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64部分

水浒大宋-第264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南方,佛教根深蒂固,若是不动用非常规手段,很难在短时间里把佛教撵滚蛋。想解决这个麻烦,还得从源头下手,遏制佛教招募新的信众。

    但为了避免引起社会动荡,张林只好从要求公职考核中必须加入东正道教思想这一门科目,另外,品级官员必须是教众。

    其次,东正道教教会和道教慈善协会的慈善受众必须是教众(又信道教又信佛教的百姓不计在内)。也就是说,比如慈善教会要在哪里建一所希望小学,只有教众百姓才可以把孩子送去读书,但信佛的百姓孩子就没有这个权利。

    再者,在教育、商业政策、多额土地分配(超过人均五亩以外的土地),唯一信仰道教的百姓和商人拥有优先权。

    当然,这些政策都是不写入律法中,还是以一种“潜规则”制度施行下去,防止佛教信徒拿律法非公平性和宗教信仰自由做文章闹事。

第499章 秦桧的前程() 
“秦参谋,这是军部发来的最新军需品汇总文书。汪参谋指示,必须下工前落实。”

    “嗯,放下吧。”

    后勤参谋军需处,秦桧已在此任职了一个多月,他的才干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任劳任怨。

    他很享受现在的工作,从处理繁多的军需文书中他能观察到军部整个作战意图,这就像是站在沙盘前直观战争一般。虽然对西夏战争还未开打,但秦桧已经洞悉出了军部的出兵方向。

    他已是有些理解了元武陛下的心思,从外交部调到官报总署,又调到军需参谋部,下面他会去哪里任职呢?

    比起前朝,新朝廷下的军部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国防下分陆军、海军,设立总参谋部,下分各参谋部。

    从上至下,从里到外,细分繁多工作种类,彼此高效运作,每一封文书的签署和调转都能追踪到具体执行的当事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轻而易举就能找出来。

    秦桧有时会暗自感叹,在这样的军事管理体系中,就算有人想造反,就算有足够的声望也控制不住整个环节中的所有人。现在,已经不是过去拉一支队伍抢一批刀枪就能起事的年代了。

    军部看似脱离了文官系统的控制,但事实上每一个子部门都离不开文官系统的控制,就好比这调运军需吧。

    首先你得获得军部批准,然后拿文书提领军需品,然后运出去得跟文官系统内的交通运输汇报,不然警务署和内务部完全有权利扣留下来。

    不管是常规军还是常备军,调动都得得到当地文官系统内官员的签押,否则就视为违法,当事军官若是强行调运,警务署、内务部、包裹军队底层军官有权扣押此人,反抗则就地击毙。

    最奇葩就是每一任基层军官的任职期为三年,最高为五年,一支军队完全是靠军纪组织起来的,而不是依靠某个军官的威望,大大降低了军官一呼士兵响应的可能性。

    这样的环境中想揭竿而起,除非是国家把底层士兵和底层军官的利益给剥削到无法忍受的程度。

    下工后,秦桧提着皮包离开参谋部。

    京师的建设是一天一个样,在砖头和水泥普及后,新建的民居和街道大多以砖石为主,抗风耐雨且坚固,百姓们也不用再担心火灾问题。

    路过街头,在一处教会慈善捐款箱前顿住脚步,秦桧从荷包里取出一元硬币投入功德箱。

    箱子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摆放在人流熙熙的道口,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打小心思,或者说有心思也不敢。

    道教慈善协会的捐款基本上是用于孩童教育,每一期都会把学校建设的情况发表在育教早报上。有人敢动功德箱,那就是与百姓为难了,被当街群殴都是正常。

    回到家后。

    妻子王氏巧笑盈盈地迎上来,替他宽衣上茶。

    秦桧伸展胳膊任她服侍,忍不住笑道:“瞧你一脸笑容,今儿可是遇得什么好事了?”

    “夫君不妨猜猜?”

    “呵,你还卖我关子,我怎生猜得出来。”

    王氏替他换上一件闲服,便拉他坐下,道:“宫里皇后娘娘派人送了一担鲻鱼来,这时节鱼最肥美,清蒸抑或红烧,都是鲜嫩无比。”

    鲻鱼乃是前朝南方敬献的贡鱼之一,不过现下京师位于杭州,则自然算不得贡鱼了。

    不过即便如此,秦桧也沉吟许久,缓缓地点了下头,道:“吃不下的便放池里养着,这事切莫要到处去说。”

    “皇后娘娘的恩典,说出去打什么紧?”

    “妇道人家懂得什么?”秦桧道:“皇上这一年来多有提拔年轻辈新人入朝,前番还赐婚了韩世忠,你道这鱼好吃的很么?”

    王氏不解道:“你这又是说官又是说鱼,听得我都糊涂了。”

    “糊涂便好,明白也得揣着藏起来。我这些日子把这些年轻辈的新官稍稍打探了下,俱都是家资不俗之辈,族中多有大商。皇上文功武治,开兴商道,以人为本,用意深远啊。”

    “不懂你说些什么。只是夫君你做这么多事,立功也不算小,不说封爵,缘何至今还是个未入品的公职呢。”

    秦桧摇摇头,笑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的事你就莫要操心了,管好家里事就行。对了,少跟朝中官员女眷来往,尤其是内阁大臣的妻妾,该去诗会花会则去,没必要的就在家里偷偷闲吧。”

    王氏虽不明白,但也知道男人说的话定然有道理,点点头,答应下来。

    秦桧知道皇上在时刻注意着自己,也知道,像自己这样的人肯定不止一个。元武陛下看似皇权下放,实则步步暗藏玄机。

    目前朝廷中内阁大臣们基本都是最早跟着元武陛下起家的,这批人分为北派、南派,而南派中有分为福建派和夷南派,目前还多了前朝的一派官员。

    这是高居庙堂之上的人。

    而庙堂之下的官员大致可划分为前朝一党,前朝读书人一批,以及最近两年的科考新晋学子,另外就是商人子弟。

    事实上,在科考改革后,虽然入公职的难度比较高,但同时也将天下学子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许多新兴科目对非“经义策论”的学子可谓是另一条成功之道,而经义策论则缩减为其中一门考核,在整个科考成绩中比重不到20%。

    这样看似出不了“神童天才”,但却涌现出一大批“全能”的新科公职人员,而且这批人在公职中表现极佳,对朝廷的政策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可想而知,或许十年二十年后,朝廷中品级官员就是这批新晋学子的天下了。且公职人员一年一考核,升官机会远超从前。

    三品以上的大臣也是一年一考核,政绩连续三年不佳者则辞官卸任,五年一轮换,最多可延期三轮(战争时期)。

    这就表示,每隔三年,朝廷中层官员就会出现一大批空缺。每隔五年,高层官员会出现空缺。五年到十年间,内阁大臣将重新洗牌换位。

    而这恰恰是秦桧不能理解的地方,到时候朝廷会如何安置这批“辞官卸职”的三品以上大臣呢。

    要知道一个人在新朝廷体制下,若政绩顺风顺水,加上一点关系背景,四十来岁就能踏入三品之列。熬过两轮任期也才五十岁,正是朝政经验最为丰富的年岁,放置不用绝不是好事。

    届时,这批人该何去何从,难不成经商去?

第500章 西 北地战局() 
八月底,在各地粮税纳完入仓后,朝廷已是完善了前线的战备物资,达到了最佳开战时机。

    两年的训练已是让前线士气累到巅峰,国内近五十万大军都完成了换装和一年以上的集训任务,战斗力比之两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种师道大军将黄河南岸的防御工事修建完毕后,打退了完颜宗翰和李察哥三次南北联兵进攻,东胜州稳如泰山,攻占了黄河入西夏国的战略要地达拉特旗城池。

    至此,金国和西夏已经是从战略上被分割开来。

    折彦质大军蓄力已久,率先两万大军从兰州出击,进攻西夏皋兰一带。会州一个混编旅一万三千人出击红山峡,从西往东进攻。怀德军州混编旅从东往西进攻,越过葫芦河推进杀牛岭。

    近卫御林军三万军中分出两个混编旅抵达永兴军路行省的环洲,沿白马川进攻西夏静塞军司韦州。

    另东南集团中四万大军沿着佳芦河,从晋宁军州出击西夏左厢神勇军司,从东北往西南方向进攻。

    为了防止西夏绕后突袭,近卫御林军分出一个混编营五千兵马配合东南大军一个混编旅分别驻扎在定边军的神堂堡和绥德军州前沿平绒、塞门、殄羌、威羌四个军寨以及御谋城和万安、芦移两个军堡以作防御和后援。

    折彦质大军将近十四万大军一动,西北东胜州的种师道立刻将兵线往南推进,进以金肃军为大本营,两个混编旅共计三万大军进逼李察哥十万大军所在的河清军一带,把西夏这十万大军牵制住。

    西夏国人口不足也就三百万,号称六十万大军,满打满算也就四十万,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李察哥麾下的五万重枪兵和弓箭兵混编兵马,以及三千铁鹞子骑军。

    当然,自元武二年起,西夏国从金国手里得到了制造火器的工匠,在国内猛增赋税铸造了大大小小近百余门火炮,还成立了一支千人规模的火枪军。

    但西夏就这么点人口,不打战争还好,士兵们还能屯兵种地。打起仗后,靠三百万人口怎么养得活将近四十万大军的吃喝?

    战争初始,李察哥就遭受了种师道大军刘琦、王童两支混编旅合计三万大军的进攻,在近一百四十门大小火炮的洗礼中,西夏大军只能靠城而守。

    李察哥以四千轻骑绕后突袭,很快就被碉堡哨骑发现,金肃军只派出了两个混编营护持粮道,就把这支轻骑军逼的无从下口。

    而从西往东绕是必须要在汉人扎在黄河南岸数十万大军眼皮子底下通过,几十个哨所密布金肃军、榆林、达拉特旗城的三角防御圈内,根本隐藏不了行踪。

    无奈之下,李察哥只好派一支精干哨骑队强行穿过榆林和达拉特城的防御线,到金国完颜宗翰所驻扎的托克托城求援。

    完颜宗翰虽然知道不能放任汉人围杀西夏国不管,但也无可奈何,托克托城虽然离着黄河南岸的榆林只有几十里地,但南岸那密密麻麻的壕沟和军寨早已让他失去了进攻的欲望。

    别说有黄河拦路,就算没有黄河,他也不想把大军消耗在汉人土堡军寨的炮火中。

    为今之计,只有大军从托克托城撤走去往西京道大同府,汇合完颜宗弼的八万大军,以将近二十万大军之力强攻应州。无论打不打得开缺口,都能把汉人大军调回来大部分。

    种师道大军必然不会放任到嘴里的肉……榆林丢出去,肯定要留两三万兵马防守,那么准格尔旗甚至是金肃军也将撤出一部分兵马回守朔州偏关、武州一带。

    完颜宗翰在得到西夏李察哥的告急后,连夜派出哨骑去往大同府传递军报,同时在托克托城周围清空粮草和牛羊马匹,只给汉人留下一万多张嘴,绝不留一粒粮食。

    如果汉人不救这群辽人,那就饿死他们算了。

    连着两天,金军在托克托城方圆几十里地内烧杀掳劫,从百姓家中抢夺财货和粮食牲畜,其地百姓惨不忍睹,哀嚎哭声都传到了黄河南岸。

    对金军的举动,种师道自然是明白的一清二楚,暗道一声狠辣无比。好在朝廷不缺粮食,等金军走后,就把托克托城一带的两万百姓转移到国内去干活吧。

    三天后,金军从黄河北岸撤军向东而去,明显是汇合大同府完颜宗弼大部八万军队。

    种师道连忙部署,留下两万人马驻守榆林,分出一个混编营和三个炮连前往黄河北岸接受被金军洗劫一空的托克托城,同时命人转移辽人百姓。

    至此,河套的黄河南北两岸尽数落入汉人之手,金军放弃了再想夺回来,恐怕就不容易了。

    种师道分兵后,留下王童所部混编旅配合金肃军的两个混编营以及达拉特旗城和榆林一带合计四万五千兵马牵制李察哥,其余四万兵马撤回朔州,接应应州的杨文广六万大军。

    当完颜宗翰和完颜宗弼汇合一起后,大同府一带的金军总兵力为二十万,其中骑军规模九万。

    而盘踞朔州种师道统帅下的四万五千人,应州杨文广麾下六万兵马,蔚州由贵武所部支援的东北集团军刘忠、罗开泰、厉天佑三部混编营一万五千余人。

    在种师道的指挥下,张有钱(出身虎威军)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