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68部分

水浒大宋-第68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罕见地陷入到民族文明的思考中去,任由思绪纷飞。当个土豪安身立命是不可能的,这辈子就太安逸了,总是少了点味道。

    王总管在旁轻声问道:“老爷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张林回过神,目光对着领取救济食物的流民,感叹道:“你说,这些人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无非是能有一口吃的,一块地种,一个房子挡风挡雨罢了,还能希望什么?”

    “说的是,那你的希望又是什么?”

    王总管诧异地沉思片刻,忽而自嘲般地笑笑:“小人从前在西门大官人府上做掌柜,无非是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自己可以多赚些钱。现如今跟了老爷您,小人经历颇多,从一个掌柜做到总管,只希望帮着老爷分忧解难。至于以后会希望什么,哪得看老爷您能带着我们走到哪一步了。”

    张林笑道:“你倒是会说话,我能走到哪一步,还需要你们的帮衬。俗话说得好,独木难支,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他指着流民群道:“年后新作坊和镖行就从这些流民里面挑,尽量挑选些身体完好的健壮男人,至于失亲孤儿则收留下些来教书认字,指派些轻快的活给他们做。至于年老的,你也看着安排,重货干不动,养猪养鸡总能操劳的。”

    王总管道:“老爷菩萨心肠,悲天悯人世所罕见。不过每年这样从北方流难来的百姓数以万计,我们行当怕是容不下这么多人。”

    “今年的目标是把河北东路的博州、大名府,沧州、滨州,以及京东东西两路的郓州、齐州、青州等地打开分铺。这般算下来,总是需要千儿八百人。你从流民里把十三到十八岁的孩童挑选出来,我会专门找人教导。其他人等,你自己分配出去。”

    “是。”王总管道:“京东两路的官府方面我会亲自去打理,老爷放心。”

    张林欣慰道:“你办事,我很放心。走吧,去西城救济点看看。”

    历史上说,宋朝是最富裕的朝代,却也是最受北方游牧民族欺压的朝代。

    诸如莘县这般聚集的数百流民还算是少的,再往北面到河间府、真定府、代州、析州一带流民无数,南下逃难的规模要大的多。

    张林再是自负,也知道目前解决不了流民问题,只有让这个中华大地富裕强盛起来,才能让大部分人享受太平安生的日子。

    昙花一现,浮游人生可不是他此刻的理想。

    年后正月初,张林忙于莘县周边的流民工作,从其中挑选出一百来个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孩童,八十多个体格健全的汉子,另有一百多名熟悉庄稼或者养殖的苦哈哈。

    因为张林自发的举动,莘县官场受益良多,把安置流民一事汇报上去,受到大名府嘉奖。知县官升一级不说,县吏们也是沾了荣光。

    张大户一家过完年后,到了初十,趁着天晴风好便收拾东西准备回返清河县。

    临行前,张大户把张林叫到内厅,耳提面命地提点道:“二郎你这边的买卖已是步入正轨,我也没什么好建议的。大伯年岁已高,去日无多,身下也无子嗣传承香火,张家的未来唯有靠你了。”

    张林恭敬地道:“大伯万不可这样说,您老当益壮,长命百岁。”

    “呵,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不过。”张大户摇摇头,叹气道:“早些年,你爹与我因家产分歧,差些翻脸反目。这些年想来,真是悔不当初。”

    他缓缓起身,望向南方:“想必你爹爹也是如此心情,不然他也不会临终前叫你回来找我。”

    张林附和着瞎编道:“我爹虽从未有提起这件事,却也是常望北而叹。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这黄白之物闹坏了兄弟情义,着实不该。”

    “是啊,所以等大伯死后,我这些年积攒下的家当就由你接手吧。你七姐儿在梁府受得恩宠,手上倒也不缺钱花。”

    张林心说哥才不贪你那点钱,嘴里道:“侄儿却是不合适,大伯还是另作安排吧。”

    “安排个鸟。”张大户忽然语气加重地道:“大伯知你生财有道,莫非嫌弃我这点家当,看不入眼?”

    张林忙说不敢不敢。

    “不敢那就拿着,没人会说三道四。”顿了顿,张大户又道:“你去大名府过完正月上元节,便来清河县一趟。这件事趁我没死前,早点落实便好,省得你伯母那头的几个小子成天惦记着。”

    张林不好推却,便勉为其难地应声道:“好,侄儿遵照大伯吩咐就是。”

第131章 建设团体得有口号和理念() 
说话间,余氏由白玉莲搀扶着,从偏道转进内厅,笑道:“你俩谈完没?”

    坐落间,她道:“你大伯那点心思,老身懂得,也从未想着把这家业交给那几个不成器的小子去败。二郎你若有心,以后适当照顾他们一下就可,免得他们背地里咒骂我们。”

    张大户怒道:“他们敢?”

    “有何不敢,你当年不也是为钱跟兄弟翻了脸,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几个小子贼精呢。”

    张林苦笑道:“大伯、伯母放心,侄儿接手便是,若他们敢来闹,我有的是手段收拾。若用心做事,侄儿便保他们衣食无忧。”

    “说的是。”余氏忽然转开话题问道:“我看你这两个妾氏也都懂事能干,只是正室还空着,二郎到底作何思量?”

    说到这话题,白玉莲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张林,她自认没有资格做正妻,但还是有浓浓的好奇八卦心思的。

    张林道:“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小娘子罢了。”

    余氏呵呵笑:“我这房一个远房表亲,是我祖父辈下同父异母的兄弟,他膝下有个小闺女,正该到了婚嫁年龄,唤作刘三娘。年方二八,姿容上佳,改日到了清河县,我叫她来与你见见。”

    “啊?这个”

    “虽然坏了规矩,但毕竟是自家人,没那多讲究。就这么说定了,二郎不许推辞。”

    张林喏喏地应了,心道老子的女人已经够多了,为何总有刁女想害朕呐。

    送走张大户和余氏,他颇感松了口气,在乡里随意走动,查看下给收拢来的流民置办的事情。

    这些流民说白了,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比起本地人,他们的工钱要低上一大半,做满一年后才有资格落户和拿一样的待遇。

    当然,张林所挑选出来的流民都是没有心思返乡的。但有想回乡的,都统统不在招工的要求里。

    张林虽然缺人,缺的只是能管理的人,而不是底层工。像这些流民,北地随处可见,不给工钱只管饭的都有人抢着来。

    “老爷好。”

    “保正好”

    流民们住的地方是原先给坊工建造的集体宿舍,因为坊工还没满员,所以暂时抽出来给他们住。等年后会专门在临近后山处开一片地造房屋,用来收拢后续的流民。

    张林在贴身护卫吕成几人的陪同下,查看了一趟宿舍,享受着流民们的感恩戴德,心里不禁有些飘飘然的成就感。

    人呐,不论做什么事,不是就靠成就感支撑下去么。

    来到训练营地,看着流民闲汉们在老老实实地跟队训练的情景,张林把营地教头陈良喊来,问道:“这批人可有不听话的?”

    陈良依旧一副板着水泥脸的模样,浑厚声音道:“没有,队列操练虽然还不习惯,但一个敢抱怨的也没有。”

    流民就是如此的好满足,张林提醒道:“你作为教头,不但要抓他们的军事操练,更要不时地和他们谈话,让他们放下警惕和不安,把大王乡当成故乡。”

    陈良立正,举拳敬礼:“是。”

    这套敬礼动作推出来后,很快就被大伙儿有学有样地当成标准动作用来打招呼了。古人虽然不明白这样做的意思,但知道大概就类似于军礼那般的礼仪。

    张林知道,但凡改朝换代或者成立团伙,都必须带有一个独特的政治性质。

    这种性质可以是保家卫国的理念,也可以类似于白莲教那种宗教理念,诸如梁山的“替天行道”或者“杀富济贫”也是一种表现方式。

    有的组织或者团伙成功地改天换地,就比如某党。也有的半途而废,比如太平天国的“均田均产”和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口号。

    他目前还没有整理出来自己的组织理念,不是迷茫,而是选择太多一时难以决断,再者也没有人手来实施理念建设,所以只好拖着。

    思量间,看到一板一眼做事的陈良,张林大有感慨,若身边人都如陈良这般踏实做事,何愁大业不成。

    他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赚钱,有了钱才有未来。至于招兵买马倒不急于一时,只需要把中低层的军事管理班底训练出来就行,有金山银山在还愁招不到人给自己卖命?

    张林这般在大王乡里转悠,颇有些皇帝巡游的感觉,就像在自己领地里一般,看着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治下的作品。

    回到宅上,正是傍晚时分。

    翠梅急急地迎面禀告道:“老爷,曹大爷回来了。”

    “哪个?曹宝?”

    “嗯。”

    曹宝被指派跟着刘唐去青州搭救宋江,后面又是派去了燕顺、郁保四等人,一晃大半个月过去,事情该有个结果了。

    大厅中,曹宝见得张林现身,忙是起身道:“二爷。”

    “嗯,坐坐,一去月余,辛苦了,青州事情办得怎样?”

    曹宝道:“小人长话短说好了,宋江被捉后,小人曾按照二爷吩咐唆使刘唐联系了清风寨的‘矮脚虎’王英。原先是打算劫狱,因为人手不够而作罢。后来燕顺、郁保四带人来支援,梁山那边也来了个豹子头林冲,所以改作半途劫囚车。如今宋江已是脱险去了梁山,不但如此,青州指挥司统制秦明和兵马都监黄信都被尽数活捉,被诓骗去了梁山。”

    张林点头,问道:“燕顺,郁保四呢?”

    曹宝怒道:“那两厮不知被灌了什么迷魂汤,死活要把宋江安全送去梁山。”

    说到此,他斩钉截铁地道:“二爷,不是小人背后说闲话,这二人此去梁山我看不是送人这么简单,而是瞎了眼想要入贼伙。”

    “稍安勿躁。”张林宽慰一句,笑道:“燕顺不说也罢,郁保四要投梁山却是我指派的。”

    曹宝惊道:“二爷这是为何?”

    张林道:“之所以没告诉你,却是你去青州后才临时想出来的计划。如今你立功甚多,却也是有资格知晓一些了。”

    他整理了下思绪,道:“梁山贼伙已成气候,八百里水泊易守难攻,朝廷已在厉兵秣马地要收拾他们了。不过梁山气数未尽,朝廷想要对付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

    曹宝忽然想到自家老爷一直以来治下的方式,无处不透露着军事训练的味道,此番暗中相助梁山,莫非也有占山为王的念头。

第132章 船只计划() 
占山为王,割地称王,甚至问鼎九五之尊。

    张林笑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曹宝,你是第二个知晓这个秘密的人。放心,厅后没有刀斧手,你不用紧张。”

    曹宝努力镇定地道:“二爷当真有此打算?”

    “早有此志,你待如何?”

    “小人,小人愿以二爷马首是瞻!”

    张林伸手虚扶,将曹宝托起,笑道:“也不用这么拘束,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此乃杀头的买卖,我不强求你。”

    曹宝道:“小人穷苦出身,只读了几年学塾,唯有一身力气。早先我跟着二爷杀阳谷县的狗官时,可没有半句推辞,横竖一条命,不如跟着二爷您搏个富贵。若能青史留名,倒也不枉此生了。”

    这是个有野心的手下。

    不怕属下有野心,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才是一条咸鱼。

    “好!”张林用力拍他肩膀,晒然道:“既如此,以后这大镖头就由你接任吧。你要多跟陈良沟通,尤其注意马匹骑术和弓箭射击的训练。”

    “是。”曹宝问道:“陈良和金大升可知二爷心思?”

    “暂且还未告诉他们,除了你,只有冯海知晓。或许,石秀也猜出一些。”张林摆摆手:“不说那么多了,你且下去休息,平时若闲暇可以多来找我聊聊天。”

    “是,小人告退。”

    曹宝走后,张林歪在椅子上瘫躺了好一会儿。起兵造反这种事情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可是若主要头领不知晓,就无法把他的意志贯彻下去。

    大王乡目前各处镖行和在训闲汉约有小两百名,新招纳的流民闲汉也有小一百名,暂时的财力只能支撑这个现状。若想发展,只有更多的银子投入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