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00部分

水浒大宋-第200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瞬间,他忽然有种想解甲归田、告老还乡的冲动。

    在他忐忑不安和略带期望的等待中,十多天过去,二月也到了底。

    这些天,杭州城东郊的操练变得频繁了起来,每天都有大队全副武装的士兵穿梭在官道上不知所向。百姓们也把张大王要率军北上传的更加玄乎,只是官报并未作出任何明示。

    张林当然不会随军第一批北上,等先锋部队把登州稳住了再去不迟,此番北上战略关系到他登基称帝的开国气运,自然是要亲自坐镇的。

    “俱前线最新传来的消息,辽国天祚帝已是兵败逃去阴山一带,燕京留守的耶律淳被拥立为帝,统辖辽国燕京周边以及云州、平州、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州县,支撑残局。”

    “嗯,宋朝廷有何消息?”

    “据开封传来的消息,童贯、宿元景、高俅等人一力隐瞒南地战败的真相,而怂恿平燕军北调收复燕云。探子回报,开封里平燕军增至十五万,确有粮草调动迹象。”

    张林眉头皱起,这不算一个太好的消息,追问道:“他们的火器列装军队了?”

    “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开封府郊外每天都能听到轰隆炮响的禁军训练声,赵家天子还大肆封赏了军器监和童贯一干人,百姓们都在盛传霹雳火神炮的威力。俱打探到的消息,火炮确实有少量列装进了平燕军,不过数量很少,最多不超过一百门,而且打的都是实心弹。炮身还是老法炼出的生铁。”

    张林深吸一口气,重复道:“一百门生铁炮?”

    孔灯顿了顿,答道:“根据宋国军器监铁坊里炼出的铁料量来算,肯定超过七十门2。0口径以上的火炮。至于火枪兵,他们也取名神机营,至少已组织了四个营。”

    按宋国军制,四营就是一千五到两千的兵力。

    “果然是家底子厚实啊。”张林感叹一声,短短时间里,宋朝廷就能追赶武器装备差距,达到了第一代火器的水平。虽然士兵素质跟不上新式火器的运用,但也架不住对方蚁多咬死象的威胁。

    北宋末期的确是有研发火炮的成熟条件,有了参照物,朝廷里的能工巧匠比张林麾下的人才储备可多的太多了,在短时间里研发出第一代生铁料火器很正常。

    不过,张林比朝廷快一步的就是火炮装船的军事改革和坩埚法的应用,只要封锁住沿海一带,他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兵员素质比起宋朝禁军可谓强之甚远。

    不管怎样,宋国始终是个比辽人、金人、蒙古人更有威慑力的政权组织,以免夜长梦多,当尽快结束内战、统一汉家才是对策。

    宋朝文人阶级一直是张林比较头疼的问题,思来想去,觉得和平统一几乎是异想天开,现阶段想获取文人阶级的支持也如镜中水月般不现实。

    他起身,站在幅员辽阔的东亚地图前,沉思良久,缓声道:“你即刻前往登州,对辽国南京道展开内部策反,尽量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可以适当放宽些条件,支持耶律淳撤往塞外蒙古高原。”

    “那与耶律延禧的关系?”

    “对付这些塞外民族,分而化之是最好的办法。明里支持耶律延禧,暗里支持耶律淳,可以保证辽国不会东山再起,还可以给金人找些麻烦。”

    提及金人,张林下意识问道:“金国最近有什么动作?”

    “大动作没有,小动作倒是时而有。自年前击败耶律延禧后,金国东路军大部追击辽国余孽,西路军兵峰压在大同府、古北口、北安州一带。”

    张林看着地图,忽而瞪眼道:“这么说,他们有强取幽云之意?”

    “那倒不是,探子消息回报,金人大部按兵不动,只放纵少量骑队掠夺百姓和财物。况且,金国与宋国有盟约在先,幽云一带归宋军取。能不能拿回来,还要看童贯的平燕军牙口硬不硬。”

    “从前希望不大,如今却是难说了。”张林踱步沉思,如今的朝廷平燕军装备了数量不少的火器,比己方当然差之甚远,但对阵日落西山的辽军却是胜算大增。

    如果让宋朝廷拔了头筹,那北上战略就是完全失败的,那一句“不复幽云不称王”也就成了笑话。

    这对于一心想走“正统”取天下的张某人来说,是决不可接受的结果。

第379章 军机署和锦衣卫() 
三月初,刘忠所在的骑营已是作为先锋军搭乘船队沿海北上,从两浙路到达淮南路的海州近海也不过数日功夫,站在船头上,北风刮在脸上渐渐生出了熟悉的刺痛感。

    南方的风比较湿,阴潮气太重。而北方的风比较干,如刀子般地刮。在这熟悉的刺痛感中,他能感觉到体内的血液在沸腾。

    男儿驰骋沙场,国仇家仇一起还报给仇人,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快活的事。

    “连长,外头风大,还是进舱里喝口暖茶吧。”副连长孔大力站在船舱门口吆喝了句,又抱怨道:“这才到海州,北风就刮这般紧了,也不顺帆,大概要多耽搁三五天海路,希望那帮人照料好我的赤兔。”

    刘忠忍不住笑道:“你那枣红马也配叫赤兔?放心吧,人家是专业的牲畜师傅,照料起驴马可比你有经验多了。”

    此番北上的先锋军,以骑军和盾枪兵为主,配合少量炮兵、火枪兵以及战车营。这是考虑到陆路不通,海路运输不便的因素。

    骑军的战马单独抽调了四艘五千料海船运送,随船还配备几十名照料马匹的牲畜学徒和师傅,后续的战马则开春时分以火器跟金人交易。

    先锋军共有两个骑营合计两千数,盾枪兵六营合计三千数,炮兵三个连和火枪兵两个营,战车一个营,共计九千人。这般陆军兵力,足够把登州打下来当做进军幽云的桥头堡了。

    赵长河所率领的夷南舰队分作两部,一部配合先锋军展开对登州的战斗,并且负责清除渤海海面上的宋、辽船舰。另一部则留在后头配合锦衣卫和军机署提供的情报,负责扫荡淮南路至京东东路的沿海宋朝廷“非友好”船舰,替后续的援军运送铺平海路。

    宋国淮南东路和京东东路的沿海船坊遭了大难,不论官营还是私营,均是受到先警告后炮轰的待遇,凡是不愿投诚的船坊,俱都毁在炮火之中。

    此举也是无奈,留着这些大型船坊实在是个祸患,张林一边嘱咐锦衣卫展开行动把这些船工船匠大批偷运到两浙路来,一面下狠心不留后患地清除威胁。

    船坊没了没关系,只要船匠活下来就行,可以花钱花时间重新再造。

    比起顶风北上的海路,军机总署署长孔灯已是先一步快马达到登州,如上了发条般地忙碌起来,一面组织登州早已安插的人手准备“起义”之事,一面进一步逼迫宋朝廷的官吏们“改旗易帜”。

    登州之事密谋已久,军机署把登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盘查的一清二楚,就连响应“平北军”的一千余人马都秘密训练了大半年时间。只待炮舰船队到来,就可里应外合地攻占登州。

    登州的朝廷禁军总计不过八千数,其中被策反的将领有一批,动摇不定的将领一批,死忠宋朝廷的将领麾下兵马不过四五千数,实在是不足为惧。

    孔灯亲自来到前线,也是为主公的到来作准备,上上下下都得打理一遍,把朝廷的死忠份子清理干净,以免出现什么刺杀的荒唐事。

    与他一同来的还有锦衣卫的头头,孙德胜,这个出身于虎威骑军的汉子对登州蓬莱县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两年半以前,主公率领虎威骑军南下,打道登州之时,他曾和几个弟兄夜宿勾栏与几个读书人起了冲突,让他当众受了军法杖刑。

    那一天,主公为他出头,扬言打回北地,并发出让那几个读书人“子孙三代不准入朝为官”的誓言。他清楚地记得,其中一个领头的读书人名字叫齐禄。

    多少个夜晚,主公当时肃声发誓的声音都在午夜梦中响起,孙德胜兢兢业业地开创锦衣卫,就是为了有一天能重回北地,洗刷掉那几个读书人给自己带来的屈辱,不辜负主公的誓言。

    为此,他的锦衣卫尽量地克制与军机署之间的权利冲突,以己次彼主的姿态与军机署携手合作,对北地展开周密的刺探和内应部署。

    军机署是老机构,孔灯更是自己的老长官,态度恭敬一些没什么丢脸的。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罢。

    登州黄县,一家隶属于军机署的客栈房间中。

    孔灯和孙德胜主次分明地坐着,面前站着几个打扮各异的汉子,汉子们絮絮叨叨地把近一段时间的重要情报口述一遍,取出秘密信函。

    这是留底的信函,孔灯大致地浏览一遍,随手递给身旁次座的锦衣卫负责任孙德胜。

    孙德胜暂未接取,而是大有深意地看着他,孔灯不由笑道:“现下你我两署紧密携手,要以大事为重。”

    “是,孔长官教训的是!”孙德胜接过信,也扫了一遍,这才递回去道:“登州之事已无大碍,我看孔长官不妨先行一步去往平营二州,这里就由来属下料理尾事。”

    “平营二州乃是立大功的地方,你锦衣卫自去岁中旬就开始谋划,孔某不好捷足先登吧?”

    孙德胜起身,按照宋礼,诚恳地躬身一拜,道:“长官对在下有提携之恩,此番又帮我了了心事,于情于理,这份功劳都该长官去取。况且国事为重,锦衣卫日后还有多仰仗军机署的地方。”

    留在登州处理尾事,最多就是个二等功,若是平营二州配合先锋军拿下,进一步提前部署对辽军的战斗计划,那就是一等功,甚至是头等功。

    孙德胜肯把这功劳让给军机署,既存着对孔灯的感恩报答之情,也有着树大招风的心思。

    锦衣卫现下需要的不是立大功劳,而是积累底蕴,毕竟他们的管辖范围主要是民政方面,还是尽量少掺和军事上的谋划。

    孔灯沉吟少许,笑道:“你是个聪明人,懂得取舍,不枉我当初栽培你一番。好吧,那登州之事就交给你了,务必保证主公的安危。”

    孙德胜立正敬礼,肃穆道:“长官放心,属下一定安排好。”

    孔灯再对立在面前的几个汉子道:“我不在的时候,这位锦衣卫孙署长就是你们的长官,凡事听他安排,万不可怠慢敷衍,否则我必严惩。”

    “遵令!”汉子们朗声回道,随后板直身体对旁边面生的锦衣卫长官敬了一礼。

    “那就有劳大伙儿帮衬了。”孙德胜淡淡地点了点头。

    

第380章 先锋军登陆() 
宋代使用的多节段风帆是方形横帆,内河的一些小船才用三角纵帆,这个风帆乃是西域那边传过来的,具体年限不详。

    张林倒是知道后世三角帆比较适合风帆船变向,因此新造和改造的海船一律添加三角帆,令人摸索出一套实际操帆经验。

    风帆海船逆风航行的技术也随着西域商人传入中原大地,南方民间小船多有见之,只需要调整风帆角度,走“之”字形就可,航程多了1。3…1。5倍。

    不但如此,越大的海船,他建议增加桅杆和风帆数目,以达到尽可能地利用风力的目的。后世的大型训练帆船他是见过的……网络上的,上面密密麻麻的桅杆和风帆,可比现下的多多了。

    新型实验舰正在建造中,而夷南舰队大多只添加了三角帆而已,并没有增加桅杆数量。

    由于北风缘故,原定于三月初十达到登州的海路船队的先锋军耽误了时间,几乎多走了一半的路程。

    为了追补路上耽搁的时间,先锋军亦是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在孙德胜的情报支持下,海船行驶到五垒岛湾一带就提前登陆,把九千数陆军尽数放下船。

    随后八艘炮舰和弓弩战舰、艨艟战舰继续开拔,绕荣成湾按照既定计划肃清登州沿海一带的“朝廷水师”。

    先锋军最高长官为历经多次大战、经验丰富的原神机营营长、现任新夷军大校军官贵武旅长,肩抗四枚银星勋章,离师级只有一步之遥。

    “辛苦了贵旅长。”面对这位军事将领中的后起之秀,孙德胜并未倚老卖老,而是按照上下级敬了个礼。

    他的军衔为中校,孔灯为上校,都离着将官级别差一截。贵武虽然年纪轻,但大校比他高两级,这是实打实的战功堆积出来的,没什么好抱怨的。

    贵武客气地道:“因为路上耽搁了些时间,我擅自把计划作些改变,还望孙署长见谅。对了,我部粮草只够五天之用,你有何补给建议吗?”

    孙德胜笑道:“原计划是于蓬莱县起事,粮草都在那里。不过问题不大。大军可以先攻打乳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