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148部分

水浒大宋-第148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炮连续三轮发射后,便是虎威骑军入场,当“狼烟起,江山北望”的宏亮歌声由数千军汉们唱响时,整个天地都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气氛中。

    战马昂首向前,铁枪鋭寒森森,新式的武服和军汉们昂扬的战意在闪烁阳光的盔甲下刺激着数千观阅者们血液沸腾,

    骑军队伍从大校场的点将台前穿过,张林举起右手向他们敬礼,朗声道:“虎威义军!”

    数千人齐声吼道:“战无不胜!”

    “为天下而战!”

    数千人再次纵声嘶吼:“开太平万世,光复汉家荣耀!”

    陈良领在最前方,高声道:“向主公致敬!”

    唰唰唰!

    数千军汉左手执抢斜指苍穹,右手举至齐眉处,向右目视那矗立在点将台上同样跟他们敬礼的英武主公。

    千数骑军走过,又是八百少年军身穿统一军旅武服,昂首挺胸地踏步向前,整齐划一的步伐震颤着大地,给人一种别样的威武雄壮感。

    少年们俱都和骑军军汉一般,剪短了头发,精神奕奕地踩着方阵走过点将台,在一声高昂的“敬礼”声中,齐唰唰转脸目视主公,敬礼,目光中满是崇拜和尊荣。

    张林亦是给与尊重,回敬军礼,目光欣慰地望着这群训了两年的少年儿郎们。他们就如雏鹰一般,羽翅渐丰,快要能翱翔天际、叱咤风云了。

    只可惜,军帽还没来得及制作好,让这群可爱的少年们只能光着脑袋在这寒冷天气下阅军。

    少年军后跟着数十门用马匹拉着着双轮铁质火炮,黝黑的炮管闪烁着沉甸甸的寒光,火神利器让得数千人的目光都集聚在它们身上。

    就是这些铁家伙,刚才制造出了骇人心神的恐怖爆炸声,如天雷天火惩罚世人一般。

    炮营过后,乃是新组建的五百枪盾兵步军方阵和五百弓弩营方阵,亦是步伐整齐划一,如木偶般向前行进,虎虎生威,势不可夺。

    而后,乃是百辆战车组成的站车营,马匹亦是覆盖战甲,浩浩荡荡长嘶声中走过点将台。

    兵种点阅完毕,在大校场上整齐秩序地排成一个个方阵,面对着点将台,张林随后高声朗读军制条例,正式宣布了各项草本律法在夷州岛上的颁布实施。

    而后,对虎威军进行正式的授衔仪式,为陈良、冯海、栾廷玉等大小三十八名军官授予银、铜、铁星勋章。

    再后,张林宣读了由赵跃等人起草的告民书、祭天表和宋天子十令罪策,杀牛宰羊祭祀天地,与天述说天子罪状和造福众生黎民的心愿。

    最后,全体军民去往附近命名为虎魂山的山上祭祀英灵碑,祭奠南下夷州岛途中战死的四百七十六名英勇无畏的虎威骑军战士。

    “狼烟起,江山北望”

    歌声在山顶山腰处飘向天际,明媚阳光下,不管是自愿来到夷州岛还是非自愿的人,此刻心中都充满着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第281章 火炮进展() 
晃眼间,已是十二月二十四,临近年关,夷州岛上也愈发热闹起来。

    虽然只有大半年的建设,但人多力量大,随着一批一批流民的上岛,让得劳动力变得充足起来,至少虎威军的军汉们可以从民生建设中抽出身进行全心训练了。

    流民里抽选出的汉子们组建出盾枪兵营、弓弩连、战车营,把虎威军从名义上完成了混合兵种的扩增,只待这批人训练合格入伍后,虎威军籍者将达到四千五百人。

    火炮的研制工作遭遇了瓶顶,口径增至为四寸八分的时候,炸膛现象的概率显著增加。。

    不过,四寸三分口径的火炮已是试发了三百余次,可谓相当成熟,既可以用于野战,也可以装船了。只不过开花弹的设计还尚有欠缺,出现了概率相当高的哑弹现象。

    第二个问题,就是火炮每一次射击后都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清理炮膛内的火药残渣,而且炮弹准星非常的不稳定。

    火器作坊内,张林将十数位火药匠人一起叫来研讨。他自己就是个半吊子,很多地方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需要古人的智慧加成。

    “哑弹现象是很正常的,盖因火药包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点燃了引信,而引信在开花弹里传导过程中熄灭了,没有能够引燃球内的黑火药。只要把引信问题解决,这个现象就能大概率的避免。”

    “主公,可以在球内打穿一个竹管,引信置于其中,在引信外再缠一层火绒保正其充分燃烧不会中途熄火,此法如何?”

    “嗯,这个办法不错。”张林点点头,欣慰道:“不过竹管可以改进一下,以木管代替,制好粗细尺寸,统一制作。回头你们就试试。”

    “第二个问题乃是炮弹出膛不稳”张林忽而想起滑膛炮和线膛炮这两个后世火炮中的名词,继而又联想到带尾翼的炮弹。

    他情不自禁地在木板上用木炭写下这些词汇,而后沉思起来,一语不发站在讲台上。

    底下众人莫名其妙,却都不敢打扰主公思考。

    张林一方面在尽可能地回忆关于火炮的浅显知识,一方面在琢磨用词,把后世的火炮原理用这些古人能听懂的话解释出来。

    “弓弩箭矢,尾端都会带上尾翼,便能提高射发精准度。前人早都想出来的解决思路,我们却疏忽了。”

    众火匠纷纷懊悔自责道:“哎呀,是啊,我怎就没想到呢!”

    “这就叫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张林笑道:“球形炮弹可以改制成头细腰粗尾细带尾翼的椭圆形试试,不会影响装药量的。这般可以把引信置于尾端,也能更好地避免哑弹现象。”

    “还有,我刚才也想起另一个火炮射击思路。大家且看!”

    张林在木板上画出一个炮口往半空仰角几乎达到九十度的火炮,底座为三角,旁边配以两个线条小人当做士兵。

    “咱们的铁质火神炮,口径四寸三分就有五百多斤,需要八到十个人来伺候,打出的实心炮弹虽然威力大,但也只能在攻城战中发挥效用,野战中作用远不如开花弹。但开花弹每一轮射击、清理和装填都需要十数个呼吸间隔,不适合野外遭遇战。”

    “你们不妨按照我画出的图示来试验,制作出一门可以两到三个人使用的小型火炮,以抛物线形式向远处投射开花弹,炮弹可以设计成鱼形,加上尾翼保正精准度。底下设有活动支架,净重量控制在五十斤上下,一人足矣背负。此炮,可名为迫击炮,以急迫射击在野战遭遇战中的敌人。”

    “你们一定要记住,火炮的研制是为了适应战场,而不是让士兵们去适应火炮。一切都得从实际效用出发,不可一味地贪求口径扩增,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下面,我给你们讲讲何谓滑膛跑,何谓线膛炮”

    继轮式火炮研发到一定阶段后,四寸三分口径成熟,张林又把迫击炮和没良心炮这些简易制法的火炮概念传授给了火药匠人们,在现有科技条件下尽可能地研发出高效杀伤性火器。

    有些武器研发出来了不一定就得立刻列装军队,可以让人继续研究成熟。

    他这般填鸭式地指导让工匠们少走了很多弯道,有些技术甚至到后世十八十九世纪才会出现,他本人也不知晓,只知道一股脑儿地先往外掏出来再说。

    这段日子里,他满脑子都是火炮和火铳枪的研发事宜,只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和火药工匠们住在一块,让得成熟的火器可以尽快问世。

    他虽然对外言缓称王,但心中却有一种强烈的登基称帝之心,权势的欲望日渐增强,他自己都难以抑制。

    九五之尊,天之下,万万人之上,多么至高无上的权利啊。当手中的底牌愈来愈大时,一个贫瘠而荒野的夷州岛已经满足不了张林的野望了。

    夷州岛上的天气虽然冷了些,但却远不如北地那般寒风刺骨,冬天里更是没有下雪,让得唐楠儿她们大是不满。

    年节期间,放了休息的七天长假,大伙儿闲来无事四处溜达,闲汉们更是闲得蛋疼地进山打猎,往周围去探索这片土地上的风光。

    夷州岛对于万万人口的华夏大地来说,只是个大岛屿罢了,而对于岛上新搬的一万四千余人来说,却是个广袤无比的新天地。

    书房中,根本不用烧炭盆,窗外的明媚阳光已足以保持室内的暖和温度。

    张林仰趟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偶尔长吁一口气,脸露奇异神色,仿佛沐浴享受着透过窗户的和煦阳光,好不惬意。

    “爷,奴们要去踢毽子,你要一起耍吗?”唐楠儿轻轻扣了下窗户,没敢推开,只嬉笑着问了句。

    “你们耍吧,我就不参合了。”张林应了一句,忽而龇牙咧嘴地嘶了一声,表情怪异,好在隔着窗纱,外面的少女也看不见。

    “唉,姐姐也不知去哪里了,那奴奴只能和玉莲、金莲姐姐玩耍了。”

    唐楠儿嘀咕抱怨了一句,脚步声渐渐远去,张林这才把手从桌面上收回来往小腹处按下去,嘴角勾起一抹坏笑。

    “仙儿姐你慢些,差些儿被楠儿发觉了。”

    “唔”回应的只有女人吞吐愈发激烈的吧唧声。

    论品箫技艺,几女中当属唐玉仙为魁首,花样繁复,每每都让张林享受到极致的快乐。此女有着后世的模特身材,个头出类拔萃,能歌善舞,年至三十也没有身形走样,依旧是凹凸有致。

    唐玉仙再是伺候一阵,这才钻出桌底,满脸粉晕地端起茶盏漱口,而后蛇妖一般缠跨在男人身上,香舌游移,娇躯浮浮沉沉地缓动起来。

    “爷”

    “嗯?”

    “爷”

    “怎么了?”

    “奴想听你唤我。”唐玉仙情动不已,眼波如水,媚态横生地柔柔道。

    张林耳听她靡靡之音,眼见她迷醉神情,轻声唤道:“玉仙姐姐快些,小弟最爱采你的花儿。”

    “啊,二郎”

    女人听了只觉身心俱软,醉酒疯态般地把心儿花儿一起奉上。

第282章 日异月新() 
女人是生活的调味品,张林虽然操劳诸多琐事,但身边妻妾成群,有效地缓解了他的疲劳感。

    一妻三妾三个通房丫鬟,还加上张贞娘一个外来户,足以满足他生理和心理上对于异性审美的需求。

    别看夷州初建,但上岛的百姓们俱都有技能傍身,编花糊纸,扎灯打乐者会者繁多,让年节过得好不热闹。

    大校阅后,各项律法的颁布和实施,基础建设日渐完善,让得岛上的风气为之一变,气象欣欣向荣,红红火火。

    七天年假后,大伙儿都开始忙碌起来。

    岛上属亚热带气候,虎威军在训练之余也负责着开荒事宜,大片的山野土地被开垦出来,施土交肥种上水稻和瓜果菜蔬种籽。

    张林采用的是集体庄园式的种植方式,集合大量人手集中做活,充分利用了闲散的劳动力,以肉蔬和工钱激励作为赏罚手段。他划分出村社地段,配以保长,让各保之间展开竞争,以此作为绩效,提拔绩效突出者。

    与此同时,一种名为民知报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在民知报上,群众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宋国的各种消息,亦能看到夷州岛上某人做出什么大贡献被主公奖励,以及一些即将颁布的新律法条陈。

    民知报的第一任社长乃是口吃毛病日渐严重的陆余,此人虽然嘴巴功能缺陷,但笔端功力却远超众多书生,被张林从学坊中拎出来单独组建报社。

    北宋是知识分子的天堂时代,报纸这种东西早已有之。开封府便是凌晨有卖朝报者,是民间雕印与发行的小报,是很多人养家糊口的职业。

    当然,朝廷也有专门的朝报机关。

    只不过这种民间小报乃是商业行为,被大多人所不齿,所谓“坐获不劳之利”便是知识分子对商业行为的直观鄙视现象。

    换句话说,张林心中所设想的未来,是一个以商业促进文明发展的时代,与封建时代有着本质上的矛盾,说水火不容还不至于,但起码是站在对立面的。

    “术业有专攻,达者为先。陆余你笔力深厚,应当能胜任。不过,我对你的要求可不止民知报一项啊。”

    房间中,张林循循善诱地传授着对方后世的一些报纸观念。

    “请,请主主主公明示,示”陆余憋的脸通红,努力把话说完整。

    张林也不着急,宽和笑着,耐心等他说完才道:“报纸可分多种,一者言国政,二者言军事,三者言商情,四者言灾祸,五者言民声,六者言娱乐,不可一概而论。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国事、军事、民事三者区分开来,再加以细分成商情、娱乐、律法等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