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50部分

水浒大宋-第350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批次,就有商贸团一百八十余位大商人组团去往欧陆各国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在中华国的法律规定下开办实业建厂,帮助欧陆各国发展经济。

    北美不甘落后,利用其肥沃的土地和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基础,大肆出口粮麦,解决欧陆国家目前正经历的饥荒现象,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在这点上,远离欧陆并且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的东亚各国则比较劣势,把海运把粮食晕过去贩卖是一件极为划不来的买卖。

    没人会知道,马达公约的制定居然是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盖因欧陆和中亚虽然经济国力增涨,但中亚和南美两个大市场却被中华国和美国给吞吃掉,等他们反映过来的时候,海外市场已经饱和。

    在这一切的幕后操手,年事已七十二岁的元武陛下却在皇家科学城中参观着电子信息研究所的最新成就,一套利用有线线路将电子信号区分不同密码的电信传讯设备。

    张林也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里看到有线电报的发明成功,看来,他着实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以及穿越者指导的作用。

    电报机的发明意义重大,不光是军事上具有划时代的战术变革,在民用上也有巨大的促进效果。这是一项比坩埚炼钢,比化学火药更为重要的科研成果。

    面对这套原始造型极为简陋的电报机,张林忽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第667章 电气化() 
一根黄色绳索从墙壁上垂下来,刚好到人肩膀高度,唐楠儿伸出手攥出绳子末端,像是鼓足勇气似的闭上眼,往下轻轻一拉。

    啪嗒一声轻响。

    房屋生辉,一盏玻璃灯发出白色耀眼的光芒,将偌大的房间照的雪亮如同白昼。

    “呵呵,真好玩儿。”唐楠儿再拉一下,随着轻声响动,房屋陷入只有烛火摇曳的昏暗中,然后再次被照亮。

    “好了好了,别给拉坏了。”张林忙笑着止住她玩心,道:“这便是我以前跟你说的电灯,不用烧油也不没有火芯。”

    “真不敢想象。”唐楠儿意犹未尽地道:“这玩意儿真的会电死人?”

    “为了研发出它,已有十多个人被它电死电伤,不过科研工作就是这样,方便是建立在无数科研人员人命的基础上。当初研究火药死了多少人,你可想知道?”

    唐楠儿沉默少许,摇了摇头。

    建国四十五年,中华国终于是要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了,电气化就是象征,第一座煤力发电厂已是开机运行,第三处水电发电厂已经建造完工。

    从蒸汽机到电气化的时间过渡为四十年左右,这已是张林尽最大的努力在指导科研工作了,他这一生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作为各项科研工作的指导者和带头人存在,相比史书上也会重重地给他写上一大篇。

    至于后世会不会有人怀疑他是穿越者,那就无所谓了。正如另一个时空,有人怀疑特拉斯一样。

    电气化,首先就是普及家用照明,完善电力驱动装置,因为这可以直接带来显见的经济效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也维持不了多久。

    就如蒸汽机的普及一般,把这些机械设备放在研究所实验室里是不能发挥效用的,当初为了铸造大量的货币,朝廷不得已而用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蒸汽机技术日渐完善,刺激了国民经济的暴涨。

    现在轮到电力作为新能源使用造福社会增涨经济,自然也是要用起来的。内燃机虽然制造出了原型机,但弊端多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把汽车这种玩意搞出来,还需要研究所投入大量精力去试制。

    说实话,能把有线电报机给搞出来已是大出张林的预料,无线电报机也在他的指导下进入研发阶段,不知道他闭眼前能不能做出来。

    按照马达公约的规定,中华国给与信息研究所关于电报机的专利权予以高价采购,并且在全资国营厂里给与部分股权,保正这些研究人员一辈子……不,十辈子也吃喝不愁,富足安康。

    这件事,张林亲自督促办理,在知识产权上特别关照,绝不能研究员们寒心。并且要求律法总署制定相关的国内版权法案,保护后续的研究发明。

    知识产权法案其实早已有之,只是还不完善,以前针对的都是民间的发明创造,像高端技术都是属于朝廷投资立项的项目。现在国家开始实行国营私有化,那就要把一些研究所给独立出去,这样才能百花齐绽,在竞争中不断创新。

    但同时,这对于技术保护的保密署来说,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所有独立出去的研究所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责任追究到个人,是不准随便出行省,想要出国那更是得全程处于监视之下。

    有线电报网络的铺设首先是沿着已建或在建、预建的全国铁路交通网,这种能将讯息迅速传达给千里之外的机械设备颠覆了内阁的想象,也让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首先,便是行政效率的大大提升。靠马跑或者靠铁路运送的年代,讯息不可能做到如此快捷,朝廷要发文书去往某个远点的行省,没有数天功夫根本办不到。

    而现在,只要线路铺设到那里,朝廷行政命令瞬间就传达到位,这对于内阁掌控全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用在军事上那更是不得了,内阁中枢可以控制前线军事行动的具体计划,而前线将来也能及时反馈战场情势,得到批准后改变作战计划。

    换句话说,有这样的设备出现,暴乱或者野心家造反都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除非是国民对这个国家产生极度的怨恨不满情绪才有可能被集体煽动。

    而有线电报机在商业上的作用更大,老板可以及时地了解到货物售卖地的价格波动,即便人远在外地也能通知工厂改变生产计划。往来订单下达和货物运输,只是一个电报的功夫。

    所以,这项技术无论从任何方面考虑,都得必须立刻普及出去。几位内阁大臣即便担心技术泄露,也只能多加派人手予以保护,并且设备按照规定全部编码,频繁检查,对操作人员要进行保密教育。

    在电报信息迅速发展的同时,飞行机研究所却是愁眉不展。

    所长田灵颇为气馁,因为飞行机的研制实验,已有十多名技术员在实验中摔伤摔死,但飞行器始终爬不出大地的束缚,只能以一个高速度向前疾驰。

    对此,张林只能建议加强动力学设计,与军部打了声招呼,派遣一些士兵前来参与实验。比起技术员的牺牲,士兵显得要“廉价”一点,虽然都是人命。

    军部欣然答应,若能提早制造出飞机这种划时代的武器,没有军官会不喜欢的。

    老实说,飞行器研究了多年但始终受困于地面,一个是因为内燃机的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二个就是动力学的理论并不完善,尤其是涉及到风力运用的计算理论。

    张林于理论科学的发展方面能起到的作用早已经很小很小,他现在也指导不上,因为涉及到高深的流体动力学,他本就不感兴趣。

    他不感兴趣,但有的人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的理论研究却是孜孜不倦,他能做的就是把这些人集合到一起,予以资金设备上的支持,让一众研究所配合研究,完善理论基础。

    而支持这群理论家的研究场所,最好的便是大学里的研究员或者太学院了,一个教授的称号让他们可以自行申请立项和资金,由皇室基金会和内阁财政资金扶持。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研究所进行了分割,把研究组单独独立出去展开残酷的科研竞争,哪个研究组的成果喜人,便可以继续得到资金资助。而研究停滞不前的研究组,则在一段时间后解散,研究员并入其他研究所。

    用市场机制运行科技研究。

第668章 同进社() 
张林眼睛里的世界,越来越模糊,光线愈来愈暗。他怎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有失去光明的可能。

    御医们束手无策,这是太正常不过的老人病了,属于机理退化的一种,以如今的医疗手段,也只能是开些药膳滋补身体。

    立春后,张林打瞌睡的频率越来越高,活动个一两小时就会感到困乏。但一到晚上则精神奕奕,晚睡早起地折腾人。

    “父亲身体如何了?”

    “除了眼睛看不清楚,其他都还好。现在正饭点时吃得少,反而是多吃零嘴儿了。”扈三娘叹口气,对张海道:“他嘴上不说,我知他心里一直念叨着念儿,他何时才能回来?”

    文定皇帝想了想,道:“具体日程还未定下,这事儿是外交总署那边在操办,两国邦交不是小事,即便大哥做了些许让步,但也得照顾到国民情绪,明年吧。”

    “一定?”

    “一定。”张海道:“其实我也很想大哥。”

    一些话在心头不吐不快,憋得难受,但扈三娘看了看这个非己生的孩子最终还是忍住了,催女应去看看正在午休的元武陛下。

    女应回来说元武陛下还未醒,张海只得作揖拜别,说定傍晚时候再来。

    只不过文定皇帝的车驾离开后还未多久,张林就悠然醒来,喊着女应伺候茶水。扈三娘过来把五儿子的事情说了一说,男人立时沉思不语。

    “怎了?”她迷糊地问。

    张林沉声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前阵子,具体我也不晓得。只是这事儿闹大了后,国会那边吵闹不休,海儿这才来问问你有何主意。”

    把私营公有化,实行平均制

    张林颇感无奈,自己努力发展了这么多年的资本经济,居然还会冒出这样的苗头。看来思想革命在任何时空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更想不到自己晚年会遭遇到。

    对这种思想变革是没有其他方法可行的,唯有一定程度的让步以及暴力镇压。

    这件事儿的具体发生还得归结于刊登于真理报上的一篇资本发展论文章,这篇文章彻头彻尾地揭露了资本发展过程中对财富的掠取,不乏褒贬之词。

    但民众对其中的褒奖可没多大好感,他们只读懂了其中资本家对于底层百姓的财富剥削,纷纷要求涨工资,延长休假的福利。

    对于工资这种硬性福利,只能升不能降,公司老板们岂能轻易地答应?于是很多工人闹事罢工甚至是私自离职,对公司造成巨大利益损失,公司老板们则针锋相对地将这些闹事工人告上当地法院,索取赔偿。

    事情就是这样一步步闹大的,经过有心人的煽风点火和鼓动,越来越多的工人为了切身利益加入到闹事的节奏中,许多工厂因此停工,影响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这在张林看来,就是吃饱了撑的,也是资本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道关卡。傍晚时分,文定皇帝再次驱车前来,张林留下这个儿子一道用膳。

    席间,谈及此事。

    张海不无感慨地道:“父亲当初跟我说的话,犹在耳畔,今日碰上了,才知父亲目光深远,教人佩服。”

    张林笑道:“这事儿说难办也难,说好办也简单。第一,按照当年的做法,进一步扩宽工会的权利,记住不是行政权利,而是它的存在就是为工人服务。第二,把私有制改为股份制,允许一部分股权下放,这样把经济利益和工人们挂钩,可以把相当一批人的嘴巴堵住。第三,按照法律法规处置这几次带头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的人,既不叛重也不叛轻,一定要有理有据,依法而行。第四,在文章上下功夫,招一批能说会道能言善辩之人大肆批驳,阐明资本社会的优势。咱们中华国发展了这么几十年,变化巨大,哪一样都是可圈可点可以拿出来炫耀的成绩,不是某人一两篇文章可以诋毁的。心要稳,手段要狠,暗地里把那几个带头人处理了,再宽待追随者吧。”

    张海想了想,问道:“若再有闹事者心存不满又如何?”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能满足所有人的体制存在,你也不可能创造出让所有人都认同的制度,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心存不满,想要打破平衡。这些想打破平衡获取权利的人,成功者被后人尊为先驱,失败者徒留骂名。海儿你要记住,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即便你再心慈人善,在这点上也不能太过手软。为父建议,对这些人训一批,抓一批,杀一批,足以平定混乱。”

    “公开审理?”

    张林肯定地道:“必须公开审理,中华国是一个讲自由言论的国度,对一切非动摇国本的言论都应当持有怀容态度。我会让真理报刊登一系列的文章为你助旗,放手去做吧。一种主义思想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心思,被鼓动的工人们也非是团结在一起的,天下熙熙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