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26部分

水浒大宋-第326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办了!”张林婉拒道:“招那么多个女人进宫作甚,弄得宫里阴盛阳衰,现下两百人就够了。”

    “唉,你倒不听劝,外头百姓们可都说皇家寒碜。好些个大户富商人家里的人丁,都要比宫里都热闹许多。”

    “就是宫里头地方太大的缘故罢了。”

第618章 锁国锁技术() 
张林把媳妇搂过来,道:“要不,我带你出去转转,看看山水风景?”

    扈三娘摇头道:“前些你刚从舟山回来,整日东奔西跑没个安生,歇歇吧。对了,咱们二闺女晴儿可是有了心上人,你也不管管。”

    “哦?哪个小伙子?”

    “学校里的,还未毕业呢。晴儿一直苦恼不知该不该跟人家表明身份,跑来问我,我又如何知道?”

    二女儿张晴刚满十五,这么小就早恋不是个好苗条。

    张林皱眉道:“她年龄太小了,让她十八岁了再谈再说。还有,有些话你这个当皇后的要提前跟孩子们打好招呼,注意洁身自好,莫丢了皇家体统。”

    扈三娘白了男人一眼,没好气道:“都有侍卫暗中照看着,哪里会出那般事情,你就多心。我倒想问问你,念儿已是行过成人礼,何时册立皇太子?”

    得,又是那群内阁老家伙们在灌风了。

    张林考虑道:“这个不急,皇家科学城实习还有两年,两年后,念儿也满了十八岁。届时他若愿意,朕就册立他,可以允他参政朝议。”

    扈三娘得到正式回答,把心思落地,又笑道:“别个皇帝都是新欢不断,你倒好,守着我们这些个人老珠黄的过日子,也不怕外人说你。要不,再给你办一次选秀吧?”

    “”

    宫里头,年龄最小的侍女要算那几个从欧洲买回来的少女了,如今已是十八九岁,正芳华青春。嫔妃之间最大的张贞娘都已四十有二,昔日天香国色的李师师也四十岁了。

    一眨眼,大家都老了,孩子们长大了。

    内阁中权势最大的首相吴用已经是年近六十,国防大臣陈良也五十有六,财政大臣林守成则是还不到五十。

    他们三人都是连任三届,再有两年等第三期五年建设计划结束,他们就会做表率退位让贤,安享余生去了。

    目前朝廷中对下一任内阁三元老的人选议论纷纷,现今四十二岁的秦桧接任首相的呼声比较高,只待他从更名为西加行省的天竺半岛上结束任期,就会回朝入内阁。

    张林如今是三十有七,待得两届内阁换选,也就是十年后,大皇子张念就二十六岁,三十岁正好是新内阁换选的时候,把第二届内阁班子过渡过去。

    主要是秦桧此人城府太深,张林是真有些担心大皇子会被带歪了,还是把对方放在自己手上用比较放心。

    他有四个儿子,六个女儿。关于其他儿子,他心里是觉得唐玉仙的五儿子张海较为附和口味,是理想的皇室接班人。

    大皇子太过杀心,性格比较硬,这样的性格并不适合以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统治。若是他把杀心用于对外征战和开疆拓土上,对目前的中华国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还有十几年时间用来观察他的成长,皇权最终落到哪个儿子手中还不一定。

    眼下,处理完了高丽国、天竺半岛的僧伽罗王国,国内的吐蕃部族的顽固余孽正在垂死挣扎,张林已是将目光投向了东海的日本国。

    他倒是不着急,但日本国的平氏家族可是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对付日本国,张林打算换成“斩首战术”,即利用一支精锐步骑军在炮舰的掩护下强行登陆日本,然后突袭天皇所在的平安京都。

    中华国和平氏家族、失势的藤原家族来往密切早已不是秘密,鸟羽法皇多次遣使来朝缔结邦交,上贡女子和财宝礼物。

    但中日邦交是跟大东亚战略矛盾,而且不光是张林,内阁也不允许日本皇室敢自号天皇在名头上压制中华大国。

    弹丸小国,侏儒百姓,也敢尊称天皇,何来的自信!

    首先是把驻扎在吉布港的一万多名平氏家兵抽调回来,由高丽新朝社组织五万军队,中华国出动一个海军陆战师团三万人,配合日本国内暗中联络的家族私兵,可以组成十万余众的联军。

    要么不打,要打就彻底把日本国打个稀巴烂,推倒重建,按照中华国的意思以后就作为承包商经济模式的存在。

    老套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务总署下放大量订单给到内陆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战争储备物资。同时,农业机械厂和工建国营、民营厂也得到大量的订单用于战后日本国重建。

    一切都要仿造中华国目前来建设,取缔小家门户的建筑风格,采用楼层式居住方式把人口进行集中管理。

    现在到杭州郡里看一看,开国后的建筑物基本全是两层以上的楼层式,杭州郡的地标建筑就是中华商业投资银行的十八层大厦,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建造方式。

    这幢商投行的大厦让每一个见到它的外族人士都叹为观止,很难想象这样高耸入云的建筑是如何造出来的。

    水泥和钢材的制造方法被中华国严密地保护起来,至于更高级别的蒸汽机和橡胶产物则没多少人知道。

    反正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奇的好玩意,百姓们已是见怪不怪,朝廷藏拙掖着,只有中学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才有资格学习这些知识。

    闭关锁国一百年,这是张林的原话。他在世可以坚持五十年,他的后代也要遵循其遗志。

    就算是大东亚成员国也无法共享这些新科技产物的知识,最多是享有购买部件和组装半成品的优先权,价格方面有优惠。

    成员国之外,想购买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成品,那就死贵死贵的。反正爱买不买,有的是海外国家愿意掏钱买。

    由于开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华国的蒸汽机都发展到了小型化的第四代了,国外还不知道有这玩意的存在。

    华夏民族都用上了橡胶制作的雨伞和雨靴,海外民族还在用鲸鱼皮手工制作放水雨具。这代差,差的不是一代两代。

    东北黑土地上,蒸汽机已是事先了机械种植,尽管烧煤的犁车很简陋,但毕竟比人力要效用多了。

    只有极少数人才知晓,皇家科学城已是在秘密研究燃油发动机这个黑科技。燃油机、燃气机、燃煤机的工作原理是相通的,不同的是设计结构和材料选取。

    张林不在乎燃油机能否在有生之年里达到十九世纪的水平,但他必须要把这个研究项目立起,给科研人员事情做,让他们发挥才干。

    其实不光光是燃油机,皇家科学城里已是成功制造出了电灯这种玩意,只是不敢普及出去而已。

第619章 有名无实() 
电灯在元武十一年的时候就制作了出来,毕竟吹灯泡和钨丝这些玩意都是现成的技术,某人一句话就节省了技术员们数年数十年光阴的试验耗费。

    张林不敢把这种玩意普及出去,因为中华国目前还未完全脱离小农经济,工业革命的底子还没打好,贸贸然进入电气时代指不定是个坏事。

    诸如电力系统的计算公式,反正他能想到的都是记录在了太学院中,只有少数几个高级研究员、技术员和科学家有资格翻阅和学习。

    如今的东岸和南岸各大港口都有蒸汽起吊机,负责搬卸货物,但这些机器都是用房子遮盖住,有士兵和纠察兵严密把手,不准任何人靠近。

    舟山海军港的蒸汽机船已是最远航行到后世菲律宾一带,但结构还存在瑕疵,航行途中故障多多,尤其是螺旋桨的设计是大问题。

    这些就不是张某人能几句话解决的问题了,他表示爱莫能助,只能靠技术员们去琢磨。

    就目前国家发展的问题,大方向已是初步完成,包括人口引进的工作可以停止了。若不是为了支持移民政策,张林都想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了,他确实没想到解决了牛痘医疗和粮食问题后,人口会暴涨的这么快。

    计生总署的压力很大,因为元武陛下明确跟他们提及过中华国人口不得突破八亿,最佳六亿的问题。要求他们准确核实每年人口递增数目,并且规划人口增涨速度。

    不抑制人口暴涨的速度,将来中华国必然走上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道路,这也是物种生存法则。

    事实上,张林已是打算在十几年后自己退位给儿子之前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多了就罚款。

    想想,有点跟后世中国原汁原味的感觉。

    仔细算的话,以目前一亿八千万人,平均每年按照8%的速度递增,三十年后就可以达到五亿多人口。

    引进了玉米、番薯等作物,至少不会出现粮食灾荒饿死人的现象。

    人口确实是个大问题,人一多,平均分配到每个国民头上的资源就少,为了资源国家就必须对外获得。而获得的方式,除了战争掠取别无他法。

    后世中国人多,国家资源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就少,造成生活水平远低于别国,长久以往,国民肯定会有怨言。

    这番道理,他在计生总署讲过不止一次,让臣工们明白人少是坏事,人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所以,要保持一个良性循环。

    把道理讲通透后,计生总署就必须要拿出一个可行性的章程,在什么情况下鼓励生育,在什么情况下计划生育,是陛下交给他们的任务。

    其实算出一个临界点数字不难,难得是如何把握均匀速度,如何安抚政策下的国民情绪。

    元武十三年秋季,在皇家科学城中实习了两年的十七岁少年,大皇子张念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放弃参与朝会听政,而是进入军部历练,并且主动要求前往孟加行省所在的天竺半岛。

    这件事让得身为父亲的张林很是为难,这孩子自小好武,心有杀机,让他跟秦桧在一起还不知道得衍变成什么性子。

    紫金殿中,张林以父亲的角色把大儿子叫到宫里陪他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父子俩人进行了一场言语上的交锋。

    “秦桧此人本是为父留给你的内阁班底,但此人城府极深,为父怕你驾驭不住,故而调他远去孟加行省。如今,你却又为何非去那边?”

    张念笑道:“父亲,我有自己的想法,按照您的路子,那不是我想要的王朝。”

    张林顿住筷子,诧异道:“你想要个什么王朝?”

    “一个没有你的王朝。”张念淡淡道:“从小到大,我虽然在民间学校上学读书,但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你的影子存在。我知道你不喜我杀心太重,相反,五弟却是您心中皇位理想的继承人。对吗?”

    张林肃穆道:“谁告诉你的这些话?”

    “没有人告诉,是我自己心里的话。父亲,任何一个开国君主最怕的就是子嗣内斗之象。秦朝、汉朝、唐朝莫不如是。儿子不想您为难,我可以自己去开创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王朝。”

    张念道:“您书房里的屏风上有一块插图,是咱们中华国打下来的吉布港,西边是不下于中原的辽阔土地。我,想要那里。”

    “不行!”

    怎么会忽然谈及这个话题,张林不悦地皱眉道:“除了吉布港和天竺半岛,以及将来的达马半岛,西亚欧洲的土地不得染指!”

    “为什么?”张念奇怪地道:“那地方是无主之地,上面的都是一些原始部落,只需要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开过去,很容易就可以开辟出万里国土。”

    “不行就是不行,你老老实实呆在国内,将来这皇位,朕说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一个有名无实的皇位,儿子不稀罕。”张念摇头道:“父亲,我已不是孩童,当能理解您的施政之法。但我不理解的是,您如此削弱皇权保存皇室,是不是多虑了?”

    “这些东西你将来就会懂了,五行更替,日月更替,莫不是天人之道。万物有始有终,有兴盛辉煌有衰败颓然,一家独大必不可久。”

    “你去孟加行省的事我可以答应,二十岁时回来告诉我你的选择。这皇位给你留着,即便光鲜无实,也好过秦二世而亡。”

    张念站起身,认真道:“父亲,这样的皇位不是我想要的,抱歉。”

    张林心中一阵无奈,削皇权是他早早就定下的计划,为此已经努力了十多年,逐步淡化皇室在朝廷的影响力。

    但大儿子却显然不认可他的治国之念,想要集权于一身,要不是他是自己的亲儿子,某人真想一刀砍了他。

    以这小子的性格,但凡决定了的事,很难再扭转过来,除非父子决裂。而且,大儿子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