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59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59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计才彻底成了。

    现在看来任重道远,特别是他们这两千多人马集体卧底,更得谨小慎微,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李岩对手下百户以上将领开会,层层传达,从现在开始一言一行必须小心,将林毅来时给他的密令以及明军的一切标志等必须藏好,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万一被看出破绽,哪怕有一个人漏出马脚,就满盘皆输,前功尽弃。

    这两千多兵将全都挑出来的精明之人,没有一个癔症的,当然他们的忠心也都毋庸置疑,全都是忠心之人,密令下达之后,全营两千多人马立即行动起来,高桂英和李岩带着这支队伍,拨营起寨往李定国的大营而来。

    李定国这次与上次不同,果然热烈欢迎,在营门口弄了隆重的仪式,还放了几声喜炮,带着将士在营门列队相迎。

    李定国之所这么给高桂英这些人脸,当然是因为这些人大名鼎鼎,文韬武略过人,这都是李自成手下的扛鼎级人物,增加这两千兵将,等于他的大西军实力翻了好几倍,因为这两千多兵将到哪里都能两万甚至二十万兵马。

    这买卖李定国当然认为值,眼前他们正在用人之际,这下无疑于如虎添翼,现在对付这些普通的明军兵将不显,但等与林毅交手打硬仗的时候,就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了,有几员精干之将,再有满清鞑子的协助,打败林毅、彻底推翻死灰复燃的大明就更有希望了。

    因此李定国才这么热情和隆重。

    高桂英和李岩带着人马过来了,此时仍然保持着警惕,兵不离甲,马不离鞍,随时做好了应变准备,看到李定国迎过来了,二人下马,李过、李来亨、高一功、袁宗第、田见秀等紧紧随行护驾,双方见面,李定国一看果然是李自成的夫人,颜面如花,手下的大将也都是老熟人,李定国此时一点儿也不怀疑了,双方寒暄已毕,李定国把他们让进营中,先茶后酒,待如上宾。

    自此,高桂英和李岩这两千多大顺军便暂时成了李定国的一个营,但是他们这一个营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因他们是来投靠,并非是来投降,也就是说他们是合作关系,不能打乱次序进行改编,仍然保留着大顺军的番号,有独立的营区等。

    只是双方行动上一致,有军事行动,双方相互协商,共同伐明,不过暂时表面上他们这一营还是归李定国统领。

    但是这不是小事,李定国在将高桂英和李岩等将待为上宾之余,立即写了一封折子说明情况,并派人飞马到京师(指西京成都)向大西皇上张献忠奏报……

    东南沿海福建总镇,南安伯爵府,大清汉臣之第一人的范文程奉了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之命,潜入关内来实施他的“汉人制汉”大计,福建是他的第二站,也是最后一站。

    范文程现在与张献忠谈妥了条件,并签订了协议,这个大汉奸心里更有谱了。

    叫开门送上了拜帖。他当然不敢先亮明身份,现在他是以商人的身现拜见郑家的。

    现在的郑家的老大当然是郑芝龙。此人不只是在他们家排行老大,更是整个福建郑氏家族的老大。

    郑芝龙一共亲弟兄5个,老大郑芝龙,老二郑芝虎,老三郑鸿逵,老四郑芝豹,老五郑芝莞。

    郑芝龙是个传奇的人物,从小就不好读书,有膂力,爱习武,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跟随舅父到海外做生意,经常往返于南洋和东洋。

    后来结识了大海盗刘香,成了一个亦商亦盗的人物,后来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势力进一步壮大,生意做到了南洋东洋,后来和刘香闹翻了,双方发生了火并,郑芝龙的亲弟弟郑芝虎战死。

    但是很快郑芝龙便除掉了刘香,势力遍布东南沿海,无论是倭寇、荷兰殖民者和和明朝的官军,郑芝龙一概不惧,抗击倭寇,屡败明军,还两次打败荷兰殖民者的海军舰队。

    一度成为海上霸主,无论哪里来的船只,经过台湾海峡,必须得向郑家交税,经过郑家同意方可通行,郑芝龙集团富可抵国。

    现在郑芝龙手下私人海军已经发展到了3万多人,各式的商船战舰上千艘,为了招抚此人,崇祯皇上亲口加封郑芝龙南安伯福建总镇,统领福建的军队。

    也就是说现在郑芝龙是多重身份,既是海盗头子,又是商人巨贾,还是大明官场上的封疆大吏。黑白两道,官商两面,手眼通天。

    他私人的水师,加上福建岸上的军队,郑芝龙直接掌管的军队超过10万。

    郑家集团庞大的势力终于被大清帝国看中,范文程见到郑芝龙之后,先是大礼参拜,接着亮明了自己的身份。

    郑芝龙愕然,他也没想到,眼前这个穿绸裹缎带着地主圆口帽的胖老头,并不是来跟他谈生意的大商人,而是关外大清国的三朝老臣,弘文馆大学士范文程。

    郑芝龙看完了他的身份之后,盯着这个老头不禁多看了两眼,觉得这个老头儿胆子太大了。

    大明朝皇上崇祯虽然不在了,但是不还有太子吗?大明旗帜未倒,他还是大明朝的官员,大清和大明向来是敌对之国。这个范文程就敢明目张胆的来到他的府上,难道他就不怕自己把他抓起来交给朝廷?

    范文程说明来意,献上礼单,郑芝龙这才知道范文程是为大清当说客来了。

    让他立即背叛大明,自立为王,大清朝将全力支持他,他们郑家与大清合作,趁乱出兵,尽快占领江南富庶之地,到时候大清和大明划长江而治。

    这个条件相当诱惑,因为现在郑芝龙的实力再强大,也只是在福建沿海一带。郑家军如果挥师北上,趁机占领几个省,一统江南,大半个中国都是他面郑家的了。

    因此郑芝龙慨然应允,把范文程送给他的礼物照单全收,然后大清国跟他们的协议,郑芝龙大笔一挥签上了名字,用了印鉴。

    范文程没想到这么顺利,在郑家住了几天之后,然后一行人离开了福建往关外大清的京师而来。

    这一趟范文程算是满载而归,大西国的张献忠,坐镇福建的郑芝龙,他们很快就会因为争地盘而打起来,最重要的他们还会扰乱大明的后方,这一次林毅出征关外但是后院起火,必然不战自退,到时候清军一块追杀,明军腹背受敌,大清国再入关,灭亡大明征服汉人就容易多了。

    让他们三家先打着,相互消耗,大清坐收渔人之利,将来入主中原统一天下,他范文程功不可没。

    越想范文程心里越美,但这个时候,宁锦防线告急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眼里,宁远失守1万,清军全军覆没。锦州城被围,大清新任的兵部尚书洪承畴还有三个亲王等几万大军被困锦州已经两三个月了。

    范文程得知这个消息愕然,姓林的真是太能打了,他必须得赶回京师,与孝庄太后和多尔衮商议派援兵,锦州解围之事……

    锦州城外明军的大营。

    朝鲜使臣崔成秀在这里小住了几天,拜别了林毅就要告辞了。

    朝鲜使臣当然不敢在这里多待,他害怕被清军的眼线发现。这一趟不虚此行,他也等着回去向国王奏报请功受赏。

    林毅把他送走之后,100名朝鲜美女林毅照单全收,然后这100名朝鲜美女也编到女营当中,准确的说是编到女营当中的歌舞队。

    现在负责歌舞队的当然是才貌俱佳的邢畹芳,林毅让她给自己调教乐队,陈圆圆貌美如花,林毅更看重的是她的才艺,这叫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现在林毅女营的射击训练还在继续,林毅每天除了自己练武之外,都要到女营的射击训练场转一转,然后隔三差五晚上,准备酒宴,听歌看舞,就消磨着时光。

    城外的林毅日子过得这么滋润,城中的洪承畴这些天可愁坏了。

    现在城中还有四万人马,但是军粮早就吃光了,战马也杀吃了一大半。作为满清鞑子他们骑马上的游牧民族,杀战马来充饥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清楚,但是总不能让活活饿死吧,现在城里能吃的东西都吃了,还出现了饥民相食的惨状。

    不管怎样,总不能让饿死,活着就有希望。救兵怎么还不来?洪承畴等人站在城头上看外面沟壑纵横,沟壑之外是连绵不绝的明军大营真是望眼欲穿。

第346章 围城再打援() 
打发走了范文程之后,郑芝龙心潮起伏,真的觉得自己的春天到了,作为海上霸主和南安伯、福建总镇他已经不满足了,哪有自己当皇帝来的爽?

    他仔细品味着和范文程的会晤,范文程的一席话,令他真的动了心,这个大汉奸不只是会给满清鞑子当奴才,这人是真有才,要不然也当不了大清的弘文馆大学士,伺候了大清三代帝王。满腹经纶的在郑芝龙面前引经据典,一张嘴能把金条说成稻草。

    再加上帝王的诱惑力之大,从来就没有人能抵抗得了,万民朝拜,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生杀予夺,为所欲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滨莫非王臣。

    这样的诱惑,自古以来让多少英雄豪杰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妻离子散成为人间冤魂。

    面对如此诱惑,郑芝龙当然也抗拒不了,他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条龙,终非池中之物,被崇祯皇上招抚,从游击将军,到总兵官再到南安伯,福建总镇,这样的封疆大吏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他盘踞福建多年,觉得自己是腾飞升空的时候了。

    大明的江山延续了270多年已经走到了尽头,崇祯皇上上吊,大明朝名存实亡,年幼的太子就是个窝囊废,大权旁落,林毅挟太子以令天下,最后他必然废太子自己登基坐殿。

    自己岂能听任姓林的驱使?他算个什么东西,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由一个总兵官打了几场胜仗爬上了太子太师的地位。自己好歹还是南安伯,福建总镇。

    连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流贼都当皇上了,难道那把椅子他郑芝龙就坐不得?

    正在这个时候,他的三弟郑鸿逵回来。

    郑鸿逵跟郑芝龙一样,也是他们郑家的骄傲,除了郑芝龙之外就数郑鸿逵的本事大,武艺高,官做的也大。

    郑鸿逵原名叫郑芝凤,崇祯年间的武举人,熊文灿招安郑芝龙的时候,崇祯皇上对郑芝龙进行了加封,对这样一个武举人当然不能亏待,让他在锦衣卫任职,由于此人武艺高强,勇谋善断,很快被擢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崇祯皇帝被逼的煤山上吊,他的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除了最幸福的太监王承恩之外,当然各谋生路,不会都陪着这样一位君王死社稷。

    郑鸿逵也觉得大明朝就这样完蛋了,李自成打进了北京,皇上被逼都上吊了,这绝对是要改朝换代了。大明的一些旧臣,为了讨好新主子,求个一官半职继续在官场上混,纷纷找李自成报道。

    但是郑鸿逵除外,并非他不想继续当官,而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他是崇祯驾前最亲信的特务头子之一,认为李自成肯定不会容他,与其被害不如逃命。

    郑鸿逵逃出城外之后,骑上一匹快马,仗凭他高强的武艺,很快从北京跑到了南京。

    南京作为大明的陪都,跟北京的建筑格局一样,而且领导班子也有一套,跟大明的帝都北京那一套6部的班子差不多,就是规模小。说白了那里是大明朝的旧臣养老的地方。

    郑鸿逵逃到那里的时候,本来打算凭借自己在锦衣卫的高层身份在南京谋个一官半职。

    这时一个逆天的消息传来了,太子太师林毅率部闪电般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城。

    崇祯皇上虽然上吊了,但是太子还在,特别是太子太师林毅,手绾重兵,现在被举为监国,大明朝的这台机器照常运转,但是郑鸿辉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不敢再回去了。原因是他是舍弃主子的“逃兵”,因为锦衣卫不只是朝廷特务机构还是朝廷的禁卫军,禁卫军都是有皇上统领的,当然负有保护皇上的天职。

    崇祯皇上被逼上吊了,大明朝的国都被流贼李自成攻破了,而他作为禁卫军的头子之一却逃跑了。

    回去后姓林的要是排除异己,自己肯定得被他千刀万剐。

    因为郑鸿逵不会忘记,当年林毅一夜之间诛杀上千名锦衣卫,跟厂卫之间结下了死仇。虽然皇上原谅了他,但是作为锦衣卫的高层,他们之间的仇恨不一定能解得开。

    因此郑鸿逵思前想后,不敢回北京,也不敢留在南京。

    因此郑鸿逵继续南逃,一直跑到了福建老家,找他大哥郑芝龙来了。他当然知道大哥郑芝龙现在不仅是海上霸主,还是福建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