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39部分

水浒大宋-第239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礼义仁智信,李师师无论哪一方面都是符合大龄女子“再婚”的标准,人家把三百多万元(四十万贯)私房钱都捐给了育教总署支援教化孩童的事业,可谓功德无量。这样大胸怀的奇女子,又怎会是妖狐转世呢?

    育教总署得了这么一笔专项捐款后,育教大臣赵跃立刻站在了李师师这一边,摇旗呐喊地为她助威,为天下教坊司女子抱不平。

    众多教坊司的女子在羡慕之余,也纷纷花钱找枪手,在民间报纸上大肆刊载声援李师师的文章。沦落风尘已是不幸,难道还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了?

    许多已嫁入豪门大户的原教坊司女子也不甘落后,逼着宠爱她们的老爷们对外宣传幸福生活,为教坊司出身的女子“正名”。

    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才子们也纷纷写文写词,赞美教坊司女子才艺德俱佳,只是命运不济罢了,世人当不能用另类眼光看待她们。

    新朝廷的许多大臣们娶妻纳妾,他们的妾氏中也不乏各地教坊司出身的有名女子,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们也只好站在了天子这一边。

    民间把这件趣事吵的沸沸扬扬,皇后扈三娘实在看不过去,便放出话称赞李师师温柔贤惠,知礼守法懂分寸,实乃不可多得的才女,足以婚配天子。

    皇后发话后,事情也就盖棺定论了。天子家事,正妻都支持,外人真是闲操心。

    张林打通了正宫皇后这一关,见她大气地给自己说话,更是温柔体贴关怀备至,又是侍寝又是给她做菜,有事没事地讨好她。把扈三娘搞得哭笑不得,从古至今,就没见过这么贱骨头的天子,夫妻情谊更深了。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争论不休后,李师师也终于修成了半步正果,从西厢侍女院子里搬出来,单独分配了一个小苑,原先的苗儿丫鬟也回到身边。只等唐玉仙肚子里的孩儿出生,她便可以修成正果。

    她没想到,这个男子果真满足了她的心愿,比起微宗皇帝,当今天子显然更“大丈夫”多了。

    女人多了,便很容易让张某人开始“挑挑拣拣”起来,就好比食物一般,有酒有肉谁还愿意去吃糠咽菜?有了李师师这个极品女子,其他女子显然遭到了皇上“冷落”。

    尤其是其中比较普通的女子,像是折美凤因为自小习武,皮肤粗糙、腋下略有汗腥,张林也只按规矩交公粮,从未给她开过小灶。陶红云、潘金莲、白玉莲等女都是很早就跟了张某人,自然是习惯男人“喜新厌旧”,加上皇上对她们并不坏,也就勉强接受了现实。唐楠儿和刘倩儿各有各的好,又有孩儿陪着,倒也不惧。

    几女中,大概只有白菲菲最是着急了,在府里最不安分,对新晋妃子抱着明显的冷漠态度。有时候张林都替她愁的慌,幸亏皇后扈三娘心软,不然就白菲菲这脾气得吃大苦头。

    有皇后立下的规矩,后宫女人们都安安分分地点卯排队侍寝,不让皇上太操劳以至于伤了龙体,唯有白菲菲喜欢投机,一旦轮到她,非得缠着男人多嗨几次。为此,她更被女人们排斥了。

    白菲菲也委屈的很,她不就是想早点怀上孩子而已,如今皇上都快有第五个孩子了,她的肚子就是不见大,从御医那要的滋补药都吃了不知多少。

    前番五月间,张林在唐玉仙身上做了实验,成功让她怀孕后自然是大为兴奋。只是这个纵欲无度的方法太过于操劳,要是同时应付几女,估计他张某人要英年早逝。

    所以,他也只能有选择性地选择受孕对象,一段时间针对一女进行火力集中。还定下目标,争取两年内让还没有孩子的后宫女人都怀孕,省得她们有事没事地瞎闹腾。

    自李师师名正言顺后,有了独属她自己的小苑,高兴坏了。对于捐出价值三百多万元的私房钱,她倒也没什么怨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能换个归属很值得。

    李师师也成为目前中华帝国“爱心捐款”的第一人,为天下女子挣了脸面,许多教坊女子也纷纷慷慨解囊,往育教总署里捐款多开几处学校教化百姓。

    育教总署的赵跃自然是乐得不要不要的,在教育报上大篇幅赞赏这种爱国爱民的奉献精神,毫不吝啬笔墨,给与教坊女子极大的虚荣心。

    一时间,各地教坊女子都被带偏了风气,彼此间比的不是谁珠宝首饰多,而是奉献大小,比谁更爱国。百姓们也乐见其成,街头小巷茶肆酒楼里对教坊女子进行品评,称赞她们知大义。

    就连教坊司的花魁竞选,也采纳了爱心捐款这一个指标,毕竟一毛不拔的女人再漂亮再有才艺也说明不了其品德高尚。勾栏女子自然是以教坊司为风向标的,纷纷有学有样。

    许多商人也不甘落后,或多或少都慷慨解囊地换取一些名声,更有甚者甚至和教坊司或者勾栏女子合作起来,把嫖资当做爱心捐款的途径。

    事情的衍变有些出乎张某人的意料,他也没想到古人对于“名声”居然如此的着重,为了防止好事变坏事,他也只能让内阁大臣们想办法设立一个“中华民族慈善教会”来专门处理爱心捐款事宜。

    财政总署设定其为专项钱款专门用于育教、灾害、扶贫、奖学金、疾病、养老、社会慈善救济等民生项目。为了避免中华民族慈善教会出现后世郭美美那般的恶心事件,张林让这个机构采用财务透明的方式来操作,每一项支出与进账都必须登报说明。

    并且,中华民族慈善教会虽然隶属财政总署,却实行财务独立,接受中华帝国东正道教协会和廉政总署以及内务总署的三方监督。

    其中胆敢有浑水摸鱼者,在重罪法的基础上上罪加一等,绝不姑息,并于律法中予以明确立法。

第452章 哥是大天尊() 
开国接近一年,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大臣们,都从官报民报铺天盖地的宣传中领悟到了这个新朝廷对于“法”“信”“科学”这三者的重视。

    在法的基础上,不管是做事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亦或是学习,都要讲究“信”和“科学”。

    没人敢批判这种新汉学,毕竟它是集法家、儒家、墨家三派之学,就连国教“东正道教”都是依附于新汉学的基础上壮大起来,把佛教碾压的奄奄一息。

    古代炼丹家多以道士的身份现世,道士又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现在元武陛下给他们正名,为他们搭建千秋万载的辉煌道家传统,天下道士们俱都感觉到道教一统中原的时代到了。

    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土,晋代隋代唐代的佛教把他们道家挤压的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到了宋代后虽然赵家天子大多信奉道教,但民间还是以佛教为尊。

    如今,在元武大帝的支持下,以新汉学为基础,对道家思想和传统以及诸天仙神进行了完善的梳理。从鸿钧圣祖到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再到女娲以自身血肉捏泥造人,再到天庭封神果位,道学不再混乱无章,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东正道教协会亦是投桃报李,尊奉元武陛下为“东正极乐无上道主妙法大天尊”,双方惺惺相惜地开展造神和封神运动。

    首先,就是在官方利用“不劳而获,贪赃枉法”的律法条例打压佛教的基础上,道教协会与育教总署合作,进行东正洪荒封神演义这部的编写。

    道教协会接受了极乐道主大天尊的建议,在完善了仙神体系后,为了进一步把东正道教普及万万人口的民间百姓中,以一部“国统”东正洪荒封神演义来阐明仙神体系中各位仙神的出处。

    把商周朝代更替演化为西方佛教入侵中土,造成中土混乱,民间多有兵祸灾害。

    相传无上圣尊道祖鸿钧圣祖游历洪荒宇宙,先是教化盘古,指引其开天辟地诞生了文明。而后收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准提、接引五位圣人弟子,而后女娲因补天成圣,伏羲、燧人、神农因教化文明而受封半圣。

    因为鸿钧圣祖游历去了其他的洪荒宇宙,门下圣人弟子准提和接引与师兄们闹矛盾后,去往西方建立了佛教,并且利用商周朝代更替来掩饰杀戮以争夺正统,终究让他们成功地打入中土。

    对于东正道教来说,佛教只是他们的分支,其佛主更是教门叛徒,应该归于正统而不是另立门户。对于投入沙门的和尚们在民间祸害,大肆敛财和欺压良善百姓,东正道教亦是痛心疾首地要清理门户,为民除害。

    始作俑者张某人在看完第一册东正洪荒封神演义后也是乐不可支,这群道士为了正统真是不遗余力地打压对手,尽管这部国统才编写到轩辕大战蚩尤,但其中已是出现了“东正道教叛徒准提和接引”在里面兴风作浪地干坏事。

    不得不佩服这群道士的想象力,为了正统,连脸皮都不要了。或者说,他们已经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把编写这部国统当成了神圣使命。

    其中有一个故事,蚩尤被准提怂恿和蛊惑后,跟轩辕黄帝大战。蚩尤死去演化为十二祖巫弟子,为了祖先名誉,十二祖巫弟子与西方教对抗,被接引道人不顾身份地打死,幸而其中几人被老君圣人救下元神。后土祖巫的元神遁入地府,演化为轮回之门。共工与祝融受到西方教接引道人的挑拨而兄弟残杀,撞毁不周山,女娲补天而功德成圣。

    一件件故事被巧妙地连贯在一起,有些故事连张林都没有看过,不由得拍案叫奇,简直服气了这群道士的想象力。

    当然,其中育教总署的“才子们”也出力甚多。

    在这个无聊的时代,能看到这样一部道教正统演义,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张林倚靠在床栏的软枕上看得滋滋有味,房门推开,李师师步子轻盈地端了一盅茶汤进来,舀出一碗端到床边笑道:“皇上,你在笑什么?”

    “哦,刚看到接引道人这个不要脸的居然怂恿蚩尤勾搭轩辕黄帝的妃子,实在是气人啊。朕不是笑,朕是冷笑。”

    李师师风情万种地白他一眼,把茶盏端着,舀一勺子冰镇莲子羹递到男人嘴巴:“趁凉吃,快张嘴。”

    “啊。”张某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早是习惯了被这般伺候。

    伺候完男人,李师师自个儿也吃了半盏,便叫丫鬟苗儿把汤盅端出去。至于剩下的羹汤,自然是便宜了苗儿丫鬟。

    女人柔顺的如一只宠物猫般,倚躺在男人的胸膛上,清香体味盈盈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张林左手绕过李师师的肩膀,搓着她顺滑的青丝秀发,右手捏着第一册东正洪荒封神演义的初稿阅读,时而“冷笑”,时而左手爪子不安分地在女人身上使坏被李师师娇媚媚地嗔怪几句。

    “皇上”

    “嗯?”

    “别嘛,师师难受的很呢。”

    李师师满脸酡红,眼神迷离,实在是被男人无聊的小动作撩得心里有如虫蚁在爬。偏偏男人还在“一本正经”地看书,叫她又羞又气。

    张某人贱贱地笑道:“朕这叫坐怀不乱懂不懂,师师你的境界还差得远啊。”

    “怎说都是你有理,坏死了。”李师师已是习惯了某人的贱,决定化被动为主动,柔夷伸进男人睡衣里贴着肌肤滑下去,也狡黠眼神地笑道:“奴家倒要试试皇上的境界有多高。”

    这点程度,对于久经战阵的张某人而言犹如一碟小菜,只要不去看李师师的诱惑神色就能忍住。至于女人故意发出的靡靡之音,也被他强镇下去。

    这还得了?

    李师师见皇上稳如泰山,脸不红气不喘,当下不服气地咬了咬银牙,游蛇似地把娇躯滑了下去,直到男人丢掉书册,嘴里“嘶嘶”吸气伸手按住了她的云鬓,她才抬起脸颊露出打了胜仗般的得意笑容。

    “皇上,您的修为境界不过如此嘛。”

    “你这小妖精,看朕无上极乐妙法收了你。”

    “道主大天尊饶命啊。”

第453章 行省和军权() 
阅兵节后。

    九月初四这一天,开封府城万人空巷,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们涌出东城门,城外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流如潮。

    当元武陛下的龙辇被亲卫旅官兵们护随着从城门使出时,百姓们群情昂奋,大声呼喊着元武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如麦潮波浪一般跪倒在地。

    这一年来,在新朝廷的励精图治下,百姓们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实惠。朝廷整治贪腐,重拾荒废律令,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官员们廉政务实,再无有从前那般大老爷姿态。

    这一切,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发自肺腑地拥护元武大帝。他们多希望陛下不要迁都,但也能理解迁都之举。

    毕竟,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开国皇帝愿意在前朝皇宫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