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传说 >

第143部分

三国之召唤传说-第14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李儒?

    公孙续脑海中瞬间就出现了一份消息,根据明镜的消息,李渊次子李世民招揽了一名谋士,名叫李卓,根据明镜的打探据说是和那原先董卓的谋士李儒长得是极为相像。

    难道那李儒并没有死,而是被这李世民给收服了?

    越想公孙续就越觉得是有可能,因为这李儒也是一名超一流级别的谋士,怎么会就这么死去了,这种级别的谋士应该都会留下一些后手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这李渊绝对是有异心的,而且对于汉室绝对是没有忠诚一说的,不过这李渊居然在还没有什么地盘的情况下酒开始谋算天下了,不过这也正说明李渊此人心思极深,绝对不是一个能够轻松解决的对手。

    不过既然知道了这事情和李渊是脱不了干系的,那公孙续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那李渊就算谋算天下又如何,既然他给自己送上了这么一份大礼,那么自己稍微帮帮他又如何,反正这袁绍也是自己早晚要面对的对手。

    想到这里,公孙续也不再纠结了,不过当公孙续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麾下的那一众谋士仍旧是讨论得是热火朝天的。

    虽说对于长孙无忌的分析这些谋士都是比较赞同的,但是他们心中也是有着一点自己的想法,所以这针对这份圣旨的分析并没有停下来。

    不过此时公孙续却是不想再讨论下去了,于是便出声道:“好了,既然这份圣旨对我幽州是无一害处,那我们也不要再在意下去了,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一众谋士听到公孙续的话,心中顿时了然了,便纷纷点头答应。不过他们也知道,虽说公孙续表面上不是那么在意,但是以公孙续的性格绝对会暗中再对这件事进行一番动作的。

    不过这些却是和他们没有关系了,因为公孙续已经说了这件事不要再在意了,那么他们自然不会自讨没趣的再去关注这件事情。

    此时公孙续又说道:“不过这份圣旨上倒是也有着一点好处,那就是本将军已经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府建衙,辖制幽州了。”

    此时一众谋士都是露出了笑容,公孙续之前虽说占据整个幽州,但是以骁骑将军的名义其实并不合理,但是现在有了这份圣旨,公孙续辖制幽州那就是得到了天子的应允,虽说其实天子并不知道这么一回事,但是这旨意是圣旨传达的,那么就一定是合法的,连天子都不能收回。

    君无戏言可不是说说就行了的。

    公孙续相信这以李渊或者李世民的政治智慧绝对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但是或许在这李氏父子的眼中公孙续和袁绍之间的威胁并不是一个级别的。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即使公孙续现在占据了幽州,和占据了冀州、青州的袁绍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也正是李渊选择用公孙续来牵制袁绍的理由。

    在李渊眼中,出身天下第一世家汝南袁氏的袁绍明显要比公孙续更有威胁,而且幽州虽说不错,但是和冀州、青州相比还是差了不止一点,入口数量的差距就是数倍之多。

    而李渊最近也是准备实施让他自己从幕后走到台前的一个计划,而且李渊不希望有任何的事情能够打扰到他。而现在天下最大的变数就是袁绍,所以李渊才会想要用公孙续来牵制住袁绍,让袁绍暂时没有精力去关注长安。

    而李渊的计划一旦成功,那么他就是成为天下这盘棋局的旗手之一,而不是棋子。更重要的是李渊对于自己的计划那是非常的有信心,而一旦李渊的计划成功了,那么与他一样同样出身世家的袁绍在李渊眼中是他最大的对手,因此,如果能够消耗一下袁绍的实力,李渊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为此,即使让公孙续完全掌控住幽州也在所不惜。

    而这些事情公孙续并不知道,但是公孙续却知道这件事和李渊脱不了干系。

    此刻,公孙续对麾下的一众文武正在进行一番封赏,上次攻占辽东之后公孙续虽说对于麾下的文武进行了一番封赏,但是在职务上面却是没有变动。

    而这次借着这份从长安而来的圣旨公孙续决定确定一下自己麾下一众文武的职务,毕竟现在的公孙续是有着这个权力的,而且从名义上来说这个权力还是合法的,是当今天子亲自授予的。

    此刻长孙无忌正在朗读公孙续对于麾下一众文武的安排。

    如今的长孙无忌已经是被公孙续征辟为骁骑将军府长史,也就是公孙续的下属,而且是直系下属。

    对于这个安排长孙无忌那是非常的满意,要知道这样的职位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今公孙续能够征辟他为骁骑将军府长史,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能力,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长孙无垢的原因。

    此时的长孙无忌那是春风得意,正在朗声念到。

    “任命岳飞、赵云、罗成、狄青、李成梁、裴邃、单雄信、邹丹八人为校尉。”

    “任命黄信、谢映登、左天成、韩存保、章寒、赵涉等人为都尉。”

    “任命王朴为辽东太守,即刻上任。”

    “任命包拯为蓟县令,公孙策为蓟县县丞。”

    “任命宗泽为代郡太守。”

    “任命洪承畴为涿郡太守。”

    ••••••

    对麾下的一众文武进行一番封赏之后,那自是人人都是兴高采烈的。

    而经过这次封赏,公孙续麾下也有了八大校尉。由于现在公孙续自己都只是一个骁骑将军,所以公孙续麾下的军职最高就是中郎将这一级,而中郎将就是校尉之后的下一级,而且公孙续麾下军职最高的也就是校尉,所以这八大校尉就是公孙军的高层存在。

    进行这么一番封赏公孙续那自是有着想法的,将王朴、洪承畴、宗泽三人派出去担任太守,再加上长孙晟这个右北平郡太守,公孙续现在直接掌控的幽州就有四郡之地,而且这四郡之地正好将幽州给分成了四个部分,所以其实这王朴、洪承畴、长孙晟、宗泽三人虽说只是一郡太守,但是他们管辖的范围却是不止一郡,所以现在公孙续可以说是直接将幽州给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而其余朱武、左宗棠等人公孙续则是将他们安排在了军中,治理地方需要文臣,而行军打仗谋士也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公孙续才是觉得自己麾下的谋士是不够用呀。

    而掌控幽州的目的那自然是为了接下来公孙续筹谋已久的一场大战,公孙续可不希望在自己派兵出征的时候这幽州出了问题,那时候就不好了。

    所以公孙续就是希望将这幽州给牢牢掌控住,同时公孙续还要用幽州来给那出征的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持续的时间那可不会很短,所以公孙续自然是要做好后勤方面的保障,公孙续可不希望到时候因为后勤的原因而导致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是自己一方输了。

    而为了这场大战,公孙续是准备了很久,所以公孙续不希望有着任何的地方出来纰漏导致这次大战的失败。

    (本章完)

第245章 复仇之战() 
    五月,公孙续在幽州聚集了数万兵马,似乎是准备有所行动。

    望着那蓟县周围军营之中的那数万兵马,公孙续是心情大好。有了这么多的精锐士卒,看起来接下来对冀州的大战应该会有着一个不错的结果。

    没错,公孙续接下来就准备攻打冀州,攻打袁绍。虽说袁绍现在乃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但是公孙续却仍旧是要准备攻打袁绍,原因便是公孙瓒之死。

    公孙瓒死后,公孙续与袁绍之间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如今公孙续所拥有的实力比起当初的公孙瓒还要强,虽说现在的袁绍实力要更强,但是公孙续却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公孙续麾下的一众谋士才会同意公孙续准备攻打冀州的行动。

    当然攻打冀州并不只是因为公孙瓒的死这么一个原因,另外的原因便是为了公孙续接下来的发展。现在公孙续已经是将幽州完全纳入了掌控之中,而接下来公孙续想要发展那就只有并州、冀州、青州三个方向可以选择。

    但是现在冀州和青州都已经落入了袁绍手中,所以公孙续想要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那么和袁绍的这一战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这一战是无法避免的,那与其坐以待毙等着袁绍来攻打幽州,还不如公孙续主动出兵去攻打冀州,这样好歹还能抢到一个先机。

    而且这次公孙续攻打冀州那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而且连名义都已经准备好了,就是为公孙瓒复仇而发起对冀州的大战。

    虽说这只是一个名义,但是有了这个名义公孙续却是师出有名。不要觉得这个名义并不重要,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即使你要出兵都要想一个名义,不然你出兵的路上就会遇到很多的阻挠。

    而当你出兵有了一个正确而且合理的名义的时候说不定会有很多的能人来投奔。

    不要奇怪,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有了合理的出兵理由才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之中占上风,才能堵住那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所以,在这个时代,你想要出兵打其他人?可以,不过需要先给出一个名义,哪怕这个名义是你瞎编的,或者是你捏造出来的都可以,只要有这个名义就行。而这个名义就是你出兵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在稀奇,再不合理都没问题,只要有这个出兵的理由就行。

    这就是师出有名。

    而公孙续在这一方面那完全是不担心,因为公孙续攻打冀州的名义就是为公孙瓒的复仇之战,而且这个出兵理由是合理的。

    不过这次攻打冀州公孙续并不打算亲自出马,或者说公孙续是无法亲自出马。原因就是公孙续准备要攻打冀州的消息被侯氏和长孙无垢知道了,当然,这种事情也是瞒不过侯氏和长孙无垢的。

    而侯氏在知道公孙续准备出兵攻打冀州并且要亲自出马之后当场就发飙了。对于侯氏来说,他的丈夫就是死在了冀州,而如今他的儿子也是准备要去打冀州,这样的事情侯氏那自然是接受不了的。

    而且公孙续看侯氏的样子是似乎公孙续如果硬是要亲自率兵攻打冀州,那她就撞死在公孙续面前,而且不像是在吓唬公孙续。

    作为侯氏的儿子,虽说灵魂已经是换了一个人,但是公孙续心中明白,如果自己是一定要亲自率兵攻打冀州,那侯氏是真的会撞死在自己面前。

    而长孙无垢虽说识大体,但是她现在与公孙续正是郎情妾意、如胶似漆的时候,公孙续就这么要去冀州,长孙无垢自然是舍不得的。

    不过长孙无垢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子,他明白公孙续这么做自然是有着它的原因,所以也没有出声反驳,而是默默的为公孙续准备行装。不过公孙续却是能够看出其实长孙无垢是不希望他去冀州的。原因也很简单,战场之上刀枪无眼,长孙无垢害怕他有一天会死在那战场之上。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要知道以前在北疆就是战神一般的公孙瓒就是死在了袁绍手中,死在了冀州。而公孙续虽说如今的势力要远远强过公孙瓒的时候,但是在论起自身实力却是远远不如公孙瓒。连公孙瓒都是战死在了冀州,长孙无垢自然会担心公孙续会不会有一天也步公孙瓒的后尘。

    所以长孙无垢虽说没有阻止公孙续亲自率兵攻打冀州,但是却并没有帮助公孙续劝阻侯氏,反而在很多公孙续没有注意的地方帮了侯氏。

    而就这样在侯氏的硬攻势和长孙无垢的软攻势之下,公孙续只得是屈服了。

    最终公孙续答应侯氏在没有和长孙无垢诞下子嗣的时候不得离开幽州。

    其实公孙续不亲自率兵攻打冀州的原因有一个也是因为公孙续麾下的一众谋士那是清一色的反对,哪怕是长孙无忌这个现在公孙续的头号心腹也反对公孙续亲自率兵攻打冀州。

    而他们给出来的理由也很合理。现在公孙续麾下有着那么多的大将,如果事事都要公孙续亲自出马的话那他们有什么用。

    至于长孙无忌,那自然是大力反对,要知道长孙无垢嫁给公孙续还没有多长时间,长孙无忌可不希望自己妹妹年纪轻轻的就变成一个寡妇。

    而为了让公孙续放弃亲自率兵攻打冀州,公孙续麾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群人还给军中的一众武将传递了消息。而公孙续麾下的武将在得到了消息之后也是有着大半是开始劝阻公孙续。

    在麾下文武的一致反对之中,公孙续只得是放弃了自己亲自率兵出击冀州的计划,而是准备将这场南下出击冀州的大战交给一个人来负责。

    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