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60部分

水浒大宋-第360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87章 舰队()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贸易利益矛盾,这些年的国际局势扑朔迷离,仿佛有只无形大手在拨弄这一切。

    同进社在中华国甚至东亚地区被打压的毫无生存之地,但在中亚和西亚却是混的风生水起,这个组织号召底层百姓通过暴力方式打倒欺压在头上的资本家、贵族和封建老爷,想要平均土地,共富贵同进退,在民间一呼百应,大有野火燎原之势。

    只有穷人片地的土壤,才能滋生出这个派社的营养,越是富裕的地区,人们对这个派社的理念愈发不甚在意。

    这套同富贵均财富的思想对生活在战乱地区的穷人们来说,就如信仰一般让他们赞叹,他们期待这样的国度,期待这样的社会。然而他们却不会想到,终究富贵的是当初那一批说要带他们同富贵的创业者而已。

    这个派社最早出现是在中华国,只不过当时是元武陛下当政,派社被打压的体无完肤后,主要社团骨干分子都被送去西兰岛服刑去了,却想不到在异国他乡死灰复燃。

    越是文盲多,穷人多,同富均贵的思想传播的越快。德里苏丹王穆伊兹。乌德。丁的统治刚刚兴起,就遭遇到这一群比宗教还复杂的思想危机。

    北天竺随即陷入了混乱之中,连带着西边的塞尔柱王朝都被这种思想说席卷,数以万计的农民揭竿而起,为了心中的均富贵而战斗,打倒一个个商人和地主、贵族。

    中华国第三任君主安康皇帝张康端坐在御书房的御案前,针对德里苏丹国以及塞尔柱王朝的思想暴力运动,他特意拿出了爷爷元武陛下留下的秘本,其中就有详细介绍这种思想运动的起源因果和运动方式。

    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利斗争,所以张海对这种同富共贵的思想很是不看好,甚至嗤之以鼻。这是一群思想太过于偏激的人,跟他们讲事实是没用的,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活在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中了。

    但他依然尊崇了爷爷的指示,让这个主义思想留在中亚破土发芽而没有选择暴力镇压,因为他也想看看这种集体主义的创造力有多强大,更是为了留给后世一个国家形态斗争的借口。

    没有对手的日子是枯燥无比的,爷爷缔造了中华帝国,又打造了同根同源的美国,在他的书中也暗示着同进社也是出自他手。

    这种远大的布局,以张海的韬略只能望其项背。而克制同富同贵思想主义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普及教育,把资本和平均两种思想广为宣传,让国民认识阶级本质,脚踏现实不再为遥不可及的美梦而胡搞。

    同进社之所以在中华国兴盛不起来,一方面是资本社会的成熟体制,一方面是元武陛下未雨绸缪,在很早之前就让国民们对土地有根本性认识,给与他们土地的分配权。

    再者,就是人口限制,庞大国土下的国民分配到身上的资源富裕,自然就没其他心思搞破坏自己财富的行为了。

    公元1204年,安康陛下四十五岁,在位一十三年的他对于皇室在国家体制中扮演的角色已是炉火纯青。这一年,中华国铁路总长两万九千公里,贯通东西南北。

    同一年,美国的铁路总计才五千余公里,南北大铁路才修了三分之一,巴拿马运河还处于开凿前的实地考察阶段。

    而在地中海地区,波门达运河(苏伊士)在埃及人(绿衣大食)的数十万人努力下,经过长达二十年的开凿挖掘,正式开通。

    自此,非洲大岛变成了非洲大陆,亚欧的海商交通线航程缩短了一半。

    为了波门达运河的开通,中华国耗资接近十亿元,与以色列王国共享这条运河的所有权,既得利益占比81。5%。

    而这条象征着财富的运河也让西亚和欧洲眼红不已,每天通过的船只数以千百计,缴纳的港口管理费和通行费更是让人羡慕要死。

    波门达运河开通后,中华国随即宣布在以色列王国驻军一个海军陆战师团一万五千人,西洋第三舰队与成立不到五年的意大利联邦和以色列王国展开了一场震慑欧亚大陆的阅舰式和军事演习,欧洲诸国王室成员俱在邀约之列。

    当排水量高大七千六百吨的雄狮号战列舰打出震耳欲聋的连发炮声时,法兰克王国的海军上将尼尔森将军表情复杂。

    这样的战列舰只是中华国的西洋大舰队第三舰队的主力舰其中之一而已,光第三舰队将近六万吨排水量的战力就能横扫欧洲沿海了。

    不说中华国,就连美国的东洋大舰队也有一百七十艘,总计排水量二十七万吨,维持着大西洋的秩序,压得英格兰王国透不过气。

    更让尼尔森将军无可奈何的是,法兰克王国即便想打造一支地区性强军也无力支付高昂的军费,再者,造舰技术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就连东亚的那个矮子国日本,都有一支颇为可观的海军,足以跟法兰克王国现有的海军叫板实力。

    造舰除了技术,还得有钱,法兰克王国那点家底尼尔森知道的一清二楚,商人们被限制在被多方财狼啃咬财富的非洲,发展前景有限。而中亚是中华国的势力,南美又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光靠一个贫穷的非洲没办法让法兰克富裕起来。

    虽然法兰克王国近些年励精图治,比之几十年前是天翻地覆,但相比之下,东亚的发展简直让人望尘莫及。

    间谍打探到中华国在完善了有线电报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在研究无线电报机技术,而此时的法兰克王国,连有线电报机都搞不出来。

    这些技术不是什么秘密,但想要获得却难如登天,东亚与欧洲的科学水平不是一个层次上,并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大到让人生不出反抗之心。

    尤其是前几年成立的意大利联邦,等同于是在法兰克王国的脸色拍巴掌,但又怎么样呢?谁叫意大利联邦攀上了大腿,而法兰克王国的美国大腿还不够粗,在太平洋上被中华国死死压制在七星岛以东,整个无主之地的南亚岛屿眼睁睁被人瓜分。

    所以,当前些年美国邀请爱尔兰和法兰克王国一起开发北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多少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那是一片冰天雪地的蛮荒土地,但胜在面积够大,资源还算丰富。既然美国不稀罕,那他们也不能嫌弃这块还算能填饱肚子的肥肉不是。

第688章 世界局势() 
世界被划分为七大洲五大洋,美洲分为北美和南美。

    北美自桑牛河流域以北是美国不在乎的蛮荒之地,也是欧洲除了开发非洲以外的另一批处女地。只不过那地方实在是太冷了,气候恶劣。

    而美国霸占了桑牛河以南的肥沃土地,每隔一百里地就能看到他们的国界线石碑,把整个北美大陆分割成一南一北一大一小两块地盘。

    整个世界仿佛都是黑发黑眼的华人地盘。

    中亚,德里苏丹国在同进社的影响力壮大以后,底层愚昧的百姓失去控制而暴力发难,针对地主、商人资本家、贵族、领主发动了野火燎原式的武装斗争。

    均富注意席卷中亚大地,塞尔柱王朝整军备武,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军,而德里苏丹国摇摇欲坠,突厥人正在遭受绵羊们的反扑。

    阿富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的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自立苏丹后,荒淫骄奢,疏于朝政军建,被泥腿子农民起义军在德里会战中打的溃不成军逃回阿富汗。

    而同进社趁机宣布建立国家,自称帕尔拉国,同进社成为唯一的合法执政派,把战火烧向南天竺大陆。

    此时的南天竺大陆上,林立邦国十数个,同富同贵思想主义蔓延过来造成的动荡让中华国的商人们坐立不安,纷纷请求国会用兵镇压。

    中华国驻西华行省的副省官员前往德里会见新派领袖毛巴里。哈德,就邦交问题达成一致,既中华国承认帕尔拉国的合法性,并缔结邦交关系,双方就国界问题把天竺大陆南北分割。

    此举出乎大多人的预料,不过也在有识之士的情理之中,盖因帕尔拉国位于中亚作为东亚的缓冲地是需要和平稳定的市场。

    这个时代的中亚西亚,依然处于昔年被汉王朝打的西迁的突厥人掌控之中,突厥人武力征服后融入当地文化,形成例如伽色尼、塞尔柱、克普恰克汗国、东西喀喇汗国等民族,这也是色目人的起源。

    火药、指南针、造纸、枪炮、军事革变、蒸汽机、铁甲舰等一系列科学的产物俱都是从东向西传播,中华国是文明的摇篮,是科学的母国,在这个时代是公认的最强大帝国。

    得到中华国邦交后的帕尔拉国很快就与周边其他王国达成外交关系,开始对原伽色尼王国地区内的资本家和地主实行清算,剥夺财富收为公有,并且模仿中华国开展经济建设。

    帕尔拉王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种与资本冲突的政治形态存活了下来,西边是***文明,东边是强大的中华帝国,南面是依旧处于奴隶和封建混乱统治状态下的林立小国。

    一晃几年过去,夏洛克。尼金这位出生于法兰克王国乡野的小伙已是儿子都能打酱油了,他在云贵行省与越南王国的贸易开展的还算顺利。建筑材料厂虽然没有赚个盆满钵满,但也算是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这得感谢西南商会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以及越南王国与中华国的一揽子经济援助计划的实施。

    最近地中海那边闹的很是不太平,波门达运河的开通将两片大陆的海商航程缩短了将近一半,后果就是东亚商品对西亚和欧陆各国的经济入侵加剧,贸易逆差严重损害了欧陆各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上一旦失业人口过多,底层百信被工业化的商品所逼迫的没法立足安生,除了捣乱和闹事就没有其他活路了。

    法兰克王国闹了一阵子的同进主义运动,虽然最终被军队给镇压了下去,但也给王国贵族和资本家以及领主们提了醒,再不改革,来自底层的人们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尤其是凯萨姆斯号战列舰上的全体海军官兵因为欠饷问题而哗变,直接把战舰开到了老冤家英格兰王国的威穆森港里,搞得法兰克人很是没面子。

    夏洛克因为对远在法兰克王国的几位表兄弟和朋友汇款而导致被内密局人员调查,这样的事比比皆是,远在东亚、中亚打拼的法兰克商人为数不少,他们对母国的汇款都会受到数额限制。

    夏洛克对此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谁叫母国抱了美国的大腿,又处处惹事,周边国家没一个好相与的。

    最近中华国组建维和新军,已经把一个师团开赴了英格兰来帮助他们抵抗来自美国和爱尔兰人的威胁,包裹在意大利联邦也驻军一个海军陆战旅。

    连通以色列和马达行省的军队,中华国海外驻军已经是增涨到了八万余人,这是一支只要集聚在一起,就随时可以通过海陆两地灭到欧陆任何一国的强大武装力量。

    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将陆军和海军调派了一部分驻防到了爱尔兰和法兰克,以及埃及。

    这些都是公开的事情,报纸上可以找到。

    夏洛克有一种全世界都要打起来的错觉,只感觉华夏民族似乎是在把主战场从东亚引向西亚和欧陆,每一次的地区动乱带来的都是军火大卖的战争红利。

    大概是嫌赚的少,华夏民族是要亲自下手不成?

    他只是一个商人,关心这些事不代表自己要去参合这些事,他可不敢向报纸上那些记者针对某些事大书特书,欧陆一些屁事都能写的天花乱坠博眼球,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

    他与哥哥普尔森相距万里,但是却保持着每半年一封书信的往来联系,都是贸易货船携带的途径。双方就一些世界变化,什么商品好卖,最近又面世了什么新技术交流,顺便提及母亲和母国法兰克的一些“趣事”。

    例如夏洛克的心态,也是这个时代欧陆和西亚商人移民中华国和美国后的普遍想法,他们一方面安于现状努力打拼,一方面怀念自己的母国。或许只要几代人之后,他们的根才会在脚下扎深。

    他的儿子刘光盛。尼金就对他老爹天天讲述法兰克乡村乐趣感觉非常的无聊,这个从小养尊处优衣食无忧的孩子很难理解父辈创业打拼的艰辛和对母国的复杂情感。

    刘光盛也讨厌自己的尼金姓氏,好在中华国法律只规定了汉人百家姓,一些外来姓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他虽然是金发黄毛,但与他老爹和大伯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第689章 机动部队() 
刘光盛生在香江市,长在贵云省,小学是在贵云,中学却是在香江市的学校读的。

    他以优异的毕业成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