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122部分

水浒大宋-第122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外营被破,就说明此番趁夜破袭潘渡镇的梁山军至少有五六千数,逃出去的希望将会很渺茫,能不能撑到右翼骑军回援还很难说。

    适逢此时,只听见城西出忽然响起无数马蹄践踏大地的奔腾声,王黼以为是右翼骑军回来,却又不敢确定,忙叫黄统派人去查探究竟。

    四个都的人手被派出去,把王黼等着心慌慌意急急,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安生不下来。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地奔腾过来,王黼面色惊骇地看了看黄统,后者大喝一句冲着声响迎上去:“相公且留此地,某若未归,便去城东。”

    黄统去后,王黼身边只剩不足五百亲兵,此刻身处城道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忽地一阵“关总管回来了”的喊声在城东方向响起,隐隐约约地听不清楚。

    “方才你可听见东边喊的什么?”

    亲兵疑惑地道:“没听清楚好似是关总管回救了。”

    “那就没错了。”

    王黼调转马头,着手下人速度去往城东,却是行至半道又被一伙上百人的贼喽啰缠住了。城道上展不开阵型,双方顿时胶着厮杀在一处。

    正是紧要关头,远处一队马军呼啸而至,人手十四五斤的浑铁枪杀进乱局中,碰着就伤捅着就死。

    中间一个身着指挥使盔甲的男人高呼道:“前面可是王相公,某家张临来救!”

    王黼如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眼泪都差点蹦出来:“王黼在此,尔等还不速速杀光贼子!”

    对张林来说,王黼同样不能死,哪怕他是北宋六贼之一,眼下也不是他死的时机。

    听到回应,他大喝一声,策马上前,旁边吕成冯海金大升等人护在前头冲开乱道,与王黼护卫营合并一处,调转马头领着队伍杀回东门。

    此番梁山军里应外合破掉潘渡镇的中军大营防线,就张林刚才一路冲进来所见,贼兵数量虽然比自己预料的要多一些,却也没到夸张的程度。眼下如此局势,只可能是梁山军打了大名府中军一个措手不及,抓住了右翼骑军前去支援济州军的空隙。

    只是这在张林看来仍觉得不可思议,前番打了郓州军分兵诱惑左翼骑军北上还算比较正常,但今番打了济州军后还未休整便马不停蹄地杀来潘渡镇,这梁山军果真是火中取栗,天生一副贼胆。

    若这调虎离山和打时间差的计谋是吴用设计出来的,此人还真不能小觑,不光有小聪明,大智谋也是有的。

    梁山的战力从攻破城门后就体现了出来,趁乱取势而已,只要王黼和关胜等主事人不死,外围的步军反包回城来救援,渐渐把潘渡镇各处的厮杀给镇压下去。

    从半夜杀到天蒙蒙亮,张林护着王黼回到衙门大营的时候,已是能感觉到外面的喧哗厮杀声比之前半夜削弱许多。

    这是梁山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军事行动,先不论杀伤数目,但就论气势而言,已经是把王黼吓得差些儿尿裤子。

    郓州、济州、大名府,三路府州大军围剿梁山的计划也是破产。两处州府被攻破,大名府军被耍的团团转且粮草被烧,也只有撤兵休整一条路。

第233章 挑拨离间() 
当关胜还在追杀梁山败退兵马的时候,张林带着指挥营已是护着王黼回到了衙门里,里外布置了防线。

    他布置好后便去王黼跟前听差,还未进门,王黼便朝他喝道:“关胜何在?速速把他叫回来。”

    张林理了理思绪,抱拳道:“我等看到中军方向烧了夜火,便与关总管一道回救,在东城门外冲杀了一支梁山马军后,进城便分散开来找相公。想必关总管还在追杀贼寇吧。”

    “这厮徒有美名。”王黼气得咬牙骂了句:“匹夫勇武!”

    张林心里暗暗好笑,嘴里却好意劝慰道:“相公放心,某在此定然护得您安全,贼子想伤您,必先从某尸体上跨过去。关总管立功心切,多杀贼寇也是好的。”

    “哼。”王黼瞧了瞧他,叹气道:“此番多亏有你及时搭救。”

    张林道:“在末将的心里,只相公安危最重。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今番讨伐不顺,明日卷土重来便是。再者,此番梁山贼人损耗不小,朝廷必然知晓相公的功劳。”

    王黼眼神闪烁,问道:“此话怎讲?”

    “今次三路大军围剿水泊梁山,功败垂成乃是因为青州那一路贼军先行袭破了东平府,此非相公之过。其二,济州军据城池而守,却被贼人正面攻破,那穆英、项雄畏贼如虎,不战自溃,亏得相公遣右翼骑军去搭救。其三,相公以自身安危为计,设下圈套本想把梁山主力围在中军里绞杀,虽未成功,却也剿灭了千数贼寇,使得梁山元气大伤。”

    张林笑道:“相公治军有方,计谋高明,只怪天公不作美,想必是那梁山气数未尽。不若先回大名府休整,待得入秋后粮草备齐,再把梁山贼寇的残兵败将剿灭即可。”

    “此言有理。”王黼点了点头,笑道:“你能说出这番话来,可见本事不小,把你只当一个指挥使用,却是屈才了。”

    “小人添为相公账下效力,便是马前卒也甘愿。只是小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张林抱拳,眼睛往在场其他的人看了看,王黼随即挥手道:“你等先去门外候着。”

    等人走光,张林才道:“此番三路大军围剿水泊梁山,非是正面胜不得,而是左右两翼骑军未能发挥出完美的作用。左翼骑军援救阳谷后,梁山贼寇便来攻打前军所在的程屯,右翼骑军援救济州,梁山贼寇便来夜袭中军大营。相公难道就不曾察觉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嗯?”王黼思量片刻,猛然醒悟道:“你是说军中有内鬼?”

    张林暗示道:“小人不敢确定,只是梁山贼寇抓时机也太巧妙了,犹如神算一般。每在左右两翼骑军不在时候发难”

    王黼沉声道:“你是怀疑关总管?”

    “小人不敢。”张林连忙摇头道:“或许是梁山早已在此地安插了眼线细作,所以才能得到及时的调军消息。”

    种子已经埋下,是否会开花结果就看那关胜的命数了。

    王黼沉吟少许,望着他道:“此间事休要再与旁人说,需知上下尊卑,不过念在你拳拳效忠之心,且不和你计较。”

    “是。”张林不卑不亢地道:“小人也是胡乱猜测,还请相公勿要放在心上。此番被烧了两处粮草,大军消耗极大,相公需得早作打算。”

    王黼沉吟少许,叹气道:“也只好如此,我自会上报朝廷详明军功,你有何良策助我?”

    “此次三路大军围剿梁山,虽是功败垂成,却也折损了它不少元气,料得梁山一时半会无力来骚扰我河北东路。不过还需在阳谷县以东构置防线,防着贼寇突袭来犯。将来相公若再想进剿梁山,也能当着第一线的驻防之地。”

    王黼轻笑一声,点头道:“也罢,你如今以保甲司提举的八品官身领一指挥军,却有些展不开拳脚,我便给你个机会。”

    他考虑一番,道:“保甲司你继续领着差缺,我再赏你个翊麾校尉,领一军都指挥使,驻防在莘县和故城一带。马匹兵甲器械你自去找罗都监领取,我如此栽培,但有用你之时,需得尽力尽力才是。”

    张林心里狂喜,单膝跪地抱拳,大声道:“小人唯相公马首是瞻,万死不辞!”

    此番他只是官升半级,虽然不高,但职权却扩大了四倍有余。

    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兵马使。

    军都指挥使代表张林可以组建一支理论人数为两千五百的禁军,而应对梁山威胁,他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将人数扩大到四千人左右。

    盖因北宋军事体制里的兵马实数和虚数混乱无比,在边关地带更是乱,经常能看到一个指挥使下辖的兵马数目比都指使还要多,甚至一个没有品级的武官也能率领两三千人的兵马作战。

    张林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武官品级高不高,他要的就是实际差遣,而王黼压了他的官身,却给了他不多不少的实权,歪打正着地附和他心意。

    如此一来,他完全可以利用军都使的身份继续扩兵买马,暗地里把更多的兵藏在镖行之中,静待起事的那一天。

    潘渡镇外,关胜领军一路把梁山军追至马营,待得当天晚上回来复命,王黼自然是没好脸色给他,把他夹枪带棍地痛骂一顿。

    关胜既是恼怒又是惭愧,此次讨伐梁山贼寇,他身为兵马总管却被别人耍的团团转,面对王黼的羞辱深感无奈,心里只是不服。

    他咬牙切齿地恨声道:“还请相公给我戴罪立功的机会,梁山贼寇现下溃不成军,正是剿灭的大好时机。”

    王黼哼道:“你又想如何追剿?”

    “但有右翼骑军便可。”

    王黼心下暴怒,起身指着他骂道:“你这厮又想作甚?骑军若有闪失,那我这上万厢军还如何撤回府城去,梁山贼寇从水路跑,你要骑马飞过河去追杀吗?”

    关胜苦口劝道:“兵贵神速,小人定然能赶在贼寇过河前面堵截,若是错失良机,此番讨伐苦劳无功。请相公三思,恩准小人!”

    王黼本来在上午听了张林的话后,只以为对方是谄媚邀功的话,并未放在心上。但此时见关胜又要调军追击,心里反而是加深了怀疑,面色阴沉,目光不善地看着对方。

    他正要发话,却听到门外传令兵高声传报,兵马副总管李成率领左翼骑军回返大营。

    待得李成进门拜见王黼后,自然是一番羞愧请罪,他中了梁山的调虎离山之计,此番讨伐几乎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白瞎了这一支轻骑马军。

第234章 回大名府() 
张林以几句小人之言,既为自己讨得了实际好处,也让梁山顺利地撤回水泊。

    此番三路大军讨伐,梁山虽胜,但也是损兵不少。尤其是攻破济州府后,马不停蹄突袭潘渡镇的大名府中军大营,一番混战下,折损了七八百喽啰,大伤元气。

    不过此次梁山破掉朝廷三路大军的围剿,好处也是显而易见,既让得名声更加响亮,也使得朝廷徒耗钱粮,至少可以争取半年的休整时间。

    去岁北地闹饥荒,又逢雪灾之年,今年肯定是各地欠收,朝廷立秋后能不能组织起一次更大规模的围剿都很难说。

    过了四月底五月初,当探子打探到大名府这一路大军开始撤兵的时候,梁山众头领才舒缓一口气,山寨里摆酒设宴,大肆庆功一番。

    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加入,让得梁山添兵增将,在攻破东平府的战斗中现实出了不弱的战力,甚得晁盖看重。

    只可惜青州三山跟梁山的关系纽带是武松,此人对宋江颇为尊重,让得晁盖心有不爽,暗示林冲去交好他的结拜兄弟鲁智深。

    梁山数次下山跟朝廷大战,计谋算策几乎全出于吴用之手,让他得以顺利地坐稳了梁山前三位的交椅,再无人敢小觑这个落魄书生。

    在此次破掉朝廷三路大军的战斗中,步卒和马军表现出色,击破数倍于己的敌人,使得石秀这位步卒教头得到了梁山所有头领的重视。

    此外还有一局外人,对此次大胜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那便是跟梁山既不友好也不敌视的大名府军都使张临,他传递的密报消息的确对吴用计谋的顺利实施帮助颇大。

    “张临此人脑有反骨,原以为他乃朝廷鹰犬,却是早有反志。军师有何办法把他诳上山来?”房间里,宋江喝得满面红光,酒兴未退,与吴用私下整了一小桌,浅尝慢饮地拉拢关系。

    吴用沉吟少许,干笑道:“小弟也是诧异呢。唉,若他心向朝廷,小弟小出一计便能赚他上山。只是他既有反意,从前番作为来看,想必是不愿与我等共谋大业的。”

    宋江阴险地道:“若是让人把他心存反志的消息传出去”

    “不妥。”吴用道:“没凭没据,恐难让人相信。再者,他敢使人传消息与我们,自然不怕被反咬一口。若是逼他与我们交恶,朝廷下次讨伐我梁山,此人必怀恨在心地出力献策,他手下的兵马可不好对付。”

    “嗯,是这般道理。”宋江思量片刻,又笑道:“前番他与我梁山结怨乃是因那二十匹马,这次我们收获良多,便还他百匹好马,聊表歉意。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他若肯受这批马,倒也好说。”

    “公明哥哥倒是大方,却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