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36部分

水浒大宋-第236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吴用起身道:“如今我国北有金国,东北隔海为高丽和日本国,南有南宋国(区分前朝)和大理国、交趾、广山国(方腊叛军),西北为吐蕃各邦和西夏国。其中敌国为金、南宋、广山国,邦交为大理、日本、高丽,至于吐蕃和西夏则摇摆不定。邦国不同,当区别以待。”

    “你有何看法?”

    “前番金国遣使和谈,此事已有定论。至于西夏国,臣以为,当如吐蕃一般,笼络之。河套分南北,西夏占南部,辽耶律延禧占着北部,即阴山以南。我军兵峰直指西北边陲,当先驱辽。”

    张林点点头,把目光看向国防大臣陈良。

    陈良起身道:“陛下,吴相此言差矣。现今我军虽是兵峰压在边陲之地,其实只取原辽西京道桑干河以南的关内之地,河套北部有耶律延禧十万兵马以及耶律大石三万兵马,若是强取,必生大战。”

    张林笑道:“西军将士们业已装备火器,操练了大半年,岂有惧战之理?”

    陈良老脸粗红地道:“臣非此意,只是大动干戈之下,我军蚕食计划便要改变,对财政亦是极大负担。国内大兴土木工建,恐有延误。”

    财政大臣林守成起身道:“陛下,国防大臣言之有理。至少今岁秋收之前,财政担负不起大战。”

    “臣附议。”

    “臣附议。”

    “”

    张林点头道:“好吧,蚕食推进战略不变,此事军部负责。”

    “遵旨。”

    “另邦交后开通商贸政策,你们有何建议?”

    商务大臣鲜于光起身道:“陛下,现今我国纺织业生产的布货大宗出口到日本、高丽、吐蕃和大理,原以金银交割,但其使节均是提出异议。要求我国减少布货,加大军械贸易。”

    “陛下,火器乃国之重器,臣以为不该出口。”

    张林笑道:“为何?”

    “万一将来我国与之交兵,岂非多伤将士性命?”

    “哪国买的最多?”

    “日本国最多,吐蕃诸部其次。”

    吴用插话道:“陛下,自明道元年起,前朝就加封吐蕃唃厮啰部为郡府,隶属如今的秦凤路。蕃藏六谷部早已投诚我国,如卖军械火器给其余诸部,恐失其心。”

    张林沉声道:“党项人在拉拢吐蕃诸部?”

    “回陛下,正是如此。”陈良道:“而且,据军机署探报回的消息,李乾顺业已遣使奉诏金太宗,金国赐了不少火器给他们,至少三十门铁炮,且派了一批工匠帮助西夏造炮。”

    “好狗胆!”

    自中华帝国开国后,强兵兴武,引起周边国家惶恐不安,俱都对研发火器有极大的热情。

    金国无往不利的骑军在火器和混编战阵面前失去了无敌的光环,境内辽人又内乱不止,所以笼络西夏国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林只是没想到金太宗居然如此魄力,自家都要揭不开锅了,居然还支援西夏。很显然,西夏和金国联合起来,一面可以抵抗中原汉族,也应该是要对辽国余孽展开军事行动了。

    至少对西夏来说,跟金国合并剿灭辽国余孽后,党项人便可以把整个河套南北给囊入怀中,彻底隔断西域各国和中原大地的通道。

    这个西夏国主李乾顺,政治眼光看得很准啊。可惜他不知道什么叫不自量力!

第446章 流连花丛() 
西夏国主为李德明时,为了巩固领地,对北宋和谈,签订了景德和议。

    然而李德明为了称霸河西、先后攻灭甘州回鹘、沙洲归义军,对抗吐蕃六谷部、唃厮啰国(已归顺汉人)等,与西州回鹘为邻。

    西夏国就卡在丝绸之路上,乃是在唐代夏州的基础上叛变建国。归根结底,这个国家也是从汉人属地里脱离出去的。

    对于西夏现今国主李乾顺北联金国,西南拉拢吐蕃诸部,削弱中华帝国对青唐各部的影响力,张林表示理解。换成他是西夏国主,大概也是会这么干的。

    但是大势所趋啊,中华帝国如今不论是人口还是经济,亦或是军事力量,都可以单独碾压任何周边国家。在立国之处,国内军民就有着同时对抗金国和西夏国的信心。

    要不是缺马组建不出骑兵队伍,加上财政步履维艰,张林早就想跟周边不归顺的国家开战了。

    如今情况有所好转,通过贸易顺差,吐蕃诸部的马匹大批涌入河西,西部军区的骑军人数已是突破了两万。北部军区差些,但在燕云辽人的基础上,也组建了一个万人骑兵师。

    组建出这将近三万规模的骑军,边关商人们居功至伟,尤其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通过辽人从蒙古那边买马。

    塞外民族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牛羊马匹,而这恰恰是中华帝国最想得到的。

    现在国内的羊肉价格已是突破了六角钱一斤,底层百姓九、十元的工资根本吃不起。但猪肉却是便宜的很,只有六分钱一斤。

    朝会从上午开到中午,吃过午饭后继续开,一直到傍晚才结束。把邦交、科举考核和公职考核、生育奖励制度、迁都等事宜商议出个大概结果。

    眼下已是六月二十八,再过一个半月,大臣们便要跟着张林一家老小正式入驻杭州府。虽然皇宫还未完全建好,但总归是可以先凑合用着了,在蔡府里办公实在是不伦不类。

    把札子批完,张林看看窗外天色,刚想溜出门便被扈三娘给堵了回来。

    扈三娘抱着闺女张婧,幽怨问道:“夫君,你要去哪里?”

    “啊,是三娘啊。”张林伸手把闺女抱过来,小布丁的丫头似乎对他面生的很,抗拒了一会儿才不情不愿地赖他怀里安分下来,小手拽着爹爹的胡须玩。

    扈三娘见他不答话,又幽怨地道:“夫君,你乃一国之君,怎可流连花丛夜不归宿?”

    “你听谁胡说八道的?”

    “这外头传的谁人不知,就你还瞒在鼓里呢。”

    张林暗道这特么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面对大老婆的指责他也无话可说,只呵呵地干笑几声掩饰尴尬。

    扈三娘也不好再说什么,把闺女抱回来,柔声提醒道:“若是身世清白的女子,奴家欢喜还来不及呢,只是那个女子夫君听奴家一言,浅尝辄止吧。”

    “好了好了,知道了。”张林不耐烦地道:“师师不是你想的那样,不要人云亦云的。”

    “皇上,臣妾知错了,臣妾告退。”扈三娘眼中浮起雾气,咬着嘴唇,深深看他一眼,欠身作礼后抱着女儿转身而去。

    “哎,哎,三娘!三娘回来!”

    特么的,都给老子宠坏了,不叫我去,我还非去不可。不让我娶,我还非娶不可了。

    张林也是经过战阵厮杀的大男人,牛脾气一上来,谁敢拦着,带着内监小灯子径直就去了鸳儿桥。

    今晚的皇上或许是劳累,又或许是有心思,床事欢好时很明显兴致不高。李师师只得转被动为主动,百般讨好地换着男人喜欢的姿势,累的腰酸腿软,娇腻哀求声如歌如泣。

    张林跪在她身后,一巴掌拍在雪腻如面的翘臀上,喘着粗气道:“师师,你可真是个小妖精。”

    女人被男人巴掌拍的心里浮起异样的刺激感,娇媚媚地扭头道:“那夫君便是专收妖精的得道法师呢。”

    张某人眼都红了,火又烧起地撞上去:“小妖精,看枪!”

    李师师配合着娇滴滴惊呼道:“法师饶命”

    “那白骨精变成农妇的模样,又骗了唐僧一回,被孙悟空一棒打死。这回唐僧恼火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念动紧箍咒,猴子抱着脑袋疼的满地打滚”

    “然后呢?”

    “然后白骨精不死心,再变作白发老头来骗唐僧,又教孙猴子一棒打死,这回唐僧没念紧箍咒,写下贬书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李师师仰起脸,咬牙气哼哼道:“这和尚好生不懂道理,兀地怪错好人,不是,好猴。”

    “是啊,世人多愚昧,能懂真道理的有几人呢?”张林直起胳膊,撑着脑袋笑道:“师师,跟我回府上住吧。过些日子,一并随我去杭州。”

    李师师讶然下,又有些惊慌地道:“不,不妥的。”

    张林手指缠起她额前一缕青丝,宽慰道:“有何不妥?这世上很多事都要自个儿去争取,别人是不会送到你手上的。我问你,你想不想跟我长相厮守?”

    “想”

    “那便听我的。”张林坏笑道:“不过需要你受些委屈,你肯不肯?”

    “什么委屈?”

    张林贴她耳边道:“这第一关,便是我正妻皇后扈三娘,不过她刀子嘴豆腐心,你委屈些,我自会帮你。第二关嘛便是百姓了,不过百姓毕竟喜欢跟风,人云亦云,我也有法子给你洗去骂名。这第三关嘛,就得看师师你的肚子真不争气了,若是给我生个孩儿,那真是最好不过。”

    李师师红着脸应声道:“嗯。”

    “还想不想听故事?”

    “想呢。”

    “好,那我再给你讲个神魔鬼怪故事,叫封神演义。相传宇宙混沌之初,盘古自天地孕育而生,东正道教的无上圣君鸿钧道祖在宇宙中游历,见盘古骨骼惊奇,便在混沌之中抚育其长大成人,传授无上道法,赐下开天神斧”

    宋微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李师师被他金屋藏娇期间自然会投其所好地研究一些道家学问,对张林说的许多神仙鬼怪都知晓,只是她从未听过如此趣味的连贯性故事。

    张林当然不可能记得全部的封神演义故事,只把自己知道的讲出来,磕磕绊绊,好在能大体连得上。毕竟后世他可是看过电视剧又看过的,尤其是洪荒开山佛本是道,他可是看过不止一遍。

    东正道教想要成为国教,光靠舆论宣传是不够的,还得从其源头进行美化和完善,同时也要对其他教派进行丑话。用趣味性的来宣传,再好不过了,毕竟西方佛教来中土抢气运是可以杜撰的。

    张林手下最不缺的就是人,只要设定好故事大纲,招十个八个道家体系研究比较牛掰的枪手来编写,有他亲自坐镇审核,自然问题不大。

第447章 哄哄就得了() 
第二天大早,张林就把李师师和她的贴身丫鬟苗儿打包带了回去,安排在唐玉仙的小苑里住下。唐玉仙自然没有二话,拉着李师师姐姐长姐姐短地寒暄。

    这事儿也没藏着掖着,很快整个府邸都知道了,因此在用早膳时,皇后扈三娘的神情明显失落,压抑着满心的幽怨。

    张林讨好地给扈三娘夹了一筷菜蔬,恬不知耻地笑道:“三娘,还生我气呢?”

    不开腔还好,一开腔,扈三娘的眼珠子扑梭梭地往下淌,肩膀耸动抽泣了起来。

    这还是头一回见扈三娘哭呢,张林忙把屋子里的内监和丫鬟喝退下去,坐到她旁边拥进怀里安抚道:“好三娘,有气就往我身上使,别憋坏了身子。”

    扈三娘抽噎着道:“夫君,奴家怎说也是西宫皇后,我知你不爱繁腐规矩,平时也尽由得你胡闹。只是你带女子回来,问也不问我一声,叫奴家以后怎有颜面管着她们?”

    “谁敢不让你管?”张林道:“天大地大,三娘最大,莫说你能管她们,便是我也能管着。”

    扈三娘破涕为笑,在男人肩头打了一拳,又难过道:“你尽会哄人,现在家里姐妹们都在背后笑我无能呢。”

    “谁敢笑你?家法伺候!”

    扈三娘埋怨道:“去岁菲儿妹妹私出家外去杭州府寻你,你用一封家书就打发了我,如今又是三言两语哄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奴家使不得家法,长此以往,规矩没得规矩,如何是好?”

    张林尴尬道:“是,是,娘子教训的是。只是她如今人都来了,总不能撵她出去吧?万一一哭二闹三上吊,岂非叫外人笑话?”

    扈三娘直起身子,认真道:“那你依我三件事,我便留下她。”

    “好三娘快说,十件也依你。”

    “这第一件,便是她不能住在里院,也只能跟使女们住在一起,不能没了尊卑高低。将来搬去宫里,另外再说。”

    “行,行,第二件呢?”

    “第二件,她要签个使女工契。既是做了使女,便不能再让人伺候着。端茶倒水洗衣刷地都得听吩咐,她若受不得委屈,离去便是。”

    “第三件,她既是使女,且年岁也过了三十。以后她若是想走,夫君你不能强留她。民间律法如此,夫君你也得信守。”

    “好,好,都依你。”张林叹声道:“三娘,她也是苦命女子,何故为难她呢?”

    “奴家才没有为难她。”扈三娘道:“只是替夫君守着后宫规矩,她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