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4部分

水浒大宋-第4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是往里想,张林心里就愈发的激荡起来,琢磨着应该有些门道,反正也就十两银子的事儿,亏本就大不了把自己那四色圆珠笔卖了。

    他打听过了,这北宋市面上是没有辣椒存在的,不过葱、姜、蒜、藠头、胡椒、辣蓼、韭菜、茱萸、芥末和芥菜疙瘩(辣菜)却是有的。而且猪肉是民间主食,羊肉比较贵,吃牛肉是犯法的。

    尽管如此,可以创造的菜肴种类还是很多的,张林知道口说无凭,便趁着天色未黑就拉着武大郎去城门口买菜蔬和猪肉。

    河北地带的民众主要是以面食为主,所以张林打算推出的第一道菜品就是肉夹馍,因为铺子不需要太大地方。

    而要做肉夹馍,首先得做出红烧肉。

    这红烧肉在北宋又名东坡肉,张林特意打听了一番,这道菜的确有人听过,但问了十几个人都是没有吃过。他才是回过神想到,极有可能是因为古代人对技术性东西有着敝帚自珍的习惯,而且信息不通达,所以很多好东西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小地方,不能及时地推广开来。

    除了肉夹馍,由此他又想到很多面食类的快餐食品,比如肠粉、豆腐脑、油条豆浆、汤包、香肠鸡蛋葱油饼,甚至火锅和烧烤串。

第7章 肉夹馍() 
他之所以选择餐饮行业创业,一是因为他孑然一人是搞不定的,而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妇是正好的帮手。第二,这餐饮行业向来是日进日出的账本,本钱投入相对较小,而且见效比较快。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自己本就会做几个家常菜,而且来到北宋时代,好像这会儿的条件只能允许他进行小本钱的买卖。

    类似于穿越过来当官,在朝堂上打拼这些“技术活”或者玩科举,张林很有自知之明地选择敬而远之。文不成武也不行,想来想去,他也只有走做生意这条路了。

    至于穿越造反当皇帝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这宋代果真是商业极为繁荣的朝代,这会儿都傍晚了,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酒楼里高言欢笑阵阵传出,耳边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响不停,小县城里热闹非凡。这会儿街面上走上一阵便能看到有小贩在摆摊,兜售些果品点心的食物。

    买卖菜蔬的小贩基本都集中在县城门口那一片,大多是附近村庄的农户,白天来天黑回,蔬菜也都是当天采摘的新鲜品。

    张林和武大郎每人挎个篮子,回来时候篮里满满当当,前者神情兴奋,后者一脸懵逼。

    “今儿我教武大哥做一种好吃的饼,保管你们满意。”张林挽起袖口,让潘金莲去和面,叫武大郎把刚买的猪肉切成方块状,笑道:“嫂嫂曾在王招宣府里做工,不知道吃没吃过东坡肉?”

    “曾听得别人说过一次,这东坡肉是苏大学士传出来的佳肴。”潘金莲将信将疑地惊讶道:“叔叔难道会做?”

    “那有何难,你们听我吩咐保管做得出来。”张林等武大郎将肉切好,吩咐道:“水烧开了,把肉块放进去煮一会儿。”

    武大郎憨头憨脑地听指挥做事,煮了约莫几分钟,张林又叫他把肉块捞出来去水。潘金莲把锅刷干后倒进豆油,噼里啪啦一阵响,放入酱油和蔗糖,再放几个八角茴香熬到起泡。

    张林把葱段和生姜丝撒进去,再倒上一小杯的黄酒,一股久违的香味扑鼻而起,赞道:“味有点重,不过也差不多了。”

    说着,他将沥干水的肉块倒进去翻炒好一阵,看着油水出的蛮多,便倒热水把肉淹满后盖上锅盖。

    “嫂嫂看着点火,不要太大,这样煮上大半个时辰后再放盐和香料,用大火继续闷一小会儿就可以出锅了。”

    张林缓口气,看武大郎和潘金莲一脸疑惑的神色,不由得笑道:“其实啊,肉夹馍的做法很多,放红烧东坡肉只是一种,等这一种成了,咱们以后再试试其他款。”

    这时候,一股浓郁的肉香已经从锅盖缝隙中飘散出来,潘金莲鼻子抽动,忍不住柔声道:“叔叔好有本事。”

    武大郎从炉灶后探出头,傻头傻脑地呵呵直笑:“光闻着味儿就知道一定不差,只是把这等名菜夹进炊饼里,着实太浪费了。只是不知兄弟想卖什么价格?”

    张林道:“这个回头一起统算方便,等做出肉馒头来再定价不迟。”

    潘金莲原本以为这便宜的叔叔是信口开河呢,直到这时,她才消去怀疑的心思,忍不住盘算起开铺子的买卖。不说别的,只这一道稀罕的东坡肉做出来,就能赚老大一笔钱了。

    她满脸承欢,媚媚儿地道:“叔叔有这般本事,俺家怎好意思叫叔叔一人出本钱,大郎,不若咱们也投十两银子,这样跟叔叔对半分账才是合理。”

    武大郎一向听她的话,这时还哪有不应之理,把脑袋一阵猛点:“俺早说张小哥是做买卖的好手,连东坡肉都会做,想必那肉夹馍也比芝麻炊饼更好卖。”

    谈笑一阵,喝几碗茶,张林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叫潘金莲放盐和香料,让武大郎加柴火烧旺些。闷了一会后,将锅盖揭开,热气蒸腾中,用勺子盛在盘子中。

    只见这一盘东坡肉肥瘦相间,酥红油光,色相无双。张林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咬吃一块,忽然就仿佛回到了21世纪一般,肉肥而不腻,香甜软糯,让人回味无穷。

    潘金莲看他陶醉模样,也按耐不住地尝了一小块,顿时瞪大眼睛,嘴巴急切切地蠕动着说不出话来。武大郎也咬了一块,大叫好吃好吃,简直合不拢嘴。

    炊饼也好了,张林把肉块切开夹在饼中咬一口,虽然不是正宗的肉夹馍,但这味道确实贼鸡儿棒,比起城外那卖的羊肉条不知好吃多少倍。

    只是可惜做这肉还需要高汤,他既不会做高汤,现在也没这个条件,只好将就一下了。

    潘金莲赞不绝口地夸一阵,又问起定价的事情。

    张林想了想说道:“这些肉蔬一共花了三百来文钱,能勉强够二十五个肉夹馍,算上炊饼四文钱,再加上配料和咱们的工费,成本约莫二十文钱。所以,咱们定价到四十文钱不算贵。”

    武大郎惊叫道:“卖这么贵!”

    “狮子楼随便一道小菜都是大几十文钱,咱们就炊饼里夹的可是苏大学士的东坡肉,就这名声我还觉得卖便宜了。正常人一顿饭吃掉两个肉夹馍,也就八十文钱,哪里算贵了?”

    潘金莲很不争气地踢了武大一脚,附和道:“就先按照叔叔说的价格卖,若是不好卖,咱们将价格降一些。若是卖的好,再涨价也不迟。”

    张林摇头道:“嫂嫂说错了,这价格一旦定下,就只能降不能涨,否则会招人反感。咱们打开门做买卖,讲究的就是一个诚信,童叟无欺。不过咱们先把四十文的价格喊出去,前三天可以卖三十文试吃的价格,等三天试吃期限一过,一律每个四十文往外卖。”

    潘金莲委屈地瞅着他,张林顿时浑身不自在,躲开那直勾勾的摄魂目光,对武大郎道:“哥哥明日就先去买肉和配料,别跟外面声张,我去找王干娘谈一下先去借用她那个茶肆。既然做买卖当然得有个店铺的样子,咱们两家的门面都得改改,把门口拓宽敞,也好摆桌子条凳。”

    “王干娘能同意?”

    “这有什么不同意的,咱们卖的肉夹馍和她家卖的茶汤又没冲突,还能带动她的生意。再说,每卖出去一个肉夹馍就给她一文钱报酬,这等好事她上哪儿找去?”

    张林豪气地道:“那王干娘是阳谷县的老住户,门路多会办事,有她帮衬着咱们以后也省心。再说,忙不过来的时候,她还能凑个人手,我又不会少了她好处。”

第8章 九九重阳() 
潘金莲美目飘飘,掩口嗤嗤地笑:“叔叔这般照顾王干娘,要不是她年纪大,奴家还以为你看中她了呢。”

    我勒个去,光是想一想那一身肥肉,张林就觉得有些重口味。这潘金莲今晚上很不对劲,几次三番地调侃他,真以为他是西门庆啊。

    张林被她打趣一番,武大郎又在一旁傻不愣登地呵呵直笑,匆匆嘱咐几句后就告别而去,回到家冲了个冷水澡才将心中那一团火按下去。

    他自认为自己是个有节操的现代青年,可干不出勾引二嫂的荒唐事,只要能赚到钱,还担心缺漂亮女人给他暖床?

    一夜无梦,第二天大早,武大郎便来兴致勃勃地敲门,不知道潘金莲昨晚跟他说了什么,让他这般猴急地拉着还睡眼惺忪的张林去置办肉蔬配料。

    北宋的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四五百块钱,在低物价的小县城里,购买力还是很强的,两人花了不到五两银子就买齐了开业用的肉食蔬菜、豆油八角茴香等作料食材。

    等王家茶铺开门的时候,两人已是打道回府,张林径直去跟王婆子说一下借用场地卖肉夹馍的事情,谈好给她两文钱的回扣,王婆子欣然答应了,还直说要打下手帮厨。

    这肉夹馍的关键在于烧制红烧肉的过程,张林暂时还没打算将这道菜的做法外传,所以只让她在炊饼那里帮武大郎的忙,至于烹饪红烧肉则由张林自己和潘金莲亲自操手。

    像红烧肉这种菜品放在后世都是很家常的菜肴,做法步骤都是常识,只要下过厨的人基本都知道。张林既然想做买卖,自然是要将这做菜的步骤工序化,他以及武大郎夫妇各司其职,尽量做到效能最大化。

    武大郎原先做的是类似现代馒头这类型的炊饼,改作烧饼也不难,花了六钱银子叫隔壁陈家铁铺打了个铁桶,只试了三五次就成功做出了烧饼。

    宋代的烧饼叫火烧饼,用的都是原理差不多的土铁参半的烤炉,稍微改一下细节就可。

    这日到了九月九重阳节,一大早,武大郎便来叫张林一道去阳谷县旁的黄阳山上踏秋游玩。这时代的民众百姓还是很热闹地过传统节日的,大街上人声鼎沸,马车往来络绎不绝,天气也不错,天空蓝的如同映了一层玻璃。

    潘金莲挎了一篮子的花糕,将茱萸分给武大,张林无奈地摸摸脑袋尴尬非常。武大不太愿意潘金莲抛头露面,早就从城门口叫了一辆驴车过来,此刻正候在家门口。

    潘金莲刚上驴车,街对面的茶坊里也开了门,迎面晃出王婆子的身影,喊道:“哎呦,大郎可是要跟娘子和张小哥去黄阳山踏秋?”

    武大回头应道:“王干娘可是也要去?”

    “同去同去。”王婆子不待别人邀请,便爬上了驴车跟潘金莲在里面嘻嘻叨叨地聊侃起来,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男女有别,张林则和武大郎在驴车旁边跟车步行,四人晃晃悠悠地出了北城门朝着黄阳山进发。一路上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地出门踏秋,份外热闹,随处可见挎篮子卖菊花和茱萸的小商贩。

    经过城外七八里地的小树林时候,张林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所藏身的地方已经是属于黄阳山山脚了。过了黄阳山便是水浒里赫赫有名的景阳冈,最近那里有大虫作害,所以没人敢单走山路。

    张林心道一声好险,幸亏没再往里藏,要是被老虎填了肚皮跟谁说理去。

    王婆子也不知跟潘金莲在里面嘀嘀咕咕什么,不时地传出漫笑声,忽然车帘子揭开,婆子叫道:“张小哥准备什么时候在俺家卖你那肉夹馍?”

    “本来是要今天早上的,这不是要过节么,便改到傍晚,正好趁着节日里人多把买卖开办起来。”

    王婆子嘿笑道:“张小哥真是好打算,在老身铺子里卖倒也省了一笔住税钱,若是卖的好,不若便带上老身入伙?”

    张林心说这婆子真是贪得无厌,婉拒道:“这都是后话了,到时候王干娘你要真想参伙,让你家铺子代卖也不是不行,我给你拿货算三十文钱一个,少不得你的赚头。只是怕你嫌累,起早摸黑挨不住几天辛苦。”

    “有这等好事,老身还哪里敢说辛苦,张小哥说话可得算数。到时候咱三家将铺子连在一起,若是缺人手,老身保管给你找到几个工钱低的帮厨。”

    “多谢干娘了,这些事等肉夹馍卖起来再说,还不知道好不好卖呢。”

    王婆子笑道:“哪里有不好卖的道理,老身这样的馋嘴都能一连吃它三四个,张小哥肯定是要大赚一笔的。”

    张林赔笑几句,见帘子里的潘金莲正将火辣辣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忙转过去和武大郎去说话。

    驴车将四人送到黄阳山腰处便停下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是拖家携口的游玩百姓人家,如同赶集一般。

    好多人都将目光投在张林的脑袋上,大人矜持点也就罢了,但那些小屁孩特么的对着指指点点大声嬉笑喧哗,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