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160部分

水浒大宋-第160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家之崛起、不复幽云誓不王、为万世太平而读书、虎威军魂张林难得地连熬了三个通宵,把心中不吐不快的理念化作词句粗糙的文章书写了下来。

    上午,官报负责人陆余被他叫到府上,将四篇文章给这个口齿含糊却文笔老练的书生矫正。

    张林丝毫不显尴尬地道:“你帮我把词句修改修改,不用改的太生涩拗口,就像白居易‘老少皆可诵’地写诗那般改。尽快刊登在民知报上,广为宣传。”

    “是,且看看先。”陆余看了会儿,便紧锁眉头地道:“词句甚虽是不通,但立,立意深远,佩佩服!”

    张林笑道:“现下很多人不理解咱们做的到底是什么事,官报作为窗口,必须要多刊登一下咱们为民造福、为民除害的事迹。我看,你可以培养一批人,去采访采访在咱们治下受益的百姓、商人、工匠,把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收集回来,刊登在报上。”

    “采访?”陆余不解地问。

    “呃就比如咱们颁布了两田法,很多佃户和农民百姓因此受益,你派人去问问这群受益百姓的感受,把他们的话整理成文章。这就叫作采访,办事的人可以称作记者,可明白了?”

    陆余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懂懂了。”

    “民事可以采访,咱们派去前线打仗,也可以安排些随军记者,将最新的战报和功绩刊登在报纸上发表。当然,得先审核通过,一些事关军情机密的东西还是不要泄露出去。”

    “是,明白了!”陆余望望主公通红的双眼,结结巴巴地劝道:“主,主公应,应多休息。”

    张林笑笑,想了想,依然有些不放心,道:“你且在这里读一遍,再与我说文章其中的道理,确定了我再去休息不迟。”

    陆余点点头,只得一篇一篇地从头细细看起,看完第一篇汉家之崛起,道:“此文,意在,在重现汉家荣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一去不返,这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点睛之笔,甚是精彩。”

    “不错,不错。”张林丝毫没有抄袭的羞耻心,笑道:“继续说。”

    “这篇不复幽云誓不王乃明了主公抱负志向,权位事小,汉家为重,光复大业,鞠躬尽瘁。在下,甚,甚是佩服!”

    “这篇为万世太平而读书”陆余笑道:“主公是打,打一棒给个甜枣,一点也不顾及我等读书人的脸面啊。”

    他苦笑着摇摇头,续道:“文中所说俱为实情,实话,我等读书人确是,是如主公所言‘走歪了路’“浊梦不醒”,只贪那功名利禄,而忘了为天下苍生造福的初心。惭愧,惭愧啊!”

    张林呵呵道:“现下腐败成风,上梁不正下梁歪,大部分人是,但也有很多读书人立心报国,志在社稷。你陆余不就是其中一个清醒着的吗?”

    陆余谦虚地作了一礼,又道:“虎威军魂一文,乃是让世人知我义军的精神,气节。汉家有气节,军者当有军魂。为大义,轻生死,重现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荣耀。主公这首满江红。削发明志气势雄浑,小生,可,可作不出来。”

    呵呵,都是抄来的,改了改,张某人心里得意一番,也不禁有些被夸赞的飘飘欲仙。

    满江红。怒发冲冠改成了满江红。削发明志,其中的一句“靖康耻”也改成了幽云耻。四篇文章熬了张林三天,不知道杀死了他多少脑细胞。

    他隐约记得岳飞是南宋时代的人,按照时间上算,这首词应该还没有出世。不知道他抄袭过来后,岳飞还能写个啥。

    “你回去帮我斧正修缮一番词句,尽快刊登在民知报上。记住了,文风朴实一些,不必弄些华丽辞藻,咱们实干兴邦,不必在乎那些士大夫的酸腐气。”

    “是,主公!”陆余起身道:“那学生告退,主公多歇息,保重身体。”

    张林点点头:“你也是,注意劳逸结合。还有,学生这个称呼也可以改改了。”

    “属下遵命。”陆余很合规矩地离去了。

    既然主公都声言“不复幽云誓不王”了,他们这些人当然不能自称臣子,这几篇文章一出,只怕主公的声望在福建路和两浙路、及周边路州正式立起来了。

    要问张林为什么下这般大功夫替自己立言正身,乃是他从后世的一位毛姓伟人身上学来的,他不会写古文没关系,身边有的是枪手。

    他既要在军事上打响名声,更要在道德制高点上跟赵家天下争取民心民意,正如他在文章中所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天下正统非是为一家一姓,而是有德者居之。

    如今赵家子孙不争气,他“张临”才是驱除鞑虏,救民于水火的正统主公。

    夜幕下,帷帐里温情许许。

    “爷写的真好,文里甚是道理。”

    床榻上,一觉睡到大晚上的张林稍稍恢复精神体力,搂着软玉温香的少女在怀,少女则慵懒地偎依在他身上,读着他写的四篇文章。

    “哪里写的好了,陆余都说我词句粗糙呢。”张林谦虚地道。

    “陆先生也说老爷您立意深远呢,奴奴虽不谙文墨,但也知道文章贵在意境,大家传世之作莫不如是。”

    “就你这丫头小嘴儿会说话,来,香一个。”张林嘿嘿一笑,在少女粉润的嘴唇上轻啄一口。

    刘倩儿嘻嘻一笑,凑上小嘴回了一口才柔声道:“爷,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呢。”

    张林感慨道:“是啊,只欠东风了。”

    虎威军主力军在六月二十八的时候进驻到了婺州府城,如今已是七月初初五,跟朝廷大军交锋按照时间上推算就在这几日,张某人在后方默默而耐心地等着军报传递回来。

    是小胜,还是大胜,还是完爆?

    至于吃亏吃败仗,则完全不在他和参谋部的计划里。若是和朝廷围剿贼匪的大军战斗都能吃亏,那特么还玩个锤子啊。

第304章 吴用策反厉天闰() 
七月初五,虎威军兼八百神机营已是从婺州府穿浦江,进入了湖洑山一带,前方就是杭州的新城和富阳二县,由拳山亦是近在咫尺。

    “报,杭州城方腊军失守,现余七万余众退至钱塘,最多两日便可到由拳山附近。”

    “军情处可有密札?”

    “暂无消息。”

    陈良咬着一根青绿草杆,呸地一声吐出,喝道:“再探!”

    “是!”

    贵武在旁细细地看了会儿地图,建议道:“既然杭州已是失守,我军便可北进驻扎在由拳山中了。”

    “不!”陈良摇头,道:“朝廷前军一旦探到由拳山有埋伏,他们必然不肯正面强攻,很可能采用围攻杭州的方式围山。”

    贵武笑道:“就算如此,他们也讨不了什么好吧?”

    陈良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暗道此人还是需要磨练锻打啊,他耐心解释道:“我军只在新城县驻扎便可,方腊军来便让他过去。此地挨着临安山脚,地势较为平坦,正适合大规模交兵。后面就是湖洑山,我军亦是有退路。”

    “属下就不明白了,为何旅长不肯占由拳山一带的地势之优伏击朝廷大军?”

    “这是主公的意思。”

    “请旅长明言。”贵武着实不解,他以为眼前这个出身辽国骑军的旅长大概是古书看多了,对对手心存仁义呢。

    陈良笑道:“主公要的是一场大胜,我等亦需要一场完胜来证明虎威军的神威。若是在由拳山中,我军若只吃下朝廷先锋兵马,对方必然会谨慎小心,徐徐图之。而新城县一带就不同了,地势开阔,能同时容纳数万人大战,比由拳山更能发挥骑军和炮兵的作用。聚一役而全歼朝廷大军,才是此次的战术目的。前日你也看了参谋部送来的公文,理应懂得才是。”

    贵武沉思少许,忽然肃声敬礼道:“多谢长官教诲!”

    “呵呵,此战,就看你神机营的火炮显威了,只此一役,我们要把朝廷的胆气给打寒了!”

    贵武重重地点头。

    七月初七,当方腊率军从杭州城突围而出,大军逃出钱塘抵达富阳的时候,虎威军从湖洑山中忽然杀出,强攻方腊麾下应明、徐统、赵毅三将六千兵马驻扎的新城县。

    四寸三分口径的火炮,只出动了五门,一轮射击就轰开了新城县的城门,连续五轮射击已是把守城的方腊军炸的哭爹叫娘,仓皇逃窜。

    郭世广率领一千骑军正在肃清南新镇上的官兵,听到消息便立刻来救援,半道被虎威骑军截住去路,在人数和训练都不占优的情势下,他的骠骑营顿时溃不成军,只得收拢应明、徐统、赵毅三将的残部兵马退回南新镇等待圣公大军。

    七月初八的上午,方腊浩浩荡荡地率领六万从杭州城撤出来的兵马打道富阳县,得知了新城县被虎威军攻占的消息顿时暴跳如雷。

    “张临小儿,焉敢欺人太甚!”

    方杰建议道:“圣公,如今撤军要紧,且不与他虎威军做太多纠缠,他们要新城县便拿去,我军绕道南新镇,一样可以回返睦州。且让这虎威军跟朝廷和梁山军打去吧,最好两败俱伤。”

    四大元帅之一的厉天闰也挺身出列道:“圣公,某愿率军殿后,若朝廷吃亏,则趁机杀回杭州城。若虎威军落下风,也可趁机抢夺他们的震天雷。”

    “好!”方腊点头同意,道:“你便率本部八千兵马驻守南新镇,见机行事,但有转机,速派人回传中军。”

    厉天闰眼中闪过隐隐流光,抱拳高声道:“遵圣公令!”

    看着方腊的面容,他心中一股后悔的滋味在流淌,仗打到如今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大势已去了。而圣公却一直对虎威军的震天雷念念不忘,全然不知那是一种远胜于弓弩的强大火器。

    当圣公沉浸在杭州城妻妾莺莺燕燕的花丛中时,殊不知别人在海岛上秣兵历马,当众多将领强抢民女与民争财时,却不知别人在安民守土,为民谋福,发放田地。

    他对方腊已经失去了信心,或者说正如那人所言,他们已失去了义字,早已变成一群贪图享乐、沉迷于酒色的叛贼了。

    当他作下率军殿后的决定时,厉天闰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虎威军驻扎在新城县堵截朝廷大军南下追击的道路,怎么会让一支是敌非友的军队靠在县城不足三十里地的南新镇呢,只是方腊一干人忙于逃命,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罢了。

    浩浩荡荡六万大军狼狈不堪地从新城县外的官道上往西南方位逃去,陈良派出一个骑营跟在后面监督,却发现方腊军没有撤完,而是留下厉天闰的本部八千兵马驻守南新镇。

    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何况朝廷大军不日就到呢。厉天闰的八千兵马不撤走,就相当于在虎威军肋下部位放了一把尖刀,随时可以趁势捅进来。

    陈良怎会留下这样的安全隐患?当即率领两千骑军,一千盾枪兵和两连炮兵奔袭南新镇,想要在朝廷大军赶至之前把这个扎在南新镇上的钉子拔掉。

    但是大军奔赴到半道,却有一骑从南新镇里派出来,待得陈良见到此人,却是先前的许多疑惑也顿时解开了。

    营帐中。

    “常听主公说起吴先生大名,某一直不得相见,幸会幸会。”

    “呵呵,贱名有辱清听,不足挂齿。”

    贵武在旁锁着眉头问道:“你便是吴用?”

    陈良喝道:“不得对先生无礼!”

    贵武呵呵一笑,按照江湖规矩抱拳作礼道:“小子不懂事,冒犯了先生,还请恕罪。如此说来,前日婺州投诚之事也是先生居中谋划?”

    吴用微微点头,笑道:“逼人就范的小计俩罢了,登不上大雅之堂。我从年后出了梁山,下到明州后便投了方腊麾下四大元帅之一的厉天闰作幕僚,假名石用,暗中替主公谋划,如今总算有些结果。之前不便相见,也是担心消息走漏,徒生变数。”

    “既如此,石秀也在厉天闰那里?”

    “正是,石三郎假名吴秀,添为厉天闰账下马军一员小将。”吴用道:“如今朝廷大军尾随而至,我且长话短说。厉天闰虽是有意投诚主公,但决心尚未完全定下,只看你二人此番能否大胜朝廷大军了。”

    陈良皱眉道:“话虽如此,但防人不心不可无,他八千兵马离我只三十里,万一”

    “放心,我先前已与厉天闰说过,他八千兵马将撤军三十里,驻扎在天目溪南岸,静待尔等佳音。若胜,他便来投。若败,他则自作打算。”

    贵武在地图上扫了一眼,点点头,吐一口气道:“如此最好。”

    天目溪南岸,相距新城县一百多里还隔一条大河,对于互不信任的双方来说,的确是个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