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194部分

水浒大宋-第194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袋上虚毛绒绒,还有产钳助产后留下的两弯月牙形的红色夹印,看着又让人心疼。

    听说产钳助产的孩子脑袋很容易出现问题,张林心里也很无奈,若非迫不得已算了,希望这小家伙将来不要留下什么后遗症,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成长吧。

    抱了一会儿孩子,张林把襁褓转递到唐楠儿怀里,对其他吩咐道:“再过三天就是新年了,府上琐事多,虽然有王总管打理,但你们内院里也要帮着三娘些。”

    “是,奴们知道了。”

    张林亦是趁心情不错,宣布一个好消息:“虽然民政婚姻总署的注册和登记章程早就在民知报上刊登过,不过年后会与各地公署衙门分开办公,算得上是第一次对民间普及下去。等到大年初八正式挂牌开门,届时,咱们一起去把名分都定下来。”

    唐玉仙等女愣了愣,惊喜又有些不敢置信地颤声道:“可,可都怪奴们肚子不争气。”

    “哎,这不是你们的错。”张林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你们都跟着我四年了,于情于理,也该得个名分。这回是正式注册报备,各房秩序就以年龄为尊,你们没有异议吧?”

    唐玉仙、白玉梅做梦都想着怀孕后让老爷纳妾过门,此刻喜从天降,哪里还有什么怨言。俩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大好的喜事,哭什么。”

    “姐姐们是心里高兴的很,爷莫见怪。”唐楠儿抱着孩子凑近几步,挤眉弄眼地用眼神恭喜姐姐们终于圆了心愿。

    正在厨下叮嘱厨娘们烧煨滋补药汤的刘倩儿,从别的关系要好的丫鬟嘴里听到这个消息时,张着小嘴楞了半晌,目中迷惘了一阵,又低下头去沉默半晌。

    “倩儿姐,恭喜你啊。”秋环丫头满脸堆欢地笑着,语气中带着一丝丝的羡慕和酸溜。

    府上的丫鬟和小厮谁都知道,老爷登基称帝只是早晚的事,现在定下了妻妾名分,将来那就是皇后和贵妃的地位。

    从一个贴身丫鬟到通房丫鬟,再到妾,甚至将来的妃子,刘倩儿展现了一个普通丫鬟完美而励志的晋升路线。

    秋环丫鬟见刘倩儿沉默着不应声,又凑近用肘部撞了撞,打趣道:“这不会是高兴到傻了吧?”

    “才没有”刘倩儿小声回了句,转身对同样满目羡慕的出娘们道:“盯着火,别把药汤煨过了。”

    “是是,放心吧,盯着呢。”

    刘倩儿点了点头,一时间心思杂七杂八,竟也不知说些什么好。想去老爷跟前表达一番,却又忍住了。

    她很想让老爷亲口告诉她这个消息。

第368章 结案() 
得亏张贞娘顺利诞下麟儿,母子平安,这桩喜事冲散了张某人心头的郁闷和恼火。

    律法总署得到秘书总署传来的主公札子后,立刻组织讨论和开会,均都觉得主公建议的对此次贪腐公职人员的惩罚措施略有酷法之嫌,于是回札表示婉拒之意,并按照原本制定的轻罪法和重罪法陈列出惩罚举措。

    原贪腐千元以上者改为监囚七年,劳教一年,剥夺仕途终生,另处罚金三倍于贪渎之款。贪腐千元以下五百元以上者改为监囚三年、劳教一年,剥夺仕途十年,另处罚金三倍于贪渎之款。至于五百元以下者,改为劳教一年,剥夺仕途五年,另处三倍罚金。

    这里的劳教可不是去矿山苦力黑店那种九死一生的地方了,而是警务总署之下的监狱里开设的作坊,环境好一些,相对“人道”一些。

    至于民间黄牛党,则按照主公的建议实施下去。“社会慈善劳务”就是张某人模仿后世的惩罚措施,劳务内容就是扫大街、掏公共厕所的粪池、官方劳役等等。

    对于律法总署的回札,张林并未一味强硬地刚愎自用,而是对他们“以法为本”的工作精神高度赞扬,并签署了回函。

    他本来就是试探之意,想看看在君权威慑之下,律法总署里的头头们会做出如何回应。要是真的按照他的建议去惩罚,那才是失望透顶。

    他望望窗外,夜色正浓,耳边隐有零零散散的炮竹炸响声,过年的味道愈发浓郁了。过了今年,他就虚岁27,不知不觉,将要在北宋渡过第六个年节。

    处理完公文札子,趁睡前去探望下刚生育后正在休养的张贞娘,抱了会“小谦儿”,磨蹭了小半时辰,才被不耐烦的张贞娘撵出了门。

    刘倩儿引灯出门,小声道:“爷,今儿去哪个房睡?”

    本来想去唐玉仙房里的,但张林脑筋一转,忽而想起前番自己总结出的“生娃妙计”,是不是管用,总得找个人试试先。

    反正有秘书署帮忙处理政务,懒一点也无关紧要,再说,他这个当主公的难道还不能过年假了?

    张林回头侧着脑袋在少女身边低声道:“去备热汤,今儿去你房里睡可好?”

    刘倩儿最是乖巧听话,十九虚岁的身体也算受孕龄期,是理想的实验对象。

    “嗯。”少女红了脸,胸腔里小鹿乱撞,细若蚊吟地应了一声。

    今晚的老爷怪怪的,刘倩儿没想到他一改往日里的温柔许许,狂风暴雨、龙精虎猛地在她身上折腾。

    可把她闹腾惨了老爷还喝了鹿酒助兴,从亥时三刻开始快活,直到丑时末了还未消停。

    平日里总是百般温柔的刘倩儿感觉自己的两条腿都并不起来了,实在受不住了才哀声告饶,但挨不住老爷一阵甜言蜜语地哄,又是放纵了他胡来。

    约莫寅时末,昏天暗地的盘肠大战才告一段落。

    床榻上凌乱不堪,刘倩儿鱼儿脱水似地大口喘息,两眼茫然地望着床帏上方呆愣呆愣的。张某人也是气喘如牛,连喝几杯水补充流失的体汗。

    二人也没力气你侬我侬地温存了,疲倦中拥着沉沉睡去,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是醒来。

    张林打着处理公事的幌子,躲在书房里睡到傍晚,而刘倩儿则是借口身体不舒服,也是稀罕地懒了大半天床。

    二人的好事当然瞒不过别人,只不过没人敢闲言碎语地乱嚼舌根罢了。

    “此次扰乱钱票兑换的涉案公职人员共计一百二十四名,涉及二十七处地方公署衙门,级别最高的有县署衙门署长、副署长,其余大多是银务署和地方共署衙门里的吏职公人。这是锦衣卫和内务署提交上来的案犯花名册,请主公过目。”

    张林接过来札子,粗略扫了一遍,没有在其中看到熟悉的人名,才宽心地道:“有人说过年了,大家都图个喜庆和团圆,让这帮案犯过完年节再抓,法理不外乎人情嘛。你怎么看?”

    “属下觉得不可取。”周敏很有眼色,他算是这半年来跟在主公身边除了贴身侍卫外最近的人,当然洞悉主公的心思。

    “哦?说说看。”

    “有人替他们求情,但又有谁替那些受害的百姓们求情呢?现在生活虽然好了,大多底层百姓肯兑换小额钱票和金银币乃是支持国政,若不及时处理,唯恐伤了百姓们的信任。人无信而不立,国家若是无信,只会重蹈宋朝廷前些年‘当时大钱’覆辙。”

    “再者,主公以‘高薪养廉’为政,本就是造福各地官吏们的仁善之举,却还是有人敢顶风作案,这既是蔑视法度,也是对主公的大不敬。若不重惩一番,何以威严之说?”

    张林呵呵笑道:“蔑视我倒是无所谓,但蔑视法度就不行,此乃立国之根本,不容触犯!这批人啊,还需要再教育教育,‘以民为本’‘以法立国’的念头太松,得好好约束一番。”

    “主公所言极是。”

    张林忽然又感慨地道:“人心难测,他们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长远的忧患。百姓乃是国之根本,是衣食父母,得罪了他们,看似一时光鲜得利,其实后患无穷。古人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道理谁都懂,又有几个当官当皇帝的能体会呢。”

    周敏安静地听着,附和道:“这便是主公的英明之处。但凡祸乱之时,必有明君救世,主公立法明言、融学惠民,官场清风洗腐,百姓安居乐业,实乃苍生之幸也。”

    “得了,你少给我带高帽。”张林笑道:“各地衙门吏职公人的年终奖都如数定好了?”

    周敏略带笑意地道:“是,明日卯时四刻会按时发放。”

    “衙门吏职公人这个称呼着实拗口,也不好听。”张林道:“还有各地公署衙门也跟其他衙门的称呼冲突,年后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称呼都统一改改,既要书文方便,也要意思通达。这两天你们秘书署辛苦下,争取把名称公文尽快做出来,发到各地衙门吏职公人手里,趁年节休假时间里先了解下,年后再正式改名挂牌。”

    “是,属下明白。”

    地方衙门公署也就是县衙,县令是署长,主薄改为秘书署,押司等等中低层又叫吏职公人,县尉隶属警务总署的地方分署。

    各上级公署和地方公署常常在书面公文中有名称相冲,需要加上前缀或者后缀词语来区分,把张林这个首创者都搞得一脑袋浆糊,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心血来潮的随意取名。

    所以,官职名称很有必要作出统一改变,名称怎么改是秘书署的事情,他可不会再瞎掺和了。

第369章 威胁金使() 
早在九月份,张林就让军机署、锦衣卫、朝国理事总署三方合作,对周边国家进行邦交活动。但取得的成绩,着实有些上不得台面。

    基本上,这些国家都是持观望态度,按照以往惯例继续派使节前往宋国开封府里进贺,只是象征性地对张林这个叛军政权派来的使节给与一定程度上的礼待。

    至于亲宋的大理和日本皇室,则直接把人轰了出去,着实不给面子,也让朝公署很丢士气。

    当然,也有些小成绩。

    金国把阿鲁弟这个市易官老熟人派来了南地,日本的平氏家族继前番大宗军火买卖后也派了人来恭贺,虽然有点偷偷摸摸之嫌,但总归有人捧场不是?

    讲实话,年会在张林的府邸里举办的确有些寒碜,众多军政、民政内阁大佬们虽然嘴上没说,但暗地里很多人找秘书署的周敏,要求他向主公传达建造宫殿的意思。

    这就跟后世大集团的高级业务员去谈业务为什么开好车、戴好表、衣装不菲是一个道理,你表面文章都不怎样,叫人怎么看得起你?

    张某人也只好不再坚持原先的“勤俭”装逼行为,用一个知府府邸来开设三五十多个人的“国宴”确实比较难堪,便点头同意了。

    不过不是现在开始建造,至少得等北地战略结束后才行,还得选风水宝地,确认宫殿的设计图等等细琐繁事。

    造宫殿的事先放一边,大年初二,秘书署周敏就派人递来了亲手编写的官职名称花册,张林细细阅读一番,发现这些名称大多参考了宋朝廷。当然,其中也有些他张某人的影响。

    比如x县公署衙门,改为x县官署,将衙门作为口头语,取消了在书面公文中的应用。署长沿用宋朝廷的称谓,官方改为知县,口语为县令。

    张林虽然不喜欢开历史倒车,但眼下确实想不出更好的词儿,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地方县府下的官吏们,由吏职公人统改为公职官员。主薄为秘书处负责人,不设后缀。县尉为警务司司长,地方上警务分署一律改称警司。

    张林想了想,在警司的后面添了一个“警所”,用于乡镇地方的警务编制。中枢银务总署名称不变,地方分署改为银务司,他亦是添了个更小级别的银务所。

    凡总署,公署、司、所的负责人皆尊称为“长”,署长、司长、所长等等。

    总署负责人集中在中枢,公署作为次级地方上的府城官府(相当于后世的省级),县级用司,乡镇用所。

    地方行政分了三个大级别,为知府、知县、知镇。另有三个小级别,乡长、村长、保长。

    这样改后,把各种署级衙门的乱七八糟关系给理顺了,级别高低也分的很清晰,而且不用大动干戈地全盘改动,确实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毕竟还未正式宣布立国称帝,很多事不能大刀阔斧地改,将就用着先,以后再完善。

    张林在札子上注释上自己的修改建议,发回秘书总署,剩下的细节修缮就不用在意了,他着实不想年节里还没个消停日子。

    打个长长的哈欠,伸个劲儿十足的拦腰,把杯中还热乎的茶水一口喝尽,朝门外叫道:“刘忠。”

    “在。”

    “备马。”

    “主公,外面下了小雨呢。”

    “下雨了?”张林推开窗户,清冷的空气迎面扑到脸上,夹杂着冰凉的雨丝,整个人一激灵,疲惫慵懒的感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