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70部分

水浒大宋-第270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小的混编级别为连级,一个混编连包括三百名火枪兵,六百名盾枪兵,三百名战车兵、炮兵班三十人,十名医疗兵,五十名工程兵(专业负责挖战壕、建简易工事)、五十名后勤兵(负责抬担架、搭建营地、烧火做饭,必要时转为工程兵)、一个百人骑兵大队、十名监察兵,共计1450人上下。

    混编营为混编连的三倍,合计五千人上下。混编旅为混编营三倍,一万五千人左右。

    在军部即将进行的整改中,盾枪兵和战车兵的规模要被裁撤掉一半,每个混编连进而补充三百人的火枪兵,把混编连级规模缩减为1300人左右,以缩减防御力为代价,提高了近乎一倍的攻击力………实际上,战车和盾枪兵是扛不住火炮的,只能在野外防骑兵。

    每个混编连被裁撤下来的四百五十人中,有三百人转为火枪兵,其余一百五十人则部分转为骑兵,部分抽调回国内参与培训后被工建总署或者商务总署安排进监工队(监督辽人、金军战俘、党项战俘劳役)或者国营安保集团公司中为商人们即将出国做买卖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这些从前线退下来,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士兵不愁出路,不论是监工(公职)或者进入安保集团公司都有相当不错的待遇,可以舒舒服服地工作生活。

    在元旦朝会临近之期,军部已将整改奏章送到了张林的御案上,按照统计和划分,在新一批常备军的部分转入常规军后,国内常规军规模将达到七十万人,其中有十五万骑军(两年建立一支十万骑军,加上原先的五万),常设常备军十万人(未服役,属于公职职业兵,处于集训阶段……一般是一年。一年后从每年一度的常备军中筛选出一半加入常规军,其余送到国营工厂里培训后进入社会做工)。

    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中华国每年可以训练出十万常备军,在战时可以紧急用于战争,战况不紧或者和平时期,每年保持五万人常规军的换血规模。

    更何况,中华国还实行“兵役”,规定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下以下的男性,必须在这十年间接受为期一年的军事训练(可分期训练,每一期为三个月,只要十年内满足四期训练时间即可)。

    在国家紧急动员时期,绝对有能力动员起一支数以千万计、接受过基础军事训练的士兵,既能提高全体国民的体格,又能长期保持国民血性不衰退。

    这样的兵役和募兵制,自然是长年累月地在新汉报上占据头条,“参军保家卫国”“逃兵耻辱”“铁血中华”“中华美男子”“国民素养”“道祖天兵”等等,用法律、道德、宗教、文化传统等捆绑方式把这个制度延续下去。

    官报上不时就报道哪个哪个内阁大臣家的儿子,哪个哪个集团公子爷参军啦,不吝啬称赞之语。

    元武陛下也表态,皇子也会履行“中华兵役”制度,绝不特殊例外。

第511章 大理() 
十二月二十八号,年关将近,朝廷也终于开始放假了,元武陛下体恤臣子,把年假延长到十天,年后初八开始上班。

    皇宫忙碌而热闹,为十二月三十从傍晚时间举办的元旦大朝会做准备。

    好不容易挨个长假,张某人自然得犒劳犒劳自己,前两天被开瓜的十个西夏少女经过修养后差不多恢复,又被他叫进了紫金大殿里侍寝。

    这十个清一色十六岁的少女被她恶搞地赐姓“慕容”,按照月份称姐妹,这十朵混血花儿有着明显不同于汉人少女的体质,又因为年龄不大的缘故,宝瓮极其狭窄而幽深,光洁如面上粉嫩一抹。

    在催香汤的作用下……不因疼痛而降低情欲,她们的适应力度明显比第一次强多了,让得张某狼可以肆意享受她们的美妙酮体。

    十六岁,花苞含羞欲放的年龄,少女们的嫩、娇、羞、弱最是吸引男人的征服欲望,光是耳边听着她们嗯哼咿呀的呻吟嗓音就让人血脉膨胀,不可自拔。

    有花堪折直须折,折完最多虚几天。

    张林第一次还能轻轻松松搞定她们,第二次就不得不拿出养生房中术的真本事了,严格按照女官教导的技术对付少女们。

    爽完,诺大的龙辇上玉体横陈,到处是少女们白皙粉嫩的胳膊腿儿,场景淫奢到一旁记录的侍女都扭过了脸去,不敢再看。

    清理期间,内监小心地问道:“皇上,留不留龙种?”

    张林认真想想,点了点头:“留。”

    刚才才用了两发弹药而已,估计也没什么效果,若能给他生个混血儿,倒也不错,反正只要不是黑色就好。

    其实西夏国和高昌那边的百姓,长年累月跟汉族通婚之下,混血儿的体貌已是明显趋近与汉族了,头发大多数为黑色,鼻梁较高,体格较长,皮肤白皙,体毛较少……你懂的。他

    们瞳孔不似纯种白人那般深邃蓝色,而是一种浅浅的碧清之色,符合当代百姓的审美观。

    可以预见的是,在西夏和高昌数百人分散到中华国后,也许几十年内还看不出什么,但数百年后绝对会使汉族的体质增强。

    这玩意说出去没什么丢脸的,日本国还送女人来宋国开勾栏借种呢,为了民族的进步,没必要在乎些细枝末节。

    当然,种族体质改善只是民族进步其中一个小小的计划,最主要的还是要发育出一双能打人的拳头,谁敢不尊敬咱,就揍到他跪地磕头为止。

    金国连续几次主动求和未果后,也许是放弃了和谈打算,今年中原朝会也没派使节来,在燕云和河北行省以及河套南岸被种师道和贵武折磨的不要不要的,玩着你修地堡我拆地堡、你挖壕沟我填壕沟的互相伤害游戏。

    耗,看谁耗得过谁,两年后就是你们的死期!

    龙辇虽然大,但人满为患,张林也不好意思把十个少女爽完后还撵回去,毕竟外面北风呼呼地吹呢。

    他随意把腿翘在某个记不住名字的少女臀瓣上,胳膊一搂就把个粉唇小嘴的少女嘤咛一声拉到身边,一脑袋枕在她初具规模的酥胸上,在乳香、少女幽香(换了床褥,少女清洗过)和淡淡的助眠熏香中睡去。

    醒掌杀人剑,睡卧美人胸。

    何其爽也。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理国朝贺使节陈百文失魂落魄地闲逛在繁闹熙攘的中华国京师杭州郡主城大街上,眼前的景象让他忐忑不安,

    中华国太富有了,富到百姓们都可以随意地买鞭炮、爆竹、烟花回家过节,富到猪肉都是成片成片地往家里买,推着小车来购买年货的城外百姓随处可见,他们荷包的银币叮当作响。

    就连白酒(蒸馏酒),他们居然也能卖的这么便宜,汉人的粮食到底有多少啊。要知道,大理国的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呢。

    自汉人灭掉西夏降服回纥后,四分五裂的吐蕃已是没了威胁,只剩下南边的大理国和交趾。中华国陈兵十万于南方,让人心惶惶的。

    大理本就附属宋国,中华国为中原正统后,他们也及时跟着称臣,但依汉人元武皇帝的意思,似乎要把大理国纳入版图才甘心。

    事实上,大理和中原交往密切,文化也极为相近。尤其是前朝宋国与大理的茶马贸易一直是红红火火,每年少则购买五六百匹,多则三四千匹。

    大理马又称滇马,虽然体格矮小,但却是耐力长久,是重要的驮马系列。中华国自建国后这几年,为了加大国内运输能力,跟大理国至少购买了一万三千多匹。

    而且中华国通过人工授精和杂交,改良马匹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目前,广南、贵云、荆湖、成都一带家家户户都在养马,第一批改良马种今年年中就差不多可以出栏了。到时候,数万匹马流入市场,会大大缓解国内运输压力。

    大理国其地肥沃的土地,天然的草药生长环境,茂密丰盛的木材资源,以及靠近蒲甘国(缅甸)的地理位置,中华国志在必得。

    大理国拥有三百余万的人口跟西夏差不多,然而军力却是天差地别,西夏国仅仅支撑三个月,大理国能撑多久?

    不过张林还是不愿意对大理动刀兵的,其地地理环境多为山地,尤其是春夏两季的山林子多有瘴气疾病,很容易造成士兵大规模减员。

    所以朝公署对大理使节开出了世袭五代的子爵爵位,与南宋皇帝赵构的待遇一样,并且承诺保留大理皇室的非国库资产和佛教信仰。如果段家不愿意和谈,那朝公署不介意去和高氏谈。

    高氏之于大理国,就相当于唐朝安禄山之辈,拥兵自重,实权在握。其实朝公署已是派人暗中接触高氏,开出的条件与段家一样,并且还给出了十个高家子弟进入皇武军校读书的名额。

    与段氏相比,张林更倾向于与高氏合作,毕竟后者名不正言不顺。

    高顺贞只要答应解除兵权,不断可以得到子爵爵位,还可以连任三期大理行省的知郡长官,其族内子弟培训后亦可以在中华国其他军区中担任军官。

    不过,和谈毕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短期就结束。

    中华国内阁的耐心也最多能保持到明年也就是元武四年的入冬季节,那时候若大理国还冥顽不灵,少不得就得趁着天气转凉开战了。

第512章 天竺海驻军() 
西夏和回纥并入中华国后,其两国皇室也是搬家在即,元武陛下特旨开恩,准许他们年后启程动身,先把这个年过了再说。

    灭国之君当然不会由着他们还住在老地方,甭管是直系还是旁系,尽数给我搬到京师来住。眼皮子底下,也不怕他们搞出什么事儿来。

    凡是不愿意搬的皇室子孙,一律以谋反大罪惩处。

    由于这些皇室资产丰厚,个个都是千万富翁级别,因此商务总署也准备安排几个大项目给他们营生,让这批家族把心思放到经商方面,那些小心思趁早收起来。

    今年的元旦大朝会可谓鼎盛一时,波斯、大食、天竺、日本、高丽、大理、交趾、蒲甘、占城,甚至远在西亚由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王朝的使节也在。

    盖因中原出现了划时代的火器,西域各国通过商人带回来的消息纷纷闻风而来,想结交中原王国以获得火器的制造方法。

    这群使节在民间搞到黑火药不难,难就难在军用黑火药的配方,还有便是如何大规模的冶炼钢铁。而这些,恰恰是中华国严加防护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坩埚法冶炼高碳钢更是重中之重。

    中华国的火器为何比金国威力大、射程远、数量多?一是因为铁料冶炼方法不同,其二就是军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其三自然是资源丰富财大气粗了。

    尽管各国使节跟朝公署再三请求火器贸易,但中华国是绝无放开这个口子的意思,不过却没有阻止他们把民间黑火药配方带回去。反正火器构造原理也不难,藏是藏不住的。

    不过想要发展成中华国如今的火器水平,这些邦交国家少说也得花了三五十年的研究时间。其实与后世蒙古把火器引入中亚、西亚的年代也就相差百十年。

    不过元武陛下在元旦朝会上并没有把话说死,只是建议使节们回去后跟他们国家的君主述说,中华国将在各国建立外交公署和商站,加强彼此的联系,并缔结友好通商的协议。

    朝公署加急招募了三百名中学毕业生展开外交培训,争取在明年开春后能把这批人培训成能进行基础外交活动的人才,跟随这批西域使节回去后分散在各个国家建立外交机构。

    东正教亦是回招一些在外游历的传教真人,准备把这批人也派去西域各国,在允许的情况下,宣扬与***文明同为兄弟的东正道祖教义。

    与此同去的还有一大批踊跃报名的大商人,当然这些商人不用亲自去,派遣手下商队就行。

    中华国的丝绸、茶、瓷器、蜡杆矛枪、金银货币和金属手工品、农具、药材是西域商人的主要大宗购买货物,而西域各国的香料、珠宝、象牙、西域美女为主要进口物。

    事实上,张林已是责令商务总署规范商人们的进口货物,对珠宝和象牙一律减少贸易份额,而加大对香料、西域女子、金银(非货币)、青壮劳工、技术类底层手工业者等等货物的进口。

    并对非金银类奢饰品进口提高关税,在国内对奢饰品买卖设以高额税,与各国的贸易结算一律采用金银货币。

    比如西域商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女子、香料进入中原,在高昌行省就得一次性缴纳关税(货物的百分之十五价值),而后进入国内一律不准沿途收关卡税,以金银货币给他们结算,让他们自行在市场上购买汉人货物。

    西域商人对此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