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89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89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毅被刺?真的假的?”

    “肯定是真的,摄政王爷都说了还能有假?”

    “那大明朝岂不完啦?”

    “谁说不是呢,现在的大明朝除了林毅还能有谁执掌得了?”

    “老天有眼,大清当兴!”……

    多尔衮听到这些议论,看到下面的文武群臣个个喜气洋洋,欢声雷动,更显得运筹帷幄。

    “各位静一静,本王现在命令你们不遗余力,杀过三岔河,全歼对岸的明军,然后越过长城马踏中原,饮马长江!”

    “马踏中原!饮马长江!马踏中原!饮马长江!”

    博洛、索尼、锡翰,苏布台,铁树无花这些武将们,齐声呐喊,一浪高过一浪。

    多尔衮春风得意,把嘴撇的跟八万一样,大手一挥,下面的欢呼声戛然而止。

    然后多尔衮命令,8万大军全线出击。

    五更天开始清军的大营就开始拔营起寨了,骑兵,步兵,炮兵纷纷行动起来,天刚亮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出20里了,也就是到了三岔河畔。这里原来就是他们屯兵与明军对峙的地方,由于这次和谈双方约定退兵20里,现在他们又回来了。

    清军的乌真超哈现成的炮营阵地,耿仲明和尚可喜这两个清军的王爷指挥着,他们把几百门红衣大炮,很快就架好了,然后调整阀门调整幅度和高度调整准星,装填弹药,做发射前最后的准备。

    这边六余万名清军的铁骑和步卒,八旗军和绿营兵也做好了渡河的准备,无数的大小船只派满了河岸。

    所谓的三岔河是三条河流,在这一带汇聚成一条河流,然后注入勃海。

    三条河都不大,汇聚成一条河和后也不大,完全没有长江黄河那种波浪滔天的气势,但是现在到了汛期,水势比较大,长满了整个河床,也有二三百米宽。

    船上全都站满了汉军八旗兵将,这算是大清的水师了,这是他们的主力,全都是汉人,全都隶属于三顺王的现在成了两顺王的麾下。

    这支队伍以前跟谁到东江总督毛文龙镇守皮岛,毛文龙常年镇守皮岛,他的队伍当然是熟悉水战的,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之后,没有多久他的部下就发生了哗变,畏罪潜逃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相继投降了大清。

    这支队伍投降大清之后,一部分成了大清的炮兵,也就是名为乌真超哈的重装兵,一部分成了大清的水师,无论是炮兵还是水师,对刚立国不久的大清来说都是新兵种。

    这次在三岔河畔,这两支新兵种都用上了。

    满清鞑子的八旗和绿营兵,有骑兵有步卒,纷纷上船。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也就是在这一天的8:00左右,多尔衮一声令下,大清的乌真超哈重兵部队万炮齐鸣,一发发炮弹呼啸着射向对岸的明军阵地,打得硝烟弥漫,冲天的水柱伴随着泥浆,此起彼落。

    在震天的炮火声中,清军的大小战船密密麻麻多的数不清楚,足有成百上千艘开动了。

    三岔河并算不上大河,这么多的兵将战船,一时间显得不堪重负,河水都漫到了河槽之外,洪水四溢……

    对岸的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边的明军当然早就知道了。

    就在多尔衮折腾得乌烟瘴气,八万清军从河对岸20里开外开始拔营起寨的时候,明军的夜不收,早就把信传过来了。

    这边宋献策刚刚抓完了洪承畴,清明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三岔河办,宋献策一听,冷笑了一声:“监国大人果然料事如神,死鞑子来的好,命令炮营开火,集中火力摧毁他们的炮营阵地,然后炮营配合火枪营,将满清鞑子的船只全部击沉,标营和无敌营将侥幸上岸的清军一举全歼!”

    “诺!”贺人龙,郝摇旗,甘宝,姜兴元,王建,王琦,东胜等各营将领纷纷施礼领命。

    这里面有几个刺儿头,本来都不服宋献策,像什么贺人龙王建等,他们跟宋献策本来都不是一路人,一个是流贼,一个是官兵,他们是死对头。

    但是现在宋献策发号施令,没有一个人敢放个扁屁,因为林毅在追苏茉尔之前,已经把军中之事临时交给了宋献策。

    宋献策带着人马包围洪承畴大营的时候,十几万明军的其他各营都没有闲着,接到林毅下达的“各营进入临战状态”的命令之后,立即连夜拔营起寨向三岔河口移动,也就是说他们比清云行动的还早一步。

    这是因为林毅在判断刺客是大清派来的时候,早就料定多尔衮他们有这一手,在将苏沫尔的蒙古弯刀交给宋献策并授权他暂掌营中军务的同时,已经命令各营做好了临战准备。

    谈判的时候,明军的大营后退了20里,现在他们一声令下,眨眼之间他们又从20之外开到了三岔河畔,也就是他们原来屯兵的地方,各个大营包括炮营也都是原来看好的地势,这跟对岸的青春情形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夜幕的掩护,双方当时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只知道自己的行动。

    也就是说宋献策把洪承畴等人抓起来之后,天刚刚放亮,十几万明军就已经悄悄的移动到了战斗阵地。

    这边明军刚布置好,对岸清兵的大炮就响了,几百艘大小战船离岸也开过来了。

    这时明军接到了宋献策的命令,也是万炮齐发,双方几百门红衣大炮就这样隔着不宽的三岔河对轰起来,一时间炮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

第378章 丛林之战() 
前面的黑影身法极快,林毅施展开浑身的解数,在那么一大片明营之中,林毅硬是没追上这名刺客,他们二人始终保持着100步开外的距离。

    现在苏茉儿也知道林毅在后面拼命的追她,于是她就拼命的跑。

    如果这是一场赛跑,现在的情况就是让国际裁判,此时也难以判出两个人究竟谁跑得快一些。

    但是他们俩起跑时,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而是前后相差100多步,也就是说苏末尔比林毅早起步,而且苏沐尔开始跑的时候,本来就在林毅前面数丈开外,这是苏沫儿占优势的地方。

    但是苏沫儿在奔跑的过程中,面临着无数明军将士的围追堵截,这又是对她不利的地方。

    虽然这些明军将士不敢开枪,也不敢放冷箭,因为林毅下令要抓活的,但是这无疑会对苏茉尔造成心理上的影响,苏沫儿的运动曲线极不规则,当然是为了绕开战马和大批兵将有准备的围堵。

    否则聪明的苏茉儿知道自己的两条腿时间长了,肯定跑不过战马的4条腿。

    这样一折中,双方也算是公平较量了,两个人在明营之中就展开了跑步比赛,旁若无人。

    因为明营其他的兵将虽多,但是以他们的身手既阻止不了苏沫尔,也帮不了林毅的什么忙,因此他们都可以可忽略不计了。

    明军大营十几万兵马,有的是从睡梦中惊醒,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等他们知道的时候,人早就跑没影了。

    有的兵将看到林毅追着刺客往他们这边来了,赶紧围堵,但是苏茉尔提气纵身,踩着他们的脑袋如蜻蜓点水,飞掠而过。

    她轻功极好,虽然不至于像影视小说里那样飞来飞去的,那么夸张,但是她疾步如飞,蹿高蹦矮,翻越帐篷,如履平地。

    因此明军将士虽多,最多只能为林毅呐喊着造势,这是他们唯一的作用了。

    但是等到她们俩一前一后跑出大营之后,两个人的距离开始渐渐的拉近。

    苏茉儿毕竟是女流之辈,体力有限。

    而林毅是特种兵出身,本来耐力就好,加上穿越过来这几年的苦心练习,因此时间长了,苏茉儿只有甘拜下风。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前面是一片荒野山林,天灰蒙蒙亮的时候,苏沫儿便跑进了这片山林之中,林紧接着也追进了山林。

    此时后面的张华带着卫队营的将士,还有小颖哲带着女兵将,尽管他们纵马飞奔,追得满头大汗,但是追得最近的离林毅还在一里地之外。

    这些兵将是害怕他们的监国大人有失,在后面紧追不舍。

    此时的林毅当然顾不上他们,抓刺客要紧,林毅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跑到哪里,必须得把他抓住。

    林毅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三岔河刺客肯定过不去,他只有顺着河畔跑,前面的荒野山林是刺客唯一可以容身的地方。

    但是在丛林中追击敌人,曾经是林毅的强项。

    因为他在穿越之前,当特种兵的几年之间,练过多种求生术,什么孤岛求生,荒野求生,深海求生,等等多种绝处求生的训练项目。丛林战对他来说太不陌生了。

    因此林毅,看前面的黑影跑进了山林,这下心里更有底儿了。

    因为林毅追了目标这么半天,他在后面已经观察出来了,这个刺客已经体力不支了,如果前面不是荒野山林还是平地的话,不出10分钟就能把他追上擒获。

    现在刺客钻进了山林,无疑增加了难度。但是凭着临沂特种兵的丰富经验,和盖世的武艺,他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得把刺客抓住,然后找洪承畴和多尔衮等人算账,免得他们只凭一把蒙古刀不认账。

    因此林毅下定了这个决心,在后面紧追不放,也进了山林。

    现在的他没穿甲衣,没有战马无所谓,山林之中也不适合骑马。没有火枪,没有弓箭,也没有青龙偃月大刀,现在他手里唯一的武器,就有一把单刀,这还是他在追击目标的过程中,从手下兵将手中夺来的。

    他的一马三武器,他的甲衣当然来不及回去取。

    但是进了这片山林之后,林毅的脚步不得不慢下来了。

    因为越往里走,林子越来越密,地势越来越凸凹不平,沟沟壑壑。而且大树越来越多,草木越来越浓,由于这已经到了春末夏初,万物芬芳,根茎芜杂,各种树叶花木虽然非常好看,但也能阻挡人的视线。

    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很容易跟他捉迷藏,不是藏起来伺机袭击她,就是从另外一个地方逃跑。

    为了防止后者,林毅没有急着盲目的往里面追,而是对随后不久跟上来的张华交代了几句,张华会意出了林子。

    很有经验的张华很快将跟上来的卫队营和女营将士组织起来,让他们不必全都跟进这片上山林,以免打草惊蛇,而是让他们将这片山林包围起来。

    因为他跟着林毅曾经在这里视察过地形,对这片林子也是比较了解的。

    古代的行军打仗安营下寨,可不是随便的一件事情,是有严格要求的。除了地形合适,方圆几十里之内必须进行视察,确保营区的安全。

    因此林毅兵退二十里,在这一带安营下寨的时候,带着卫队营的张华曾经来这一带荒野山林中视察过,对这一片山林大致有个了解,知道这片山野荒林面积不是太大。

    这一片山林方圆也不过二三十里地,张华非常有经验,卫队营的将士后面跟上的女营将和在一起,不远一个不远一个像站岗一样,很快将这片荒山野林给看住了。

    无论是男兵还是女兵,他们手里都带着刀枪弓箭或者是火枪,如果是他们看到刺客从这里跑了,不指望们能够阻住刺客,但是发现情况之后至少可以喊叫,鸣枪报信儿。

    安排好这一切后,然后张华小颖和哲哲,各自带着一队人马,拿着刀枪火枪弓箭,进了山林展开了拉网式的搜索以配合林毅的行动。

    此时林毅已经在他们前方几百米处,在一个棵大树旁隐住了身子,一双机警的眼睛打量着四周。

    然后拔着枝叶藤蔓,慢慢的往前迈步,两个眼睛左右上下不停的轮动,两只耳朵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

    此时天光早已经大亮了,山林里清晨的空气非常清新,各种鸟儿叽叽喳喳。

    在这片山林的深处,苏木尔将自己的身子隐在一棵大树上,胸口急剧的起伏着,浑身上下汗水都把衣服湿透了,这一路上已经把她累坏了。

    因为从林毅的寝帐到这里,足足有好几十里,那么多人围追堵截,还有林毅这样的高手追她,她玩命的奔跑,现在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她看了看四外,确定目光所及的周围暂时安全,然后粗喘了几口,闭目养神,觉得好受多了,摸一摸身上的弓箭和银针都在。

    她现在的呼吸恢复了正常,身上的夜行衣包括内衣感到非常的凉,她知道这是汗水侵泡透以后,身上的汗退去,晨风一吹才会有这种感觉。

    如何脱身呢?这是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既然杀不了林毅,能够全身而退,现在是她渴求的。

    但是林毅咬住不放,还有这么多明军紧追不舍,天已经亮了,想再回到洪承畴的大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