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28部分

水浒大宋-第228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帝国每几百年便要改朝换代一次,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宋国虽然被金国打得连皇帝都当了俘虏,但丝毫不影响张林这位元武皇帝在各国使节心目中的地位。

    谁不知道元武大帝率领虎威军把数万辽军打得狼狈逃窜回原大辽西京道的事,而且对于火器,各国使节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表现最活跃的就是西夏、日本和高丽使节了,至于金国使节,不好意思,排角落里去,中华帝国元旦朝会上下没有一个大臣愿意跟金使搭话接触。

    还有一位比较让人意外的使节,那便是耶律延禧派来的人,张林亦是公开承认辽国政权的合法性,并且扬言要帮助他们复国,同意商务总署跟辽使商谈关于火器的贸易,并且会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

    除此外,张林亦是邀请各个国家在中华帝国设立使节常驻机构,并且为他们提供安全保护,同时,他也将会让朝公署派遣大使进入各个国家设立外交机构,希望各国能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当然,金国除外。

    张林亦是在元旦朝会上下令与金国断绝外交关系,并扬言随时会准备对金国发动军事袭击,他表示中华帝国已是做好了和金国进行战争的准备工作。

    同时,他也重复了自己当初在封丘战斗时割血祭天发下的誓言,当做各国使节的面,要对金国进行灭国战争,不死不休。

    金国使节撒卢母遭受羞辱,又怕失言得罪这强势的汉人新皇帝,愤恨而去。

    各国使节幸灾乐祸,同时对西夏使节热脸贴冷屁股也报以鄙视,汉人的新皇帝明显对西夏人不是太有好感,瞎子都看得出来。

    宋国被金国长驱直入的时候,西夏国可没少在边境做小动作,跟折家军干了一仗后见金军逃窜回北地了,他们才又灰溜溜地退兵回去。

    西夏国,呵呵了,张林在未来两三年内不发动大战争的计划主要是针对辽国,可没说不会拿西夏开刀。

    河套养马地他志在必得,而且就处于西部集团军的攻击范围内,种师道、折彦质等原宋国西军大将早已对西夏这种偷鸡摸狗的民族恨之入骨,自军器监源源不断地把火器运送到西军训练后,西军的呼战声就愈发热烈,只不过一直被张林压制着。

    不急,不急,等平稳渡过开春耕种后,大军也经过了大半年的休整和集训,先跟西夏把今年趁火打劫的旧账算一算。

    打一打西夏这个狗腿子,看金国能奈何!

    总体说来,元旦朝会还是圆满结束的,高丽、日本、大理收获良多,商务总署会进一步与这些使节商议军械装备的贸易。

    有些东西能卖,有些东西卖不得,陛下早已作过指示。

    商务总署出台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经济,以大力支持国营作坊(集团)为主,把副产品或者下游产业链交给私营作坊(公式)去生产,全面带动经济发展。

    这些项目主要围绕军工展开,分为陆军和海军装备,陆军当然是枪炮弹药等为主,海军就是造船业,尤其是针对渤海一带大力制造五千料的快速风帆炮舰,对金国沿海进行骚扰和抢掠。

    而且,张林甚至残忍地暗中下令传播消息,女真人的脑袋可以换钱,给一些要钱不要命的商人们开通一条赚钱的途径,打造后世的海盗模式。

    但他同时也着令锦衣卫对这些海盗严加管理,每一艘“海盗船”都需要登记注册,并且其上作战人员都得记录在花名册中。

    这么一来,女真底层无辜百姓定然无法幸免,但张某人无怨无悔。

    金人能在中原针对平民百姓大开杀戒,他凭什么不能对金国进行灭族之战?什么特么的民族融合,缺他一个女真族算个啥?

    女真族,完颜氏,必须要在这个历史的地球上消失!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

    张林之所以敢在开国之初就同时得罪西夏和金国,主要还是因为他从宋国接过手的这个摊子还没有烂到底,经济和工业百倍地碾压他们两个国家。

    宋国的腐烂是烂在官僚体制上,财富总体上还是集中在民间的。没有什么皇亲国戚的阻碍,大臣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新一代,资产阶级商人又站在他这一边,比王安石变法可说是顺利太多了。

    尤其是军队完全与民政分开,别说底下没有反弹现象,就算有,他也可以随时派兵镇压把政策强制实行下去。不过宋朝百姓思想较为开明,对变法看得开,只要不触及根本利益,百姓们乐得接受。

    对于大臣们来说,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幸福的是他们享受着比宋朝还高的俸禄待遇,痛苦的是皇帝陛下实在太好动了些,隔三差五就喜欢到处搞突击检查,抓到一个就严惩一批人,毫不心慈手软。

    而且民间百姓还可以通过隶属于司法总署的廉政官署进行举报,举报只接受实名制,专门有内务部宪兵们对举报之事进行审查,不少搞小动作的基层公职人员就栽在内务部宪兵们的手上。

    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见不得当官的好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脾气,自从廉政机构成立以来,百姓们乐于“抱打不平”,看见公职人员落马就自以为干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当然,其中也有携私仇想浑水摸鱼的百姓。对于这批人,一旦被内务署查出来,则是至少一年时间的悲惨矿山劳教生活。

    张林不知道这个廉政机构再衍变几十年后会不会也腐烂掉,但暂时是非常有效果的,世上没有一套完美的政治体制,他也只能从后世搬抄融合一些自以为是的政策。

    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会不遗余力地推进体制改革和完善,至于百年以后,那就是子孙后代们的事情了。

第431章 鸳儿桥的女人() 
过年七天长假,张林也不例外,偶尔批阅个比较急的札子,其余时间都赖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书,陶冶陶冶情操。

    最喜欢干的事,莫过于仰躺在唐玉仙修长玉润的大腿上,让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倾洒在身上,在暖炉熏香中打盹儿了,闭着眼睛,时而跟女人嘀咕几句俏皮话儿。

    不管是从前的老爷,还是现在的皇上,每当男人摆出这个姿势的时候,唐玉仙的心情都会变得格外美妙而宁静,会想起五年前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男人躺在她腿和小腹上对她说着帮她赎身脱籍的承诺。

    从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失足妇女,摇身一变成为员外老爷的金丝雀儿,再一跃成为天下女子羡慕的嫔妃,唐玉仙自己都觉得她这前半辈子太过于精彩,简直是梦一般的经历。

    因此她更加珍惜,更加温柔,更加宠爱这个会偷偷叫她“玉仙姐姐”的男人。

    当然,若是她的肚子能争一争气,那就更美好了。

    根据她和潘金莲、白玉莲几女的分析,她们之所以不能怀孕的原因,很可能跟喝过“避孕”的药汤有关系。毕竟,她们三人都曾经为奴为婢过。

    不过她也知足了,即便不能怀孕,男人依旧是以前的男人,依然是那个体贴疼爱女人的男人。他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与这个世界的男人对待女人,从本质上便有极大的区别。

    具体区别在哪里,她们能感觉到,却难以形容出来。那似乎是一种尊重,一种包容,又或是怜悯,又或是责任。

    总之,这种感觉,是其他男人身上无法发现的。

    “唉,要是天天这样躺你腿上晒太阳,可真快活死了。”张林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像个孩子似的嘟起嘴,把唐玉仙垂下的秀发吹得一荡一荡。

    唐玉仙最爱男人露出这般孩子似的顽皮了,抿嘴笑道:“爷如今可是天子了,可不能流连于后宫花丛之中。”

    “嗨,什么狗屁天子。”张林稍稍翻转一点身体,以半侧半仰的姿势,伸手就够到女人鬓发旁的青丝,微微仰头嗅了嗅,随即露出一副满足的神情。

    “真香,咦,不是你平常用的那种猪苓香料洗的吧?”

    唐玉仙低声笑道:“是呢,爷鼻子真好使,这香膏是从师师姐那儿要来的。”

    “难怪有点”张林眨眨眼,把嘴巴闭上了。

    唐玉仙嗤嗤地漫笑几声,随后伏下脸庞,贴在男人耳边低语几句,眼神无比狡黠。

    “不行不行,她跟你们不一样。”男人把头摇成拨浪鼓状,神色不无遗憾。

    “有何不一样的,都是苦命女人罢了。”

    张林道:“你们是从大王乡一开始就跟着我的,与她不一样,大臣百姓们不会对你们说什么,但我若是纳了她,定然要遭骂。她毕竟是宋微宗的女人,又是出身教坊,没有人敢娶她的,除非隐姓埋名,远走高飞。”

    唐玉仙道:“爷你可是皇上。”

    “天子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张林叹气道:“正因为是天子,所以才更要注意影响。我和她私下交往,最多招些流言蜚语,但若是扬言纳她作妃,你信不信内阁那些家伙马上就要来说教于我。”

    这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李师师这种本身就带有政治色彩的女人,私下当宠物玩玩可以,但摆到堂面上就不行了。即便张林再是率直,也不会为了这个女人去影响自己的声望。

    他若只是个员外老爷,咬咬牙也就纳了,但身为天子,若敢说出纳她为妃的话,第二天议事厅的门槛就得被大臣们踩爆了。

    稍微智商在线的皇帝都不会娶她的,看宋微宗就知道了,那厮风流无度,照样不敢光明正大地纳李师师。

    张林顿了顿,问道:“你是自己好奇问的,还是她暗示你说的?”

    唐玉仙笑道:“爷可别乱想,这是奴臣妾自个儿好奇问的,不过能感觉出来,她对您是有心的。”

    呵呵了,她还对那个浪子燕青有心呢。不过从某方面说,像浪子燕青这样的男子,对功名利禄了无牵挂,才是她的好归宿吧。

    对于这种表面完美无瑕的女人,张林不是不想吃,而是舍不得吃。他怕吃了之后,却只发现对方不过是一个更加平凡的女子,以至于原先的美妙消散一空。

    这大概就是,得不到的才珍贵。

    “走,叫上楠儿算了,就咱们俩个吧,去她那里吃火锅。”张林忽而来了兴致,拉着唐玉仙起身,让她帮自己梳发装扮。

    即是轻装出行,倒也不必惊动亲卫队了,张林只点了四个身手矫健的跟车走,其余都自发地藏起来护在周边。到了南郊鸳儿桥后才放马车一道直下。

    这才新年初四,民间正是走亲访邻的时候,天空小雪纷飞地下着,东京郊外一片银装硕果。

    马车过了鸳儿桥,再行七八百步就停在了一个竹林前头,又是一处小桥流水,景色怡美。张林搀着唐玉仙跳下马车,兀自欣赏了会儿雪景,叫厨娘徐婶先去前头小苑里做活。

    说起火锅,张林却是不喜御膳房的手艺,味道即便比徐婶做的好,但菜色品相太过于“艺术了”,吃不出那种放荡不羁的味道。这吃东西也要看心情喜好的,御膳房的大厨们技术是没得说,但论对皇上的脾气了解,远不如徐婶这个跟他伺候了五六年的乡下厨娘。

    李师师已是被惊动着迎在小苑门口,看到一堆年轻夫妇在雪地里联袂而来忙是笑脸迎上,欠身作礼道:“皇上新年好,奴家给您拜年。”

    “好,师师姑娘你也新年好啊,同拜同拜。”张林轻佻的目光在这个玉面仙华的女人身上,上上下下扫视一圈,尽管看过不止一次,但还是心里暗暗赞叹此乃百年难得一遇的芳华尤物。

    李师师坑着头自是没看到男人目光,只旁边唐玉仙轻轻以肘撞了下男人,笑道:“外头雪紧,还是进屋里说话吧。”

    “皇上,请。”

    “请。”

    掲过青色幕布和珠帘,转入中门进偏厅,张林道:“今儿吃火锅,这偏厅倒是不合适。”

    李师师轻笑一声,附和道:“那便去竹阁吧,一边吃锅一边赏雪倒也不错。”

    “好,客随主便。”

    竹阁临河,古素古美,却是新颖地添了几窗青绿色琉璃来隔寒,内监小灯子指挥侍女白熏炉,烧盆火,开风透气,很快就把竹阁里弄得春暖宜人。

    不足腰高的矮案摆好,铺上羊毛毯、紫锦褥,悬上几盏玉灯,房间布置的有声有色。

第432章 吃锅() 
李师师将皇上带来的礼盒收起,随即来到竹阁陪二人聊天说话。

    少时,厨娘端了火锅上来,又以皇上发明的“竹制推车”摆了一二十样肉蔬瓜果,一盘盘一碟碟地摆到案上,味道醇厚的暖胃黄酒也放了一瓶。

    张林大喇喇地坐到毛毯上,盘起退,吆喝着二女:“坐吧,好朋友吃个饭而已,不必如此拘束。”

    李师师叫丫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