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45部分

水浒大宋-第45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番见女人满脸媚态,哪里还不知她心里想什么,刚跨进温暖的浴桶里,他便伸手去揽女人的杨柳腰肢,嘿笑道:“下来一起洗吧。”

    潘金莲随即羞羞嗒嗒地脱衣下水,正面坐在男人大腿上,搂着男人粗壮的脖颈,小嘴急急地凑上去。

    二人久旱逢寒霖似的缠磨起来,浴桶里的水被折腾的翻江倒海,战场从浴桶转移到桌案边,过了门又战到床榻上,你攻我守、你退我进,战况激烈。

    数回合结束,潘金莲骑趴在男人身上,大口喘息,满脸醉红。

    张林在女人挺翘的臀部上拍一巴掌,笑道:“下来歇歇。”

    “不要,我不下,叔叔再在奴家里面呆一会。”潘金莲扭扭腰臀,不依不挠地搂紧男人脖颈,死活不肯下来。

    张林知道她又在拖时间,想怀上孕,也就由了她。

    两人休息一阵,潘金莲才施施然地拖着疲惫的娇躯为男人擦洗身体,收拾一番后就相拥着沉沉睡去。

    被滋润后的女人焕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时隔两月,潘金莲再度被张林宠幸了后,第二天一大早便去找大王乡原保正林老叔打理买卖佃田的事情。

    张林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颇有些腰酸腿软的感觉,暗道自己真不是一夜七次郎的角色,这以后女人多起来可怎么吃得消啊。

    翠梅丫头服侍着他起床洗漱,刚吃早饭,便有小厮说乡里来了个汉子,是受阳谷县陈知县所托送告身的。

    公文告身?

    是他因为“监囚劳动改造”事情被朝廷封赏的下班抵应官阶文告,自己得罪了阳谷县一班官吏,居然还能轻松拿到手,简直不能相信。

    忙叫小厮把人请进来。

    等那人进了外院正厅,是个二十五六岁上下的青衫汉子,进门就态度恭敬地抱拳道:“小人徐树森,受廖县尉之命,来送告身给张二爷。”

    张林接过那人递来的一个木匣子,也没打开,只似笑非笑地道:“你先前不是说受陈知县之命吗,怎么又改口了。”

    徐树森也不尴尬,稳稳当当地站着,回道:“二爷就当小人口误吧,这告身不管受谁的命,总归是要送到二爷手中的。”

    “呵呵,坐吧。”

    “多谢二爷赐座。”

    张林等他落座了,叫丫头上茶,自己则打开木匣子拿出里面的用绫纸写的告身,看到最后结尾的押印是“主管院”,即官告院。

    告身经办记录是从“侍中”至“中书舍人”六人,也就是由三省官员确认通过的。

    虽然不是经过皇帝御笔的“内制告身”,是一份无品“外制告身”,但终究是确认了他的官阶。

    前些日子,这份赏赐告身还救过他一命呢。

    “替我回去转告廖县尉一声,就说张某诚谢他了。”

    徐树森笑笑,缓声道:“二爷无需客气,县尉大人也很是记挂您呢,让小人顺便问问二爷有没有兴趣回阳谷县里继续开商铺。若有兴趣,狮子街上的铺子随二爷您挑。”

    张林嘿嘿地道:“这么好心?”

    “县尉大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是诚心想交二爷您这个兄弟的。他说前些天张二爷回了阳谷县城一趟,却避开不见,着实叫他遗憾。”

    “”张林眯着眼,心道风声是怎么走漏的?或许是从魏进和胡彪嘴里泄露的,亦或者是药铺那里。

    不过不管谁泄露了消息,张主薄宅院里夜间遭贼的事情应该牵连不到他头上,那个暗室如此隐秘,别人也难以搜出来。

第87章 向外拓展() 
但话又说回来,有钱不赚是王八蛋。

    张林赚的第一桶金就是在阳谷县里,那里的门门道道都了如指掌,如果没人给他使绊子,买卖重新在那里开张就能迅速地稳定下来。

    他想了想,便道:“你替我带个话回去,就说我张林愿意把买卖做回去,但是,不会把铺子开过去。原先大布乡的邱、姚两位掌柜,寿张镇的杨掌柜,十五园镇的郭掌柜,便由他们四人来我这里拿货去卖,相当于代理商资格。中间的差价怎么分,是你们自己的事,我这里只管供货,不问其他事。廖县尉若是答应,便叫他们四人来我这里谈。”

    “好,小人一定将话带到!”

    徐树森起身道:“叨扰二爷了,小人告辞。”

    “慢走!”张林叫送他到正厅门口,便叫小厮继续送他出乡。

    如今大王乡里警戒岗哨有七八处,乡道口和山道口都叫人盯梢着,若没有熟人带路,就算进得来也出不去。

    廖县尉叫人来找他,无非是因为手上赚钱的活计少了,又想把张林叫回去当冤大头。回去开铺子,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

    张林如今布行生意辐射到了博州一带,阳谷县城的买卖有或没有对他影响不大,只是赚多赚少罢了。他这番答应在阳谷县里给四个代理商资格,纯粹是看在廖县尉主动把官阶告身长途两百多里路送来的面子上。

    整个河北东路下辖3府11州5军56县,莘县虽然隶属大名府,却是靠近东北面的博州四县。

    张林之所以先把布行和镖行开在博州一带,也是因为药家镇地处博州以北的关系,正好可以借用药家镇莫掌柜的关系,打通一条商道出来。

    古今未来,商贸都是和本钱,关系网有着密切的联系。

    至于大王乡由小保升到大保的事情,对应着的是税钱的增加。这点钱张林不放在心上,他着重的是把莘县上下官吏给打通。

    但他不可能把身家性命交给这群官吏,更不可能让他们插手到自己的产业链中,所以还需要找更上一层的官方背景。于是,他把目标放在了大名府。

    大名府在水浒里的出场不算少,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经济环境繁荣富裕,是河北东路最发达的地带。

    现任知府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原名梁世杰,本官三品,属官有中书舍人若干,所以人称梁中书。就任大名府知府一职,属于带职下放。

    要跟梁中书讨好关系张林忽然想到了蔡京的那几幅字帖和徐熙大画家的玉堂富贵图,以及那块老坑洮河砚,这些宝贝不正是文人墨士喜好之物么!

    只是他若直截了当地送上门,未免显得商人市侩,不太体面,送礼还需找一个好的借口才行。可惜啊,蔡太师去年才刚过了七十大寿。

    只是张林一人计短,苦于身边没有熟知官场门道的军师帮衬,替他出谋划策,而自己想不出什么头绪,便只能把这事暂且记在心里。

    傍晚时候,王掌柜从莘县里回来,也未返家,便径直来宅里找张林。

    见了面,他就拱手笑呵呵地道:“恭喜老爷,不日就要当上大保长了。”

    张林惊喜道:“文告办下来了?”

    “流程要走一走,文告要从大名府里押印回来,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按照规矩,老爷还需亲自走一趟莘县和大名府去画押。”

    “这个没问题,什么时候?”

    王掌柜笑道:“当然是越快越好,莘县的胡主薄跟大名府的何参军已是打好招呼,老爷只需签个卯就行。”

    张林奇道:“还是录事参军?”

    “这回不是,是司户参军何元,专门管理户籍和赋税,正七品官阶。老爷若想把买卖做到大名府,这个何参军是必须要结交一番的。”

    北宋有四京,分别是东京河南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都是人文荟萃,经济富裕的人口集地。

    张林是想要进一步拓展生意渠道,是必须要把买卖做进大名府的。因此,此番去签卯,不但要跟何参军打好关系,更要想办法跟梁中书勾搭上。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他自认为没能力能在群英荟萃的朝廷里如鱼得水,但得不妨碍他在朝廷外面浑水摸鱼。想要扩张地盘,必须有官面上的正式承认,以后把大王乡升级到都保级别,也需要和大名府打好关系。

    他耐心地问道:“你在大名府做买卖的朋友,那个叫欧什么来的?”

    “欧先同。”

    “他对大名府官场上的门道很熟悉?”

    王掌柜笑道:“那厮是个老油子,不善于做买卖,全靠着在大名府里替人指点门路,收点好处,一直活得挺滋润。上至知府大人,下至三教九流,不论是讼词诉官还是送礼求路,都能掺进去手。”

    张林呵呵一笑:“那倒是一个人才。”

    王掌柜不屑地笑:“说他人才便是抬举了,也就是个偷空钻营的好手,这样的人哪府哪县都有,不值得甚稀奇的。”

    话虽这般说,可类似于欧先同这样的人,却是张林目前急需的人才,用以应付官面上打点的方方面面事情。

    他想了想,便道:“你先去封信,把我的行程告诉他,让他在大名府里先摸清楚所有官吏的情况,年岁、喜好、家财资产、朝廷背景。他如果做得好,我重重有赏。”

    王掌柜道:“是,小人待会就写信,晚间就托人送过去。”

    送走他,趁着天色还早,张林叫上柳二和赵武,去训练场上又挑了十余人伴随保护,从乡后山道进了巨羊山里。

    沿着盘曲山路走了半日才是进到一个山谷中,迎面豁然出现两道门神似的险峰,中间一线天。

    险峰一边是面对莘县所在的河北东路,另一边则是对着京西北路的郓州。

    一条徒骇河贯穿东西,马颊河、金堤河则临接南北,把莘县和巨羊山几乎一分为二。往东走可江河入海,往南走则跟东平湖和水泊梁山汇流。

    河北燕赵大地,自古民风彪悍,盛产侠士,是不可多得的招兵买马之地。

    可惜啊,张林站在山口,纵望着这处险峰峻岭中的谷底。

    从地理位置上说,此处若不是地处北方重镇军州,倒是一处绝佳的发育基地。

    奈何巨羊山的东南西北都是宋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朝廷重兵把守,一旦被包围,几乎是死地。

    水泊梁山别看日后那么嚣张,那是因为朝廷没有重视它罢了,八百里地只需要七八万兵甲就能围成水桶阵,就算是一千零八将,也难以成事。

第88章 思绪纷飞() 
望着这峰峦起伏的大地,心潮澎湃之余,张林在某个瞬间,脑海里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崖山之后无中国!

    不论是勾结官吏还是开办买卖,张林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在这北宋时代能享受到非一般的物质生活。开创镖行,训练壮士,也不过是想给自己在受到官僚迫害时,增加一张防御反击的底牌。

    说白了,还是他自己缺少安全感,独立于世的思维理解,觉得无人能与他沟通交流。

    但现在,他却产生了一种要“维护华夏文明”的冲动,这种冲动凌驾于私利之上,更像是一种觉醒的精神境界。

    他不想这大好的万里河山沦落于北方胡狄之手,不想看到亿万百姓受到铁骑践踏,不愿意这北宋刚刚兴起的资本萌芽被野蛮部落文明给摧毁,导致整个华夏文明的断层和衰落。

    再说,穿越不造反,菊花套电钻,里都是这么干的。仿佛冥冥中,某位神奇的存在会给每个穿越者都赋予打拼天下的意志。

    讲的利益些,是因为所有穿越者身处低级文明,会有种超脱于世,泯然众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所有穿越者打心底不愿意臣服于古人。

    放在宋代还不明显,若是穿越到石器时代,跟一群原始人打交道,那穿越者百分百会产生统领天下、提升文明的想法。

    感慨之余,他忽然对身旁人问道:“柳二,先前听你说过,你家老爹早些年是做铁匠的?”

    “是呢,小人祖上打了三代铁,代代都应朝廷征召徭役,苦不堪言。所以到小人这一代,便想着另谋出路了。”

    “你老爹是在?”

    “现下住在平阴县,只因小人早年打架伤人后吃了官司,所以才流落到阳谷县里避祸的。想一想,也有三年多没回家看看了。”

    张林点点头,笑道:“你也是最先跟我的一批人了,护我宅院有功,想不想换个差事做做?”

    “小人愿以二爷马首是瞻!”

    “呵呵,好。你回去把手头的事情跟孙掌柜交接一下,染坊那边就脱开手吧,以后专门负责工匠这一块。正好你早先做过木匠,祖传又是铁匠,也算是人尽其用。至于你家爹娘兄弟,就去封书信,托人将他们接到大王乡里来,搬家花费由乡里出。”

    柳二立刻矮身跪拜,满面红光,激动地道:“小人感激不尽,甘为二爷效死!”

    张林这样到处去挖人搬家,扩充人口,实际人数早已突破了小保的规模。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已经想到短期应对的办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