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168部分

水浒大宋-第168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得吃斋菜,水也要少喝,每日里早晚都需搓洗身体。”白菲菲想了想,又笑道:“给你刺了龙,我可就不能再把刺身当营生了,张大王回去问问你夫人妾氏,若有想刺的,五天以内可以找我,价钱好说。”

    “白小姐真会做营生。”

    白菲菲哼一声:“那是当然。我做不了营生,咱白家还得指望我师弟出师接活,那也得至少五年以后了。”

    张林点点头,拱手道:“告辞。”

    “将军慢走。”

    “记得少喝水。”

    给自己纹身既是心血来潮,也是圆自己前世的梦想,不过张林还有另一层打算。他准备把刺青弄成一种类似“狼图腾”,用具象化的东西来代替一种精神信仰。

    宋朝廷把刺青当做一种对人侮辱的文化存在,那他张林偏偏要反其道行之,把刺青文化搞成荣耀信仰。

    他准备在军中先推广这一刺青文化,当然不是纹在脸上,而是纹在身上。不是所有士兵都有资格享受他张林亲自封赐的纹身,而是要从战功士兵身上选,把刺青当做一种“勇气勋章”给传承下去。

    在外面瞎逛了大半天,回到府邸已经是黄昏时候,天色将黑未黑。

    进了内院,唐楠儿正在玩秋千,刘倩儿则在旁替她推荡:“爷,回来啦?”

    “嗯。”

    外面风正凉爽,张林索性不回屋了,往石凳上坐下,刘倩儿扶稳了秋千让唐楠儿下来。

    少时,果盘端上,张林捻起一片西瓜爽口。

    “晴儿呢?”

    “刚吃了奶睡下。”

    八个月大的孩子,白天睡晚上闹,可把唐楠儿和扈三娘几女折腾的要死要活,好在有乳娘帮衬,不然个个都得熬成熊猫眼。

    张林本想抱闺女玩玩的,听她刚睡也就算了,又道:“去厨下吩咐声,今儿起,给我单独做斋素,等我什么时候想吃肉,再回复正常菜谱。”

    如今家大业大,宅府上的饮食都有规矩,张林若是没有特殊要求,厨娘就会在老爷和妻妾们喜欢的菜式上随意搭配,反正日日换着来。

    唐楠儿笑道:“爷想念佛了?”

    “我念个屁佛,我要斋素三天,准备让人刺青,吃菜不吃肉,少喝水,去去身体里的油水。每天早晚都要沐浴搓洗,去灰垢。”

    唐楠儿扑他怀里,环住脖子撒娇叫道:“爷,你要刺一身花儿么?奴奴也要刺。”

    “行吧,你去跟你几个姐姐都问问,看她们谁还想刺青,都报个名。我让福建最好的师傅来给你们刺,对了,那个师傅跟你们一样,是个姑娘家,不用担心。”

    “嗯嗯。”唐楠儿玩性重,在男人腮帮上狠狠香一口,欢呼雀跃地去了。

    张林拍拍腿,又对刘倩儿道:“来。”

    刘倩儿会意地嗯一声,乖巧地走过来坐在男人腿上,细柳腰肢被老爷搂着,伸手捏着一片儿西瓜送到老爷嘴边。

    美人在怀,冰凉爽口的瓜瓤入嘴,浑身上下来劲儿。

    夏天衣裳本就穿的少,女人在内院里纳凉只穿着纱衣,里面就衬着薄薄一层亵衣,张林左右望望。

    刘倩儿低吟一声,稍稍往里扭了下身体,遮住外人的视线角度,一只手搭在老爷右肩上撑着娇躯。

    “爷会被人看到的。”

    张林贴在她温热的脸颊上,咬着耳朵笑道:“晚上我去金莲房里,你也来。”

    “嗯。”少女蚊吟似的应了一声。

    张某狼夸道:“我家倩儿真好,晚上爷带你飞。”

    刘倩儿更是脸红,她还不是妾,身为通房贴身丫鬟,能独自侍寝老爷的幸运日子也不少。不过当妻妾都在家时,老爷一般会拉她去各房凑对,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正是和少女你侬我侬地调。情时,丫鬟通报说参谋部送了札子来,张林忙把刘倩儿松开,叫她去偏厅奉茶。

    他换了身干爽随服,来到偏厅。

    汪盘立正敬礼,恭敬地递上一本册子道:“主公,这是参谋部跟育教署一起编写的士兵操训草案,请您校阅。”

    士兵操训乃是张林下令为新式军队编写的操练手册,其中不涉及具体火器规格,主要是针对训练规范和军律守则。比如:开展队列、刺刀、负重跑、擒拿等训练科目。

    另外就是把军律编写成排比句,提高士兵们的精神气势。比如以保家卫国为荣,以偷懒逃役为耻。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拿百姓一针线。驱除鞑虏,兴吾中国等等。

    反正后世比较有名的句子,张林直接搬来用。

    除了以上这些,士兵操训里同样规定了,但凡营级以下的军官(不包含营级)在战时必须顶在队伍的最前方,但有后退者,军纪队立即正法。再比如火枪队,就算面对箭矢如雨,要求射击时必须在敌人距离二十米之内才可以退至战车后继续射击,否则军法重惩。

    张林看得很仔细,花了一刻钟才把这手册上逐字逐条地读了一遍,笑道:“不错,编的很好。不过手册有了,还得落到实处。这事儿你们参谋部就别管了,交给冯海军纪营去办。”

    “是,若是无事,属下就告退了。”

    “哎,赶了饭点来岂能不留下吃个便饭?走走走。”张林对待属下们一向都很随和,这也是年轻军官们特别忠实他的原因之一。

    汪盘拗不过主公热情挽留,只得留下来陪他吃了一顿便饭,谈了谈深化军制改革的思路。每一次和主公交谈,他都能受益匪浅,只觉得主公胸中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妙论,对什么都懂。

    士农工商什么都懂,什么都只懂个皮毛,这正是张林的好处也是缺点。不过没办法,总不能让他再穿回后世去把科技拷贝进u盘里带回来吧!

第319章 朝国理事公署() 
阳光透过窗户打进房间中,窗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浴房中雨打芭蕉,阵阵急急的喘息声让得门外的丫鬟既是羡慕又是心如鹿撞。

    刘倩儿后背贴着屏风,右手挂在脑后的屏风上端紧紧攥着,红唇张着不住吸气,美眸醉晕而痴迷地望着满头大汗的他。

    大早上的还是没忍住,他一边鄙视自己定力不够,一边贪恋着激情后的温存。

    因为要刺龙,所以斋素三天,厨下做的膳食也都是些时下新鲜的瓜果菜蔬,家常小菜营养而精致。他身边的女人们也大多是苦日子要么丫鬟出身,也没甚埋怨。

    白面馒头,小米粥就着腌的辣黄瓜,五个菜蔬包子。

    “老爷,门口有两位姓白的刺青匠人求见。”

    张林把嘴里食物咽下去,点点头:“哦,知道了。”

    “请到偏厅吗?”

    “嗯不,把他们带来内院吧,叫厨下添几双碗筷和米粥来。”

    “是。”丫鬟欠身作礼,施施然去了。

    就跟王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一身青纱的白菲菲身后带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一路好奇地打量这知府府邸,总觉得小厮和丫鬟们太少,配不上这偌大府邸的陈设。

    待得进了内院,见到那张临,白菲菲随意地施礼,看看桌面忍不住笑道:“呦,腌辣黄瓜小米粥,张大王就吃这些?”

    张林伸手虚礼,斜看着她笑:“不是你叫我斋素?”

    “那我也没叫你苛刻自己啊。”

    “平时都是这般吃,最多加两肉包子。”张林笑笑,指着桌上空出的碗筷道:“吃过就少吃些,没吃就多吃些,在我这里不用拘礼,自己动手。”

    白菲菲嬉笑着拿起碗筷去舀粥:“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张大王请客可是稀罕事。师弟你傻愣着干嘛,不吃白不吃。”

    “哦。”小男孩傻憨憨地应了声,抓起一个菜包子咬了一大口。

    白菲菲边吃边打趣道:“总听外面人传,说张大王生活勤俭节约,所言非虚啊。”说着,她眨眨眼坏笑道:“你不是特意装给我们看的吧,好叫我们出去给你宣扬一番。”

    “我有那么无聊吗?”张林翻翻白眼,又看向小男孩手边摆着的箱子,指着道:“这就是你们刺青的家伙事?”

    “嗯,我师弟火候还没到家,也就够资格给我拎拎箱子。”

    小男孩抗议道:“师姐,你又欺负我,我回去告诉义父去。”

    “他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白同,过了中秋就十岁了。”白菲菲介绍也不忘打击人,哂笑道:“我像他这般大的时候,都能去花楼里给人刺青做营生了。”

    张林咋舌:“你还去花楼?”

    “当然。”白菲菲一副少见多怪的表情,解释道:“我接的活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是花楼的姐儿。若是小身刺,则在锦体社里刺。若是大身刺,就必须在客人的地方。”

    “我也跟师姐去过的。”白同在旁边不甘落后地说了声。

    “你还说,好几次瞒着爹爹去花楼接活,就你那点本事也不怕砸了咱白家招牌。”白菲菲小手抬起,本想赏个爆栗,但又轻飘飘收了回去。

    白同手里还抓着半个包子,双手护头委屈道:“小身刺我也不差的,从没失过手。”

    白菲菲逗笑道:“是啊,给人姐儿刺青完,人家不给你钱,亲你两口就屁颠颠回来了,满脸红胭脂,你还有脸说。”

    “是她们强亲我的!”白同年纪虽小,却也臊的满脸通红。

    “那你不会跑?”

    “她们堵着门”白同声音越来越小,索性不说了,恨不得把头埋桌底。

    张林被这姐弟两人逗的哈哈笑,对白同道:“放心吧,你师姐给我刺完就没办法接活了,以后这白家招牌就靠你传承了。”

    “嗯!我手艺早晚会超过师姐的,义父说我天分比她好。”

    “嘿,你还自吹上了。”白菲菲咬牙切齿举起手。

    张林一手抓上去,另一手把小男孩拉在身边道:“对师弟也这般粗暴,以后当心嫁不出去。”

    白菲菲满面羞红,闪电般缩回手到桌底去,嗔怪道:“嫁不出去也不用你管,男女授受不亲,无礼!哼,不吃了。”

    张林无所谓笑笑,朝旁招招手,刘倩儿垫脚小跑过来。

    “这位就是给你姐姐们刺青的白师傅,带她去里院,愿意刺就刺,想刺什么图都跟她谈吧。”

    “是。”刘倩儿施礼,客气地道:“两位白师傅,这边请。”

    白菲菲哼道:“这里白师傅就一位,我是,我师弟可不够资格。”

    “谁稀罕啊!”白同听了好气啊,小牙磨得滋滋响,最终还是屈服地提起药箱跟着师姐屁股后面进了里院去。

    张林也没问给妻妾们刺青的费用,现在钱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堆数据罢了。

    刚用过早膳,刘忠就拿着一份军报密信进来,道:“主公,前线来信。”

    张林接过来撕开火漆阅信,不由得一阵嘿笑出声,自言自语道:“特么当我是宋江那厮呢,还想诏安,做梦吧。”

    虽是这般说,但他还是起身踱步着考虑了会儿,吩咐刘忠道:“去官报署衙门里把把胡翼之叫来。”

    “是。”

    等刘忠转身离去,刚踏出门口,张林又叫住他:“等等。”

    “主公?”

    “这样吧,你把这封军报密信带去给胡翼之,让他全权处理,帮我捎句话给他,就说”张林笑了笑,道:“宋朝廷有鸿胪寺,咱们也得有,既然是军民外政交流,就叫朝国理事公署,问问他有没有兴趣做第一任朝公署的署长。”

    “是!”刘忠接过信敬礼,转身离去。

    什么事都亲自出面,那他这个主公当的也太掉价了。底下人想出头,总得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不是。

    军事内阁班底正在成长,政事内阁也需要提上日程,外交、税赋、民政、律法、工建等等各个公署衙门都是缺人,也缺少立功机会。

    想起工建,张林忽然想起有一段日子没去军器监各处作坊里看看了,今儿无事,索性来个突击检查。

第320章 科技专利() 
夷州岛上保存着坩埚制法的核心工坊,而搬迁到岸上的则是船坊,以及生产熟铁和一次锻打的熟钢,熟钢的质地不如三次锻打的更坚硬,但贵在可以量产,减少了劳力消耗,可以满足现阶段大规模扩建新式火枪队的需求。

    来到岸上的这三个月,军器监名下的三处作坊已是生产了燧发火枪九百支,大小口径的火炮接近五十门,足够保正福建路和已经两浙路部分地区的安全。

    船坊的进度也不慢,在劳动力和工匠得到有效补充后,在福利政策的刺激下,工匠们加班加点埋头干,已经是改造好第四艘五千料战舰。

    四艘五千料火炮战舰,配合数十艘三千五千料的弩船,已经是一支可以在这个时代纵横沿海的浅水舰队了。

    后世的每个中国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