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62部分

水浒大宋-第62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保正,实际上要受对方在这件事上安排。

    张林心知肚明,笑笑,不卑不亢地道:“行,这件事小弟回去后就加紧落户选丁,回头会把名册报给县尉您参阅。”

    房宣山听他这样说,这才暗暗松口气,宽慰道:“二郎有心就好,倒也不急在一时。我知你乡里的作坊很缺人手,上番时候我把教头派下去操练就行,倒不必让你来回奔波受累。”

    “多谢县尉照顾了!”

    “呵呵,应该的,二郎无须客气。”

    这就是大家都互相给面子的最好结果,谁也别给谁添麻烦。若张林没有敦武郎八品官和梁中书的背景,这房宣山也不用拿话试探了。

    在县衙里吃过酒,已是午后,张林领了官印文告便打道回大王乡。当初是忐忑不安心急火燎地出发,此刻却是风风光光地回来了。

    车队刚到乡道口,耳边只听得噼里啪啦一通炸,敲锣打鼓声喧喧闹闹地响起来。

    他忙是揭开车帘,只见乡道上涌出来四五十号人,除了鼓乐队伍,王掌柜和孙掌柜等人都是迎在人群前头,脸上满是欢笑。

    在这喜庆声中,人群把老爷接下马车,拥着往乡里去。

    张林指着王掌柜等人笑道:“你们呀,就是会耍闹,我走这些天里有什么事没?对了,镖行那边顺不顺利?”

    王掌柜忙道:“老爷放心,一切都顺利。镖行各个分铺的财账管事已经派下去了,这月的财账汇总马上就能统计出来。除此外,各处镖路的贼匪都扫清,镖路通畅无阻,镖头们月初就回乡里集合,到时候老爷可以亲自问问。”

    “那就好。”张林点点头,把人群招呼招呼后散去,在乡道里四处巡视,看到一处生药铺时才停车指着道:“药铺的人手是哪里来的,告诉莫员外没?”

    “小人已经按照老爷的话说给莫员外听了,亲面说的。至于药铺的伙计和大夫则是从博州聊城里请聘,已经举家搬迁来了。”

    “肯背井离乡,花了不少银子吧?”

    王掌柜无奈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红口白牙说不动人,这些人只认得真金白银。”

    张林笑笑,若有所指地道:“现下大宅里内外各一个管家,大名府里也有王管事,是应该提拔一个总管了。王掌柜你年岁也不算大,跟我身边最久,有没有兴趣当个总管?”

    “老爷意思是?”

    “总管就是字面意思,内宅除外,统管外宅财账,包括布行、镖行和以后的酒楼等其他产业,低于三千贯钱的账目可以不必跟我申请,直接走账。这个位置权利很大,需要一个忠心厚道的人来操持。”

    王掌柜忙是鞠躬作礼,激动地道:“小人愿效犬马之劳!”

    张林作势将他扶起,拍拍胳膊道:“不需这般多礼,以后你就是王总管了。金银动人心,你自己不但要以身作则,更要约束好其他人,别辜负了我对你的厚望。”

    “老爷放心,小人万死不敢!”

    提拔王掌柜当总管是张林回返路上就决定的事,现在他宅上打理官吏方面的人有林老叔,外宅管家有原来开字画铺的李掌柜,大名府有欧先同欧管事。所以,得安排一名总管事把这些人串起来做事。

    王信跟在他身边最久,操办布行两年了,熟知财账方面的东西,又很会待人接事,选他当总管事是眼下最合适不过的。

    回到似乎久违的宅院里,潘金莲和陶红云已是带着丫鬟小厮们在门口迎接了,一声声老爷地叫着,让得某人飘飘然。

    张林让众人该干嘛干嘛去,来到内院后,在小厅里让白玉莲跟两位妾氏见面作礼。

    白玉莲初见潘金莲,自然是一番说不完的寒暄话,从王招宣府的事聊到张大户家里,又聊起分别以后这几年的琐碎。

    张林则由陶红云服侍着洗了个澡,换上一身绸袄,随后吩咐开家宴,将几位在场的掌柜们一并请来吃喝一顿。

    席间觥斛交错,谈笑风生,话题大多不离梁中书的事情。而张林从张巧云嘴里打听到梁中书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心里估摸着对方也没几年活头了,因此并未将此人作为长久的靠山。

    想安安稳稳地混到金兵南下,还得攀上蔡家这颗大树,以及当朝权贵如高俅太尉、童贯等武官。

    酒过三巡,张林趁着机会也将王信即将担任总管家的事情说了出去,将孙掌柜从染布作坊里提升上来兼职打理售衣部,从柳二那一批八个人里挑出一个叫罗宣的领头担任新的染布作坊掌柜。

    宣布新的人事调动后,大家自然是欢欢喜喜地互相恭贺,喝到夜里才是散去。

    回来后侍寝的规矩应该是轮到正配夫人,但张林现在还没娶妻,所以就到潘金莲房中过夜。

    恩爱一番,云雨几度,二人相拥着说些私密话儿。

第120章 船运打算() 
“老爷如今有了梁相公照应,当可后顾无忧了呢。”

    “呵,狐假虎威的事情我不屑去做,只是怕小人算计罢了。”

    “说的也是。奴家将周围乡村的闲地置办了五六百亩了,听老爷说要用来养牲畜?”

    张林拍拍她翘臀,道:“良田还是继续种粮食,次一等的和荒田用来畜牧,如今乡里也有五六十户人家,菜蔬果肉吃的不算少,总不能一直从外面买。”

    潘金莲纤细春葱似的手指在男人胸膛上画着,小声问道:“听说老爷在大名府教坊司里买了个唱伎?”

    “嗯,十一月中旬应该就到乡里,到时候你可别难为她。”

    “哼,奴家可不是那样人。”潘金莲委屈了一句,嘀咕道:“外头想脱籍的坊间女子多的是,老爷若是见一个就买一个,咱家大宅虽然大,却也住不下那么多。”

    张林嗤笑道:“你这说到哪里了?放心,以后我尽量少去那些烟花之地就是了。”

    潘金莲抬起脸颊,美目闪闪:“奴家可不是这意思,老爷身份尊贵,日后少不得要跟人吃酒交际,哪能避得开?奴家只是让老爷少碰那些烟花女子,怕伤了身子,还有”

    “是是是,听你的就是。”

    张林心里对她流产有愧疚,于一些小事情上向来都是依着她。三言五语哄一番,女人就心满意足了。

    而且,他这次为唐玉仙脱籍的确有些冲动,暗道以后若是见一个收一个,只怕他得破产。坊间女人碰到极品的,逢场作戏一番就是,根本不用花钱给人典身。

    只是他来到北宋时代的时间不算久,对待女人的心态还没转变过来,唐玉仙可怜兮兮地无言诉苦,才让他动了恻隐之心。

    他在心里嘀咕道:只此一回,下不为例算了,当这话放屁。

    万一遇到如李师师那般极品的呢?

    一夜无话。

    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台的薄纱照进房内,火炉将熄未熄地烧着,隐隐约约的口号操练声从远处传过来。

    十一月初,要忙的事情很多,张林醒了便让女人们着起床,吃过早饭后,就让几位掌柜在正厅后的偏厅里等着。连上陶红云在内,一共四五个人开始清算财账。

    这一次的清账工作,张林亲自参与,也是借此机会将刚抬举成总管家的王信纳入核心层,将真假两份账本的事宜说了他听。

    从一号忙到三号中午,总账才是清算完成。

    张林指着桌面上的黑匣子,对王信道:“以后你手上所存的就是这些账簿,每一笔花销不管是否经过我同意,都必须要记录在上面。同时,内宅里还有一份装在红匣子里的备账,用来每个月核算做实账。你若想查阅实账,每个季度来找我要。”

    王管家点头道:“是,小人明白了。那若是各地分铺支出钱财,该如何调度?”

    张林笑笑,伸手示意他坐下说话,然后道:“你既然做了总管,那就不要再管其他事情了。目前账面上有五万贯的存钱,全部放在宅上内库中,若是有镖头或是分铺掌柜要支用,首先要经过你核实和同意。三千贯钱以下,你找潘大娘子和陶二娘子两人,不需经过我就可以支取出来。若是超过三千贯钱,看是否急用,若是急用就不必经过我同意,但事后必须详细汇报。”

    “是,小人明白了。”

    “记住,你的责任是统管财账,具体的经营就不要再过手了,免得出现差错。但凡有人支取钱财,你一定要核实仔细。至于人手方面,你自行去任用,任何分铺都不会阻拦你核账的事情。”

    “是。”

    “你原先打理售衣部,每月平均下来也有接近两百贯钱的进项。现在做总管了,我就给你开每年三千贯的工钱。除此外,如果你能做的好,不出错,每年还有五百贯钱的奖励。”

    王总管露出会心笑容,弯腰作礼道:“小人多谢老爷厚待!”

    张林宽声道:“厚待你是应该的,你现在的收获都是你用心做事的结果,好好干,不要让我失望,更别为了蝇头小利丢了金饭碗。”

    “是,小人谨记在心!”

    “去吧,把孙掌柜和罗宣叫进来。”

    王信离去后,不消一会,又有两人谨慎小心地进了偏厅里。

    张林对他俩人笑道:“不用这般紧张,坐吧。翠梅,给两位奉茶。”

    等丫鬟上茶后,他才道:“咱们布行的基础就是染坊这块,罗宣你也算染坊的老人了,现在接手后只需要按照规定做事管理就行,工钱和奖励福利按照孙掌柜原先的待遇算吧。”

    罗宣立刻起身抱拳道:“承蒙二爷抬举,小人一定用心做事!”

    “好好,坐下说话。”张林又对孙掌柜道:“你跟王总管也是老朋友,当初售衣部和染坊脱离开来,你单独负责染坊,做的很不错,我都看在眼里。现在让你去打理售衣部,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去跟王总管多问问,千万别碍于面子坏了事。”

    “二爷放心,小人记住了。”

    “嗯,你的待遇就按照王总管之前的来算,每月固定月钱三十贯,其余按照业绩抽成。业务人手方面,你可以自己安排,小改即可,不必大刀阔斧地改朝换代。人无完人,业务油水方面的问题只要不太严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孙掌柜点头应道:“小人明白二爷的意思,萧规曹随么呵呵。”

    张林见他听懂了,这才满意地笑笑,道:“去吧,把各位镖头们都叫进来。”

    随着二人离去,稍等片刻,浩浩荡荡七个人涌进偏厅中,各自找了座位坐下,等着老爷发话。

    张林目光在七人面上扫过,其中曹宝、郑天寿缺席,暂时由他们的副镖头代职位。至于石秀的位置,已经被冯海顶替了。

    众人不约而同地打瞧冯海,分明是联想到了石秀,却都禁口不提,免得老爷不爽。

    “各位辛苦了,听王掌柜说,试镖的事进行的很顺利?”

    “哪有什么辛苦,不过一群毛贼罢了,老爷放心,从药家镇经过整个博州一带的镖路已经被小人们都清理过。不听话的毛贼们都已收拾了,相信不会出什么问题。”

    张林点点头,提醒道:“对于听话的,愿意跟我们走的毛贼们也别赶尽杀绝,若是遇到武艺和人品不错的,也可以推荐进镖行里做事。”

    “是。”

    “这次镖行开业的地点就放在博州聊城吧,王总管已经跟当地官吏们都疏通好了。关于船运方面的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广通渠,船只镖路不必急于一时,等陆路的网点铺开,到时候再增设人手和分镖铺南下。”

    冯海忽然道:“二爷若想打通船运,恐怕不太那么容易。这些船商要么是和东京府那边有关系,要么就和各地贼伙勾结,就算梁中书肯出面,怕也不好疏通。”

    张林摇头道:“这件事用不着梁中书去出面,还是得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比起陆路押镖,水陆要更赚钱,而且效率高。你们日后去到别处行镖,可以多跟当地贼伙谈谈,把他们给争取到我们这边。”

    对于水陆这块,他其实目的不仅仅是船运,更是要为自己日后南下做一个准备。陆路迁移毕竟没有水陆来的方便和隐秘。

第121章 教授汉语拼音() 
以后要是大规模搬迁南下,其中少不得要运输一些刀枪盔甲之类的东西,陆路太容易被查出来,还是水陆运输量大又安全。

    其次,日后他若占地为王,那是必须要跟宋国和金国敌对。内河道长江和沿海的水军建设,将是他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张林明白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难,军队不是自己喊几句口号和随意吩咐一声就能建立起来的,那是个无比巨大的吞金兽,凭目前的财账实力很难支撑起一支两三百人的军队。

    陆军都这么困难,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