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95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95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野心勃勃运筹帷幄的张献忠,派出了他最得意的大儿子,平东王孙可望,带领5万精兵,讨伐云贵。

    孙可望也真给他的父皇长脸,此人文武全才,智勇双全,善于统兵作战,跟李定国差不多,属于将帅之才,张献忠最器重的干儿子就是他,4个干儿子,他排名老大,打起仗来人成一堵墙,一对特殊的兵器打遍天下没有对手。

    这次统兵作战在贵州,没出一个月便拿下了贵州全省,逢战必胜,逢攻必克。这一代的旧明军就关了,你听说大西的平东王孙可望来了,不是望风而遁,就是开门纳降,因此大西军所到之处简直就是所向披靡,锐不可挡。

    拿下贵州之后,孙可望挥师西进,就进入了云南作战,但是在云南他遇到了一个劲敌。

    那就是云南王沐天波,提到这个云南王势力非常大,名望也很高,别看他割据云南,当可谓是根深蒂固,因为他的祖上非常厉害,就是沐英。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收这个沐英为干儿子,人称金锤殿下,赐姓朱,叫朱沐英,是大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功高盖世。

    因此太祖得了天下之后,就封他为云南王,王爵世袭,割据云南。到了这沐天波这一辈儿,大明朝衰落,但是他们家家资巨富,富可敌国。

    而且这个沐天波从小就喜欢武艺,加上他们家也有钱,从小就给他请了很多先生和武教师,教他习文练武。文字方面他学的很一般,但是他的武艺很有造诣,马上步下,长拳短打,弓刀石马步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尤其擅长是使一颗走线铜锤,万马军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

    大明朝现在崇祯皇上上吊自杀,太子退居二线,林毅成了大名的监国,这些朝政大事沐天波也不闻不问。

    张献忠和李自成还有关外的满清鞑子,他们无论如何折腾,沐天波不管,但是谁要动他的云南,他绝不答应。

    因此孙可望的大军挺进云南的时候,沐天波也纠集了几万土司军队,跟孙可望大战于曲靖。

    双方互有胜负,正在这个时候,噩耗传来,孙可望觉得一阵的天旋地转,父皇张献忠和兄弟安西王李林我都出事儿了,这可怎么得了?必须得立即班师还京!

    因此孙可望带着军队撤出了云南,抄近路向四川赶来,以500里加急的行军速度昼夜兼程,马不停蹄……

    这个时候在宜昌作战的刘文秀也接到了京师的书信。

    这位抚南王也不俘所望,带领了几万军队出川之后,沿江而下,一路打到了宜昌,沿途的明军连吃败仗,不敢与之匹敌。

    正在这个时候,刘文秀得到了噩耗,知道朝中发生了如此重大变故,他立即收缩兵锋,带着主力走水路返回京师。

    孙可望回到京师之后,立马以太子的身份主持朝政,其他人也都有了主心骨。

    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和两个丞相开始商议营救张献忠和李定国的对策。

    孙可望怒不可遏,“还商议什么呢?立即倾大西之力,与大明决一死战,为父皇和安西王报仇雪恨!”

    但是孙可望的这一策略,抚南王刘文秀和右丞相闫锡命并不赞同,因为大明打出的旗号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们这样与大明朝兵戎相见,表面是终于张献忠和大西,但是实际上是置张献忠与李定国生死存亡于不顾,甚至是加速张献忠和李定国的死亡。

    但是孙可望大权在握权倾朝野,他做的决定,其他人包括刘文秀和闫锡命在内只感内心有想法,不敢有异议。

    但是孙可望说的挺好,并不着急发兵,而是与左丞相汪兆麟等人商议去了迁都之事,现在明军已经打进了四川,他觉得西京守不住了,打算把大西都城迁到贵阳。

    但是还没等到迁都的时候,李定国回来了,西京的文武得报之后一愣有惊有喜,但是孙可望满脸的杀气,呼的一声就站起来了。

    “李定国必然背叛的大西,投靠了大明,来人将他给我拿下!”

    就这样李定国被捆起来了,他完全没有料到明军没有杀他,而现在自己人却要把他绑上砍脑袋,他当然不服。

    “为什么要杀我?”

    孙可望一阵冷笑:“李定国,这还用问吗?你被大明抓住平安无事回来了,父皇为什么会不回来?肯定是你背叛了大西,投降了大明前来诈城,死有余辜!”

    李定国气得涨红了脸:“我冤枉!我李定国绝非贪生怕死之辈,也非卖主求荣之徒,怎么会背叛大西?父皇对我恩重如山,怎么会背叛父皇?我可以杀敌立功,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是刘文秀仗着胆子为李定国求情:“大哥,二哥绝不可能背叛父皇,背叛大西投靠大明的,此事须得慎重,如果错杀好人,岂不是亲痛仇快?”

    但是孙可望把脸一绷,一副六亲不认的样子,不但没有给刘文秀面子,还扔下了一句话,谁在给李定国求情,以李定国的同党罪论处。

    刘文秀不敢说话了。

    原来在大西集团当中并非是铁板一块,张献忠的4个干儿子就分为两派,老大孙可望与老四艾能奇是一派,老二李定国与老三刘文秀是一派,平时孙可望就暗自嫉妒李定国,害怕李定国功劳比他大,官职比他高,影响到他的地位。

    因此他拉帮结派,排除异己,除了艾能奇是他的死党之外,五军大将有四个都是孙可望的死党。

    刘文秀赞成的是李定国,现在张献忠出世了,内部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眼看李定国要掉脑袋,刘文秀带着人杀了行刑的刽子手,把李定国救下来,反出了大西京城,纠结了2万多人马占据了宜昌,从此大西军又分为两支。

    高桂英和公子李岩得报之后,挑大指称赞他们的林大人技高一筹,这等于把大西的残余势力分化瓦解了,他们带着十万明军加紧进兵……

    海城外明军的大营,林毅传旨释放了李定国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攻打的海城。

    这时海城守将耿忠明要求与林毅城头对话,林毅也算给了他面子,兵临城下,没有攻城,在卫队中及众将士的簇拥之下,林毅出现在南城外护城河畔。

    但是此时城头上真正与林毅对话的并不是这位大清的怀顺王耿仲明,而是另一个大汉奸范文程。

    “林大人,大清与大明多年的征战,胜负未分,民不聊生,我主心念苍生社稷和天下的黎民百姓,愿与大明谈双方休战罢兵之事。不知林大人意下如何?”

    范文成此话一出,可把林毅手下的众兵将给气坏了。

    什么?大清还敢提和谈之事?上一次他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挂着羊头卖狗肉,表面上和谈,实际上派出刺客,差点要了他们林大人的命,现在还有脸提这事?

    因此一个个怒不可遏,恨不得现在立马就攻城,将这些满清鞑子和汉奸斩尽诛绝。

    但是家有千口,主是一人,有林毅在这里,谁也不敢妄言,只敢暗气暗憋。

    但是林毅一点也没生气,淡然一笑对城头上的范文程道:“和谈也可以,但是本监国已经拟定好的条款,这上面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只要多尔衮在上面签字用印,林某即刻退兵。”

    林毅说完之后,取过弓箭,把与洪承畴谈判的那些条款,绑到了箭杆之上,开弓如满月,嗖的一声,这支箭破空而出,隔着护城河飞上了城头,啪的一声,正锭到范文程身后城门楼的木柱子上,吓的范文程脸色一皱。

    有兵将过去把箭取下来,把箭上的信递给了范文程。

    范文程打开这些条款看了看,满口应承:“好,这些条款本中堂全都答应了,请林大人给在下三日时间,到京师面呈摄政王,用印之后带回奉上。”

    林毅没有想到范文程答应的挺爽快,遂点头道:“好,本监国就容你们三日,三日之后如果有变,本监国将炮轰海城,攻进盛京,杀你们个鸡犬不留!”

    就这样林毅收兵回城了,宋献策不无担忧道:“大人,这很有可能是鞑子们的缓兵之计。”

    林毅笑道:“先生说的对,不过本监国自有运筹,三日之内必然取下海城兵发盛京。”

第384章 打造特种尖兵() 
看着林毅带着大队人马收兵回营了范文程洋洋得意,回到帅府,耿忠明进来施礼,不无担忧道:“中堂大人,三天时间够吗?三天可是眨眼就到。”

    范文程哈哈一笑:“王爷放心吧,摄政王和太后运筹帷幄,漠北蒙古的一万雄兵已经在路上了,用不了三日就能赶到。”

    耿仲明那张脸仍然愁云满面,“范公,区区1万人马能成?明军20多万,我大清十几万军队都难以抵挡。”

    “王爷戎马半生,难道不知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再勇的道理吗?车臣汗王硕垒这次派来的1万人马不是普通的人马,而是他们最精锐的骆驼兵,这三天姓林的肯定不会攻城,他们还梦想着和谈的事呢,到时候驼峰阵能够让明军瞬间灰飞烟灭,王爷就等着瞧好吧。”

    耿仲明好像顿悟了一样赞道:“中堂大人高明。”

    范文程笑着摇了摇头道:“王爷言之差矣,不是本中堂高,而是摄政王和太后高明。”

    两个人对着捧腹大笑:“哈哈哈……”

    范文程和耿仲明两人的脸都笑成了菊花。

    送走了范文程,耿忠明长出了一口气,心里吃了定心丸,再也不用担心明军大举攻程了。

    要不然海城只有八千人马,而且三岔河一战清军的几百门红衣大炮损毁大半,大清的炮兵乌真超哈,已经名存实亡。

    城墙上防守的炮火有限,城外的据点已经全部被明军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守得住海城?

    这下好了,明军暂时不攻城,等他们明白过来之后,援兵就到了。因此本王可以高枕无忧了!

    当天范文程就离开了耿忠明的海城府,出城以后打马如飞到京师来见多尔衮交旨。

    大清的京师现在戒备森严,因为明军离他们太近了,100多里的距离仅隔着一个海城可以说,明军已经打到了他们的眼皮底下。现在盛京的清军也不多了,守城的人马连八旗带绿营兵加在一块也只有两万来人。

    加上海城的几千守军,这是大清现在的全部家底了。

    三岔河惨败以来,多尔衮再次病倒,在手下众将的保护下,率领残兵败将跑回了京师。

    最好的太医为他望闻问切之后,多尔衮在床上躺了两天,喝了几碗药,现在又能够打理朝政了。

    但是这几天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三岔河一役,运筹得天衣无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稳操胜券,结果却败得一塌糊涂。

    更是他难以理解的事,苏茉儿这个臭丫头怎么能够背叛太后、投降了大明?据说现在她成了林毅的一等贴身侍卫在宫中行走,简直是莫名其妙!

    洪承畴这100多人的谈判组全军覆没,血本无归,连洪承畴也被林毅给杀了,这一战的损失太惨重了,比山海关和和皇姑囤之战有过而无不及。

    难道有人泄密了,行刺失败了?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后果。谁能背叛大清也想不到她苏茉尔会,洪承畴一个汉人,当年背叛了大明,关键的时候都没有背叛大清,而苏尔竟然背叛了太后!

    多尔衮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这件事觉得越生气,天不佑我大清啊!

    最后气的多尔衮把血都吐出来了。他的几个福晋、小老婆还有贴身的太监赶紧劝慰。

    多尔衮终于不生气啦,因为他明白啦,现在就是把肺气炸了、把一腔热血吐干了也于事无补了。

    痛定思痛之后最后,他决定向大明俯首称臣,至于大明朝要如何处理他,那是林毅的事情,就是把他抓去砍脑袋他也认了,谁让自己打不过人家呢,打不过就得认怂,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正在这个时候孝庄皇太后带着一群宫女太监来了。

    这个刚到而立之年跟苏沫儿年龄相仿的绝美女人,短短的几天好像过去了几年,脸上的鱼尾纹又多了几条,好像一下子苍老了10岁一样。

    身材也消瘦了,原本光彩照人的脸上也黯然失色了。脸上也有了黑眼圈,好像是大病初愈的人。

    多尔衮病倒这几天,孝庄皇太后也在喝药,苏茉尔的叛变对他的打击是最大的,甚至超过了三岔河口这一次败仗。

    孝庄皇太后现在脾气变得暴躁起来,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把稍有过错的宫女命令太监乱棍打死,吓得这些宫女伺候她的时候不寒而栗。

    还有一个太监在为她梳头的时候,不小心弄断了她的一根长发,孝庄皇太后大发雷霆,立即命人给这位太监处以极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