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326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326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此人一生三次背叛,先是背叛了李自成投降了大明,后来又背叛大明投降了大清,再后来又反清复明;他杀害了两个帝王,就是隆武帝和绍武帝;拐走了别人的一个老婆,那就是高杰的老婆邢氏。虽然邢氏是高杰从李自成手里拐走的,但是李成栋又把高杰死后将这个女人拐走,也照样人所不齿。

    但是他的“三二一”还不是他最大的罪行,为了给满清卖命,他当了汉奸之后成了大清平灭大明残余势力的急先锋,一手了制造了嘉定三屠,仅那一次就残忍地杀害了近十万军民,其血腥和残忍令人发指。

    现在,由于林毅的穿越,他当然也没这样犯罪的机会了。

    高杰、许定国和李成栋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消息传出,大快人心。对那反叛更有震慑作用,像刘泽良和刘良佐心里腾腾直跳,好狠的监国大人!可千万别悖逆他。特别是左良玉的兵将,包括左良主本人在内,脖子背后冒凉风,有些不寒而栗,在庆幸之余对林毅不由又增添了几分敬畏,再也不敢有二心了。

    这几天城中的兵马也休养得差不多了,上次孙可望大败之后,也没敢再来叫阵,但是林毅觉得应该主动出击,是消灭他们的大象军的时候了,便命令左良玉率本部人马高杰投降过来的残部一千多人马也归左良玉,将近两万人马,让他们明日出城诱敌。

    左良玉慨然应允,第二天晨时,饱餐战饭之后,主动把儿子左梦庚送到林毅那里做人质,然后带着两万人马,开城杀出……

第417章 左良玉出战() 
左良玉带着2万人马开出城之后,按照林毅的命令,敏敏穆特尔带着他的5000骆驼战队在城门口埋伏。

    这5000人马有1000只骆驼,也就是一千门骆驼炮,这五千兵将都是为这一千头骆驼服务的。相对于左良玉的诱敌之师来说,这是第二梯队,也是对付大象军的杀手锏。

    祖克勇和东胜带着标营和无敌营的将士也在城中集结待命,他们作为第三梯队出击,为了配合左良玉的诱敌之师和骆驼炮队,高桂英和宋献策、李岩仍然带着十几万人马负责城防,林毅带着卫队营和女营的兵将登上城头观战。

    林毅选的这一天天气也好,晴空万里,能见度非常高,这是半年多来明军第一次主动开城出击,以前兵败一直是被动防守状态。几日前孙可望兵败,明军现在士气高昂,包括左良主的两万人马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特别是那些高层将领导知道今天林毅打算要大破象军,欢欣鼓舞之余都充满了期待,不过也有不少将士不无担忧的。

    这主要是高桂英、李岩的原部人马,包括刘泽清和刘良佐等,因为这十几万人马屡次被这支象军所败,对这支军队的厉害有些谈虎色变,心有余悸,一时私下里议论纷纷。

    “这些骆驼能干得过大象吗?你看它们身上那炮也不大,这支象军连红衣大炮都不惧。”

    “谁知道呢?希望监国大人运筹无虞。”

    “如果万一,这次城池就难保了,骆驼炮队如果不敌,这些象军肯定就势杀进城中了,那还了得?”

    “说得是,让这些骆驼军在城外埋伏多好?即便是不成功,这些战象也进不了城,如今大人这样运筹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大人身经百战,深谋远虑,这些应该有所虑吧?”

    “但愿如此”……

    这些军将心里怎么想的都有,私下里还有人七嘴八舌头的。

    此前孙可望的人马退兵十五里,现在孙可望的连营离城不到三十里,这正好在城外留足了厮杀之地,左良玉带着人马冲出护城河十几里地,命令队伍停下,然后成战队形排开,在这里等着。

    明军破天荒地开城出战了,这是几个月未有之事,早有人报于了孙可望。

    这几天孙可望的人马士气低落,因为那天晚上他们上了林毅的当,认为城中哗变,他们有机可乘,明军一直紧守城池不战,他们急坏了,就想钻这个空子,结果十万大军折腾了一晚上没睡觉,反而折损了三万多人马,死了几员大将,无攻而返。从孙可望到沐天波这些军中的高层到军中小卒,无不沮丧。

    军将们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内心里清楚,这是孙可望用兵不当所致,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呀!

    后来他们知道了,城中明军哗变是真,而且这次哗变的规模相当大,涉及到两个大营三万人马,兵分两路二更天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林毅的大营发起猛攻。但是却闪电般被镇压下去,这两大营的叛军头领有一个当场阵亡,两个当了俘虏,有一个在逃,后来被抓施以碾刑。

    这说明军孙可望那次用兵没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那一战还是败了,且败得那样惨。姓林的是用什么办法这么快就平息了这场叛乱,让他们无机可乘?而且非但丝毫没有影响城防,城防火力更加强大,排好了阵势等着他们,这么短的时间,如此神速的反应,据说城中只动用了两个营的几千明军便平了叛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从孙可望、到沐天波再到缅甸大将温克都觉得不可思议。

    接下来这几天他们休整兵马,也没有再来城外叫阵,而是商议接下来这一仗该怎么打?如果明军出城开战一切都好办,但是如果他们要不出城呢?攻城又无望,这么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一二十万大军一天的消耗得需要多少?如果城中真是拒不出城,就这么跟他们耗时光,恐怕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得不战自退。

    正商议着呢,有人来报……

    孙可望等人一听,呼的一下站起来了,仿佛正可睡呢,有人塞给个枕头,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温克反应最强烈,这位缅甸大将好像是枯木逢春一样,可算有了用武之地了,不用再商议了,他们竟敢出城来战,真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上次的账让他们一块还回来!

    孙可望也忍住激动,又询问了报事者,来了多兵马,领兵主将都有谁。

    “回大将军,是左良玉的人马,大约两万上下。”

    “哦?”孙可望眼珠转了转,现在他也不敢太过狂妄了,因为林毅一到成都都让他吃了一次败仗,他长了记性了,知道这果然是个难缠的对手,眼前这两万人马什么意思?

    这时温克不耐烦了,把此一撇,满脸的不屑道:“将军,管他是左良玉还是右良玉的,区区两万人马,架不住我的战象打两个喷嚏。这一战交给末将了!”

    说着迫不及待,往外就走。

    “将军且慢。”孙可望拦住了他,这温克的眼睛立马就瞪起来了,那意思是你拦我干什么?孙可望充他善意地一笑,“正所谓大将压后阵,将军之战象那是孙某和沐王爷的依仗,怎么可轻动?明军之精锐尽在城中。”

    这时沐天波也说了,“大将军言之有理,姓左的怎么配和将军交手?”

    孙可望和沐天波这么一说,温克脸上的表情才好看了些,只好又回来坐下了。

    孙可望看向沐天波,“王爷有何高见?”

    沐天波道:“姓左的骁勇善战,可惜他老了,这次林毅兵强马壮,城中的人马比我们的还多,单派一个老将出马,是不是有什么诡计?”

    “王爷所虑甚是,本将军也正虑及此事,姓林的狡猾不得不防啊,”孙可望如说着,看向旁边一直坐着并保持沉默的智囊严锡命,此公一向如此,可能是深得言多必失的之精妙吧,只要无人问及,他绝不多言一字,尤其是在这种场合,双眼闭着,跟睡着了差不多。

    现在孙可望又向他问计,严锡命把眼睛这才睁开,捋着有须淡然一笑,“大将军,沐王爷,怕他何来?大将军和沐王爷神勇,又有温克将军的战象助阵,只要在城外摆开战场,我军绝无闪失。”

    “说的是哈哈哈……”孙可望、沐天波和温克都高兴了,谁不爱听奉承之言呢?

    “不过先生,眼前这一仗具体如休打法?可以断言,姓林的把精锐之师,藏于城中。”

    “嗯,这也好办,各位都知道田忌赛马之事乎?他既然拉出一匹中等的马,我们也不能让最好的上等马上阵,走一步瞧一步,然后再做打算。”

    “先生果然妙计!”孙可望一拍桌案,“王定国、龙在田?”

    “末将在!”这二将异口同声,向孙可望礼。

    “本将军命尔等率两万人马对阵左良玉,只许胜不许败。本将军和沐王爷随后出营为将军观战。”

    “诺。”二将答应一声点兵去了。

    孙可望令受伤未愈的大将马元利和云南土司将领吾必奎带着三万人马守住营寨,以防明军暗渡陈仓来偷袭。

    很快孙可望的大营营门大开,十五万人马一前一后分两拨出了营盘,向明军冲来,王定国和龙在田的两万人马冲在最前面,离左良玉的人马几百米之遥停下,弓箭手和火枪压住阵脚,双方摆开战场。

    随后,孙可望和沐天波带着智囊严锡命、大将艾能奇、沙定洲等十三万人马,包括温克的大象军也开出了营区,离他们的营区不足十里,离前部三里之摇,停住队伍。

    孙可望,沐天波带着智囊这次要跟明军在城外好好打一仗。

第418章 象军出击() 
此时城头上,林毅已经将单筒望远镜放在了眼上。

    战场离他十里地左右,天气较好,站在高高的城头上,用肉眼也能看个大概,但是林毅为了看得更清楚,随时掌握战场状况,命手下拿来这么个高科技的玩意儿。

    两军对阵,双方四万人马,也是一眼望不到边,铠甲森森,刀枪如林,在太阳光下,夺人的二目。

    左良玉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他知道今天是一场硬仗,遂将两万人马摆成了左军、中军和右军三大方阵,左军主将马士秀,右军主将黄澍,这两大方阵各五千人马,中军一万人马,主将当然是左良玉。

    为了先发制人,左良主首先命令副将马士秀冲锋陷阵,马士秀是左良玉的心腹爱将之一,得令之后马士秀手执大铁刀,带着左军五千人马呐喊如潮向对面的敌军杀来。这五千人马全是骑兵,这也是左良玉的精锐。

    此时对面敌军的主将是两个,一个是王定国,这是孙可望的手下,另一个是沐天波一派,云南土司将领龙在田,他们将两万人马刚扎住阵脚,一看明军率先发起了冲锋,龙在田首先率部迎战。

    这一万名云南土司军一看明军来势汹汹,就来了个以逸待劳,龙在田命令三千弓箭手做好准备,弓箭手们张弓搭箭吱呀一声把弓拉满,很快无数的箭矢就对准了潮水般冲过来的明军。一看明军到了射程之内,土司军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天空中流矢如雨,遮天蔽日,向明军袭来。

    冲在前面的明军赶紧一边飞马往前冲,一边舞动手中的刀枪避挡箭矢,但冷兵时代弓箭这东西太厉害了,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因此中箭落马者难以计数,有的连人带马被射成了刺猬。

    但是这支明军也是相当勇敢的,因为这是左良玉一手带出来的队伍,当年在关外跟鞑子交战过,后来又跟流贼屡次交锋,曾经听命于袁崇焕和曹文诏,单听这两人名字就知道这支队伍不是熊包,而是明军更准确地说是旧明军的精锐之师。

    论战绩,他们曾经打败过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人马,对这种迎着箭雨冲锋之势早已经过司空见惯。别说万箭齐发,就是对方用红衣大炮猛轰也挡不住他们冲锋的势头。

    因此前面的明军倒下一批,后面的跟着冲上来,再倒下一批,再冲上来,明军伤亡增加的同时,双方的距离快速度缩小,很快对方的弓箭手因距离过近失去了作用。

    龙在田一看赶紧命令弓箭手后退,其他兵将往前冲锋,双方眨眼之间就混战在一处。五千明军对七千云南的土司军队,这当然是概数,兵对兵,将对将,就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近身白刃战。一时间双方难分胜负。

    约模半柱香的工夫过后,左良玉命令右军出击。右军主将黄澍拍马舞刀带着五千兵将也冲杀过去,左军和右军一万人马如同两波汹涌的海浪,冲击着对面的敌军。

    龙在田的一万土司军队支持不住了,如果单对付马士秀这五千人还可以支撑,黄澍这五千人马冲上来,把龙在田的人马如风卷残云一般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尸横遍野。

    后面的王定国一看不好,立即把手中的大刀一挥,带着一万人马上来助战,这一万人马是不同于云南的土司军队,这些云南的土司军队其实就是明朝的地方军队或者是团练武装,也是算旧明军了。但王定国这一万人马都是流贼出身,也曾经是张献忠一手培养起来的大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