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48部分

水浒大宋-第348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出国去开工必须要去商事办公署申报,有人推荐肯定是最好的。因为中华国还有很多技术没有放开管制,所以出国的船只和人员都会受到一定的监视力度。

    但是比起国内,海外土地上的确是赚大钱的不二选择,尤其是现下马来列岛那边和马达行省所在的非洲,相应的,则是人身安全不保正,会受到当地土著的袭杀。

    在诱人的利益面前,赵三旦最终还是答应了天虹基建公司项目主管的邀请,带着自己租借来的三百名天竺劳工去往非洲刚设立没多久的马达行省包工。

    临走之际,他还特意带上了自己的两个小妾,以及另外从劳务公司手里“非法”购买了三名马来女奴隶。毕竟,手里下的劳工都是年轻监控的男人,想要管理好,得恩威并施才行,没有什么比女人更让他们充满干劲了。

    这年头,养劳工就像养宠物一般,得适当地给点恩德才行。

    马大行省原称为马达半岛,是元武陛下命名的大岛屿。其上居住着马来人,部分阿拉伯人,还有少量的黑人土著,周边其他国家把其上人口成为马尔加什人,但不包括前去通商的商人。

    这个岛屿被中华国霸占下来以后,一直作为原料存储中转站来使用,非洲的奴隶、宝石、黄金、高质煤炭、香草、咖啡、石墨等等被乘船乘船地运回东亚本土。

    这个岛屿被更名并且纳入版图以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基建工程,至少要建设三个能够容纳百万人口居住的城池,以及相应城防炮台和船务,交通道路。

    工程量挺大,但国内愿意前来承包的私商工程队非常多,所以建设计划暂定为三年,当地驻军负责保护工程队的安全,维护秩序。

    像赵三旦这类工程队离开本土到暂时秩序还没稳定的土地上施工,都有一定的权利组建保安队,一般是十来个人的小队可以持有燧发火枪和皮甲等装备,可以防备小股土著人袭击。

    非洲还好,尤其是前往马来一带的工程队,给的工钱高,但生命威胁也大。这些年,在海外赚钱丢掉性命的人比比皆是,朝廷也是对土著相当头疼。

第663章 混血规则()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

    这些年商业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红火非常,国外的女子因为战争等各种原因被以“劳务输入”的名义流入中华国,让某些黑心商人大赚了钱。

    因为人口暴涨的关系,朝廷已经下令停止引进非国民女子,对签证和劳务工人转为国民的数量卡的很死。所以,国内积累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一批黑户,男女都有。

    来到富丽堂皇的中华国,鲜有外国商人愿意回返战争不断的故土,挤破脑袋想加入这个超级国家中得到国民的身份。

    中华国人计总署颁布了移民法案,规定一人一国籍,每年的“新生”外来人口不得超过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也就是两三万人的书面数字。

    其他外来人口以“劳工签证”的模式存在,寄生于各大劳务贸易公司旗下,接受朝廷人计总署的调查与核实,定期遣返或者延长签证时间。

    而这些“国民签证”涉及到的行政手续非常复杂,若不在朝廷里有关系门路,想给某个人弄到合法身份是一件极其耗费财富的事情。

    当然,这对经常跑海的海外商人来说是一件值得的事情。他们把财富存在中华国,弄到国民资格后就可以安枕无忧地把家人迁徙到此居住,只要按照“潜规则”与本土华人进行通婚就行了。

    不论你来自何方,哪个国家,只要你的钱存进了东亚大银行中,除非你本人或者指定的人带着背书以及秘钥来取,就算是你原先国家的君主来查看账户和存款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比起国外混乱的财富掠取行为,中华国无疑是这时代商人的天堂,良好的信誉,强大的国力军力,是商人们藏富的乐土。

    所以,你在街头看到一个金发碧眼满脸络腮胡子的洋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华官话千万无需惊讶,因为他可能就是个从小在街头巷尾乱窜的土生土长的国人。

    这样的混血儿就算在中华国的最高学堂皇家科学城中也有,就比如皮艾迪,一名自小生活在中华国却是一心为中华国利益服务的法兰西人。

    他的父亲曾经是法兰西人,只是曾经。

    皮艾迪作为内燃机项目组的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研发的进度就有巨大的贡献,他也曾多次面见项目开启人元武陛下,引以为豪,令人羡慕。

    像皮艾迪这种从事于尖端科学的人才,中华国是毫不吝舍财富与尊荣地位的,不过必须得有潜规则,那就是婚姻得是本土女子。他们结合的下一代若是男孩,则继续与本土女子通婚,若是女孩,则与本土男子通婚,这样诞生的混血儿就是中华国现在国内的主流混血儿。

    皮艾迪最早是研发大型蒸汽机的技术员,通过学习进入皇家科学城后才进入内燃机的研究领域,并且成功地以蒸汽机原理制造了内燃气机,为燃油机的研发定下基调。

    就算在另一个时空,莱特兄弟在二十世纪初才制造出简陋的飞机,但仅仅过去十来年,飞机就满天跑。只要基础扎实,科技的进步速度超乎想象。

    从另一时空的第一架木质飞机上天,到载人航天飞船登月,也不过五十余年时间。放在中华国这样有张林这位指导者在旁促进,速度只会更快。

    内燃机i型研发成功后,紧紧半年过去就诞生了实用性的燃油机ii型,并且成功驱动一辆四轮车。

    而这一年,元武陛下六十七岁。

    东方红燃机车厂成立,由朝廷控股51%,内燃机研究所技术控股12%,其余股份引进民间资本,这也是首次朝廷将最新技术落实生产环节时招商引资。

    与朝廷合作的乃是中华招商投资银行的股东之一,福建行省首富,金帆远洋运输集团的董事长邱光宇老先生。

    “民间资本要善用,要会用,更要大胆地去用。”

    当五儿子文定皇帝来看望自己时,张林对朝廷这次大胆的技术外包行为大加赞赏:“不要怕技术会泄露,因为有些东西就算把图纸原样交出去,别国也难以仿制。冶钢、水泥、化学制酸碱这些东西要先封存技术,等个二三十年再放出去不迟。”

    “根据军情局那边的情报,不光西亚和欧陆,就算是高丽日本也在秘密研发铁甲舰和蒸汽机技术,水平已是赶上了中华iii型,足以应用在大型工业作坊上面。”

    “任何不会学习,不求上进的民族最终只会得到灭国的下场,这世上没有蠢人。蒸汽机技术的确已不是什么秘密,适当地出口一些技术可以打断这些国家的自主研发性。靠抄袭是没有前途的。”

    张林道:“开国前三十年,技术封锁已经时间够久。现下能用技术换来资源和合作,那就是值得的,不要学古人故步自封,也莫要夜郎自大。看事情更要看它的本质,中华国之所以强大靠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才储备。我们有一亿六千万的读书人,有上百万的大学生,一代一代传承不息,到任何时候国家都会远远强于他国。百年树国,教育为先,切记。”

    张海躬身称是。

    张林宽声道:“我已时日无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你自己衡量着来吧。你娘亲近来身体不大好,多花点时间陪陪她。老人嘛,总是希望多看看儿孙的。”

    说着,他忽而话锋一转,问道:“你是不是对为父稀释皇权的事情总是不满?”

    “孩儿不敢。”

    “这有何不敢的?天在上,除了天就是皇帝最大,这样的权位人人都想。可做事要留余地,做人更要思前想后,正如民间老话说的好,虎父犬子,你张海做的好皇帝,光儿就一定能当的好吗?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强攥在手,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唐太宗再是英明神武,到老也会犯糊涂。为父再是励精图治,等再过几年老眼昏花识不得人,你说霸占着权位岂不是伤天害理?若是心术不正者,草菅人命太正常了。”

    “你大哥在北美虽是分了家,但始终心里向着本土,我走之后,你要多与他心感默契。有些话,有些事,不说透也别说透。给自己一点压力,亦是动力。”

    “孩儿明白。”张海扶起父亲,向着阳光明媚的院子中走去。

第664章 有理有据() 
中华44年,文定皇帝的生母唐玉仙过逝,享年七十三岁,举国哀悼。

    要说最难过的,莫过于张林和陪伴唐玉仙自小长大的唐楠儿了。张林虽然女人多,但他对每个女子都付出了感情,作为皇帝,他大概是历史上最能管住裤腰带的一人。

    唐玉仙算是寿终正寝,三十岁前尝尽世间百态苦味,三十岁后荣华富贵享尽人间福气,儿子是第二人皇帝,她这一辈子值得了。

    老死病就如会传染一般,唐玉仙过世之后,张贞娘和李师师俩女相继病倒在踏上,其乐融融的北郊庄园死寂沉沉,不复以往的热闹。

    就连六十二岁的扈三娘也偶感风寒,调养了多日才能出来透风,精神大不如前,衰老的很快。

    这一切发生在身边,看在眼里,张林真想把自己给安乐死算了,比起身体上的痛苦,这种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的痛楚更加让他难受。

    “昨晚儿,我遇见大郎了。”潘金莲病恹恹地躺在男人怀里,靠着床头,男人正把药勺递到她嘴边,闻言不由得颤动。

    梦见已死之人,可不是好兆头,难道金莲也要离我而去么。

    张林鼻子酸酸,努力镇定着嗓音道:“咱们无有对不起他,要说错,也是我当时贪图你的美色在先,与你无关,又不是你下药害他。”

    潘金莲道:“当初与你初见时,奴家看到你的眼神就知这一生躲不开了。后来你做买卖日渐发达,奴家一颗心都系在你身上,实有想过下药堵死他算了。只是下不去手。现在想来,许是大郎地下有知,找我要债来了。”

    “不许瞎说,叫他来跟我要债。”张林下巴贴在潘金莲额头上,宽声道:“他死后,我帮他料理了后事。武松犯了事,我也既往不咎,还给他安排了好去处。咱们,够对得起他了。”

    “嗯。”潘金莲眼神茫然地发呆看着门口,她这一生无有为男人留下一男半女,说不准便是受了谁人的诅咒呢。

    张林怕她胡思乱想伤神,便一直陪她身边伺候药汤,直到女人睡着后才离去,来到院子里时,已是黄灯初上。

    正值初夏,晚间凉风习习。

    张林在院中闲着片刻,呆不住,又去李师师和张贞娘的房里看望一番,最后来到扈三娘的房里安歇。

    扈三娘大病初愈,身子骨也弱,这段时间看男人消瘦了不少,颇感心疼,只是话到嘴边也不知如何地说。

    她见男人伏在案上铺纸研磨,轻声问道:“二郎,在写甚么?”

    “遗嘱。”张林应声道:“帝位虽是传给了海儿,但这么大家产总得每个孩子都照顾到了,不能咱们入土后还被孩儿们戳脊梁骨。”

    说到家产,张林前番时候让内务总管刘灯给自己作了统计,各种动产不动产加起来,按市值可有十六亿多元,相当于中华国财政收入的9。5%。

    这么大的家产,他准备成立一个皇室基金用来管理,以后每个家族每个孩子成年前按年岁发“贴钱”,成年后给一笔“成人钱”,结婚时再给一笔钱,如此就不担心家产被掌权人给祸光了。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扈三娘听,扈三娘大为赞赏,夸赞男人脑子好使。

    张林边写边笑道:“我这人做事向来都是有理有据,就如划分国土一事,辽东那边的土地早先便逼迫高丽国承认并且记录史册成书,在邦交国书和东亚盟约的版图里也有记录。这样叫什么?这叫铁证如山,哪怕后世这些人来扯皮,咱们搬出史书和皇室秘藏,管教他们哑口无言。”

    “料敌在先么。”扈三娘笑道:“马达行省也是如此办法?”

    张林摇头道:“跟一群文明尚未开花的非洲土著有什么好谈的?那个大岛属于谁,直接跟大食国谈就行,多少花点钱的事情,把文书字据立下来。那个时代都翻不了盘。”

    “念儿要回来了吧?”

    “嗯,嗯?”张林诧异地望着女人。

    扈三娘淡淡道:“莫当我蠢,当初你把他撵出去不就是想给他权一块地自立为王么?我只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会被你安排去北美。不过现在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张林饶有兴趣地问道。

    “鸡蛋不能只放一个篮子里,这是你的口头禅了。”扈三娘躺下,将被子盖上闭起眼睛,柔声道:“我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