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45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45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冒着箭雨,鏊拜继续往前冲,突然一支箭正中其左胸,血箭四溅,疼得鏊拜身子一歪,赶紧用大刀柱地,才没有倒下,鏊拜稳住身子后,不顾鲜血如注,胸前插着箭仍然往前冲。

    城上的明军有些发傻,有的战战兢兢扔了手中的弓箭和刀枪就跑,就这样一个冲锋,鏊拜便冲到了长城的城墙下面。然后搭建人字梯,浑身是血的鏊拜第一个飞身跃上了关城,然后鞑子们纷纷上了关城。

    明军开始溃败,这时马銮带着残兵败将跑回来了,大清的肃亲王豪格带着几千鞑兜着屁股追上来了,马士英一看大势已去,关城肯定宁不住了,带着残兵败将退出了山海关。

    天黑时分,两路鞑子兵合一处,彻底占领山海关,包括一片石。

    豪格和鏊拜稍事休整,查点人数,两支鞑子两万人马此时伤亡七千余众,但是还有一万两千鞑子,实力尚存。二更时分,豪格和鏊拜带着一万名鞑子在就出发了,他们留下二千鞑子守关。

    还是那句话,他们的目标不是占领这座关城,也不是入关。而是按照多尔衮的战略部署,准备背后奇袭林毅。

    夜幕下一万名鞑子直扑关外的明军,这些轻骑兵如暴林的野兽一般,浮空掠影,疾风劲草。

    前面就是马士英父子的连营,白天这一战下来,这父子二人丢了关城,两万多凤阳军还剩下三千多人,父子想夺回关城,但有心无力。二人又不敢去见林毅,害怕被砍了脑袋。

    也想到过畏罪潜逃,现在又无处可逃。关内都是大明的天下,说白了都是林毅的天下。而且他们现在被赶到了关外,想回关得向西绕过山海关。去投降鞑子,他们还不敢,怕丢了性命。去留不定时,他们扎下营寨,苟延残喘。

    正这时,一万名鞑子就冲向了他们的连营,到这里就这把这座明营给包围了,然后展开了血腥的屠杀。这些凤阳兵觉得打不过,赶紧投降,但是鞑子可能受了林毅的影响,他们不允许明军投降,把那些弃械投降者全部斩杀。

    这是要斩尽杀绝的节奏,马士英父拼死力战,眼看要全军覆没时,西边来了一支队伍,全是清一色的蒙古骑兵,但他们打却是大明的旗号,领头的除了哲哲之外,有翁牛特的城主巴彦布沙尔、察哈尔一部的汗王巴林、土墨尔左翼的寨主巴善等。

    哲哲奉了林毅之命马不停,日夜兼程,她跟林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狠不得长了翅膀,一下子飞到目的地,然后带着军队再一下子飞回到林毅的身边,这一路上把女营兵差点累个经血不调。

    她到达翁牛特城的时候,他的父皇巴彦布沙尔已经集合了全部的翁牛特精壮八千余人。因为他已经得报了,林毅这些年在中原叱咤风云,为有这样一个女婿,老头扬眉吐气。山海关大战的消息也传到了翁牛特城,老头正准备支援女婿,不光是他,他还联络了巴林、巴善等几个部落,这些都是被林毅从大清那边拉过的、与大明永结盟好的,很快就凑了两万多人马,还没出发,哲哲就到了。

    得知山海关大战已经结束,明军大获全胜,林毅监国大明,代理太子监理朝政,十万明军兵出山海关,他要亲征大清,去除边患。巴彦布沙布高兴得胡子翘起多高,这个金龟婿真是挑着了。

    察哈尔一部的巴林热血沸腾,为有这样的结义兄弟而自豪。

    与他们一样踌躇满志的还有土默尔右翼的巴善等,他们觉得这次与大明结盟,与大清决裂是明智之举。

    当天晚上女儿就拉着巴彦布沙尔等头领,带着两万多蒙古铁骑就发了。山海关的枪炮声又惊动了他们,派人一打探,才知道鞑偷袭关城,他们准备先打一仗,紧赶慢赶还暗来晚了一步,关城已经被夺,但战斗并未结束。

    两万多蒙古精壮夜幕下如道道黑色的闪电,到这里对这些鞑子就下家伙了。

    蒙古铁骑自古以来就以骁勇善战著称,何况这次兵力又是清鞑子的两倍,清鞑子措手不及,不知明军从天而降,没有任何征兆,因此被杀得尸横遍里,血流成流。

    马士英父子这次死中得活,现在又还过手来了,带着两千多残兵败将开始反攻,听说援军到了,他们认为这是派来的救兵,为自己没有走错路而暗自庆幸,从此再也不敢有这样的念头了。明军与蒙古军队合力拼杀,豪格和鳌拜伤亡惨重,很多鞑子走投无路,被逼得跳海。

    豪格和鳌拜拼死力战,终于杀出重围,打算退回关城,因为两面受敌,一面大海,只有这一条路了。

    夜幕下这支残兵败将也就是三四千人的样子,他们在前面跑,后面明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因为马士英父子与哲哲带领这些蒙古骑兵,打算一举夺回关城,否则没法向林大人交代。

    豪格他们正往前跑,突然,前面来了一支军队,还认为是明军,这些鞑子惊恐之余就做好了以死相拼的准备,辨别清楚时却原来是他们自己人,全是从山海关逃回来的残兵败将。

    豪格和鳌拜惊慌之余,忙问原委,败军之将慌忙作答:一支明军扮作清军偷袭了关城……

    原来山海关大战的时候,关内另一支军队也出动了。领队的正是永平总兵刘肇基。永平离山海关很近,有一段时期,山海关还归属永平管辖。

    现在永平军事掌握在刘肇基的手中,此人原是卢像升的部属,与林毅同在卢总督手下听用,后来刘肇基为密云总兵,林毅为密云副总兵,二人相互仰慕。再后来林毅升为密云总兵,刘肇基为蓟州总兵,跟随洪承畴参加宁远会战,兵败之后,被崇祯加封永平总兵退守永平。

    林毅这次监国大明,刘肇基第一个拥护,山海关大战的消息传到永平,永平人纷纷来找刘肇基,要求刘总平立即出兵山海关,协助林大人杀鞑子。刘肇基何尝不想?

    但此手他下正规军只有两千来人,有人出注意让他们以林毅的旗号赶紧招募兵勇,因为几年前的永平保护战,林毅三战三捷,杀退了鞑子,保住了永平,现在永平到处可见林毅的功德牌和金身塑像,刘肇基就答了,果然报名入伍者络绎不绝,连老人女人和孩童都来了。

    短短的三日之内,报名者过万,当然得挑选,经过筛选,有三千多人合格,加上原来的两千多人,共凑了六千人,留下一千人守永平,剩余的五千精壮全都带上,刘肇基就出发了。

    但是刘肇基来到时也晚了,鳌拜与豪格已经在关城上胜利会师,马士英父子带着几千凤阳军已经被赶出关外。

    刘肇基想夺关,但是他没冒失,鞑子战力他是清楚的,而且山海关凶险,何况这五千永平兵大多是新兵,没受过训练,称为乌合之众不为过。强功肯定没有胜算。

    因此刘肇基准备想个万全之策。还没想出来,有人向他报告鞑子主力连夜出关,关内空虚。

    “真是天助我也!”刘肇基大喜,立即决定来个诈城。让手下兵降扮作清军,说是多尔衮派来从海上来支援他们的,知道山海关打惨烈。鞑子不信,但不摸不准,迟疑之举,刘肇基已经将队伍悄近并猛烈攻击。

    山海关的鞑子只有两千人,守两关,且是疲惫之师,因此刘肇基得手了,一举就攻上了关城。鞑子被斩杀了一地,剩下的几百人逃出关城,刘肇基夺下关城后,不给鞑子喘息的机会,在后面紧追不舍……

    喊杀声起,火把晃动,这支明军已经追在后面追来了。

    豪格和鳌拜此时有种看万花筒的感觉,有些眼花缭乱,头晕目眩,胜仗眨眼之间成了溃师,还准备连夜偷袭林毅的后方,没想到他们现在却成了瓮中之鳖。

    现在豪格和鳌拜傻了,连吃败仗,刚刚得下的关城也丢了,这是要全军覆没呀!

    他们当然不甘心,唯有死战。但是鞑子两路败兵加在一块也不过五千人,聚集的明军包围蒙古铁骑在内超过三万,而且南北夹击,成包围之势,就在山海关外,一场混战杀到天亮。

    豪格和鳌拜凭勇猛无敌,终于又杀出了重围,往西逃走,一口气跑出四五十里,看看后面没有追兵,他们才停下来,但此时再一看太狼狈了,两万人马,没出两日,还剩下一百五十余骑。包括豪格和鳌拜在内,还有几十个挂彩的。

    两万名鞑子百不存一,这一仗太惨了!

    豪格和鳌拜真想跳海自杀,但眼前是大草原,最后他们带着这一百余骑狼狈而去……

    天亮之后,这场战斗结束了,蒙古兵和永平兵、凤阳兵兵合一处,三万多明军进行了分工。

    最后让马士英父子带着两千凤阳兵留下,打扫战场,回防山海关。然后哲哲和刘肇基他们兵合一处,赶往皇姑屯战场,三万大军稍事休整就出发了,几十里地很快就到了。

    林毅见到这些人,皆大欢喜,寒暄已毕,哲哲和刘肇基详细讲述经过。

    “妈的这些鞑子,真够奸猾的,多亏你们来的及时,否则,还真让他们得手了,先给你们记大功一件。”

    “我们哪敢邀功?全是林大哥运筹的功劳。”哲哲第一次嘴这么快,说完后才觉得自己有些冒失了,看了林毅一眼,脸色微红不言语了。

    刘肇基也谦逊道:“哲哲姑娘说得不差,若非这些蒙古勇士及时赶到,并鼎力相助,杀败这两路鞑子,夺回关城,谈何容易?”

    巴彦布沙尔和巴林、巴善都开怀大笑,林毅吩咐给他们记大功,现在又多了三万人马,特别是两万多蒙古铁骑,林毅有种如虎添翼的感觉,觉得是猛烈追击鞑子残余的时候了。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准备,当天午后,林毅一声令下,十几万明军扑天盖地一般向多尔衮的连营杀来……

第330章 炮轰多尔衮() 
肃亲王豪格和满洲第一勇士、护军统领鳌拜,现在成了多尔衮唯一的希望。

    他带着几千兵马,连炮营的几千兵将,算上还有1万多人。三百门红衣大炮是他最后的防线,背靠大山。只要能把明军阻在这里,豪格和鳌拜的两路人马攻袭其后,然后他带着几千人马进行反攻,最后的胜利仍然属于他们。

    虽然伤亡惨重,但是这样的结局也是理想的,毕竟能够打一场胜仗太不容易了,尤其是能够打赢强大的对手林毅更显得难能可贵。

    多尔衮这样想着,愈发的急切盼望有这两只队伍的消息。

    等时间是最熬人的,因为时间这东西太奇怪。你越盼望它过得快些,它越是慢,慢到令人心焦。但是有的时候你嫌它太快了,想留住它,那绝对是徒劳,它往往在不经意的时候像贼一样就溜走了。

    此时多尔衮的心情可以度日如年四个字,马上都两天了,怎么还没有消息,难道出了什么意外?

    多尔衮算计这个时间,怎么着也该有回信儿了,可是明军后面一点反应都没有。

    正在多尔衮等的不耐烦,已经派出了三拨探马去打探,正要派出第四拨探马的时候,有人来报,肃亲王豪格兵败!护军统领鳌拜兵败!

    多尔衮和索尼等人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两路兵马都败了?他们多么希望探马报错了消息,但是接下来陆续来了几拨探马,向他报告的内容完全一致,有的向他们详细报告了经过。

    多尔衮和索尼等人愕然,肃亲王和鳌拜这一战一波三折,明军关键时刻又来了援军,怎么这么巧?难道天要亡我大清?

    看来这一战完全没有失望了,多尔衮满脸的沮丧。

    索尼仗着胆子过来,“王爷,为今之计赶紧撤退,保存实力,退守宁远,派人赶往京师,让太后再派援兵。”

    多尔衮知道索尼说的是至理名言,现在只有撤退这一条路了,这一战是完败,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

    但是多尔衮还有些犹豫不决,他这个摄政王刚刚上任不到一年,本打算利用这次兵进中原,扬名立万,牢牢巩固自己的地位,让肃亲王豪格那一派反对自己的人刮目相看,好好警醒一下。

    可是没想到,出师不利,第一战山海关大战就失败了,十几万兵马损失过半。

    倘若那一仗还能够为自己找到解释的借口,可是现在皇姑屯一战又失败了。

    明军没有了险关,也没有什么出其不意的偷袭。双方在公平的条件下摆开了野战,他还拉来了几百门红衣大炮,打破了大明的火器优势,再也没有任何理由失败了。

    然而连遭惨败,损兵折将,威名扫地,颜面何存?回去向孝庄太后如何交代?那些诸王贝勒贝子,特别是反对派,必定会更加蔑视自己。

    多尔衮越想脸色越难看。

    正在这时肃亲王豪格和鳌拜率领残兵败将回来了。

    两个人跪在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