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185部分

水浒大宋-第185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军器监的第二台水力锻造机已是开始组装,将被专门安排用于制作铁轨,加快矿山的开发力度。

    作坊中,工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水力锻造机的铁锤发出震耳欲聋的捶打声,工匠们每捶打数十次就熟练地调整底下的模具角度,或者快速装填新的钢料。照这个生产速度,如果不考虑精良性,每天都可出产百副以上的板甲。

    一副板甲在模具中由锻造机的锤子捶打成型后,还需要经过打磨、刮角、上色、涂料、裹皮、缝制等一系列后续工作,并不单单是塞个钢板就能用的。

    当然,若是实在情况紧急,那粗糙板甲只裹一层角皮也是可以用的。

    板甲也分轻型、中型和重型号,半套和全套。

    轻型半套板甲主要是给火器兵用的,他们最大的危险是敌人的冷箭,合重约二十五宋斤,只护住前胸和后背。

    重型全套板甲是专门设计出来装备枪盾兵,这个兵种要抵御在最前端,合重约五十宋斤,再重就超过大部分士兵的承受能力了。

    中型全套板甲,是为骑兵设计,上下身合重三十宋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骑兵冲锋前的箭矢伤亡。

    目前,张林麾下虎威军、新夷军、新福军、新浙军,新火枪旅共计五万八千人。另外常备兵和正在训练的新兵营合计三万余人。

    依照军器监的生产力度,至少得到明年三月份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全员装备。

第351章 改革货币计划() 
这几天,朝公署的胡媛在吴用的暗中指点下,依照张林主公的意思,接待了祖士远一行人,并明确提出让方腊军撤出两浙路的话语。

    祖士远就知道这一趟要白跑,不过还是不死心地再三请求,看在同为义军的份上能划几块州府和平共处。

    胡媛只得下了逐客令,并且正式派人递交了文书通牒,明确限定十一月中旬是最后的期限,届时前线军队将对睦州、歙州、衢州展开进攻。

    在朝公署这边确认讨不到什么结果了,祖士远只得硬着头皮去原泉州府知府府邸也就是张林现居的宅府上拜帖,却遭到秘书署周敏的拒收,并且让侍卫们把他们“礼送”回驿站。

    连面谈张临的机会都没有,这一下,祖士远一行人彻底死心了。

    且不管方腊派来的谈判队伍如何掲过,张林自年初开始谋划福建路时候,就已经派人去往成都府路打探交子工艺的情况。

    前段时间又着令锦衣卫派遣大量人手入川,终于是找到两个民间“仿制”交子的工匠,动用多种手段才把人顺利从宋境转移到福建辖地来。

    等到张林亲眼看到这两位工匠做出的交子,并且详细询问制作和仿制工序后,他对纸币政策的实施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

    原因乃是宋朝廷当初推出交子政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市面上冒死仿制的人太多了,人们对交子已经失去了信心,没人敢用。

    原先设想以编号来防伪的手段在工匠们看来其实作用也不大,虽然这个措施可以仿制大批量仿制的现象,却无法阻止小批量仿制。

    打个比方说,一百两银票面值不算高也不算低,但仿制的成本只在几十两花费上下,需要的就是匠人的熟能生巧手艺。若是只制同一编号的银票十余张,那就是十倍利,大大超出了本钱。若是仿制出几张百两金票,能正当使用出去,那就算赚翻天了。

    所以,愿意为之冒险的匠人肯定还是很多的。

    张林仔细想了想,还真是这个道理,若是仿制成本高,那肯定干这勾当的人会少。

    纸币政策若是泡汤,那财政总署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负荷运载,原本的税赋政策也得跟着相应调整,整个经济链都得变动。

    吴用看着张林愁眉苦脸、一副不甘心的神色,低声建议道:“既然仿制成本不高,主公不妨只让银务署印一些小额面钞和一些大额面钞,中间额度的就不需印了。”

    “此话怎讲?”

    吴用耐心解释道:“比如咱们现在市面上,一个肉馒头也就六七文钱最多,百姓们通常都是用铜钱而非银子,至于金子则更少用到。若是以小额钱票代替铜钱,设以编码,那便是仿制成本大大超出了钱票本身的价值。若是贼人不死心地仿制百千数张铜钱票,整花容易露馅,散花大费周章。再者,若没有一本万利的机会,敢冒杀头风险仿制钱票的人想必还是少的。”

    “此言有理。”

    吴用笑着又道:“至于大宗交易,则也可以用大面额的票钞,只需钱钞持有者拿着官方的背书,再设以户主自己定下的兑款口令,交易双方都需要在各地银务署中押印文书。就算有人仿制出来,一无兑换钱款的秘密口令,二无押印文书,还得接受银务署的复审核查,能兑出钱来也算这人有本事。”

    张林笑道:“果真有这样人,那不但有手艺有胆色,还得精通骗术,这样的人也可算是人才了。”

    吴用的建议还是很值得考虑的,小额钱票就类似于后世一元、两元这样的钞票。五十、一百元经常被仿制,但一元、两元则是稀罕事。

    大额面钞则类似于支票,需要甲乙双方、秘钥、押印、银务署三方面对面兑款,若是有人真能作假取出钱来,也算他厉害了。

    总体说来,在没有更可靠的纸票防伪技术研发出来之前,这的确是可行之法。

    不过,具体要如何印,印多少合适,还得让银务署那边出个章程。

    至于中间额度的钱票问题

    银务署的钟涛被叫到了议事厅中商议如何改制货币的问题。

    在听完吴用的建议后,钟涛目光大有深意地多望他几眼,他没有想到主公身边居然还有这种智谋人物,用偏门手段居然就解决了银务署的空缺大问题。

    是的,只要能够发行货币,那就意味着辖地可以彻底从经济上独立于宋朝廷,在货币改革的实际操作中,银务署的空缺库存保证金将不再是头疼问题。

    保证金有了足够的场面,那发行纸票货币就能有底气,相当于把百姓和商人们手中的具有实际价值的金银铜收归于了国库。

    用主公的话说,货币是国家统治阶级对民众的另一种隐形控制,你说它是剥削还算不上,但却确确实实把经济命脉操控在了手里。

    张林道:“既然要彻底跟宋朝廷独立开,那货币改革迫在眉睫,最迟年初,一定要普及下去。首先把铜钱回收国库!现在市面上,北方每斗米一百四十文,咱们辖地内才一百文钱。就以咱们辖地内的物价为标准吧,按分、角、元来改制货币。”

    说到这里,张林起身拿起石灰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道:“以一斗米九十五钱为衡量标准,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一斗米约合9。25宋斤,一宋斤便价值十文钱,相当于新货币的一角,一文钱相当于一分。百姓们去买米,只需用到角和分就足以。而商人们买米,往往以数百元起步。”

    钟涛举手道:“主公,如果把元改成钱票,恐会被人仿制。”

    张林笑道:“所言甚是。所以,把分和角改为小额钱票,便足以回收大量的铜钱了。而元则以大小银币铸造,分一元、二元、五元和十元、制作时稍微掺一些铜锡铅铁,这叫合金属银币。百元既是原九贯钱,价值原七两银子,相当于七钱金子。以百元开始铸造金币,价值百元的金币也就和宋朝廷的十文钱差不多重量,方便携带和使用,中间不用穿孔,以雕印技术铸模成型。至于大额钱票,则设在百万元以上,也就是说超过百两黄金的大宗交易则可以使用钱票,甲乙商人和银务署三方背书押印,确保兑换不会被人偷空子。”

    这么安排下来,即为:小额钱票的分和角,取代宋朝廷的一文铜钱和十文铜钱。一元银币等同于百文钱,实重也就一钱五,其中含一钱银子成分,其他成分为别的金属。

    一钱银子有多重呢?就相当于后世的一块钱差不多。

    至于百元的以金币开始铸造,按照宋朝一两金子折合十二贯钱的正常比例(通货膨胀不计在内),一枚百元金币实重约为九钱左右,其中含金七钱,含银一钱,其他成分为一钱。

    这般的成分设置,主要是考虑到眼下宋朝廷的实际货币价值,防止对方利用金银储量攻击辖地的货币,除去铸造方面的成本因素,各个币种的金属价值与宋朝廷是差不多的,也就杜绝了宋朝廷利用金银差来仿造钱币使坏的可能性。

    当然,若是宋朝廷也愿意跟着如辖地内一般改革币种,那是张林喜闻乐见的事情。

第352章 日本平氏来人() 
确定了货币改革的方案,剩下如何设计各个币种的图案就不是张某人的事情了,银务署自然会把剩余的设计工作搞定,最后呈给他看。

    不过,张某人还是提出了币种设计的要求,那便是图案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眼下辖地内的墨学和法学兴盛,儒学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压,这种情况也不能太偏激地发展。所以张林想要在币种图案上发出一些支持儒学的信息,平衡各派学的竞争。

    而且,对于坚定发展资本道路的他来说,货币图案更要有象征意义。

    镰刀、锤子、日月星、大熊猫?龙这个或许可以有。

    后世的币种上面一般会雕印些人物头像,张某人总是不好意思毛遂自荐的,这个可以先预留着方案,等自己登基称王了再改不迟。

    继水力锻造机第二套进入组装工作,针对炮管和枪管打磨工序的水力镗床也在设计构思之中,古人的智慧的确不容小觑。只需给他们一些提示,很多机械原理都能举一反三地深入研发下去。

    就比如女工作坊里的纺织机,张林只是从课本上学习到的“珍妮纺纱机”指出了以手摇纺纱的方式,让人加以研究,现今也有了突破。

    第一台全木料结构的刘氏纺纱机,外形跟张林在后世课本上看到的图片差不多,能同时装四个锭子,把锭子倒竖插在木橼里,改横向为纵向。不但提高了将近四倍纺纱的速度,而且纺出的纱线排布紧密,质量很可靠。

    这是女工作坊你一个叫刘湘的年轻女子改进旧纺织机成功研发出的,张林亲自在民知报上对其褒奖,并且还邀请她到宅府上做客。

    墨师阁也同时行动,不但下发了一笔丰厚的奖励,而且将这种纺纱机以她本姓氏命名,可以说是绝大的荣誉了。

    其后,墨师公会为她将这项发明注册下来,并且举行第一次拍卖会,光招商人前来竞拍,最终以五千七百两的价格将这项专利发明买断。

    刘湘既出了名,又得到了足够一辈子花销的巨款,在民知报女记者前去采访她时候简直是泣不成声,感动的无以复加。

    这件事宣传越广,引发的百姓反应是越惊人的,很多百姓争先恐后地将一些鲜为人知的稀罕物事去墨师公会里申请审核,希望能借此一举成名。

    而成功拍卖得到“刘氏纺纱机”的商人,作坊还没建设完毕,手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就多达十数万贯钱,做梦都要笑醒了。

    为了鼓励这种商业机制,张林特批银务署以市场七成的利率向商人提供五万贯钱贷款,帮助其建造大型作坊并且招募足够的工人,此举在商人中流传开来,俱都赞叹主公的英明。

    与此同时,张林着令民知报连续刊载大量的文章,细数现下宋朝廷铜钱的使用混乱情况和不便之处,派出宣传队在各地宣传宋朝廷利用铜钱剥削百姓的丑陋行径,放出将要发行新货币的政策之风。

    现下,很多事张林只要提个头,剩下的事就交由属下们去完成。他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时刻关注着军器监和银务署货币改革的进展。

    这天,他正在府上议事厅中与吴用等参谋部商议方腊军撤走睦州后对两浙路的兵力部署,却是秘书署来人通报有两个日本使节前来拜见。

    张林一听便有了兴趣,忙叫人去传会。

    “你们回去后都仔细考虑一下,混编兵种的工作还得继续深入,不要总是光用脑袋想,也要跟吴参谋一样多去军器监走走。只要深入了解各种武器的性能,才能眼见为实地把军队改良,切记: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吧。”

    “是!”参谋们敬礼,随后陆续离开了议事厅。

    张林对秘书署的周敏道:“那俩日本人是什么使节?朝公署接待了没有?”

    周敏回道:“胡署长已是接待过了,只是日本人想购买我们的武器装备,他做不了主,所以把人引荐给主公您。按照那俩人的身份,主公亲自接待也不算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