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315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315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

    孙可望和沐天波大喜,立即杀出云南,杀进四川。

    在四川和云南的交界处,孙可望的人马和高桂英的率领的明军两军对阵。

    一场拼杀双方互有伤亡,难决胜负。狡猾的孙可望用计,他和艾能奇带着人马在这里坚壁其垒,让沐天波带着一支队伍翻山越岭,绕到了明军侧后,发起了突然袭击。

    这下明军被杀得大败,这一败收不住脚了。

    原因有三:一是兵败如山倒,二是因为孙可望和沐天波、艾能奇太骁勇善战了,强将手下无弱兵。

    三是主要的,因为高桂英和李岩带着这支队伍是一支杂牌军。总人数也有一二十万,但是它是有一部分大顺军,更多的是旧军。

    有左良玉,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等。这些人都是明朝的旧军阀,都是崇祯皇上捂扯不住的刺头,良莠不济,作战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军纪败坏。

    现在林毅监国了,他们不敢不听朝廷,但是这些人凑到一块儿说他们是乌合之众一点也不为过,只能打胜仗,如果打了败仗,那就是一败涂地,逃命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因此明军这一次败仗才收不住了阵脚。

    孙可望和沐天波以及艾能奇带着20万大军,在后面紧追不舍。

    明军一下败退200多里,最后李岩急中生智,他一看孙可望的人马咬住不放,便在败退的过程中布下了一支伏兵,这便是刘方亮和袁宗第各带5000人马埋伏在道路的两侧。

    孙可望的人马果然上当,追到这里的时候,两支伏兵从左右两侧突然杀出,将他的20万大军一下截成了三截,然后高桂英,李岩,高一功,李过,李来亨,田见秀,左良玉,黄得功等等带着所部人马往回杀。

    此时刘良佐,高杰,刘泽清等人带着人马早跑远了,高桂英和李岩有时候也指挥不动他们,特别是高杰,因为曾经拐走了李自成的老婆,生怕什么时候高桂英给他小鞋穿,跟高桂英貌合神离,一直是阳奉阴违,并且时时提防着高桂英和李岩。

    刘良佐和刘泽清则是孬包将,他们跟林毅也没有好印象,因此他们都跟着高杰混,这等于吃大锅饭。

    孙可望的人马虽然上当了,但是孙可望,艾能奇,沐天波等三员主将力战不退,手下的军将也都拼命了。

    因此明军反而伤亡惨重,混战之中左良玉和黄得功全部被沐天波的走线铜锤打伤,这二将也只好带着部属逃命。

    明军本来就少,最后高桂英和李岩实在是没办法,大元帅和军师亲自冲锋陷阵,高桂英,李岩,李过,刘方亮,袁宗帝,高一功,李来亨,田见秀,八员大将联手才杀败了孙可望、艾能奇和沐天波。

    双方各自收兵,这一次谁也不追谁了,这一场恶战打了三天三夜,双方都伤亡了几万人马。

    双方再次进入对峙时期,但是几个月之后,缅甸的大象军突然出现,明军战马未战便受惊了,这下明军又吃了败仗,被孙可望的人马在后面兜着屁股追。

    这一次明军一口气败进了的成都,等于丢掉了四川的西南部的半个省。

    孙可望的人马追到成都,在城外安营下寨,高桂英和李岩也没有办法,赢不了象军,又害怕李定国从侧面给他们一击,明军只得城门紧闭,坚守待援。

    孙可望的人马天天在外面骂战,动不动还向城头上轰几炮,高桂英和李岩他们始终不出战,明军士气大挫。

    这一天孙可望的人马又在城外面折腾,而且孙可望、艾能奇和沐天波每天派出手下大将带着一支人马在城外骂战,他们骂累了,就在城外又摆酒又吃肉,还划拳行令。

    更可气的是他们吃饱喝足了,有的倒头就睡,有的还发酒疯,有的也不知从哪里抢来的女人,作为军中的妓女,让她们陪酒,大白天的搂搂抱抱又亲又啃,还有的更恶心,对着城头的明军拉屎撒尿。

    这就是赤裸裸的蔑视和挑衅。

    城头上的守城的将士报到了里面。

    李过和袁宗帝、黄得功都是火爆的脾气,纷纷来找高桂英和李岩请令出战,宁愿战死也不受这种窝囊气,跟他们拼了。

    高桂英和李岩满脸的沮丧,他们也很生气,但是作为主帅和军师,必须以大局为重,不能意气用事。

    只有好言相劝,让他们暂忍一时,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城出战,违令者军法从事。如果有军将实在看不下去了,可以闭上眼睛或者塞着耳朵,让孙可望的人马在下面随便折腾,他们只要不攻城。

    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可把这些明军给糟际透了。

    城里的十几万明军个个垂头丧气,不管是当兵的还是当将的,一个个都是满脸沮丧。

    刘芳亮,袁宗第,高一功,李过,李来亨,田见秀,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左良玉,李成栋,等等大将,一个个都是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高桂英和李岩也是满脸愁云,两个人私下商议,光这么着也不是个办法,想什么办法能够破得了他的大象军呢?朝廷的救兵什么时候才能来呢?

    就是来了谁能对付得了缅甸的大象军呢?恐怕只有监国大人亲自前来,兴许会有办法。但这是不可能的。

    监国大人常年征战在关外,这一次不灭亡大清誓不罢休,据说现在已经把多尔衮等人撵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盛京城和赫图阿拉都给他们端了,满清鞑子跑到白山黑水的原始森林之中不敢出来了。

    就算是监国大人凯旋班师,日理万机的他还能亲征吗?南安王郑芝龙现在也判乱了,已经波及到了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地。他们的军队已经沿长江逼近了南京,那边战事如此吃紧,林大人绝对不能来了。

    如何能对付得了缅甸的大象军呢?这边的孙可望兵临城下,那边还有个李定国虎视眈眈。李岩也束手无策了。

    正在这时探马来报,监国大人林毅亲自率援兵来了,10万人马拿着几百门大炮,还有数不清的骆驼,浩浩荡荡离这里只有三四百里了,两日之内就能进城。

    高桂英、李岩及众将一听,觉得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在确认报事者没有弄错之后喜出望外,城中的众将士闻言立马来了精神,这下妥了,该收拾这群败类了!

第407章 左良玉和高杰() 
高桂英和李岩带着众将出城接出几里地,有很多将领都是第一次见林毅。像什么左良玉、高杰、刘良佐、李成栋等。

    现在林毅的名望是一个雷天下响,或者用如日在天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传奇的如神级存在的大人物者,多如牛毛,当然也包括左良玉,高杰,刘良佐,李成栋,许定国,等等,这些明朝末期的历史风云人物。

    高桂英和李岩带着他们跟大顺军作战也一两年了。

    这十几万人马当中,当然不乏与林毅打交道者。

    其中之一就有山东军阀刘泽清。这期间刘泽清跟高杰、左良玉、刘良佐等,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与林毅的传奇故事,更多的是他跟林毅之间的传奇恩怨,当然他只讲褒义方面的,只讲对他有利方面的,那些丢人现眼的,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经过加工改编,变成了有利于他的,然后才讲。

    刘泽清当然见过林毅,那还是在均州、郧阳作战的时候,当时崇祯皇帝还健在,最流行的政策就是兵部尚书杨嗣昌的4正6隅10面张网计策,集中全部大明的兵马,打算把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流贼一网打尽。在这样的背景下,林毅和刘泽清都带着本部兵马行动了。

    当时刘泽清和林毅都是总兵官,两个人在职级上平起平坐,甚至刘泽清这个总兵官,因为资格老阅历深,还比林毅这个密云总兵官高出半头,影响也要大出好多。

    在郧阳一带,林毅刚刚剿灭了巨匪罗汝才,声威大震,那个时候就跟这个刘泽清碰面了。

    当时的刘泽清倚老卖老,根本不服他眼中的这个初出茅庐之辈,当时还有另几家总兵官在内,当然不乏有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煽风点火之辈,刘泽清嫉妒林毅的赫赫战功,想耍无赖,争抢战果,越过白水河向林毅的兵马进攻。

    结果林毅手下的兵将,根本不听他这一套,像什么二虎,王琦,东胜,全都是说打就揍的主。

    结果双方冲突,死伤了不少人,两个总兵官都有几万大军,陈兵白水河畔,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

    由于那几家总兵官的调停,刘泽清摆下鸿门宴,林毅如约赴宴,不但把刘泽清给撑了个蛋朝上,还把他的猴儿给宰了。

    后来两个总兵官的官司打到了兵部杨世昌那里,刘泽清认为成竹在胸的杨世昌竟然也评了个刘泽成无理,那一仗刘泽清损兵折将,还丢尽了脸面,也恨透了林毅。

    但是后来大势所驱,刘泽清终于没有办法,他不得不归附于林毅麾下听用。

    因此相比较而言,他对林毅的印象是最深不过。

    在酒席宴前同桌搏命,谁能比得过这样的印象和奇遇?

    因此崇祯皇上上吊之后,林毅成了大名的监国,大权在握。就连太子朱慈烺都退避三舍,主动让位给林毅,其他的像什么内阁大臣、内廷太监、军阀大佬、封疆大吏等,也只能是随波逐流了。

    他们这些人归附林毅之后,按照林毅的命令都在高桂英和李岩麾下听用,一致对付张献忠的大西军。

    这期间刘泽清就把自己当年与林毅的过节作为炫耀的资本,夸夸其谈,向左良玉,刘良佐,高杰,李成栋,许定国等,把当年的事情添油加醋,说的是眉飞色舞,吐沫星子乱飞,以此来捞取众将仰慕的资本。

    当然刘泽清也会吹牛逼,该夸大的夸大,该缩小的缩小,为了突出自己,也为了突出林毅,这一段经历说的是险象环生,有惊有险,传奇的简直可以写一部小说了。

    这些军中大佬听了之后,有赞叹的,有羡慕的,他有怀疑的,什么表情的都有。

    “真有这么神奇,林毅真有这么牛逼?”

    但是他们共同的心思就是什么时候能见到林毅本人,成了他们共同的愿望。

    但是今天总算是见到真人了。果然是一表人才,器宇宣昂!

    高桂英和李岩等人跪倒给林毅见礼,林毅让他们免礼,寒暄之后如众星捧月一般把林毅接进了成都。

    成都也称得上是千年古城了,人文荟萃,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林毅都没有到过这里。

    今天是第一次,厚重的城墙,古朴的建筑,底部长着青绿色苔藓的城墙砖石,处处透着历史沉淀。

    入城以后,城中的老百姓也得着信儿了。现在这一带由于战乱,老百姓锐减,有的躲避战乱跑进了深山老林,有的背井离乡到他乡投亲靠友去了,有的是躲到城中去了。

    听说监国大人亲自驾临,谁都想开开眼。

    但是城中的大街小巷全都是明朝的军队,这些老百姓只有躲在自己的家里,有的扒墙头,有的上树,有的透过门缝和临街窗户,暗中打量这位叱咤风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人物。

    还有的胆大的,为了看得眼,又怕被明军发现定他们个偷窥行刺罪,偷偷的爬到了房坡上,屏住呼吸,悄悄地观看。

    大街上成群结队的兵将,整整齐齐,一个个盔明甲亮,精神抖擞。

    当他们看到骑着黄骠马全副武装的林毅,包括那些没有见过林毅的兵将,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紧接着就是惊叹:此人此刀此马,简直是无与伦比!

    接着林毅带来的1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城中。

    林毅带来的这10万人马论装备,绝对称得上精良,高桂英手下的人马还有左良玉、黄得功、高杰这些旧军阀,他们的这些装备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古老。

    红衣大炮这些军将们都见过,但是上千头骆驼他们可没见过,他们更没见过的是骆驼上还架着骆驼炮这种先进的武器。

    另外还有一种先进的武器,那就是自生燧发枪,这些旧军队看到那些清一色的崭新的自生燧发枪,而看不到上面的火绳、枪托的下面却多了一个小机关,都唏嘘不已。

    有的听说过这种枪支,只是没见过,有的连听说也没听说过,这一次算是开了眼界了,全都投去了羡慕的眼神。

    这些大明的旧军将都眼巴巴的看着林毅的军队,像是搞阅兵展示先进武器一样,看看人家的装备,再看看自己手中的装备,这大概就是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区别吧!

    因此这些旧明军一个个指指点点,议论纷纷,都投来艳羡的目光。

    见到此,林毅手下的这些兵将,不管是标营,还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