小颖不无担忧道:“林大哥,郑芝龙他能够投降吗,郑成功此次会成功吗,如果他们把郑成功扣押起来或者给宰了,我们岂不是在这儿傻老婆等嗫汉子?一个月或者是三个月,这等于养痈遗患。”

    “自古知兵非好战,不试一下怎么成呢?相信郑成功有自己的运筹,我们静候佳音吧。”

    林毅没有多说,看在郑成功的面子上,他要给郑芝龙和郑鸿逵一个机会。如果他们真的不识时务,不愿意接受招安,到那时再一并剿灭,也算是做到仁至义尽。

    对于郑成功之行,林毅心里也有一定的把握,郑成功哪怕能成功策反了郑鸿逵,也算不虚此行,至于小颖所担心的,林毅当然有所虑,虎毒不食子,郑芝龙最多会把郑成功关起来,还不至于要他的命,另外郑成功也不是省油灯,郑芝龙父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能单看历史的记载,只有看事实说话。

    现在林毅唯一能做的就是80万人马陈兵福建周围,对大南帝国造成包围之势,这样的高压态势有助于郑成功游说他的叔父和父亲,让他们接受朝廷的招安,如果福建的战事能够和平解决,也算是大明的一大幸事了。

    自古以来都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审时度势,宽严皆误,战争只是迫不得已的一种方式。

    从理论上说,郑芝龙能够投降大清,也能够投降大明,当初他能够接受崇祯皇上的招安,现在他应该也能接受他这位大明监国的招安,只要他走投无路了,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现在郑芝龙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明军如果四面出击,不出一个月便打到他的福京,兵临城下。这样的形势,作为大南帝国的创始人郑芝龙,应该清楚何去何从,成破利害,他必然会仔细考虑的。

    福建厦门海域。郑成功的船只由台湾海峡开到了这里,南军的水师舰队和岸上炮台上的红衣大炮,早就发现了这样一只船,也把火炮都对准了这只船。

    郑成功命手下人打出自己的旗号。一只船当然不是来开战的,打出旗语,而且有郑成功的家族旗号,这些南军谁也不敢对之开炮。

    早有人报于了这里的守将郑鸿逵,郑鸿逵一听郑成功来了,先是又惊又喜,紧接着咬牙切齿:“这小子还敢回来,让他报门而入!”

    就这样郑成功这只船在厦门靠岸了,郑成功带着田川真纪子等十几个人走下这条船的时候。南军兵将告诉他们,郑鸿逵就在帅府等着他,让他报门而入。

    郑成功知道自己的叔父生气了。换成是谁,遇上这事也不会不生气,儿子反对老子,这是大逆不道,已悖逆了三纲五常。郑成功早有准备,因此表情坦然带着田川真纪子,十几匹快马风驰电掣一般就到了帅府门前。

    南军将士戒备森严,郑成功下马之后,十几个亲随全都被挡在了外面,郑成功旁若无人,他带着田川真纪子高喊着自己的名字,从林立的刀斧手以前经过,从交叉的刀枪架下从容走过,大步流星来到了郑鸿逵的大帐。

第489章 策反郑鸿逵(二)() 
郑鸿逵坐在大帐正中间,面沉似水,盯着自己这个胆大妄为的亲侄子,大南帝国的太子殿下。

    郑鸿逵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放着好端端的一国太子殿下不当,非要搞儿子反对父亲的勾当,这是缺了哪根筋?是鬼魂附体了,脑袋被驴踢了还是门夹了?

    要知道他们的陛下郑芝龙并不缺少儿子,现在他又是皇长子,明朝的皇上立位继承都是有长立长,无长立幼,兄终弟及,郑成功的条件得天独厚,别的皇子想争都争不来。

    而且郑成功文武全才,从小就颇有郑芝龙的英雄豪迈之气,做事有度,果敢决断,而且有胸怀天下社稷之心,郑芝龙把他送到南京国子监读书深造,当然不是白送的,就向郑成功暗示了,郑芝龙将来的衣钵非他郑成功莫属!

    可是这小子怎么能够自毁前程?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在镇江当总兵的时候,到南京跑值时没少跟这个侄子倾心长谈,但是他们数着俩非常谈得来,得知他的侄子拜了个好老师,就是名动江左的钱谦益,郑鸿逵更是喜出望外,兄弟几人出身海盗,成为封疆大吏主要仰仗他们的家底儿,并非经过科举等登功名渠道,在郑成功竟然卖了前天一位老师师徒如父子钱谦益那还了得?官至礼部尚侍郎,当时郑鸿逵觉得他们祖宗三代脸上都有光。

    还有郑成功的师娘更是有名,柳如是虽然出身青楼,但是她是乃是秦淮八艳之一,不只是因为她长得漂亮,会伺候男人,更重要的是她的才艺双绝,这两口子除了年纪不搭配之外,论才艺,还算是门当户对,皆是能写善画出口成章之人,无论朝野皆有影响。

    郑成功能成为他们的学生,将来必然是平步青云,别的不说,单就把他的师父钱谦益和师娘柳如是这样招牌抛出去,郑成功就能够名动江南,这样的人脉可遇不可求。

    因此当时的郑鸿逵非常替这个侄子高兴,一有机会就跟郑成功待在一起,叔侄二人谈天论地,纵谈古今。

    那时的郑成功少年壮志有如鸿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郑鸿逵就觉得此子将来必然前途不可限量,这是他们郑家的希望,一枝独秀,兴奋之余还指点过他的武艺。

    后来风云突变,江河日下,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大明朝内忧外患,气数已尽,崇祯皇上觉得走投无路,把自己吊在了煤山上,李自成攻进北京,张献忠在西安称帝,虎视眈眈的的关外鞑子再次在山海关叩关,本以为大明朝已经灭亡了,东南沿海就应该是他们郑家的天下了,没想到又出了个大明监国林毅,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赶走了李自成,北驱鞑子,又灭了张献忠,大明朝起死回生,但是堂堂大明的天下岂能落到姓林的手里?

    换句话说他姓林的能够将国大名,难道他们郑家弟兄就不能够虎踞一方?郑鸿逵踌躇满志,辞官不做,回到家乡支持他的哥哥郑芝龙雄霸南疆,建立大南帝国,为后辈一枝独秀,承载着郑家的希望和未来的郑成功就应该父子拧成一股绳,好好经营这个大南帝国共图天下,可是事实相反,他们父子不和,经常是呛着。

    于是他的陛下郑芝龙就让这个太子,跟着郑鸿逵经营两广,对抗大明,好景不长,成功又被调回去了,父子俩又呛着了,郑成功竟然被关起来了,后来竟然又逃跑了,这些征战在外的郑鸿逵也有耳闻,他深深的感叹,儿大不由爷!

    这期间郑鸿逵还一度梦想着他这个侄子既然逃出京师了,肯定会到他这里来助他一臂之力,然后叔侄俩共同对抗大明,他现在太需要郑成功这样的帮手了。

    可是谁能想到,郑成功竟然投降了林毅,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郑鸿逵想破脑子也转不过这个弯来,他跟郑芝龙一样,谁反对他,他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会反对他,刀兵相向,反目成仇,这哪是父子?分明是前世的冤家,今生的对头!

    郑鸿逵从广州败回来之后,他没有等来援兵,而是等回来了最有出息的这个侄子郑成功投降大明的消息,他简直要气炸了。

    他终于明白他们家老五郑芝豹为什么会全军覆没了,原来出了郑成功这个叛徒!

    一时间郑鸿逵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个郑成功拉到眼前大卸八块,方解心头之恨。

    顿时郑鸿逵对这个侄子的看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可以说郑成功在郑鸿逵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去他的陛下哥哥,铲除这个孽子,他们郑家没有这样的败类!

    正在这个时候郑成功竟然来了。

    郑鸿逵胸中的怒火几起几落,真想不问青红皂白,把郑成功抓起来千刀万剐,但是理智战胜了冲动,毕竟不是自己的儿子,这是当朝太子,是陛下哥哥的骨肉血脉,无论他多么的不堪,这点血缘关系谁也改变不了。另外,就算是他自己是自己的儿子,既然来了,也得要问问清楚他为什么如此作孽再杀不迟。

    因此郑鸿逵胸中的怒火几起几落,在军帐之中思前想后,等着郑成功,一直等到郑成功带着田川真纪子跪倒在自己面前,郑鸿逵才收住了思绪,对郑成功怒目而视。

    “叔帅,成功参加叔师。”

    郑成功说道,撩衣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往上叩头。田川真纪子,很乖巧地也跟着郑成功跪下了,也口称叔帅往上磕头,他的这辈份当然是从郑成功在岛国的血缘关系方面论的。

    郑鸿逵当然知道这些,也不会去怪罪这个异域女子,也没那个心情,他的心里现在憋得鼓鼓的,全是郑成功之事。

    听郑成功这么一说,郑鸿逵不无讽刺道:“谁是你的叔帅?”

    郑成功一脸的坦诚:“叔帅,成功知道叔帅在生成功的气,我们这次才来,有几句话要对叔帅讲在当面,讲完之后,叔帅可以随便处置成功,杀刮存留悉听尊便。”

    “哼,”郑鸿逵冷哼了一声,一脸的不屑,“郑成功?郑成功是何许人也!本帅不曾识得。”说着把脸转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